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西南地区小额信贷支农作用的成效与问题探究——基于四川、贵州、海南三地的分析
Study on Effect and Problems of Supporting Agriculture by Microfinance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Sou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ichuan, Hainan, Guizhou
DOI: 10.12677/FIN.2023.13408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文 钦, 国晓丽, 赵西岳: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乡村振兴小额信贷西南地区Rural Revitalization Microfinance Southwest China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重点。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与振兴,又离不开金融的创新与支持。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因此,本文研究了以四川、贵州、海南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的小额信贷支农作用的成效,并发现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always the prior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uppor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inclusive finance, how microfinance plays a role in suppor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eserves atten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micro-credit supporting agriculture in southwest China represented by Sichuan, Guizhou and Hainan, finds som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文钦, 国晓丽, 赵西岳.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西南地区小额信贷支农作用的成效与问题探究——基于四川、贵州、海南三地的分析[J]. 金融, 2023, 13(4): 792-797.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3.134082

1. 研究背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同志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汇报中提出,我国农村农民社会实际问题是关乎国计人民的重大基础社会现实问题,党应当一直把解决好“三农”社会关系视为全党工作的重点,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政策。

传统的扶贫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援助机构为穷人提供贴息贷款或无偿赠款,援助机构既不可能满足所有穷人的资金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各种复杂的问题 [1] 。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实现形式,无疑为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援助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扶贫援助方式。其在我国为推进“三农”工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保监会、财政厅、人民银行、我国农村促进局共同颁布《有关进一步扎扎实实抓好过渡期脱贫致富困境人数小额信贷管理各项工作的通告》。帮扶小额信贷政策,在2021~2025年,5年的转型期内将进一步保持和逐步优化完整,以真正解决农业脱贫、致富人群的小额贷款需要,保障脱贫人口的平稳发展生产,助力稳固农业脱贫攻坚战成果,实现经济上其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故本论文研究的小额信贷也包括扶贫小额信贷(有的地方开发了相应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银行普通小额信贷(简称“小额信贷”)。

本文以西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在西部地区采取多种扶贫政策和措施,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已经从2000年底的10.2%下降到了2010年底的2.8% [2] 。其经济仍和中、东部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已经在政策扶持下创建当地特色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其中正是小额信贷发挥了巨大金融支持的作用。小额信贷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实践及支农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其中四川、贵州、海南作为西南地区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故最初考虑着重以四川、贵州、海南三地为调研目的地,进一步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地小额信贷支农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解决对策,为西南地区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贵州和海南三地小额信贷支农取得的成效

2.1. 四川省广安市金融科技发力、“贷”动乡村振兴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推出“晚熟柑橘贷”“第一书记振兴贷”等特色信贷产品5种,支持本地粮油、生猪、果蔬等优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3] 。同时加大再贷款工具使用力度,指导法人机构将央行政策资金与银行信贷产品直连,创新“央行再贷款 + 蜀信e贷”等融资模式4种,推动政策工具产品化,有效对接春耕生产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借助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系统为涉农主体精准“画像”、精准授信,突破线下渠道服务限制,提供7乘24小时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截至2月,已发放“晚熟柑橘贷”104笔、总额7349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24.3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024户;精准画像涉农市场主体5.79万户,“蜀信e小额农贷”余额7.71亿元,惠及3445户农户 [4] 。

