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历来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1] 。昌吉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南疆,由于接受国语教育较晚,国语水平较差,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工作和学习,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程的设置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份子,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 。那么,如果把思政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思政和语文课就都发挥了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
2.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繁荣昌盛的基石,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国的发展富裕不会落下任何一个民族 [3] ,随着边疆政策帮扶工作的不断推进,党员干部到边疆地区进行调研,内地各部门各单位针对边疆地区进行援疆帮助,大学生“西部计划”,另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使得边疆的变化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更多的少数民族后生正确认识了自己的祖国,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在拘泥于个人的民族色彩中,而是将个人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将个人的发展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有了更大的发展前途 [4] 。
在政府的帮助下,边疆的各方面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笔者是2013年来到新疆的,截止到现在已经有10个年头了,新疆的变化是真的很大,这十年来笔者从学生转变成了一名老师,学生期间有很多少数民族朋友,工作期间身边又有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从笔者和他们的接触中,他们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都有很正确的观点。现当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在和平的国家,亲身感受着社会主义的好,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来说思想上是积极向上,坚决拥护民族团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动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具有浓重的爱国主义思想 [5] 。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山区,但是他们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及家庭贫困的生活状况 [6] 。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体向好,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短板。昌吉学院中少数民族同学占比大约60%,且其中多来自于南疆,由于区域性因素,比如:家庭氛围、学习环境、师资力量、经济条件等,这些客观因素相对比其他大学生都较差,所以,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的知识少,见得世面窄,实践能力比较差,缺乏好奇心,没有创新意识 [7] 。另外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享受国家优厚待遇,大学都是降分录取,但是到了高校后就需要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按照国家要求统一毕业,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国语教学比较晚,他们踏入大学校门以后,面对的将是国语教学,这对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产生很多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产生很多消极态度 [8] 。笔者是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体育与健康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占比68%左右,其中笔者班上本人所知道的就有两名同学,由于国语较差,课上听不太懂老师讲课,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这对学生形成上进的思想有很大的阻碍,久而久之少数民族大学生将产生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累积就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容易出现懒惰、无作为的现象,弱化了新时代大学生该有的锐意进取的竞争意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存在着错误复杂的宗教关系,部分宗教意识不够成熟的青年学生容易被敌对势力拉拢腐蚀,就成了各种反动势力开展各种妄图危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契入点,从这一方面,各高校应当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阵地的加固 [9] 。
大学期间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外在、内在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如:文化的多元性、信息网络的发达、西方文化的思潮渗透、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淡化以及精神世界空虚等。并且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加上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全面客观综合地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关各种背景情况,只是简单照搬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没有顾及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不能兼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性质,常常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10] 。
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整体向好,但是面对国内外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众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3. 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课程的设置
昌吉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全校学生的60%左右,且大部分都来自于南疆。随着国语在全疆普及的程度,昌吉学院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在不断调整。昌吉学院在2021年取消预科,所有国语水平不合格的学生直接被分配到各自所在的系院,同时语文的授课也就变成了公共课,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学院的老师到各系院教授语文,提高学生的国语水平,为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国语保驾护航。
2021年以前昌吉学院有专门的预科班,为国语水平不及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年的适应期,一年的课程包括:语文1、语文(精读)、语文(阅读)、语文(听说)、MHK训练,这些课程是同步进行的,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到2020年原课程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普通话训练。2021年由于新招的学生国语水平普遍提高,从2021年开始新招的大一少数民族新生的语文课程主要是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两年时间上完所有的语文课程,大三大四不再有语文课程。2021年之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国语水平较差,则继续按照2021年之前的要求完成4年语文课程,只是他们的语文课在2021年更换了名称,分别为语文3、语文4、语文5、语文6、语文7、语文8以及普通话训练。
4. 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昌吉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课程的设置起初集中在中语系(2020年6月更名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学院),主要针对于国语语言水平未达标的同学,帮助他们提高国语水平,同时适应大学的国语教学模式。语文课程的内容大都主要是关于语言文学的学习,比如:汉字、词语、句子以及篇章,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也会有一些中华文化知识、革命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外国优秀文化作品等 [11]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2]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13] 。讲话内容中都提到了“文化”,而语文课程中的文化部分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合到一起的,并且笔者个人认为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最好媒介之一,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的教育语文课堂可以成为重要阵地。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发展的主力军。当前由于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呈现出与以往时代所不同的各种复杂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规律及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1年8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本专科高校学生总数达到了3285.2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数为328.95万人,占比达10.01%。对比往年数据,2019年占比9.86%,2018年占比9.53%,2017年占比9.04%,2016年占比8.6%,2015年占比8.16%。从这组数据对比看,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生总数占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在2020年突破10% [14] 。
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时,思想还不够成熟,三观也还正在形成中,社会上突发的与少数民族有关的群体性事件,冲击着民族地区高校的安全与稳定,这些事件往往被思想上本还不成熟的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放大化,使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复杂化的特点。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民族地区高校是全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稳定了,那么相对的全国的高校也就稳定了,充分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利于维护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所以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 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新疆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大学开设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除了以上的思政课程外还设有《简明新疆地方史》,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内容上过于理论化,比较枯燥乏味,且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作用不大,再加上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国语水平本就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加大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因此产生排斥,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大大折扣。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文课在我校目前为止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国语水平,虽然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但是作用不是很大。语文课程实用性很强,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课程一直都是主要科目,语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文学常识、语言知识,对于少数民族同学而言,语文课程更是提高了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际能力,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对他们日后找工作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课程的内容它不仅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它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能对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影响,充分应用语文教育来唤醒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性和长远性意义 [15] 。既然语文对少数民族同学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接受语文课程,那么如果我们把语文课程的教化功能也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接受思想政治的洗礼 [16] 。
1) 将语文文字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文字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文字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其中也孕育着文化精髓,语文教师在少数民族同学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就可以穿插中华文化,比如汉字的发展过程 [17] ,另外,说到汉字就会想到书法,教师也可以传授书法的相关知识,比如:书法家、字体的种类、文房四宝等,同学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就间接的接触到了文化熏陶,从而思想上就多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认可。
2) 将语文听、说、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语文教学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各种语言方面的能力,通过语文课堂训练学生用国语刻意地“说”,语文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又在培养学生“听”,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使他们听得懂、说得对,增强他们用国语交流的自信,进而起到一个语言教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达到育人的结果那么首先学生就要听得懂、会表达,所以语文中的听、说无形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另外,读的过程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使用经典文学阅读的方式,令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精神世界,对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3) 将文学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语文有着深厚的人文性,其中的文学作品内容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文学内容时不断的受到熏陶,学习中去不停地去感受,从而能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自己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表现,进而能够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文化作品的内容可以起到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18] 。比如: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对“王二小”这一人物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领略和体会当时王二小的心情,学习王二小的爱国精神。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寻找自己喜爱的唐诗和宋词,并根据作者表达的含义分析唐诗宋词具有的时代价值时,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领略到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促进其传承经典文化。
5. 结语
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方式以及氛围烘托等方面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9] 。昌吉学院语文课程的开设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具有提高国语水平的功能,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毕业并提高就业能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当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