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戏剧
1.1. 教育戏剧的内涵
台湾的张晓华教授认为教育戏剧是使用一定的戏剧策略,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方法与手段。参与者在引导者有计划的引导下,以即兴创作与扮演、肢体想象、模仿等形式进行,让其在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表达思想,在实作中学习。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戏剧经验与艺术美感,促进生活技能与智能发展 [1] 。张金梅给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程的定义是:“以3~6岁儿童戏剧素养启蒙为核心的一种戏剧艺术领域课程。” [2] 由以上可以看出,教育戏剧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戏剧中文集教课程中对戏剧元素的运用,各种戏剧策略使幼儿在进行即兴角色扮演或模仿游戏中能够自由想象与创作,为幼儿传达社会经验,让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戏剧最注重的是它的教育功能,徐俊强调教育戏剧就是以教育为策略的戏剧,是运用教育,而并非是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 [3]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媒介,在课堂中虽运用表演的形式,但是又不以表演为目的,最终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技能经验。
1.2. 幼儿教育戏剧的起源
教育戏剧最早发源于英国等欧美国家。18世纪,卢梭提出“戏剧性实作学习”揭开了教育戏剧的篇章,在19世纪末,杜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戏剧教育,随后戏剧教育逐渐渗透至各个学科和年级。而教育戏剧在中国则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才逐渐步入探索时期,起初教育戏剧主要是用在国内中小学的教学中,而后被引用到幼儿园。教育戏剧通过戏剧性游戏与戏剧策略的运用,打破了幼儿园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适用于幼儿园教学的新方法 [4] 。2005年张金梅在《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中对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探讨了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的主课来源、实施过程、年龄阶段性特点以及教师与儿童双主体的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了儿童戏剧创作心理的特殊规律,全面细致的勾画了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的全貌,在关注教师成长的同时,使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5] 。
1.3. 幼儿教育戏剧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教育戏剧对“全人教育”的突出价值,很多学校开始不断将教育戏剧引入课堂,使教育戏剧越来越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在相关网站搜索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戏剧”,并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教育戏剧作为幼儿园一种新的活动方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戏剧活动设计及指导策略研究、教育戏剧融入幼儿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和幼儿教育戏剧的现状研究几个方面。如李芝颖在她的文章中就提出了教育戏剧在融入幼儿园教育中的策略与方法 [6] 。李琳等人在其最新的文章中也探讨了关于教育戏剧融入幼儿园的价值所在 [7] ,以及李曼曼以西安市四所开展教育戏剧课程和四所未开展教育戏剧课程的幼儿园为例,调查了教育戏剧的实施现状,发现教师在实施教育戏剧课程时组织形式非常丰富,而内容来源比较单调,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薄弱、缺乏完整的活动设计理念和系统的教材,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教育戏剧的价值,除此之外,大部分家长也不重视教育戏剧对孩子成长的推动作用 [8] 。
2. 教育戏剧运用于幼儿园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教育戏剧的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3~6岁的儿童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儿童认为外部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因此要给儿童设置一些具有情境性、具体性并且可以直接体验课程。而教育戏剧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具体情境的宽松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知识学习和认知建构。
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教学”,也就是说要想帮助儿童进步,就必须在儿童的现有水平与成人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搭建一个支架,那么教育戏剧就可以来充当这个支架,帮助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更新重建已有知识经验。
2.2. 教育戏剧的教育学理论
卢梭提出“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是教育戏剧最初的教育理念支撑。之后杜威又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运用于各学科和各年级。教育戏剧中,以角色扮演、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等方式让儿童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这与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一致。我国学者陶行知也提到了“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
2.3. 教育戏剧的生物学理论
镜像神经元理论提到,越趋向自然状态的教育,儿童的天赋越容易的到发挥,它为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对教学的研究中也发现知识的直观呈现,比抽象的讲解所获得的效果要好很多。在教育戏剧中,儿童可以全身心放松的以一种自然状态投入到各种情境中,通过直观的看和听去进行感悟,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对象
