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学习投入”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学习者在促进“学习、理解或掌握知识与技能时付出的心理投入和努力” [1] 。国内外教育研究对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诸多学者从Fredricks等人的“三维模型”所包含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等三个维度加以探究 [2] 。然而,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二语习得领域对学习投入的讨论较少 [3] ,近几年来,国内外语教育领域的学习投入研究数量快速增长 [4] ,但目前为止针对中小学英语学习投入的研究数量仍然偏少。
中小学是我国外语教育的重点阶段,也是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的重要阶段,因为中小学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处于培养语言学习的兴趣、打好外语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英语学习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未来的语言学习投入情况,而且这个阶段的学习者迫于升学压力,外语学习的客观需求较大,外语学习投入较多。因此,本文拟研究我国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引起更多及学者和教育者对中小学阶段外语学习投入研究的关注。
2. 我国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现状
我国在中小学英语学习投入研究方面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研究、实证研究,且以实证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中又包括相关性研究、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对策研究等。
2.1. 小学英语学习投入研究
小学阶段学习投入研究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研究,而针对英语学习投入的研究数量很少,不过小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值得英语学习投入研究借鉴,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研究方式包括问卷和访谈、课堂观察、实物收集等,研究方向大多数为学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成果主要以硕士论文为主。
对于相关性研究,王庆玲 [5] 采用《学习投入问卷》《我的班级问卷》和《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三个问卷对425名农村小学生(三、四、五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农村小学生班级环境和学业情绪的基本特点,并探究了班级环境、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得出农村小学班级环境中有四个维度(即师生关系、秩序与纪律、同学关系、学习负担与学业情绪),它们与学习情绪中的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冯云飘 [6] 为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新乡县四所公立小学五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610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学习投入、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自我效能感这三项相互影响,是比较典型的正相关,表现在如若教师给予足够的支持,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强化,从而调动自我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情感支持可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即直接影响和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
对于影响因素,国内学者主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出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家庭方面,周婷 [7]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高年级小学生家庭英语学习支持与英语学习动机、英语成绩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对子女英语学习的期待及父母亲文化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在学校方面,莫东秀 [8] 探究了师生互动对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小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越高,学习投入的积极性也会越高,反之亦然,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学业、未来职业规划和生活,其中学生对于学业互动有关问题的得分占比最高;在自身方面,蒲茜 [9] 对陕西汉中某寄宿制小学的270名学生(四至六年级)进行了《学习投入量表》《儿童孤独量表CLS》《心理韧性量表》这三个量表的施策,并对学校里的六位老师以及四位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结果和数据对寄宿制小学生孤独感、心理韧性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得出结论:寄宿制小学生心理韧性、孤独感和学习投入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此外,心理韧性可以正向的预测学习投入,孤独感则是可以负向的预测心理韧性和学习投入;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学习投入和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除此之外,也有少量基于现状的对策研究,如杨超 [10] 运用学习投入问卷,对H市S小学高年级526名小学生学习投入现状进行调查并归纳出其特点,即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情感投入水平最高,再根据该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影响学习投入的相关因素,提出提升学习投入的相关对策,如发挥家长的积极教育作用等。邓燕 [11] 运用自制的小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对重庆市S区农村、城市、城乡结合部三类学校共412名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区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投入整体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提出了相关对策,即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
纵观以上研究可知,学习投入与许多维度都呈现相关性关系,并且各个变量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这对英语学习投入提供了有效参考。
2.2. 初中英语学习投入研究
初中英语学习投入的研究与小学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相比数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数量不足,研究方式主要为问卷和访谈、整群抽样、课堂观察等,大多为相关性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状的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主要以硕士论文为主。
对于相关性研究,韩昀 [12] 选取农村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探究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水平普遍偏低,表现为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低,英语学习的投入少,所以取得的英语成绩也偏低;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两两呈现正相关,即具有高水平英语学习动机的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相应取得更高的成绩。周正平 [13] 则以惠州市15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英语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现状,并以学生主体性视角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初中英语教师的TPACK总体水平较高,在其分维度中水平最高的为PCK;初中生英语学习投入总体水平为中等,在分维度中投入水平最高的为课堂静默投入;初中生学习投入和教师TPACK水平呈现正相关。
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家庭、学校、自身这三个维度进行。例如,何香青 [14] 以重庆市H区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期望这两个变量对初中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得出结论: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会对初中生英语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与英语学习投入的关联度不显著;初中生家庭对子女均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期望,而且父母教育期望这一因素对于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较大。
部分研究基于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如李香君 [15] 对3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6名教师以及6名学生进行访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行为投入方面的表现最好,认知投入水平表现次之,情感投入水平表现最差。在英语情感投入方面,学生可能会存在厌倦感、焦虑感以及孤独感;在行为投入方面,学生可能会存在英语课堂参与度不高,课下学习英语的时间过少的问题;在认知投入方面,学生可能会存在不善于做英文笔记,不善于进行深度思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李香君分别给老师、学生、学校和教育者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石磊、白慧 [16] 进行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投入性的策略分析,这些策略主要包括活跃课堂气氛、创新课堂形式、鼓励相伴教学等。
2.3. 高中英语学习投入研究