邮政储蓄银行广安市分行,将围绕中央,贯彻乡村振兴规划的重大决策要求,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坚持邮储银行服务社会、金融中小微型民营企业、金融“三农”的战略位置,扛起“金融农村复兴”的历史使命,着力于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富有活力的农村用户群体进行金融支持,坚持为科技赋能,丰满乡村振兴的羽翼。积极开发移动展业并主动下乡办理贷款业务,助力乡村振兴。移动展业是邮储银行在“三农”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创新,可实现办贷全程无纸化。客户经理通过平板电脑进行业务受理、调查,后台进行审批,审批后再通过平板电脑进行合同签署和贷款发放。移动展业办理“三农”业务不仅手续简便、效率高、放款快,客户体验度也大大提升。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行积极安排客户经理开展下乡走访,将信贷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通过信贷产品创新和科技赋能,邮储银行小额信贷已实现线上快捷服务,客户经理只需携带一台平板电脑,即可上门为客户办理授信和放款,全程仅需十分钟。截至2022年7月,邮储银行广安市分行全年累计投放种养殖贷款超1亿元,本年已走访信用村近200个,线上信用户贷款本年放款超4000万元,净增3000余万元 [5] 。

2.2. 贵阳贵安:用好用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助力全面实施乡村建设振兴

贵阳贵安充分重视农村脱贫人口小额贷款管理工作,认真用好用足小额信贷惠农政策,有效支持农民发展壮大产业经营,带动农村脱贫人口稳步增收,助力于全方位推进农业蓬勃发展。至2022年3月,全市贷款余额户数863户,较2021年底增加3.72个百分点 [6] 。贵阳市在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中总结了四点经验。

一是强统筹。贵阳市副市长冉斌组织召开会议3次,统筹推动工作做深做细。出台《贵阳市贵安新区二零二二年精准脱贫人群小额信贷工作方案》等四个文件,确定了各项工作责任,并明确了解决途径。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乡、村两级组建工作服务队,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银融合的工作机制。

二是勤调度。把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到镇、到村、到村、到户,并建立了日程表、路径图,实现“半月一调整、一月一通知”的工作制度。仅2022年2月至3月,已召开专班联席会议调度3次,通报1期。其间,运用了“四不两直”(即不发文件、不打招呼、不听报告、没有帮助办理、直奔基层单元、直插当场)方法开展了暗访。抽查八个,共发现五个问题,当场及时反映,并监督整改到位。

三是广泛动员。通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坝坝会、入户访谈等方式大力宣讲脱贫的小额信贷政策,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共入户访谈脱贫户和监测人13,517人。其中,完全劳动力11,010户、半劳动力或弱劳动力2507户。经过调查摸底,有能力在家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共1750人,其中有意愿申请小额信贷共1412户。

四是谋产业。切实落实脱贫户和监测户在资金项目上的政策支持,梳理1项畜禽圈舍建设补助和2项农业保险政策。农业与农村部门通过选派专业技术工人和银行信贷业务的技术人员组成农村信贷服务组,到村入户或上门服务,因户施策,逐户协助农民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共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约1750户,完成率100% [7] 。

2.3. 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构建贴近海南产业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

海口中行将深挖服务区域内小微公司、种养殖户等消费者群体需求,带动区域经济与农村的产业相结合的新业务模式兴起,形成最贴合海口本地行业特点的普惠型金融服务产业体系,为一对一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设计。其相继推出了‘惠农贷’‘文旅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农通”“农田贷”和“益农贷”等多个服务品类,均为不同的产业和人群所量身定做,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各个行业 [8] 。

随着一批批新型产品的上线、实施,更多的财政扶持成果在全县涌现。如海南文昌分行开发的纯信用贷款商品“东风螺养殖贷”,最大可贷款金额50万元,年利率仅3.7%,截至2022年四月,已经投放“东风螺养殖贷”共35笔,金额1460万元 [9] 。为扶持发展罗非鱼行业,2021年以来政府利用“琼科贷”、贸易融资等产品,先后对罗非鱼饲养加工公司、罗非鱼加工出口公司等予以了信用贷款扶持,累计放贷总额三千四百多万元。另外,海南中国银行的各县级分行也深入关注本地农业及农村生产发展的状况,推出了火龙果种植贷、槟榔贷等专属业务方案,并采用了“企业 + 专门担保公司”“核心企业/专门担保公司 + 养殖经营户”等新经营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活水。

