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精神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Spirit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DOI: 10.12677/ACPP.2023.128255, PDF, HTML, XML,   
作者: 潘倍莎, 尚明瑞: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宣言精神育人价值Communist Manifesto Spirit of the Declaration Education Value
摘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共产党宣言》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新的时代课题,分析我国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是对《共产党宣言》理论内涵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忠实于《共产党宣言》,开展了以下工作:(1) 追溯理论渊源,从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三方面阐述《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精神与思想精华所在;(2) 从政治导向、情感熏陶、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承四个维度梳理《宣言》精神所蕴含的育人价值;(3) 基于对《共产党宣言》精神、内涵及元素的把握,从党性教育、学科体系和精神认知三个方向说明当代《共产党宣言》精神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期真正实现《共产党宣言》育人的价值指向。
Abstract: Marx and Engels’ classic treatise Communist Manifesto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Communi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stic peo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Marxist value pursuit of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is faithful to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carries out the following work: (1) Tracing the theoretical origin, expound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ideological essence of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pirit of struggle, the spirit of criticism and the spirit of revolution; (2) To sort out the educational value contained in the spirit of the Declaration from four dimensions: political orientation, emotional edification,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3) Based on the grasp of the spirit,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contemporary spiritual education value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from three directions: Party spirit education, discipline system and spiritual cognition.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文章引用:潘倍莎, 尚明瑞. 《共产党宣言》精神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 哲学进展, 2023, 12(8): 1521-1526.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8255

1. 引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1848年问世,便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范本,始终在思想界独树一帜、熠熠生辉。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1] 《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不断为中国共产党人输送着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世代传承、历久弥新的价值指引。在新时代感受《宣言》的真理力量,必须体悟《宣言》阐发的科学精神、挖掘《宣言》精神蕴含的育人价值、明晰《宣言》精神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使《宣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熠熠生辉。

2. 《宣言》蕴含的科学精神

习近平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 [2] 《宣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便在于它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其所阐发的科学精神值得深入学习、反复研究。

2.1. 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宣言》中渗透着的主线和内核,《宣言》十分强调阶级斗争,“斗争”一词在正文部分共提及44次,鲜明、深刻地展现出坚定的斗争精神。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笔锋尖锐地断定:“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3] , p. 27)深刻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并且阶级斗争具有历史性,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并不代表人类社会的全部。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进一步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3] , p. 37)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3] , p. 38)无产阶级是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最为先进的阶级,必须组织成政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如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 , p. 66)《宣言》所阐发的斗争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着无产阶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历史担当,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2.2. 批判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贯彻否定之否定,对旧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进行了辩证否定,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卓越智慧和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在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推进作用基础上,又犀利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弊端。《宣言》对资产阶级所有制态度明确:“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3] , p. 42)通过批判阐明:“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 [3] , p. 45)并且《宣言》在批判过去其他阶级的运动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意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3] , p. 39)《宣言》蕴含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通过多角度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腐朽性,并且深化了对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使命任务的认识。

2.3. 革命精神

《宣言》作为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著作渗透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宣言》提出了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著名论断:“两个决裂”,刻画了无产阶级开展社会革命的宏伟图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3] , p. 49)“两个决裂”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深刻性,鲜明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并且,《宣言》主张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应当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3] , p. 65)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艰巨且复杂,无产阶级必须不间断地进行革命,实现人类解放事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宣言》为共产主义运动刻画了光辉的革命蓝本,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内含了共产党人敢于革命、直面革命的伟大精神。

3. 《宣言》精神彰显的育人价值

《宣言》精神内蕴深刻的育人价值,具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引导受教育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和精神武器。

3.1. 政治导向价值

《宣言》明确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科学理论价值。《宣言》宣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 , p. 66),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应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宣言》刻画的共产主义政治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集中体现,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重要的政治导向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实践既要牢牢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又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规划合理的政治路线,蹚出切实的政治道路,永葆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政治力量。

