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社区居民和社区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其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原则要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尤其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老年人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持续学习、保持社交互动、改善健康状况、参与社区事务,并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传承给后代。这些积极的参与和行动有助于老年人的自我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动了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正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部署,社区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有研究指出,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在制定和完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社区教育政策目标仍需全面化、社区教育政策内容仍需具体化、社区教育政策保障仍需专门化、社区教育政策的作用日仍需前瞻化 [2] 。在国家大力推进发展建成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不能仅仅只从学习课程、授课老师、学习场地等方面进行投入改善。社区教育的学习模式脱离了义务教育范畴,不属于强制参与课堂的形式,所以更像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更大的选择在于社区居民自己的看法和意愿。只有居民自己全身心投入自身感兴趣或喜爱的课程,才会起到1 + 1 > 2的效果,而且形成良性循环,在自身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加激发居民学习的欲望,改善对于社区教育的看法,且利用居民自身的社会关系,形成对社区教育的良好宣传,达成“共赢”局面。为真正建成学习型社会提供助力 [3] 。
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近二十年来的各类关于社区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梳理我国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为后续社区教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等提供指导。
2. 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工具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社区教育”的可视化知识图谱,通过图形化并辅以数据表的形式展现当前社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第一,文献计量法。对社区教育研究相关的论文,从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表作者和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来发现社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4] 。
第二,词频分析法。首先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它的主题和核心一般由关键词来反映。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一般也能够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规律。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研究领域论文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第三,聚类分析法。一般认为关键词两两共现的次数越多,其相关性越大。对共现关键词进行聚类,对社区研究中的热点进行归纳。
2.2. 数据来源
社区教育是一个较晚兴起的研究领域,在21世纪初社区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并作为我国的一重要目标。本文数据来源于对时间跨度为2003~2023年的中国知网(CNKI)论文数据库以“社区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全部期刊共检索出5245篇论文,进一步按照来源质量、相关性等筛选后共计获得865篇文献。
3. 社区教育的计量分析
3.1. 文献数量分析
对知网2003年以来收录的“社区教育”的文献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可以大致了解社区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阶段和变化情况。

Figure 1. The annual volume of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e them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图1. 近20年来以“社区教育”为主题的年发文量
由图1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7年社区教育研究每年在30篇左右,波动较小;2008年至2016年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文章发表数量波动较大,在2007年上海、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党政部门陆续出台了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5] ,对于社区教育研究的重视也达到最高潮,于2008年出现文章发表量的峰值;2017年之后,年发文量开始低于40,稳定在30多篇。总体而言,近20年来对于社区教育的研究发文量虽然受到政策影响而有较大波动,但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均在28篇以上,是研究者较多关注的研究领域。
3.2. 研究机构的分析
在发文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中,共包含250个网络节点(N)、148条连线(E)、网络密度为0.0048,将图谱转换为表1,通过分析得出发文超过4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共10所,在这些高校中文章发布数量最多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文数量最多的前10所高校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1篇)、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篇)、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7篇)、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7篇)、四川师范大学(5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5篇)、福建广播电视大学(4篇)、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4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4篇)、中央电化教育馆(4篇)。从地域上看,华东和东北等地区的高校对社区教育研究较多,经济发达地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也是更为关注。

Table 1. Co-occurrence map of community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表1. 社区教育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
3.3. 核心作者的分析
将作者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结果转换为表2。由表2可以看出,2003~2023年社区教育领域研究者中发文量较多作者有陈乃林、宋亦芳、邵晓枫和官华,这些作者是社区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在这些作者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陈乃林,他是全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社区教育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科组成员,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在社区教育方面的发文量为11篇;还有宋亦芳,发文量为10篇。目前,在社区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从整体上看有些许薄弱。会出现该状况根本还是受到不同地域、出现研究热点的时间等要素的干扰。不同地区的团队的交流有些许缺乏,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各个核心作者之间的协作。

Table 2. Visualizing author knowledge graph
表2. 可视化作者知识图谱
3.4. 关键词的分析
通过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得到社区教育关键词词频11次以上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中心度和年份列表(表3)、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其中,社区教育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374个结点,50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2、Q值为0.6713 > 0.30、S = 0.9603 > 0.50,说明聚类有效且有较高信度。
从表3的高频关键词排序可以看出,当前有关社区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社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区治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

Table 3. Keywords with frequency up to 11 times
表3. 出现频次达11次的关键词
3.4.1. 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谱结果
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和聚类图谱(见图3),并统计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见表3)。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社区教育”研究前11名高频关键词发现,国内关于社区教育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三方面并最终聚类出8个主题。“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类别反映了社区教育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其更长远的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发挥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能力、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功能 [6] 。终身学习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教育成为终身学习一个非常不错的社会平台。教育部和学校也能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以保证社区教育更好地发展 [7] 。