海南中行也推出新的融资方式。为支持国家定点扶贫村——五指山市畅美镇毛招村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从海口旅游业中行心选拔优秀的驻村级管理人员,全面支持农业发展,并先后投放了几笔经费,重点扶持了毛招村的传统经济粮食作物槟榔、朝天椒、树仔菜等来有序开发,并采取了聘请农业专家上门辅导、安排农户在外考察培训等途径进行带动,以提升了当地农民对开发生产农业的信心。另外,该行还配合国家定点扶贫村建设“蜜蜂产业园”,集“产、学、游”为一体,协助申请注册了“什仙岭”的商标,产品目前已经在淘宝和海南内官方网站上线,采取了搭建农业消费支持平台的手段,为扶贫村民致富增收做好了近期、中、远景规划。

3. 当前四川、贵州和海南三地小额信贷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实,中国农业将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会,中国农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城市农业也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些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小额信贷普惠金融的支持,这当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前面分别陈述了三地小额信贷支持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和积极成效。然而三地在实施小额信贷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对小规模信贷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更加完善

3.1.1. 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缺乏专业人才,乡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由于规模较小,缺乏专业人才,导致银行在风控、评估等方面存在困难。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资金流失的风险。

其次是评估精准度有待提高,在农村地区,由于后续产业链条的短缺和小额信贷额度的有限,往往只能支持单一业务领域,比如农业或者小规模加工业。然而,这种单一业务的特点也使得银行在评估相关的业务风险时存在难题。具体而言,银行可能会忽略外部因素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如恶劣天气、市场需求的波动等,这些因素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增加了对于资金回收的风险,进一步地挑战了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责。 [10]

3.1.2. 新冠病毒等不可抗因素风险

从2020年初开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遭受了新冠疫情的重大危害,从防疫到现在的抗疫,农业及相关实体经济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户难免会因为新冠病毒而出现生产停滞、资金短缺或销路不畅等问题,从而致使小额信贷如期全额还款受到一定影响,贷款风险也会加剧。

3.2. 部分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不高

在访谈调研中发现,有些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主动性。

有的因小额信贷存在难盈利、收回有风险等问题,部分金融机构只是在政府干预下不得不提供相关服务,并不是为了盈利做出的选择,因而金融业务品种比较单一、金融服务品质不高。有的由于基层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水平有限或者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和“三农”需求不匹配,难以满足农户或者农业企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金融需要 [11] 。有的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金额过小、期限过短或者审批周期长甚至小额信贷理应帮助的目标人群与实际取得小额信贷的人群有所偏差等,难以起到支农助农的有效作用 [12] 。以上种种进一步使得小额信贷业务在部分金融机构并不受重视,有关业务在当地并未得到积极宣传,从而影响小额信贷的作用和可持续性。

3.3. 农户的金融素养和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农户能否真正灵活有效地利用小额信贷,在与其经济水平相关之外,和其是否有一定的经济机会和投资需求与其贷款需求也显著相关,那些有资金需求以及有借贷习惯的农户,更有可能利用金融机构的贷款服务获得更多的利益 [13] 。

同时,很多农户缺乏对小额信贷的认知与了解、金融素养有待提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申请小额信贷贷款的农户,往往是亲属在金融机构工作,基于对亲属的信任,才选择申请贷款。而大多数农户对于贷款往往持排斥态度。其次是农户利用小额信贷进行生产经营等创业的能力不足。在走访几户以小额信贷为资金基础的农户时,我们发现,即使是经营差不多的项目,规模也相差无几,但各农户之间的营收入水平仍然有着较大差距。农户自身能力对于最终盈利多少至关重要。 [14]

同时,农户因缺少金融知识而造成的借贷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也是一个问题。借款人对于银行的审批流程和贷款利率等方面的信息掌握较少,而银行则可以决定贷款的种类和利率等因素,导致银行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给予借款人最优的方案。

