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所需共同面对的全局性难题。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高达18.7%,已经超过了0~14岁人口的比例。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医疗技术快速进步,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呈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状态。全球诸多国家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纷纷制定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制度,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俨然成为世界各国改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退休年龄总体偏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出现了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趋势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背道而驰。中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不仅增加了代际间的养老负担,也对低龄健康老年人口的劳动力资源造成了浪费,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人均预期寿命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延长,为中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可行性。“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有关延迟退休的原则,延迟退休涉及再就业、养老金、代际子女赡养等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人们讨论关注的焦点话题。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对延迟退休展开了研究,国内对延迟退休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延迟退休领域的科研成果颇丰,国内学者围绕是否应该延迟退休,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如何实施延迟退休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延迟退休政策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但总体来看,目前对延迟退休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理论体系,基于科学计量分析的研究成果不足。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6.2.R3软件对2004~2023年延迟退休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了解延迟退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思考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困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了解国际延迟退休改革的特征和规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方案,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退休制度。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通过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剔除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和特色期刊等非研究型文献后,选取CNKI高级检索条件为“主题 = ‘延迟退休’或‘推迟退休’”的学术期刊,设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4~2023年,期刊来源包括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SCI等来源期刊,共检索出691篇文献。再人工手动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644篇研究延迟退休的国内样本文献。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3年的644篇CNKI文献绘制科学图谱和进行计量分析。将得到的644篇文献以“Refworks”的文件格式导出,导入CiteSpace6.2.R3对其研究动态、变化规律、发展进程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我国延迟退休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对延迟退休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3. 延迟退休问题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3.1. 文献年发文量分析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相关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4~2009年为起步阶段,延迟退休的文章年均发表1篇左右;2010~2017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发文数量大幅增长,2016年发文量最多高达91篇,2017年次之,发文量为88篇;2018年~至今为波动式下降阶段,2018年发文数量急剧下降,于2019年有所回升,再次下降于2022年有所回升之后又迅速减少,具体结果见图1。

Figure 1. Trends in the output of domestic delayed retirement research literature from 2004 to 2023
图1.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研究文献产量变化趋势
3.2. 作者合作网络及研究机构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和“机构(Institution)”两个选项,绘制科学网络图谱,以呈现发文作者间和发文机构间的相关性、合作关系。在图谱中,节点数表示延迟退休领域发文作者、机构出现的频次,节点大小表示频次高低,线条数、线条粗细分别表示发文作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合作强度。
根据图2和图3所示的国内研究延迟退休的学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以看出在2004年至2023年期间,共有363个节点和15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24,具体见图2。从共被引频次来看,在644篇国内样本文献中,曾益发文次数最多为23次,另外,薛惠元已经发表了13篇论文,而杨华磊则发表了11篇。此外,席恒、封进以及石晨曦等学者的发文量也都超过了6篇,具体见表1。通过合作网络和合作强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大子网络的成员达到了19个节点,占据了总节点数量的5%,延迟退休领域已经形成了以曾益为核心的较大的研究团队,此外,还有分别以薛惠元为核心,以柳清瑞为核心等小团队。但这些大大小小的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体呈“小集中、大分散”的合作网络分布特征,这与刘会成的研究相似 [1] 。

Figure 2. Domestic scholar cooperation network for delayed retirement from 2004 to 2023
图2.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的学者合作网络

Table 1. Top 6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delayed retirement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23
表1. 2004~2023年我国延迟退休领域发文量前6位的作者
图谱中共有289个节点和15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38,最大子网络成员有27个节点,具体见图3。共有288个国内研究机构在延迟退休领域发表了文章,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表次数最多,达到了42次。其次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均为18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发表了11次论文,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表了10次。此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平均发表次数都在9次以上,具体见表2。通过合作网络和合作强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延迟退休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所加强。

Figure 3. Cooperative network map of institutions with delayed retirement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23
图3.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的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

Table 2. Top 9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delayed retirement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23
表2.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领域发文量前9位的机构
3.3. 延迟退休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3.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根据CiteSpace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得到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从而了解研究者们对该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能够反应文献的核心观点,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通过将644篇数据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跨度设置为2004~2023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其余属性选择系统默认值,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通过对延迟退休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延迟退休研究的热点趋势。在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筛选整理,对排名前11的关键词进行排序,得到表3,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分析延迟退休的热点主题。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得到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图中的各个聚类被引时间从左到右排列,代表时间跨度由远及近。粗线标示了聚类的起止时间跨度,而纵横交错的细线则表示该聚类中的关键词与其他聚类中的关键词之间存在相关性和共被引记录。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共被引频次,节点越大则该关键词的共被引频次越高。最大的聚类是延迟退休,主要包括老年就业、婴儿潮、养老负担等关键词,具体可见图5。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delayed retirement from 2004 to 2023
图4. 2004~2023年延迟退休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3. List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or delayed retirement research from 2004 to 2023
表3. 2004~2023年延迟退休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

