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未能亲身经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历史,在网络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政治思辨能力不够成熟,容易受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要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尤为重要,尤其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红色基因是文化层面的基因,对于共产党人而言,是信仰,是忠诚,是奉献,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传统发扬好,将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1] ,体现出红色基因发扬、传承的重要意义 [2] 。红色基因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等,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确保了大学生的先进性,促进了青年大学生政治文化素养的现代化,激发了其精神诉求和坚定信念,催生了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认同,具有重要价值。
2. 红色基因认知传承意义
红色基因凝结着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和赤胆忠心,对于新时代青年是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对赓续未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崇高的革命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
筑牢思想根基。思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红色基因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激烈碰撞的今天,把红色教育和红色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用先进思想理念的红色基因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一方面可以联系实际,立足岗位做贡献;另一方面通过红色基因传承学习把成果转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让理想信念见诸行动并转化为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自觉行动。
永葆奋斗姿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法宝,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展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伟大中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和筑梦人,要汲取先烈奋进力量,不骄不躁,沉着应对挑战,答好“时代考卷”,接续奋斗,百折不挠,把梦想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把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大建设中,赓续红色血脉,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书写更引以为傲的时代奇迹。
厚植为民情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打江山到守江山,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就是人民,红色基因蕴含大量的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素材,是党永葆生机的“能量之源”和“制胜法宝”,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好红色基因,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4] 。
3. 大学生红色基因认知传承现状调查
随机选择安徽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1180人展开调查,分别发放《大学生红色基因认知传承问卷》。问卷涉及三个方面:1) 了解红色基因认知状况;2) 调查红色基因情感认同情况;3) 访谈红色基因实践行为。共45道客观题,学生在匿名作答之后,回收有效问卷1129份,达到95.7%的回收率,以下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的统计和分析。
3.1. 在红色基因的理论认知涉及问题方面
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1) 红色基因的内涵(Q1);2) 红色文化的了解渠道(Q2);3)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红色知识情况(Q3)。从统计的结果情况看,真正知道红色基因概念涵义的同学只有5.5%,9.5%的同学完全没听说或者根本不知道红色基因内容,大部分同学虽然知道一些,但概念模糊;红色文化的了解渠道80.5%来自于思政课堂,但不深入,12.6%的同学来自于网络以及校园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红色文化68.8%同学表示虽然有,但不够深入。上述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理论知识虽然大部分了解,但没有深入了解,现有思政课程中虽然涉及到一定的红色基因知识,但因为课时量有限,老师们讲解的深入程度还相对欠缺,建议提升老师们的红色素养,相对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红色故事讲“活”,使红色基因传承落细落小(见表1)。

Table 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cognitive problems of red gene
表1. 红色基因的理论认知问题方面调查分析
3.2. 在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涉及问题方面
从三个大方面进行调查:1) 对红色基因是否感兴趣(Q1);2) 在新形势下,你对红色基因文化传承有何看法?(Q2) 3) 作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对你自身发展帮助大吗?(Q3)。整理数据结果来看,对红色基因很感兴趣的学生和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各占44.9%,余下10.2%的学生认为不知道;针对基因文化传承,62.8%的受访学生表示当今社会非常有必要而且重要;35.4%的受访学生觉得红色文化对于自身素养品质的发展是有帮助的,63.6%的同学认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国梦,红色文化很有必要。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和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也能够认识到红色基因对自身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作用,同学们之所以对红色文化了解甚少,也许是因为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被当代泛娱乐化的传播形式削弱了,也许还有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传播的覆盖率不高和受众面较小等因素限制(见表2)。
3.3. 在红色基因的行为传承涉及问题方面
从三个大方面进行调查:1) 本校或者本学院组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次数和体会(Q1);2) 你知道