3.4. 小额信贷自身稳定性较差

小额信贷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时,因其额度较低,借款人往往需要多次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然而,小额贷款的分散性和数量众多,使得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增加了资金流失的风险 [15] 。这一挑战不仅仅是对银行的贷款决策造成了困扰,同时也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4. 对策建议

4.1. 金融科技赋能、政府或保险保障、创新小额信贷模式

面对自然灾害或新冠病毒等不可抗力因素,农业具有明显的弱质性,可以通过政府担保或者开发农业保险或者政保合作等多种形式减少或者规避农业或农户可能遭受的损失。或者主动适应金融科技时代要求,进行科技创新,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提高小额信贷的线上风险评估能力、加快在线审核放贷的速度的等,从而尽可能避免或降低不可抗力因素的冲击。

4.2. 提高金融机构创新和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

为切实推动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与发展,地方政府部门要适时及时实施相应的政府干预,加强规范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环境,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以解决乡镇商业银行和农民之间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及时合理地采取财政补贴方式,给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银行给予补贴和扶持,或予以优惠,减少银行在小额信贷业务领域的运营投入,多个角度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小额信贷、提升金融机构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4.3. 多管齐下提成农户的金融素养和创业能力

政府要加大对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提高农户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使他们正确认识小额信贷非常重要。

政府同时要加大对农户创业的支持和培训,通过培训农户的创业能力和水平,扩大他们的收入来源,切实增收,从而促进小额信贷支农效果的实现。

对于农户来说,提高金融素养和创业能力则需要培养包括对金融和市场情况的精准了解、创业思路的清晰明确、经营细节的把握等能力。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为稳健和成功。

基金项目

本文是中华女子学院2022年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西南地区小额信贷支农作用的成效与问题探究——基于四川、贵州、海南三地的调研分析”及中华女子学院2022年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专项课题重大课题“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因素、成功模式与问题探究”(课题编号:2022QN01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国宝, 李兴平. 小额信贷对中国扶贫与发展的贡献[J]. 金融与经济, 2003(11): 7-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N]. 人民日报, 2011-11-17(023).
[3] 人行广安中支. 金融支持“六聚焦”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OL]. 广安市人民政府网, 2022-12-27. http://www.guang-an.gov.cn/gasrmzfw/c112789/2022-12/27/content_c0f458b4050b4f898e45a7184edbbdb7.shtml
[4] 杨帆. 广安市金融“贷”动乡村振兴[J/OL]. 四川省情网, 2022-3-18. http://www.scdfz.org.cn/gzdt/qsfzdt/sxfzdt/content_89418
[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EB/OL].
[6] https://www.psbc.com/cn/gyyc/tzzgx/gsgg/aggg/202210/P020221026685050805821.pdf, 2022-10-26.
[7] 吴锋, 陈康清. 用好用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OL]. 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2-03-18. http://gz.people.com.cn/n2/2022/0318/c361324-35181377.html
[8] 郑巧. 邮储银行广安市分行科技赋能[J/OL]. 四川经济网, 2022-7-29. https://www.scjjrb.com/2022/07/29/99330066.html
[9] 陈建峰, 叶念尘. 海南中行为县域“沃土”浇灌金融“活水” [J/OL]. 中经海南, 2022-05-20. http://city.ce.cn/news/202205/20/t20220520_7342246.shtml
[10] 王晓东. 海南中行累计投放涉农及乡村振兴贷款超54亿元[J/OL]. 中国新闻网海南版, 2022-5-20.
[11] http://hi.people.com.cn/n2/2022/0520/c338424-35278193.html
[12] 李均锋.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J]. 清华金融评论, 2020(7): 20-22.
[13] 武兵.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6): 20.
[14] 林万龙, 杨丛丛. 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2): 35-45.
[15] 吕知新.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现代商业, 2021(13): 123-125.
[16] 吴国宝. 扶贫模式研究: 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研究[M]. 北京: 经济出版社, 2001: 20-40.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2) [R].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