高中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的研究方式主要有问卷和访谈、对照实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向包括学习投入现状调查、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研究等,研究成果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调查,李秀娟 [17] 对淮北市高中生进行的学习投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左贞 [18] 通过描述统计方法和差异分析方法调查了河南省某两所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得出结论: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总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英语学习投入量明显高于男生,高三高二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大于高一学生,英语成绩和学习投入量呈正相关;广春娇、李春、杨昌霞 [19]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都匀市某高一、高二年级样本自然班学习投入处于中频段,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总量略高于高二学生,男生的英语学习投入量略高于女生;冀小婷 [20] 聚焦外语学习投入,通过访谈一线高中教师调查并分析高中英语新教材(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挑战及其原因,提出师生要转换视角,从能动性投入“自我努力学习”、“帮助老师教学”、“配合老师教学”、“帮助同伴学习”四个维度,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投入。
对于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研究,陈家胜 [21] 通过准实验研究,证实了教师主导下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即将3个实验班划分为若干教学小组,各组设1名“小先生”(从学优生中选拔)负责本组内的“日常教学”工作,另设1名“次级小先生”(亦由学优生充当),整体课堂教学仍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结果表明“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水平提升、学习投入增强);吕晓东 [22] 通过前后测问卷、写作测试、课堂写作和访谈工具,研究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书面纠正性反馈对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在认知投入上间接反馈组学生的表现优于直接反馈组,在情感投入上直接反馈组学生的表现优于间接反馈组;周支燕 [23] 选取惠州某高中40名高一学生探究任务类型对高中生同伴互动任务中的学习者投入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做决定任务和自由讨论任务,随后进行任务过程录音分析、收发问卷、半结构访谈,结果发现学习者在做决定任务中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社会投入和情感投入优于自由讨论任务。
此外,部分研究结合了学习投入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研究。李婷宇 [24]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三种研究方法,调查了高中英语课堂生态以及学生英语学习行为投入的现状,不同人口学信息的学生(性别、年级、民族、英语成绩、是否班委)对课堂生态的满意度在英语学习行为投入的水平上的差异,以及高中英语课堂生态和学生英语学习行为投入有无相关性;张金秋 [25] 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得出某高中30名施测学生高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在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上均有差别,高中生英语课堂学习投入主要受教师、家庭、个体和同伴四个因素的影响。
3. 我国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建议与展望
综上可知,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投入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中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但也不乏案例及现状研究、对比研究、激发或提升学习投入的策略研究等,且影响因素和相关性研究均是在家庭、自身、学校这三个维度下进行的,很少从社会维度下加以分析;研究方法比较统一,多为问卷和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对象上略有差异,小学学段多选择中高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初中学段并没有明确区分被试,高中学段多选择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被试,其原因可能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准确,而小学中高年级及初高中学生相对成熟,并不存在这一问题,但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其相关调查以占时较少的问卷为主,对照实验和测试通常选取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对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的关注度。目前国内学习投入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 [26] ,而关于中小学学习投入的研究相对较少。以中国知网为例(截止至2022年9月18日),检索关键字“英语学习投入”共搜到522篇论文,其中大部分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投入研究,初高中及小学的英语学习投入相关文献数量仅为67篇(如图1所示),且研究成果以硕士论文为主,其中原因可能是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在高校抽样取材更方便,且大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然而,考虑到我国外语学习的主要群体为中小学学生,针对该阶段的研究数量很少,应把目光更多投到中小学,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相关研究。

Figure 1. Change trend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gagement in Chin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th years
图1. 我国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发文量随年份变化趋势
第二,当前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研究还不够深入,体系与国外相比还不够完善。以目前国内对于学习投入测量为例,大多采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专家编制的量表,如蔡敏,刘璐 [27] 对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投入”测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测量方法及工具主要包括学生自我报告、教师报告和课堂观察等。虽然这些量表经过检验具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们并不是针对外语教育而设计的,且与中国外语教育、学习的国情有所区别 [28] 。因此,设计编制适合中国学生、针对外语学习投入测量的量表是十分必要的。未来应更多开展与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相关的研究,基于跨学科视角寻找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二者的相关性,完善整个研究体系。
第三,学者、机构间的合作较为缺乏。运行CiteSpace,设置时间跨度为1999~2022,时间切片定为1year,其它参数为默认设置,得到节点数为79,连线数为24,密度为0.0078的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2),可以看出节点数和连线数都很少,即学者之间交流与合作较少,表明我国学者在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的研究上沟通合作意识不足,学者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亟需加强。再运行CiteSpace,将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其它参数设置与作者参数相同,得到节点数为50,连线数为4,密度为0.0033的机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可以发现,图中的节点之间连线数较少(连线数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连线数量越多表示节点之间联系越密切),由此可知各机构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缺乏合作意识,建议不同机构的学者之间通力合作。

Figure 2. Knowledge graph of authors’ co-presence
图2. 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Figure 3. Knowledge graph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co-presence
图3. 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第四,研究角度不够丰富,研究内容应与时俱进。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投入研究角度较为丰富,如大学阶段的学习投入研究有人机混合反馈环境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29] 、SPOC混合式教学 [30] 。比之下,中小学研究角度较为单一,以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论文关键词为例,运行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其它参数设置与机构参数相同,选取LLR算法,得如图4所示的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关键词作为一篇文献中内容的核心,某一领域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就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31] 。图4呈现了“学习投入”、“英语学习”、“高中生”、“初中生”、“情感投入”5个聚类,表明了我国中小学外语学习投入研究热点较为单一的状况。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领域的学者应结合现代科研技术,对更新兴的课堂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进行英语学习投入研究。
4. 结语
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研究主要聚焦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等,与国外研究相比,理论模型和量表研究相比不够系统、深入,与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相比,研究数量少、研究角度不够丰富。专家学者和教育者应扎根中小学课堂,从更大范围调查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从更多维度对英语学习投入运用创新方法进行更系统化、深层次的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粘性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模型建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9BYY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