3.2. 情感熏陶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社会实际,在《宣言》中对工人阶级的境遇表现出无限的关注和同情,对资产阶级丑恶本质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驳斥,并且以浑厚的理论力量引导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作为一部永照史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言》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着振聋发聩的情感力量。《宣言》中所昭示的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映照在当代中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宣言》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价值在于培育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升华,以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情感认知,使受教育者心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3. 思想引领价值

《宣言》论证了“两个必然”的伟大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成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源泉,并且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的坚定信仰。一百多年来,《宣言》蕴含的丰富的科学精神和刻画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时刻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向前,是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鼓舞我们克服风险挑战的坚强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 《宣言》在新时代的中国仍然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价值,鞭策广大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3.4. 文化传承价值

《宣言》蕴含着宝贵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其对文化的全球化现象进行了阐述,指出世界市场的开拓使得“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3] , p. 31)揭示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意味着各个国家和民族务必摒弃狭隘的自我利益,在互学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这对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仍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正确方向,以《宣言》文化理念为引领,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手段。《宣言》启示我们,要以历史的、全局的眼光发展文化,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善于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时刻保持文化先进性。

4. 《宣言》精神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宣言》作为具有百年影响力的科学社会主义范本,是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经典启蒙教材,彰显出强大的育人价值和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宣言精神》已经内化为目标取向的价值支撑,持续将《宣言》丰富的精神养料熔铸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理论与实践中,以培养一批精神强大、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1. 发挥育人功能,以《宣言》精神引领党政工作

《宣言》阐明了共产党的阶级性、革命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伟大的政治品质与《宣言》的党政精神方向一致,作为中华民族不断经过实践检验的领导核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以《宣言》精神引领党政工作。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第一位,发扬《宣言》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与革命精神,推动党内教育学习活动提质增效,进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基固本的同时实现《宣言》的党建育人效能。另一方面,发挥《宣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宣言》精神纳入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教育培训等环节,增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士气,将进一步深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群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再者,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做《宣言》的忠实传人,汲取《宣言》精神的营养和精髓,恪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做到知信行统一,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意志,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

4.2. 创新育人形式,将《宣言》内涵融入思政教育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纲领,蕴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必须掌握《宣言》核心,强化《宣言》对新时代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启示意义。一方面要立足于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要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构建教育学的完整体系,打造《宣言》核心理论的生活化场景,使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化,增进青年一代对共产主义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要提升《宣言》精神的学术研究水平,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利用学术报告、理论研讨、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深化对《宣言》及其精神的认知。再者,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宣言》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且要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志愿服务、赛事活动等,夯实实践机制,促进广大青年学生读懂、研深、用活《宣言》,达到理论认同向体验认同的转化。

4.3. 拓宽育人模式,用《宣言》元素强化精神认知

《宣言》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阐述了一系列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学说,不仅探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指导着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具有科学性、深刻性和实践性,引导共产党人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前行道路上,务必用《宣言》元素强化精神认知,广泛凝心聚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一方面,要抓好《宣言》精神育人的主渠道。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宣言》教育元素,将其介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合理的教育形式和表现方式实现《宣言》元素在各学科体系中的融入与贯通,提高受教育者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要强化《宣言》精神育人的系统性。加强顶层设计,完备教学理念,全面设计《宣言》育人的方式方法、制度保障,进行有意识地系统性教育,全方位建立长效机制。再者,要促进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协同,强化《宣言》精神内化。积极宣传《宣言》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风尚的同时,要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并且推进家庭示范引导,使《宣言》真正永放思想之光芒。

5. 小结

《宣言》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重要素材,研究《宣言》精神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不仅为探究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提供关键思路,也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造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习近平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5] 直面当今时代的变革,必然要求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发掘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培养解放自我、全面发展、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J]. 求知, 2019(12): 4-8.
[2] 习近平.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J]. 党史纵横, 2018(5): 1.
[3]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4]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12-19(002).
[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5(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