本研究以成都市某幼儿园作为观察园,以该园的100名幼儿和2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100名幼儿随机选取自四个小班学生,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男童44人,女童56人;20名教师均为教育戏剧执教教师,教育戏剧从教时长在1~3年,男性4人,女性16人。
3.2. 方法
3.2.1. 观察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观察法是非参与式的观察方法,观察内容为幼儿课堂行为。观察方式包括拍照、录像、观察记录等,对四个班级开展每周2次,每次25分钟,为期12周的教育戏剧课程观察,最终将观察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得到表3数据。
3.2.2. 访谈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访谈法是对幼儿教育戏剧课程的20名执教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提纲见表1。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在访谈过程中将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将内容进行汇总打包分析,得到图1至图4数据。

Table 1. Outline of interviews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drama cours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表1.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3.3. 数据处理
本研究对观察和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最终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调查结果
4.1.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目标的设置依据
幼儿园教育戏剧的活动目标,关乎整个教育戏剧课程实施的方向。《三到六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对课程目标的各个维度都有明确的要求,教育戏剧课程目标必须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制定。受访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程目标设置依据调查结果见图1。

Figure 1.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bjectives of educational drama curriculum
图1. 教育戏剧课程实施目标依据
由图1可见,受访幼儿园在制定教育戏剧课程目标时45%的教师依据《三到六岁儿童发展指南》内容,符合《指南》相关规定;25%的教师先确定课程内容,再根据内容制定课程目标,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使教育戏剧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0%的教师制定目标时只考虑到教育戏剧活动本身的游戏性,忽视了幼儿本身以及教育戏剧对幼儿的教育性特点,教育戏剧和单纯游戏二者的不同是教师所忽视的。英国戏剧理论与幼儿游戏家Peter Slade经戏剧学说的角度对比游戏与戏剧后得出结论:游戏是自发的活动,而戏剧是一种教育活动;表演游戏无观众意识,而戏剧有观众意识 [9] 。
4.2. 课程目标的文本表述
教育戏剧课程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体系一致。表2是对幼儿教育戏剧主题课程《我是小达人》部分活动目标内容的呈现。

Table 2. The objectives of the education drama course for “I am a little talent”
表2. 《我是小达人》教育戏剧课程的目标
表2可见,该幼儿园目标内容是根据布鲁姆的三维目标进行制订,符合制定要求。在进行目标阐述时,将幼儿置于主体地位,符合教学要求;目标内容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容易理解运用,如“认识斑马线,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存在目标内容表述不清晰,不具体等问题,课程结束后,无法检验目标是否达成,如“初步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部分课程活动设计也不符合幼儿当下情况,如活动五《迷路了怎么办》,幼儿园的孩子在家有家长进行监护,在校有老师进行监护,一般不会出现迷路状况,因此这个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探究。
4.3. 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以达到教学目的为主要考量,牢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达成学习目标。受访幼儿园选择教育戏剧课程内容的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对课程执教教师进行访谈最终将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得到图2。

Figure 2. The basis for selecting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al drama courses
图2. 教育戏剧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由图2可见,受访幼儿园在选择教育戏剧课程内容时,35%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选择有把握的内容进行授课,尽管整节课都能按照教师设想顺利进行,但对幼儿成长并无实际意义,收获甚微;25%的教师会根据教育戏剧的表演型和体验型特征选择课程内容,让幼儿都参与到课堂中,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20%的教师从《指南》目标出发选择课程内容,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15%的教师从幼儿本身出发,选择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却并未考虑自身能力不足及《指南》要求,导致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4.4. 课程教案的编制与实施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安排。通过与相关执教教师进行访谈,将内容进行汇总,得到图3。

Figure 3.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plans for educational drama courses
图3. 教育戏剧课程教案的编制
