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激发当代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高[2018] 2号)《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第4部分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第12条就加强教学和学习过程管理明确指出,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占比。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逐步提升教学过程性改革的深化 [1] 。过程性考核理论基础就是指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的考试结果进行考核,而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的方法。因该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详细表现,所以可以保证该考核评价方式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目前,多数高校对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确定学生学习成效,并且仅限于平时成绩占30% + 期末成绩占70% = 100%的过程性考核方法 [2] 。平时成绩只考核出勤、教学中的参与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效果 [3] 。
过程性考核是指在高等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科学系统的手段和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以及技能发展等进行评估和反馈的一种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客观地、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通过过程性考核评价,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过程性考核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绩,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的认可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往的细胞工程成绩以课程论文为主,对理论与实验结合不紧密,部分学生对课程重视度不高,甚至因平时不认真学习,通过抄袭、窃取、以及实验结果也可取得较好的成绩,考核结果不利于教学,会导致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重视度不高,产生草率应付的态度,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很多高校相继开展了一些对本科教学中过程性考核的系统研究和探索 [4] [5] [6] [7] [8] ,甚至国外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就开展了过程性评价体系 [9]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性考核的创新实践效果来看,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充分发挥细胞工程课程过程性考核成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多元化的细胞工程教学环节的考核体系至关重要和势在必行。教学团队自2016年开始承担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工作。为了与我国人才培养的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教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细胞工程课程过程性考核内容及教学方法,该课程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课程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程理论讲授、实验操作、虚拟仿真教学、课中汇报交流以及拓展创新思维等环节。与传统的期末考试评定方式不同,过程性考核更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过程性考核的评判标准是相较于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提升程度。改革细胞工程专业课程传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以“知识丰富、技能扎实、创新优异”为原则,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改革,根据细胞工程课程特点,建立科学、合理成效、公平的多元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2. 建立科学可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本课程为教师团队不断探索而搭建的理论与技能训练、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训练培养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课程。为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环境和科研平台条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该课程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网络协作教学方法等融合应用于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把每个教学过程分为理论与实验课程预习、教师讲授、实验操作、虚拟仿真、汇报交流五部分如图1所示。

Figure 1. Teaching method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cell engineering
图1. 细胞工程过程性考核教学方法
2.1. 课前预习
细胞工程理论和实验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操作步骤多、实验严谨性意识要求严格、影响因素多,对于无菌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学严谨性最根本的训练。课程采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法,强调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因此,每次开课前都会反复强调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理论和参阅实验讲义;通过线上MOOC或查阅相关文献,或以教师科研为例,预习和熟悉所要开展的课程内容项目,明确本课程学习目的并认真撰写作业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工作。期间还将课程思政内容无缝融入,课程思政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并据此制定相关标准。在评价的方法上,过程性评价、课程思政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的融为一体。
2.2. 理论讲授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以及实验设计等方式,着重从课程项目与应用层面介绍理论和实验背景(如新冠病毒检测、疫苗研发、诺贝尔奖获得者事迹、科学家精神等)、实验源于的理论原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基于科学问题如何设计和开展实验;可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或示范性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和操作细节的严谨性、理解实验内容和培养科研思维能力。
2.3. 实验操作
本环节的基础性理论和实验需要每个学生熟知,提前准备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使用、试剂配置等入手,按实验技术规范操作,尽量做到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如常规的消毒、配液、接种等方法,一些关键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动植物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制备、细胞融合等技能,使环环相扣的每个实验衔接到位。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垃圾、仪器设备、清洗器皿等,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
2.4. 虚拟仿真
要求每个学生在课下利用实验虚拟仿真平台再次操作模拟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弥补和查找自己实验操作的不足。
2.5. 汇报交流
阶段性讨论交流,例如理论课程中与实际应用结合还未解决的问题;实验课程中,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实验完成后,采用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上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成功关键因素进行汇报交流,各组同学相互研讨评价,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2.6. 拓展创新
主要是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探究性实验,如转基因植株的制备与鉴定、不同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等,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检查设计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修改设计合格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安排时间开展和完成实验,并撰写创新实验报告。
3. 过程性考核结果分析
依据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安排方案,在2021年和2022学年两个学期,分别在生技2019级1班(38人),生技2020级2班(38人)两个行政班,开展了细胞工程课程考核改革对照试验。2019级1班是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期末课程论文考核方式;2020级2班是实验组,实行过程性考核方式。
细胞工程课程考核改革后,考核设定两个类型: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需增加比重,占总成绩比重的60%,而期末考试需减少比重,占总成绩比重的40%。过程性考核按照考核目标分为预习报告10%,思维导图10%,分组讨论10%,课堂表现15%和课程作业预实验报告15%等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其中预习报告的考核目标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与动机,提前熟悉学习内容,带着问题上课。思维导图的考核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作为出勤基础考核的参考。
分组讨论和课堂表现的考核目标是培养学生们沟通/协作能力,采取6~7人一组讨论本节课重难点,延伸知识与联系,课后每组交一份课堂报告(组员轮流撰写报告)。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考核目标是自我总结能力,可作为检验学生凝练知识点,同时自我总结知识点的漏缺。期末考核中课程论文设计和课堂讲解考核目标是通过细胞工程课程整体学习效果与实践展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是考察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点的能力,起到翻转课堂、学生和老师互动的作用。
经过两个班比较结果显示,未开展过程性考核的2019级1班与开展过程性考核的试验2020级2班比较,试验最终考核成绩90分以上占5.26%,比对照班提升10.52%;在80~90分的占52.63%,70~80分占28.95%,分别比对照班提升5.26%、10.53;60~70分的比例为2.63%,比对照班提升了5.26% (表2)。

