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词汇形成及广泛应用的动因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越发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到2023年3月份,我国已有网民数量10.67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5.6% [1] 。人们对于表达、交流的迫切需求促使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与之相应的也产生了许多新奇的“网络语言”。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BBS论坛为例,在此平台发布的文章叫“帖子”,又因为“帖子”类型不同,“帖子”这一大类下又细分出许多小类,如没有后续的“帖子”叫“太监帖”,内容质量不高的帖子叫“灌水贴”,内容为经验分享或技能讲解的帖子叫“干货贴”等等。此后更有贴吧、微博、天涯、豆瓣等平台出现,也相应地产生了“楼主”、“盖楼”、“沙发”、“围脖”等网络新词。
1.2. 网络词语应用背后的认知心理
王寅先生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提出“一方面思维需要借助语言来凝化,另一方面语言也是思维的基础。” [2] 可见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认知的结果,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知思维,网络词汇的发展也不例外。
(一) 求简心理
发达的信息网络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倾向于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近年来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的“网络体”的走红则体现了人们这一心理。例如“甄嬛体”,出自《后宫甄嬛传》,由于甄嬛具有才女的人物特征,因此她的语言往往带有古色古香的文雅气息。后经网友总结,几句具有代表性的台词被提炼出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
1) 这电视说说也就罢了,看看倒也不负恩泽。(BBC语料库)
2) 听说你又肥了,你还是起床打一套为师教你的八卦拳,想必是极好的。(BBC语料库)
当表达赞同、感恩等积极的情感特征时,网友更倾向于直接用“不负恩泽”、“当真极好”来概括,既不用长篇大论也不用费心组织语言,不仅能较快的完成情感表达,而且增强了话语的趣味性。因此,简单高效的网络词汇符合人们交流时求简求精的心理状态,并不断继续发展。
人们在认识各类事物和现象时倾向于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对其划分类别,这种凭借认知主体对外界事体属性做出主观概括,在主客观互动基础上对事体所做的归类就是范畴化 [2] 。人们在概念化范畴的过程中往往会首先确立该范畴中的典型成员,然后再根据家族相似性原则,扩展延伸该范畴 [3] 。因此为促进语言交际的简单快捷,一系列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网络新词相继出现,比如“X–精”。
在魏晋时期,“精”是“妖精、妖怪”的意思,后来《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广泛流传,等形象深入人心,又因妖精的种类各异、还兼可化为人形,因此“精”在“妖精”义上逐渐扩展,可表示具有人类特点的、反常的、不被喜爱的人或事物,故而在网络词汇中由此衍生出一系列“X–精”词汇,如“杠精”表示喜欢故意找茬、引起争端的人,“柠檬精”表示容易拈酸吃醋的人,“鸽子精”表示喜欢违约、出尔反尔的行为等等。
综上,在“X–精”范畴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成员为“狐狸精、老鼠精、蜈蚣精、白骨精”,以不受喜爱、格外异类为家族相似点,又在“家族范畴”中增加了“柠檬精、杠精”等成员。“X–精”系列的词汇具有鲜明的特点,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网络词汇使用中显露出简单便捷的特点。例如:
3) 有时候最气的是你反驳了一个杠精,他却反过来骂你是杠精。(BBC语料库)
4) 我太嫉妒了……柠檬精就是我。(BBC语料库)
(二) 求异心理
网络媒体是良好的自我展示平台,来自各地的网民都想通过网络获得关注、提升热度,因此他们更容易创造出标新立异的新词汇。例如“肝”,本义为人体内脏,作为网络流行语,可作为形容词以及动词。“肝”一开始指花大量时间及精力熬夜玩游戏,又因熬夜伤肝,故而熬夜花大量时间及精力玩游戏来收集某个装备或角色,亦作“爆肝”。经过网友的加工,现可指代在短时间内集中能量耗费巨大精力做某事,引申至拼命干某事。例如:
5) ——“还没睡呀?”
