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新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一核即考查目的,是对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是对高考内容的提炼: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四翼是考查要求,是对高考考查形式的说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新高考改革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对落实核心素养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与文化的载体,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选篇与命题也将更加注重时代发展特征,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2023全国卷II的命题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选拔人才,指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阅读理解题型的考查注重基础,题材广泛、语言地道。
Krashen曾指出,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一环,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1] 。就高考英语全国卷II分析,阅读理解部分占了全卷笔试部分三分之一的篇幅,是英语考试的一大题型。因此,阅读题是考查学生思维品质、促进相关教学的良好途径。本文通过课标对思维品质的分类,分析2023年全国II卷阅读题中所体现的思维品质,阐明如何利用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思维品质的分类方法
在2017年版2020修订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的内涵规定如下: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思维品质的目标是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和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四翼主要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其中综合性和应用性与思维品质的内涵: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一一对应,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此外,创新性也与思维品质的内涵——批判与创新的观点有很大的共通之处,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高考英语阅读题型可以划分为细节题、主旨题、推断题、猜词题、观点题、逻辑题几大类,每一个题型都对应一种或几种相关的思维品质能力。
3. 高考中阅读对思维品质的要求
3.1. 观察与比较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从考题分析,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查找题干要求信息、定位文章答案位置、观察其他干扰选项、选出最优正确选项的过程,对应文章设题主要是细节理解题。根据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II卷A篇阅读第21题举例如下:
21. What did Jacqueline and James have in common?
A. Doing teaching jobs.
B. Being hired as physicians.
C. Performing surgery.
D. Being banned from medicine.
本题题干的含义是“Jacqueline和James有什么共同点?”根据题干描述,考生需要阅读文章,寻找判断细节内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因为本题为阅读理解部分的第一题,根据高考出题惯例,题目对应的信息应在篇章的前几段。因此通过浏览全文,我们可以初步将答案定位在前三段:
Jacqueline Felice de Almania (c.1322) highlights the suspicion that women practicing medicine faced. Born to a Jewish family in Florence, she moved to Paris where she worked as a physician and performed surgery. In 1322 she was tried for practicing unlawfully. In spite of the court hearing testimonials (证明) of her ability as a doctor, she was banned from medicine.
Tan Yunxian (146l-1554) was a Chinese physician who learned her skills from her grandparents... However, Tan passed the official exam. Tan treated wome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1511, Tan wrote a book...describing her life as a physician.
James Barry (c. 1789-1865) was born Margaret Bulkley in Ireland but, dressed as a man, she was accepted by Edinburgh University to study medicine. She qualified as a surgeon in 1813, then joined the British Army, serving overseas.
通过观察比较可知:Jacqueline和James的共同点是做手术。与“做手术”具有相关意义的词还有:physician,performed surgery and qualified as a surgeon。
从此题可以看出,细节题考查的就是要求考生观察题干要求、寻找文章信息点、比较干扰项,进一步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对照思维品质的要求,就是观察与比较。
3.2. 分析与推断能力
程晓堂教授曾说,学生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推断和判断 [2] 。本文所涉及的全国卷II也有相关题型,考查考生分析与推断的思维品质,具体到考查题型,主要是推断题。在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中,推断题占了整个阅读的1/3,对考生的分析与推断能力考查较多。例如:
26.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author’s trip with friends to Devil’s trip?
A. They went crazy with the purple quartz rock.
B. They felt stressed while waiting for the sunset.
C. They reached the shooting spot later than expected.
D. They had problems with their equipment.
该题为推断题的典型设问,大意为:“我们能够从文章中作者和朋友的魔鬼之旅推断出什么”?根据第四段中的We managed to leave this spot...ended up almost missing the sunset entirely可知,因为距离日落还有一些时间,所以作者和朋友决定爬到更高的位置,但结果差点儿就完全错过了日落,推理可知,他们到达拍摄地点的时间比预期的要晚。
推断题,顾名思义,就是文本并没有选项中出现的信息,需要考生去理解文章,采用批判性思维去感悟文章作者、出题人的深层次思想,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从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中出现的推理判断题来看,推断题中的典型设问通常会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提示词:比如infer,indicate等。此外,还有一些推断题需要考生去分析、去探索,寻找潜在的答案。例如第29题:Which best describes cookery programmes on British TV?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该题型对于考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正确选项,文段字里行间并没有确切的描述和答案,但读了文章,在接受了一定的思维品质练习后,考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选出正确的选项。
3.3. 归纳与建构能力
本试卷中出现的归纳与建构能力考查就是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中归纳与建构思维品质在高考阅读题设问中的实际阐述,对应的题型主要就是主旨题。例如:
32. What i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 How past events should be presented.
B. What humanity is concerned about.
C. Whether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D. Why written language is reliable.
根据题目设问,可以看出该题要求考生阅读第一自然段。考生通过阅读该段,能够发现第一段内容讲述的是,客观公平地讲述全球历史仅仅通过文字资料是不可行的,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文字。文字是后来才出现的,而且即使有文字的地区也会用实物来记录重要的事情。因此,除文字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实物来讲述历史,所以A项正确。
通过作答本题,考生需具备提升分析主旨、建构文章的能力,从而达到出卷人对于考生归纳与建构能力的考查要求。这也是新课标中思维品质部分对于学生归纳与建构意识在考试测试中的体现。
3.4. 批判与创新能力
2017年版2020修订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要求:其中一项为“批判与创新”,这一能力在高考阅读题型中已有所渗透 [3]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体现。阅读题型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七选五”题型。考生需要从七个备选项中选择五个,填入文章空缺处,使原文内容流畅、逻辑清晰。考生面临的思维品质要求就是找寻合适的线索,摒弃逻辑混乱的干扰项,从而补全文章。这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
Several studies have backed this up and found that indoor plants can improve creativity, focus and memory. There is also research showing that pot plants can clean the air around them by removing harmful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They also remove some harmful chemicals from paints or cooking. 39
Which plants can you grow?
Aloe vera, peace lilies and spider plants are some of the species that are easy to grow indoors. You can buy plants fro om supermarkets, garden centres or online.
E: Plants like peace lilies and devil’s ivy are among the best.
F: Changing the pot of your plant from time to time will also help.
这是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中的七选五题目中的节选,整体难度居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所考查。此题中,E项和F项都有很大的迷惑性,但F项的设定仅仅是针对题目拼凑出来的一个看似合理的选项。如果不仔细分析判断,就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这就要求考生要逻辑清晰,拥有辨析干扰项的能力。
4. 提高思维品质相关素养的对策
4.1. 夯实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是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 [4] 。夯实语言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语篇时既要基于学习活动的主题,也要考虑学生语言和文化知识范围。教师应对语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根据主题意义,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补充材料,调整不当内容,确保语篇的针对性、多样性。只有当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可以理解语篇中所蕴含的意义时,其思维品质才会有所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强化练习。
4.2. 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体现文化意识。对于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思索、采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理解 [5] 。如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模仿西方国家交往礼仪为主题的交际活动等。通过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4.3. 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目标意识、监控与反思等方面做出指导和引领,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的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
5. 结语
本文主要从思维品质的分类方法、高考中阅读对思维品质的要求和提高思维品质相关素养的对策出发,对如何夯实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及提高学习能力做了相关阐述。2023年英语高考全国卷II的阅读文本渗透了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内容,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心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贯彻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利用相关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达成2017年版2020修订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思维品质的要求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