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uate Students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DOI: 10.12677/AE.2023.13885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水雪娟, 丁书君: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新文科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实践The New Liberal Arts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Model Reform Practice
摘要: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为内容,通过对目前其现状分析,发现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研究生教育结构相对单一、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多维度教学科研育人机制不完善、研究生管理体制机制需加强等问题,最终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顺应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的建议与意见,以期为新疆培养高层次急缺复合型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疆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as the content, and analyz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relatively singl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tructure, lack of sta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team, imperfect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mand is oriented, the education is fundamental, the quality is the core, and the reform is the driving force. Th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of adapt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keeping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urgent shortage of compound talents in Xinjiang and provide high-leve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for Xinjiang.
文章引用:水雪娟, 丁书君. “新文科”视域下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450-545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850

1. 引言

2018年12月,教育部在苏州召开经济和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系会议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理念,且将新文科建设纳入日程。2019年4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天津召开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上讲话指出:“新文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握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 。明确了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新文科建设正式落地,产生了系列理论成果,形成了基本共识。

“新文科”建设是以传统文科为参照面,强调思维观念的创新,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它的提出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文科”建设会大力提升国家对人文社科研究生的支持力度,形成了高校文科领域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更迭换代。另一方面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旧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发展理念。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其在管理路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管理对象以及管理的总目标等方面都出现了相对较大的改变 [2] 。那么高校对于研究生的管理,应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适应变化,面对改革出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如何适应,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面对新形势,如何使用新的途径、方法、思维是我们追寻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疆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承担着创新知识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任务。为聚焦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密切结合新文科建设的具体要求,立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服务总目标为根本宗旨,本文将以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以培养符合新疆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研究,分析“新文科”建设对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考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方法。

2. 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在新文科视域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设置的改进等。杨运庚认为要准确理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本质,注重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努力培养具有数据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时代中文人才;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原典阅读、一流课程及课程群建设、智能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自觉贯彻新时代中文人才 [3] ;郭浩然、宋英兰指出应从学术、时间、激励等制度管理方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贾玉萍以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例,立足“1 + 2 + 3”管理方法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 [4] ;郭俊等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从研究生管理专业化、目标管理等微观问题进行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为新疆高校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新疆高校基于特定地缘政治位置,就要求我们要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夯实校园安全稳定根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多学科多专业交互交融的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如何顺应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将是本文重要的研究目的。

3. 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现状

(一) 管理制度全面化

目前新疆高校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向管理制度严格化,具备较为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在学校、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各二级学院能够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相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各学校严格按照教育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各环节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学校相关研究生教育文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综合考核、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过程中严格执行,注重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研究生管理环节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复试、录取等阶段的监督管理作用。管理制度在逐渐完善加强,同时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

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力度。从学校到学院分别设置相应的校级领导、院领导专人主抓负责研究生各项工作,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确保研究生的各项工作专人负责、专人专管。学院加强研究生秘书的队伍建设,打通研究生教务工作人员的双晋升通道,实现工作人员“两条腿”走路。

(二) 培养模式网络化

第一、管理形式网络化。“新文科”建设的影响,加之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影响,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逐渐实现网络化。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也逐渐从线下逐步转为线上,学院通过QQ群、微信、钉钉等通讯软件发布各类教育教学管理通知文件等;办公自动化也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制定、课程选修、毕业论文评阅、开题、答辩等申请实现线上完成;研究生的网络化教育管理也在高速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生的培养、管理网络化。

第二、培养方式网络化。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实现线上、线下双发展。加大对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方式,以适应新时代高校研究生。

(三) 思政育人规范化

第一、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思政育人队伍能够准确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教材指南》等相关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加强思政育人宣传教育力度,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安排,切实提高导师及任课教师的大思政育人意识,基本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

第二、加强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培育工作,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将课程思政与“开学第一课”有机融合,开展“开学第一课”及课程思政示范课;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相统一,切实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 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存的问题

(一) 研究生教育结构相对单一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方面,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较少;新文科要求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而在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稍显不足,将会导致所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研究领域存在单一性或专门化的问题,跨学科合作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另外随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导致“学历贬值”和学术研究岗位饱和,一些原可以由本科毕业生承担的工作,需要由硕博士研究生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初衷。