Table 1. Cell engineering assessment methods
表1. 细胞工程考核方式

Table 2. Analysis of final assessment results
表2. 最终考核成绩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比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更能督促学生学习,并能获得较好学习效果和成绩,在教师教学方面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过程性考核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这也为更好的区分不同类型学生重点监督,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更好适应过程性考核方式。在细胞工程过程性考核的实践教学实验课中,重点要求学生研究分析关键技术的更新,并通过细胞工程前沿学科设计出相应科研思路提出问题,并通过设计实验解决解决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细胞工程实验课的过程性考核方式教学,准确了解学生的理论基础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过程性考核细节,全面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使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成正比。
4. 实施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存在问题
教师要适当地不断调整过程性考核方案,在设定的考核过程中应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但也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考核过程的不合理性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过程性考核与传统考核达成同样的效果,学生只为考核,达不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教研室团队在细胞工程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4.1. 学情分析不足
因高校学生教学背景和接受过程性考核的难易程度不同,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部分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考核方式,因此会影响课程进度和过程性考核顺利实施。教师需对课程过程性考核要根据充分了解学情后,合理设计过程性考核方案,避免考核类型过多、繁琐以及避免极难实施等情况,教师也可通过过程性考核的设计方案,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多方位了解学生是否可以灵活应用知识点。
4.2. 学生漏考/缺考
由于传统考核与过程性考核方式比较,过程性考核的阶段性频次和类型增加,部分学生因为课程较多、事假、病假、突发情况等客观原因,致使考试错过的概率增加,会出现漏考或缺考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次未参加过程性考核的成绩难以认定和分析 [10] [11] ,同时增加了课程过程性考核的进程。
4.3. 教师工作量增加
因教师所带的每个教学班人数较多,在实施过程性考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较多,教师在整个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单独完成,除了教学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作量无形的加大,需要配备助教人员,在学校层面能对过程性考核的工作量定位额外工作量,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4.4. 各教务部门统筹
因在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添加过程性考核的类别,而传统的教务系统中,过程性考核课程实施过程中,需多次录入考试成绩,操作繁琐,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期间如遇到学生漏考、缺考以及补考成绩时,还需申请系统开放补录成绩,如果缺少各教务部门之间的配合,课程过程性考核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有效成效就很难把控 [12] 。需在教务成绩管理系统增设过程性考核类型,要全面、系统、人性化以及操作简易等方面的提升,使教师能够顺利设定过程性考核的组成,保证课程过程性考核顺利实施。
5. 结语
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经过两年的细胞工程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实践总结来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还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更适应了以“知识丰富、技能扎实、创新优异”为原则的教学模式,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作用。结合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工作,对过程性考核管理细化,保证线下线上课堂有教学资源、活动以及考核全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评估。通过本轮细胞工程课程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与实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性考核实施中,要不断检验和修正,总结并解决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和系统管理,客观准确评价学习成效和教学水平,达到课程过程性考核真正的目的和作用,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石河子大学过程性考核示范课程项目(编号:KCSZ-2022-140)资助;2022年石河子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编号:GCKH-2022-137)资助;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编号:RCZK202046)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