由图3可见,该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程教案65%是由备课组人员统一编写后下发至各班,不是由执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进行编写;25%的教案从网络下载后未做加工直接使用,这两种教案设计思路既脱离具体教学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又未能充分尊重和调动执教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责任意识,导致教育戏剧课程徒有空壳;10%的教师会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编写教案使用,这部分教师为教育戏剧经验较丰富,教学能力较突出的教师。
课堂活动中,教师需根据课前准备好的教案进行授课,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对受访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观察以及与执教教师进交流其教案使用情况,将内容进行汇总,得到图4。

Figure 4. The use of lesson plans in educational drama courses
图4. 教育戏剧课程教案的使用
由图4可见,幼儿园备课组人员统一下发的教案很多内容在课堂中实施难度较大,教案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存在,完全为了应付领导的教学检查。60%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未用到原本教案,教师会根据自身情况修改教案,或更换教案,让教案内容更轻松简单,课程实施更符合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管控课堂秩序。35%的教师会根据备课组准备的教案进行授课,其中不适合本班幼儿情况,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会进行调整。由此会产生教育戏剧课程实施后达不到实际预期效果,课堂上幼儿参与度低,主体地位缺失,课堂更加适应教师,忽视幼儿。
4.5. 幼儿课堂行为观察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幼儿兴趣,体现在幼儿的课堂行为表现中。通过对该幼儿园100名幼儿进行为期12周的教育戏剧课程表现观察,将幼儿分为积极模仿、安静旁观、无动于衷和调皮捣蛋四类。表3是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幼儿课堂行为表现的整理呈现。
Table3. Observation of children’s behavioral performance in teacher teaching activities
表3. 教师教学活动中幼儿行为表现观察
由表3可见,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分为暖身活动、主题活动和放松活动三个模块。暖身活动中,积极模仿的幼儿相对较多,占62%,可见课程开始的暖身游戏对幼儿有较大的吸引力;主题活动中积极模仿的幼儿数量有所下降,占49%,安静旁观和无动于衷的幼儿有所增加,课程逐渐无法吸引幼儿兴趣;放松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不足一半,占40%,无动于衷和调皮捣蛋的幼儿数量增加较多,由于课程枯燥乏味幼儿没有兴趣,加之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积极模仿的幼儿注意力就容易被调皮捣蛋的幼儿所吸引。
5.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受访幼儿园开设的教育戏剧课程进行系列观察,结合多名执教教师访谈内容,发现幼儿教育戏剧课程在国内城市幼儿园实施的起步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5.1. 教育戏剧在幼儿园课程体系内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随着教育戏剧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幼儿园逐渐普及,以及教育戏剧课程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很多内地幼儿园陆续开展教育戏剧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教育戏剧课程应有的水平 [10] 。在与受访幼儿园的执教教师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该幼儿园的园长对教育戏剧课程非常重视,希望通过教育戏剧课程形成自己的办园风格和特色,成为幼儿园招生的“金字招牌”。从教育戏剧课程的场地要求并未满足,教育戏剧课程安排过少等情况来看,园所领导对教育戏剧所持的态度是等待观望,既不愿真心投入,又期待奇迹发生。教育戏剧执教教师大多都缺乏教育戏剧相关经验,园所也很少请专家来园开展教育戏剧课程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授课水平;且备课组成员只负责搜集和撰写教案,不考虑教案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和“最近发展区”;授课教师会随意的调整课程内容,对幼儿的关注度低,课后也不会主动参加相关培训或者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提升自我能力。
针对此问题,幼儿园应加强教育戏剧课程园本调研,把对教育戏剧课程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园所领导每周要多安排教育戏剧课程的授课,划分出专门的场地供其使用,使教育戏剧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教师招聘环节将教育戏剧专业能力部分加入考核内容,筛选更适合园所发展的教师;园所内要多开展教育戏剧相关培训,多邀请外界专业人员来园对执教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除此之外,备课组人员一方面要走进课堂,实地观察授课情况,另一方面要多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使教案内容更符合幼儿实际情况,更适合课堂;教师也要转变自身观念,接受新形式课堂,学习相关知识丰富自身经验,使课堂“活”起来。
5.2.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目标表述不清晰、不具体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目标的设定是教育戏剧课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环节,目标内容须在课后能够得到及时反馈。而受访幼儿园在设置活动目标时,非常宽泛、脱离实践,无法理解目标的意义。难以想象其是否能对幼儿产生帮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目标?反馈效果会是怎样?究其原因,第一,备课组人员专业基础不扎实,不懂得如何去制定准确合适的目标;第二,备课组人员在制定目标时脱离幼儿实际情况,未深入班级进行课程观察。