同时由于新疆地处边疆偏远地区,学术会议内容了解欠缺,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加之文科类的硕博士研究生往往以在校上课为主,对外交流与田野考察的机会较少,学科前沿意识不强,阻碍其研究能力的提升、视野的开阔以及对前沿学术研究的敏感度。

(二) 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

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乐于奉献、勤于服务的研究生管理队伍是必须且必要的。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致力于高水平队伍建设的目标且已做出巨大努力,通过完善人才制度建设、加强业务能力提升等以期提高管理队伍能力;但由于新疆地缘结构劣势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稳定性,通过对新疆几所高校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学校虽已多次强调要安排专人负责研究生工作,但由于学院客观现实条件影响,行政工作人员短缺,故很多负责研究生教务的工作人员由学院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专任教师等兼职,部分学院通过外聘科研助理岗工作人员担任,由此导致其流动性相对较大,对于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不具有持续性、连贯性。

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队伍易流失且在部分专业方向中存在大量的缺口。新疆地处边疆,地理位置劣势导致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部分院校虽通过签约天山学者等引进高层人才,以充实导师队伍建设,但在稳定性方面仍显不足。

(三) 多维度教学科研育人机制不完善

多维度产学研育人机制是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在多维度教学研育人机制方面仍需加强。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研教融合可能会出现科研、教学联系不密切,或者教师灌输性科研教学的问题。另由于与文科相关的具备产教融合的试点企业数量有限,且企业具备的专业背景比较单一,与部分学科研究生培养专业匹配度较低,使得文科类专业研究生在产教融合方面较难实现。

(四) 研究生管理体制机制需加强

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调研,发现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出现毕业率低、延期率高的现象。首先是由于研究生的招生不同于本科生的招生,研究生存在生源结构、招生方式、培养模式等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学习生活自由分散,部分研究生对其未来规划不清,对专业学习规划不够重视,对毕业难度认识不足等;其次是由于新疆部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条件中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的要求与破“无唯”的要求不太相符;最后,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的评价机制过于僵化,导致学生为了毕业而毕业,读研究生的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发几篇文章,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走出校门后出现科研能力不足,知识结构欠缺等。

5. 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实践路径

(一) 以需求为导向,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鼓励和激励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及学生适应新事物的能力。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程;适当增加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术视野,尽可能多地涉猎和阅读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资料。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学生进行跨学科交流,互相引导和借鉴双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资料,从而产生学术思想的碰撞;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研究生论坛,学校也可以组织校级或自治区范围内的研究生或青年学者论坛;出台并细化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突破固有思维,以新疆社会发展及需求为导向,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努力培养符合新疆社会发展及文化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以文化润疆工程为依托,以固边兴疆为目标,加强专业性建设。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建设,以适应文化润疆需求为导向,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环节融入文化润疆元素、符号等,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引导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

(二) 以育人为根本,构建协同共享的培养方式

构建协同共享,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实现路径,也是新文科建设的目的。新疆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可借“新文科”建设之东风,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育人模式,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新疆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的培养,鼓励学院经验丰富的导师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为相关专业同学们开展学术讲座;培养一批有志于服务边疆,扎根边疆的复合型、智慧型的文学专业人才。

(三) 以质量为核心,丰富研究生教育管理手段

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为目标,通过构建“学院–导师–班主任–研究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强导师组会、工作坊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党团组织,转变管理方式,丰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手段。

(四) 以改革为动力,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环境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转变教学管理思维方式。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其素质高低决定了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要适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教学管理队伍转变思维方式,从多学科交叉融合角度不断提升研究生教学管理队伍服务业务水平和能力。

“新文科”的建设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新文科”建设浪潮中新疆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从管理服务机制、培养方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教育环境着手,顺应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肩负起新疆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勇担创新文化知识的重任,为新疆培养高层次急缺复合型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

2021年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建设视域下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XJDX2021YJG25);2022年新疆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22CPY07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有关情况[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 2019-04-29.
[2] 郝海滨, 沈鹏超. 研究生管理模式探索[J]. 科教导刊, 2012(7): 144-145.
[3] 杨运庚. 新文科视域下中文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安康学院学报, 2021, 33(3): 54-60.
[4] 贾玉萍. 关于培养研究生过程的“1+2+3”管理模式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 丝路文化, 2021(10): 12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