Table 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ffective identification problems of red gene
表2. 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问题调查分析
或者去过哪些红色教育基地,你选择去的目的是什么?(Q2) 3) 你是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要求自己保持红色传统?(Q3)。经过对所得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如下:大部分学院每年会组织学生1~2次进行红色基地参观教育,虽然时间和条件有限,但是65%的学生行动上还是很积极的;55.6%的同学表示选择去参观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先烈和纪念历史;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红色传统的同学占比25.5%,55.5%的学生表示“偶尔做到,但不经常”。上述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文化的实践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但真正能够把红色传统落实到日常行动上的占比相对不高,一方面表明了大学生群体对红色资源的认识深度还不高,组织参观也许部分时候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可能受出行安全、经费情况等因素限制,高校各部门出于对工作的考虑各自组织活动,红色资源实践活动的教育还不是很平衡(见表3)。

Table 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ehavioral inheritance problems of red gene
表3. 红色基因的行为传承问题调查分析
4. 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实现路径
高校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指向是培养完善人格的人,大学生作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力量,既是高校红色基因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传播主体和继承主体,不仅要接受红色理论知识教育,也要参与和挖掘丰富的传承实践活动。安徽科技学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托本省丰富的红色文化产业和资源,打造课堂阵地,融入校园建设,提升实践能力,多方面合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常态化、规范化机制。
4.1. 利用思政课堂,讲好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承载着中国革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宣讲红色基因故事,客观再现近代以来无数革命志士救国救民、无畏牺牲、无私奉献的英勇事迹,把红色故事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内涵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由来和不竭动力源泉。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课堂阵地作用,讲好深度广度高度相结合的红色故事,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政治参与力。发挥专业骨干教师力量,把专业课与党史国史校史相结合,讲好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故事 [5] 。发挥红色文化历史讲解员和专家学者的辅助力量,开展学术讲座,挖掘历史事迹,传播红色文化,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时代的距离,让青年大学生汲取时代营养,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4.2. 利用校园环境,营造红色育人氛围
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感性的环境里接受红色教育,在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当代大学生。
传承红色信仰,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学校应充分利用楼梯、走廊、教室等进行系统性的布局,形成红色革命、国防知识、艺术瑰宝、国学经典、科普长廊等多个“主题楼层、讲话墙面”主题文化区。进行唱红歌和校歌大赛,举办党史国史知识竞赛,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教育引导学生矢志不渝跟党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热爱党、热爱祖国。绘制红色墙绘,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蕴藏其后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在历史坐标中构筑时代担当。
4.3. 利用社会实践,体验红色教育文化
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组建红色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不同主题的红色实践活动和红色体验。利用党团活动,把接受红色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革命先烈精神的同时,提升红色实践能力,把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在红色实践中得以彰显。
选拔优秀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红色基地红色文化讲解员,形成长期、稳定的高校红色故事宣讲队伍,打造红色文化宣讲传播的品牌,弘扬革命精神,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组织红色运动会,把红色精神与体育元素相结合,把战争年代中的英雄事迹等“红色元素”的教育功能融入到体育竞赛中,发挥体育竞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以体育精神诠释革命战争年代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以及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
4.4. 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需要创新弘扬,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新媒体语境中,运用视听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关注热情,吸引他们了解、热爱和传承红色文化。比如运用短视频、动漫等网络空间传播形式,采用新颖的叙事视角,把红色文化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创办“红色网站”,如播放红色影视剧、展览红色文艺作品、整理历史资料等素材,或者在重大历史纪念日,策划推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采用大学生喜欢参与的方式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用红色文化蕴涵的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和优良传统来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
运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模式,建立小模块留言、发言区和交流区等,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我的军装照”,迅速爆红微信朋友圈,大量青年网友积极参与体验、关注转发,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提升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场景的直接感官体验,用网络空间激发年轻一代的社会红色记忆,使其深刻了解中国为什么“能”,激发和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校广播站、学校校报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版块宣传红色文化,做到校内全覆盖、全天候延伸等。
5.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站稳政治立场,充分发挥大学生领航者的社会功能,把从南湖船头诞生、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并从中汲取养分、汇聚力量,把这些熠熠生辉的基因片段融入到为祖国崇高事业的不懈奋斗中。
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尖锐,社会思潮复杂多元,只有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的事业才会永续推进。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多渠道引导作用,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纯洁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基金项目
安徽科技学院党建研究项目资助(2021djzd01);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S202110879071);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S20211087907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