针对此问题,课程目标设置应清晰具体。备课组人员要加强目标制定方面专业知识学习,制定目标时要科学规范严谨的表述,内容清晰明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效果可以得到检验;备课组人员也要深入班级进行实际观察,观察目标与幼儿达到的效果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更好的优化课程活动目标。在与受访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有教师提到,应该加强执教教师与备课组人员之间的沟通,让备课组人员通过授课教师了解到幼儿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5.3. 幼儿主体地位亟待落实
教育戏剧课程内容是教育戏剧课程的重中之重,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育戏剧追求以幼儿为主体,活动中充分保证幼儿的参与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11] 。通过对课程执教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由于课程教案由备课组统一编写,教师只用根据教案内容进行授课,因此对于很多不适宜幼儿,幼儿关注点并不高的课程,不会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修正;教师在选择游戏活动时,通常选择容易组织且自己认为好玩的,不看幼儿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导致教育戏剧课程越来越脱离幼儿,忽视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适应老师。
针对此问题,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程实施中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出发制定课程。课程活动内容选择要从幼儿视角出发,关注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情况,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备课组人员要走进课堂和幼儿,编写适宜的课程教案;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对幼儿进行指导,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与受访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有教师提到,希望教案编写能够由本班教师编写,这样更适合自己班的孩子,还有教师给出建议,希望执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孩子,对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孩子要给予真诚的鼓励。
5.4. 教师的教育戏剧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戏剧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认识与理解,这对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1] 。通过对受访幼儿园执教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入此幼儿园前并未接触过教育戏剧相关内容,甚至没有听说过此课程,他们入职后很快就承担了教育戏剧课程的授课任务。园所每个班级只有一名教师参加过园所开展的教育戏剧较为系统的培训,其他教师的培训时间则非常零碎,教育戏剧专业水平整体偏低。通过进一步交流,发现他们基本不会主动购买相关书籍学习,只是机械授课,完成教学工作。张丹的研究中也提到,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戏剧经验相对匮乏,对教育戏剧的认识比较片面、狭窄 [12] 。
针对此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对教育戏剧执教教师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教师应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园所领导在教师招聘环节就应该关注教师教育戏剧专业水平,筛选更符合办园特色的教师,在园所内应多开展系统的培训课程,要求每位执教教师参与,提升教师执教水平;班级之间可以开展以强带弱的互助行动,组织对优秀教师课程进行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经验;鼓励相关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开展讲座与研讨活动,提升对教育戏剧课程的认同感。在与受访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有教师建议,希望在入职考核中能够加入对教育戏剧专业知识的考核,还有教师建议让优秀教师给新入职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心得,提高执教水平。
5.5. 场地不足与安全问题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需要足够多的宽敞明亮的场地。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受访幼儿园未提供专门的教育戏剧活动场地,授课地点都集中在教室,各个区角布置后,教室可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大多数班级幼儿人数较多,活动展开时很拥挤;另外发现该幼儿园教室的桌椅未做安全措施,如防撞角等,经常出现幼儿磕碰或摔伤情况,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戏剧活动实施的效果。例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热身游戏“走/停”中,教室空间狭小,幼儿无法动起来参与游戏,影响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个别幼儿出现被桌椅绊倒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课堂体验感。
针对此问题,幼儿园应为教育戏剧课程提供充足的空间、做好场地安全措施。首先,应提供专用场地解决当前需要,这个场地应该能够容纳园内人数最多的班级进行课程活动;其次,在未来新建幼儿园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每个班级的教育戏剧课程需要,从而做好规划以满足每一教学班的相应场地;最后,场地的安全措施也是重中之重,活动场地以及班级中的桌椅应安装防撞角或泡沫气垫等,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不会出现磕碰受伤的情况,提升幼儿活动中的体验感。在与受访幼儿园教师访谈中,有教师提到班级中因桌子没有防撞角使幼儿在活动中下巴磕伤,家长来闹事,建议幼儿园腾出一个足够大且安全的教室来供教育戏剧上课使用,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6. 结论
教育戏剧越来越被更多幼儿园所选择,但要确保课程目标的科学依据、围绕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提升执教教师教育戏剧专业化水准,使教育戏剧与幼儿园传统课程完美融合,发挥教育戏剧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定会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