Figure 5. Timeline view of domestic delayed retirement research keywords, 2004~2023
图5.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研究关键词时间线视图
由图表可知,“延迟退休”“养老保险”“退休年龄”“老龄化”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大,出现的频次高,网络的中心性强。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延迟退休”是最大的节点,其出现频次最高,达到了243次,而中心性也最强,达到了0.82。这表明“延迟退休”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基于对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延迟退休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延迟退休的背景
关键词主要有“预期寿命”“老龄化”“养老负担”“人口结构”等。人口老龄化现象作为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全局性问题。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高达18.7%,已经超过0~14岁人口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而人均预期寿命却不断延长。这种趋势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延长人均预期寿命和下降的出生率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果不进行调整,将会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可负担性和待遇充足性带来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2) 延迟退休的影响
关键词主要有“隔代抚养”“养老保险”“养老金”“人力资本”“就业”等。延迟退休制度的实行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董俊杰、郭永芳(2017)研究发现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正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如劳动者意愿存在差异、增加短期就业压力、“二孩政策”的影响和配套机制不够健全 [2] 。顾和军等(2022)利用CHNS数据实证考察了“退而不休”对中国育龄女性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祖辈“退而不休”会显著减少育龄女性的生育数量 [3] 。高舒敏、蔡濛萌(2022)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青年就业数量及质量 [4] 。
3) 延迟退休的对策
关键词主要有“退休年龄”“弹性退休”等。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给予民众较为充分的缓冲期,采取小步慢走的渐进式策略。刘桂莲(2022)将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改革思路可概括为:坚持弹性化退休政策的长期改革方向,通过提前优化退休政策改革环境和“小步慢走、实施经济激励”的改革方式,协同配套构建年龄友好型劳动力市场环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退休政策体系 [5] 。郭昌盛(2022)弹性退休制度还需要适当区分不同的职业与人群,适用不同的退休年龄制度 [6] 。刘会成、张涵(2022)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法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研究的前沿问题是如何选择可行的延迟退休方案,以维持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这是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可负担性成为了一个受关注的问题。而在国际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则是研究延迟退休后个人或团体的生活幸福感如何变化。这是因为延迟退休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选择可行的延迟退休方案,以及延迟退休对个人和社会生活幸福感的影响 [1] 。
3.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可以反映网络中节点的相似性,这有助于识别和探测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主题。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节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代表一个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领域内的热点和研究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图6,研究共产生了10个类别,依次标号为0~10,序号由低到高分别为:#0延迟退休、#1退休年龄、#2养老保险、#3社会保障、#4退休、#5弹性退休、#6医疗保险、#7失业率、#8社会政策、#9妇女工作,数字越小,代表聚类规模越大,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关键词聚类图谱中模块度值Q = 0.5876 (大于0.3),加权平均轮廓系数S = 0.8746 (大于0.7),表明聚类结果具有高度可信性。通过关键词聚类,可以探索近二十年来我国延迟退休领域的热点主题,退休的具体年龄,不同行业群体的退休年龄,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都是学者不断探讨的话题,也可以发现延迟退休研究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Figure 6.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domestic delayed retirement research from 2004 to 2023
图6.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3.3.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Burst Terms)是短期内突然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可以有效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进展趋势和前沿。运行CiteSpace软件的“Burstness (突现)”选项功能,按照突现起始年份排序,得出2004~2023年国内外延迟退休研究领域的前10名突现词图谱,具体如图7所示。从突现强度看,“延迟”和“退休年龄”最大,其后依次为“养老金”“改革”“收支平衡”“人力资本”“精算平衡”“政策模拟”“预期寿命”“可持续性”。其中“预期寿命”和“可持续性”从2020年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预期寿命延长,成为延迟退休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而制度的出台也要基于对多方利益的考量,需要具有可持续性,这些突现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Figure 7. Emerging map of domestic delayed retirement research keywords from 2004 to 2023
图7. 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3年延迟退休领域的CNKI收录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从发文量来看,2004~2023年,国内延迟退休相关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6年和2017年的发文量最高,而后发文数量虽有所下降,但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受到了更高的关注。
第二,从作者合作网络及研究机构来看,均呈现了“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作者之间以及机构之间的合作近年来有所增强,但是仍较为分散,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各机构和作者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对延迟退休领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更为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
第三,从延迟退休研究热点和前沿来看,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我国延迟退休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延迟退休”“养老保险”“退休年龄”“老龄化”等,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延迟退休的背景、延迟退休的影响、延迟退休的对策三个方面,这与王辉、李志红的研究基本一致 [7] 。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2020年至今,“预期寿命”和“可持续性”是延迟退休领域的前沿问题。老龄化的背景日益突出,延迟退休提出的前期,人们更多地关注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问题,而后退休的具体对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文章的梳理发现,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受教育程度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和男性一致也引发热议。
总的来说,调整退休年龄的影响范围广泛,既涉及到个人利益,也会对经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退休年龄的调整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遭遇不同主体的阻力。为此,我国应该采取“循序渐进、小步慢走”的方式进行延迟退休的改革,调整幅度不应过大,应逐步实现男女退休年龄的统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盲目模仿,因为每个国家的弹性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经济体制、政治环境、福利制度、劳动力市场状况和文化传统等。因此,我们需要逐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