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需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以延安精神为载体,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将延安精神更为高效的,有效的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而且还可以发挥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使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自身在长久的革命经验教训所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包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政治情怀、崇高品德、真理追求、宗旨意识等,可从四个方面重点理解和把握。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 。
延安精神及其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非常宝贵。新时代下,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延安精神更为高效、更为有效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还能够传承与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自觉的奉献品格,更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 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延安精神在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时代作用。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意志不坚定,极易被各种不良思想诱惑和侵袭。因此,更需要对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的大学生进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的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的教育,势在必行。
3.1. 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切合
延安精神能够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因为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的一致以及内容的相通。
3.1.1. 目标的一致性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2]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延安精神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需借助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有教育属性。
因此,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而且还可以发挥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使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1.2. 内容的相通性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其内涵与时代价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有一定相通,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之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等,这与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有着切合之处。
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亡之际,延安地区的革命先辈在抵抗日寇入侵,拯救国家、拯救民族进行了浴血奋战的斗争;延安地区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革命先辈们不怕苦难、不怕艰苦,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心。这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典型的先进事例。总之,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相通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交融。
3.2. 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2.1. 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为它能够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因此,没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就会缺乏“精神之钙”。大学阶段,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至关重要时期,将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各种所谓的“西方社会思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抗日救亡,在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延安精神。在这时期,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安精神,是支撑和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远大理想。
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需要延安精神的洗礼,以此激发起他们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誉感以及认同感。切身的感受民族精神和革命情怀,使其理解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从而坚定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3.2.2.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觉的奉献品格
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出发。” [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内容之一。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付出一切。面对民族危机,他们勇敢顽强,不怕危险,面对严峻的形式,不怕牺牲,这正是奉献自我的体现。这种牺牲生命、为人民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应该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所具有的精神。
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大学生更不能没有奉献的高尚品质。延安精神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走进高校,走进大学生。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无数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他们有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甚至全家都牺牲了。正应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舍生取义,才有了今天的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更要具备有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新时代的大学生才会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才不会辜负人民和国家。
3.2.3.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南泥湾地区是一个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的地方。面对这样的南泥湾,革命战士们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换来的。
延安精神的本质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通过挖掘延安精神的内涵,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理想抱负,有坚强的意志精神,面对困难时,依旧能够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希望新时代大学生在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勇往直前,在磨砺中成长。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磨难,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新时代大学生的劳苦和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把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更为有效地贯彻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他们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共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新时代大学生的力量。
3.3. 提升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路径
3.3.1. 将延安精神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征与之前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如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旧采用原先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很难获得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开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延安精神的内涵,不断挖掘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使之在大学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应有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延安精神涌现出的英雄杰出人物,通过他们的光辉事迹和感人故事,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延安精神的情感认同和共鸣。
具体到教育方式和方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应该调整和优化,改变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应试教育,以更加生动的,形象的和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让新时代大学生掌握延安精神的内涵,理解延安精神在当下的时代价值,将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巧妙的融入其中,在切身实践感受当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充满亲和力和凝聚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3.2. 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课堂的满堂灌输,而是要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连接起来,因此需要将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对于延安精神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实践活动主要场所,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融入到延安精神之中,提升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知度和情感上的认同。通过开展朗诵比赛、红歌比赛以及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将延安精神所处的历史环境背景和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来,让大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以促进大学生对延安精神产生较深的情感体验。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实践文化活动,在耳濡目染当中提升大学生对于延安精神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3.3.3. 融延安精神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延安红色资源,组织当代大学生参观延安红色实践基地,让大学生现场感受那段艰苦的岁月,凝听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声音;或是由思政教师现场讲党课,让学生切身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通过让大学生在延安红色实践基地学习,让大学生明白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物质资源非常穷乏、战时情况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革命先辈们依旧能够保持革命乐观精神,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必要,坚定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信心。
让大学生通过参加每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向延安、关注延安、服务延安,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教育,通过高校学生社团开展走进延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3.3.4. 利用新媒体传播延安精神
大学生是自媒体主力军,微信、小红书、知乎,贴吧、抖音、快手、微博等自媒体已经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深深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特征联系在一起,充分与时俱进,利用自媒体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拓展延安精神的传播路径,增加新时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度,以此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当代大学生使用较多的微信、小红书、知乎,贴吧、抖音、快手、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现场直播讲解延安红色革命故事、制作关于延安红色短视频,公众号推送延安精神相关文章等方式,将延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定期推送。自媒体传播广的特性使延安精神的传播更加方便,更加与时俱进,通过好友圈分享、线上线下互动都能将延安精神更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参与激情,在切身实践当中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延安精神更为高效、更为有效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是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力量,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度,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感,促进其更好地践行延安精神,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他们理想信念,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基金项目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项目编号:2023f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