Figur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图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3.4.2. 关键词突现的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指特定时间内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CiteSpace利用突现词简算法确定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统计选定领域的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及其标识符中的词汇频率,根据词汇频次增长确定研究前沿术语。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突现关键词的分析了解国内对社区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进而把握研究方向。将样本文献导入CiteSpace,时间切片设置为2,选取突现强度前十三的关键词进行呈现,结果如图4所示。
从突现词的强度来看,关键词中“终身学习”“社区治理”“影响因素”的突现强度位居前三,这说明国内社区教育的研究中,探究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社区治理和影响因素等变量的关系是该领域的前沿主题。
从突现时间来看,关键词中的“社区成员”“远程教育”“学校教育”等是较早出现的突现词。这表明,一开始国内社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这一群体中,并且较早对社区教育、社区成员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终身学习”“社区治理”“老年教育”“伦理规范”是近些年出现的突现词,反映了近些年社区教育的研究热点。
4. 讨论
4.1. 我国近二十年社区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近二十年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表明,社区教育研究平稳增长后出现波动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平稳。2004年12月,教育部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的任务,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政策的颁布推进了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为社区教育快速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持。在2016年7月,教育部为加快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颁布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该政策指出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提供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方向,如社区教育信息化、创新社区教育形式、课程资源建设等。从研究机构所在地域看。华东和东北等地区的高校在社区教育研究方面更为活跃。这可能说明位于经济建设更繁华的地区更注重社区教育,更重视对社区教育的研究。经济建设更好的地区往往人口更多,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也更强烈。因此,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协调。除了研究机构的努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中来。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对社区教育研究机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这对于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核心作者研究发现。大部分上榜学者发文数量均未突破10篇。这表示在社区教育这个领域中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可能的原因是在国内引入终身学习概念之前,大部分学者都没有关注到社区教育这一属于终身教育中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在此领域中发文数量较少。大多数学者关注的内容仍然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期望看到有关社区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在社区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从整体上看有些许薄弱。会出现该状况根本还是受到不同地域、出现研究热点的时间等要素的干扰同时不同地区的团队的交流有些许缺乏。为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各个核心学者加强联系和交流,共同为社区教育研究做出贡献。
4.2. 我国近十年社区教育的研究热点
从热点主题分析发现。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关键词聚类得出国内关于社区教育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三方面并最终聚类出8个主题。
从突现词的强度来看,可以发现关键词中“终身学习”“社区治理”“影响因素”的突现强度位居前三,这说明国内社区教育的研究中,探究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社区治理和影响因素等变量的关系是该领域的前沿主题。其中“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类别的显现社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其更长远的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发挥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能力、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功能 [8] 。
从突现时间来看,关键词中的“社区成员”“远程教育”“学校教育”等是较早出现的突现词。这表明,一开始国内社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学生这一群体中,并且较早对社区教育、社区成员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且“远程教育”作为互联网的出现也让社区教育出现了更多的展开形式,社区成员如何高效利用互联网也是早期一大研究热点。而“学校教育”是社会中最为关注的一大热点,孩子能在学校中获得怎样的教育效果,是各大家长所最为关心的,而“社区教育”如何能够协助“学校教育”也是早期一大研究热点。近些年,“终身学习”“社区治理”“老年教育”“伦理规范”等成为研究热点,这些转变一方面受到了社区教育相关政策的影响,同时,更体现了社区角色和功能的变化。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首先,我国社区教育本身起步时间就比较晚,存在疏落与分散问题,自1996年“社区教育”正式出现在政策文本中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但这些政策内容都散落于各类教育政策文本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社区教育政策体系 [9] 。由于缺乏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与部署,社区教育与正规教育之间一直处于脱离的状态,彼此之间未能形成一种紧密的联系,导致社区教育游离于目前的教育体系之外,难以发展。后续需要更多研究者关注该领域,进一步深入探讨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等,确保社区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受众群体存在一定局限性,群众积极性较低。在2015年社区教育培训人群占比的调查统计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31.44%,青少年占20.25%,下岗再就业人员占6.38%,进城务工人员占13.07%,新型职业农民占11.3%,残疾人占1.4% [9] 。可以看出,老年人与青少年的占比是最多的。同时,目前的社区教育还是有行政管理组织进行组织,民众自发参与度较低,社区教育对于民众的吸引力远远不够。
第三,社区教育发展极度不平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不相同的,在沿海地带如江浙沪闽粤,经济发展速度快,人们对自身能力水平更新要求高,就会能动地接受社区教育,所以在这些地方社区教育的政策与模式都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而其它地区则由于思想意识局限或社区条件限制等原因普遍存在参与度不够 [10] [11] ,导致社区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社区教育的平衡发展。首先,了解不同年龄群体的社区教育需求,吸引更多的居民主动选择社区教育;其次,发挥社区教育成熟区域的榜样作用,更好的指导经验缺乏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在重视社区教育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伦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为规范社区教育,为合理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PBL教学模式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