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Acupuncture Therapeutics
DOI: 10.12677/AE.2023.139101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 娟, 帕茹克•鲁提夫拉, 马 忠*: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 乌鲁木齐;苏东栋: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针灸教学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Acupuncture Teach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Pedagogical Reform
摘要: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评价内容及形式显得尤为重要,针灸治疗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生,形成性评价是岗位胜任力测评的重要方法,通过智慧校园超星在线平台线上测评与线下高阶性、创新性知识能力测评互补结合,更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并提升其学习素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Abstract: Formative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work, its evaluation content and form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teaching goal of acupuncture therapeutics is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with post-competence, formative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post-competency assessment, through the complementary combination of the smart campus superstar online platform online assessment and offline high-order, innovative knowledge ability assessment, more objec-tively eval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literacy,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文章引用:刘娟, 苏东栋, 帕茹克•鲁提夫拉, 马忠. 针灸治疗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教育进展, 2023, 13(9): 6526-652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016

1. 引言

形成性评价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教学评价体系的守正创新和改革深化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 [1]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2] 。

在医学教育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新医科建设教育目标的达成,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真正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指导 [3] 。

高校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提倡教师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的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探索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 针灸治疗学的教育教学目标

针灸治疗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于腧穴的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针灸治疗学课程是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针灸治疗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3. 形成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针灸治疗学课程考核应着重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线上与线下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目标

4.1. 线上评价内容及评价目标

4.1.1.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主要通过超新在线平台为学生推送A3、A4型题,A3型题为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A4型题为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每节课后根据课程的内容推送相关的试题,主要考核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该能力的训练对以后的执业医师考试以及住培结业考试起着重要的作用。

4.1.2. 章节考核

针灸治疗学分为上篇总论、中篇各论: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妇儿科病证、皮外伤科病证、五官科病证、急症、其他等部分。每章教学结束后,从超星在线平台按章节按题型进行组卷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章节知识掌握情况,章节知识点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针灸治疗,考核的题型有:A1、A2、A3、A4、简答。

4.1.3. 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主要体现在期中考试上,是为了检验学生半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而进行的一次考试,有利于学生比较正式地检验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根据这个成绩,学生可以及时地调整学习心态和方法,更有效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成果,题型有A1、A2、A3、A4、简答、案例分析题,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增强所有题型的思维方式。

4.1.4. 视频及话题讨论

通过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教授录制微课视频,引进校外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上课内容及方式,让学生更容易获取有效知识,微课成为了学生自学的重要资源;录制针灸操作技术视频,包括了针灸治疗学所有的针灸操作方法,以及目前临床使用和在新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均录制成系列规范化的视频,课堂学习之余,学生通过观看平台各种操作视频,更感观地掌握操作要领,便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国大学MOOC优质资源的使用,以提高针灸治疗学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让学生和老师都得到提升。

话题讨论:定期发布的话题是针灸专业的热门话题,如针灸专硕脱离了中医专硕,独立出来成为了新的学科,这说明针灸学科的地位得到提升,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民族自豪感,达到课程思政目标的目的;针灸最前沿的研究内容,如针灸镇痛作用机制、灸法作用机制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科研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线上考核成绩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60%,考核的方面比较广泛,对老师来说,该环节的操作较为方便,更能准确地考核出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对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4.2. 线下评价内容及评价目标

4.2.1. 实训技能考核

针灸治疗学实验课的类型有实训课、临床示教课、案例分析课,其中实训课的内容是针法、灸法、罐法,在课程进入其他两种类型之前,先将常用操作技术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使学生完全掌握实训课内容,该考核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考核分数不佳的学生,检查其观看视频的数量及任务,督促学生及时观看学习视频,并在课余时间指导操作手法。

4.2.2. 实验报告册

实验报告册的撰写是检验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的一种形式,对疾病的整体全方位的认识,一个学期要求学生撰写18篇,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4.2.3. 课程综述

针灸治疗学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之一,课程综述的撰写,该考核环节具有挑战性、高阶性,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后撰写出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综述撰写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4.2.4. 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突破的三大核心意识。翻转课堂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和临床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进一步深化知识内涵、开拓思维、提高临证能力。针灸治疗学的肩周炎、颈椎病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质量控制评价,评价内容有综合分析知识能力、应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研循证能力等。

5. 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成效和反思

1) 对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及思政目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体系的应用,达到了教学目标,对老师而言,促进了任课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不断加深自己的知识功底;对学生而言,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每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都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训练及考核,达到了评价目的。

3)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能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各个考核环节的评价能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不足之处,通过反馈再评价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反思:在以后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6. 结束语

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最大化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将多维度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对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整合,也是利用形成性评价不断反馈教学与学习,为教学和学习及时调整策略提供参考。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员,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前提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合格均离不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探索针灸治疗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YY2021JX05);新疆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G202105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丽, 丛馨, 吴立玲. 形成性评价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和启示[J]. 生理学报, 2020, 72(6): 743-75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 新华社.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488.htm, 2020-10-13.
[3] 卢岩, 张永臣, 任健, 等. 针灸推拿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形成 性评价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15(5):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