——“熬夜剪片子,爆肝!”(BBC语料库)
求异心理有时也带有避俗的愿望,比如当我们表达某事很糟糕,烂的像“一坨屎”时,直接发一坨大便非常粗俗也很容易被系统认为不是很友好而屏蔽,因此我们将“一坨大便”利用谐音变成“依托答辩”,所以现在的网友们就用“依托答辩”这样的看似很正经的词用在视频、文章的评论下,则用来形容其内容糟糕。
然而过分追求新奇反而会导致“陌生化”的造词心理。“陌生化”即把原本易于理解的词汇进行改造变异,从而产生一个陌生的新词汇,由于拉远了人们对新词的距离,通过延长人们的理解时间,从而让人感觉陌生和新奇。但是同时也会造成理解上的负担。
2. 网络词汇构造方式与应用特色
网络词汇的发展越来越快,大量新词以千奇百怪的姿态涌入人们的生活。本文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词汇进一步在构成方式上进行探究,得出网络词汇构造主要有缩略式、谐音式、隐喻式、概括式这四种方法,其在语言运用中体现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特点。
2.1. 缩略式
缩略是比较常用的网络词汇构词法,指的是用在语言经济性原则下对短语进行有规律的缩略,这类用法往往产生各类英文缩略字母。如:“DIY”(自己动手)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MV”(音乐短片)是“Music video”的缩写。除此之外还有“WTF”(什么玩意)是“What the fuck”的缩写。由于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比较粗俗,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网友们对其进行了缩略,用“WTF”表达内心的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这也是构造网络词汇时避俗心理的体现。
除了上述一类英语缩略词以外,还有一类缩略词是根据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进行缩略的。如“AWSL”有两种表达意思,第一种是“阿伟死了”,出自电影《扫毒》由张家辉饰演的阿伟的台词:“阿伟已经死了,你挑的嘛偶像,段坤我吃定了,耶稣也留不住他,我说的!”第二种则是“啊!我死了”,表示某个东西特别可爱,可爱到让人觉得自己受不了要死了的程度。在很多可爱宠物或者可爱小孩的视频或图片中会有大量“AWSL”的评论,由于“AW”可以替换成“阿伟”,所以当有大量“AWSL”评论聚集的地方又被称为“阿伟火葬场”。
同理还有“XSWL”(笑死我了)就是在看到一个很搞笑的视频或评论时发出的感叹。“YYDS”(永远滴神)就是在表达对于某项物品或某个人特别的喜欢、崇拜时发出的赞美。
2.2. 谐音式
谐音法也是构成网络词汇时常用的方法,指的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代替原词的造词方法。运用这类造词法所产生的新词由于语音与原词相近往往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如上文所述的“WTF”原词组为“what the fuck”,由于连读时产生音变,处于音节末尾的音容易脱落,就形成了类似于汉语“王德发”的语音形式。因此“王德发”和“WTF”一样,都是“what the fuck”(什么玩意)的意思。
除此之外,“crush”(怦然心动)最早起源应该是古典法语中的“croissir”,由于抖音一位博主在遇到一个心动的路人时使用了这个词得以广泛传开。后经网友加工“croissir”缩写为“crush”,经常用于偶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的场合。又因为“crush”在连读时也因语流音变产生合音的现象,音变后读音类似于汉语中的“夸屎”。因此,根据谐音造词法,“夸屎”就是crush的谐音词。
除了对英文单词的谐音构词外,更常见的还是汉语谐音词。如“泰酷辣”就是“太酷了”的谐音。这个新词来源自王琳凯在2023年4月底演唱会上的一段话,“我从来不会在意别人跟我说什么,让我去做,如果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那我觉得,这件事情泰裤辣。”此后“泰酷辣”就用于表达对不畏惧他人眼光的勇敢做自己行为的赞赏。
2.3. 隐喻式
雷科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的:“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 [4] 所谓隐喻,就是在为新事物命名造词时,“往往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当下需要而产生特发现他与另一种相应的、已经命名的原有事物具有相似的特征,于是就以类比或同定的联想,感的方式,将相应的原有事物比拟为新现事物,使两者的相似性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相互映射,并且参照原有事物的特征和经验,来认识和解释新事物;然后又参照或组合原有事物的名称词语为新现事物命名造词,从而是新现事物的名称语词能够生动有力地反映新现事物与原有事物的相似特性,激起人们的联想,给人们以认知的启示” [5] 。例如:
“酸菜鱼”具有重叠的隐喻含义。“酸”本来是表达味觉的词,由于和“嫉妒”一样具有令人眼馋、流口水的特征,所以具有了“嫉妒”的隐喻含义。“菜鸟”一词来自台湾方言,“菜鸟”即食素的鸟,比较弱,所以“菜鸟”、“菜”就用来形容某一领域能力较差的新手,“菜”也产生了“能力差”的隐喻含义。而“鱼”因为歌手刘妍菲的《酸菜鱼》里写道:“你是酸菜鱼,又酸又菜又多余”,与“多余”的“余”谐音,而产生了“多余”隐喻义。因此“酸菜鱼”一词是由三个分别具有隐喻含义的词构成的三重隐喻重叠的网络词汇,用来形容一个人容易嫉妒而且能力很差到哪里都显得多余。
“up主”是一个由英语单词和汉语两部分构成的隐喻性词语。首先“up”原义为“向上”。当今网络社会中有许多发布视频或文章来吸引人关注的“发布者”,当该视频或文章收到大量点赞就会被置顶到页面最高处,处于更加显眼的位置。因此“up”就由原来的“上方”含义延伸出“点赞、使置顶”的隐喻含义,“up主”也由“视频或文章的发布者”延伸出“网络红人、受拥护”的隐喻含义。
“CPU烧了”在网络词汇中并不是指电脑的主板烧坏了,而是将人体看做一台机器,在此基础上,抽取出人脑和电脑主板之间的相似性特征“至关重要”,而进行的一种隐喻。因此“CPU烧了”由原本是指电脑的处理器烧坏了的意思隐喻性的表达事情太复杂,大脑反应不过来。
2.4. 概括式
概括式就是将某一事件浓缩到一个词语里面的造词方式 [6] 。当代网络媒体中有大量独具特色的事件因其丰富有趣的情节或感动人心的情感特征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由于此类事件往往包含较多的细节内容需要描述,在表达时往往比较费时费力,于是网友在求简心理下将该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提炼出来,并凝固成一个新兴网络词语,从而形成了概活式这样一种造词方式。例如:
“科技与狠活”出自短视频发布者“辛吉飞”揭露食品行业暴利本质时的视频资料,具体通常以“xx (价格)元买到的xx (食品),那必是科技与狠活哇”开头,然后向观众展示使用劣质原材料并添加多种添加剂制作不合规劣质食品的过程。现在常用“科技与狠活”一词来表达食品质量堪忧的问题。
3. 网络词汇形成后的语言、社会效应
本文描写的网络词汇的语言文化效应,就是网络词汇产生后对语言内部词汇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情况。
首先,网络词汇可以极大的丰富现代汉语词汇,成为本民族语言发展的一大动力。2012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词条3000多条,就包含了不少网络词汇。不少网络词汇因其独具特色、朗朗上口而广泛流传,不仅使人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简洁高效,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其次,网络词汇的形成与发展其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人们经历过的许多社会现象。比如近年来各类原本价格较低的商品因包装精美、材料升级等原因而价格高涨远超人们预期时就出现了“XX刺客”的网络新词,比较出名的是钟薛高牌雪糕被称为“雪糕刺客”;大学生成为餐饮行业暑假工后,因其经手的餐品实际出餐量超过商品标准量而被称为“XX侠”,如“薯条侠”、“爆米花侠”、“麦乐鸡侠”等等。
最后,虽然网络词汇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应该谨慎使用,注意用词规范,避免造成不当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要审慎辨别,杜绝传播不良风气。如网络明星蔡徐坤(男)因为其偏女性化的演出风格和妆容被网友嘲讽,网友甚至将其一段打篮球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只因你太美》谐音成“鸡你太美”,而蔡徐坤则被侮辱性的称为“鸡哥”。“鸡你太美”、“鸡哥”等带有侮辱性质和的不雅词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后,不仅令许多紧跟时事的成年人受到男性阴柔化的不良审美倾向影响,也对未成年人的三观构建以及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网络平台,并产生了相应的“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词汇不仅体现出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体现着人们求简求新求异的认知心理。在此推动下,人们利用多种构词方式创造出许多简洁、生动又贴切的网络词语,并在不同的场合体现出独具特色的语用特征。因此,无论是以谐音式还是隐喻式、概括式的构词方式产生出来的网络词语都是当代网民对客观现实以及社会文化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加工和提炼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不仅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汉语词库,而且成为一面具有生命力的、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