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基于湖南部分小学调研为例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into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Research in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摘要: 为了全面贯彻“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主题思想,积极响应《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基于湖南地区部分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来进行研究。本文提出“根系化发展”的创造性转化路径以及小学美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策略。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遵循美育根系化发展,符合时代教育特征,定位美育新坐标。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theme of “nurturing young students with a heart of great love, and creating timeless works of art with the beauty of great aesthetic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I conducted research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art education in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proposes a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root-based development” and realistic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province should follow the path of root-based development, alig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era, and establish a new coordinate for aesthetic education.
文章引用:游静怡. 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基于湖南部分小学调研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9): 7195-720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119

1. 引言

当前,学术界对于美育价值、功能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将美育研究视域升华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审视小学美育,不仅提高了美术师范大学生的学术前瞻视野,也能给当代美术师范类大学生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提供新思路,为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高瞻远瞩与身体力行并举的“四有好老师”奠定学术基础。

2. 选题意义

学术意义: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于美育价值、功能的研究较为丰富,而湖南地区将美育研究视域升华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审视小学美育较少,文中提出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美育“根系化发展”的创造性转化路径以及小学美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策略,具有学术的拓展价值。

实践意义:中华传统美德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华传统美德所具有的价值引导、精神凝聚、信念提升等功能,对于提升小学生认知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如下:

1) 将德育美育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德育强调道德与品性的培养,而美育它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情趣、道德意识、意志品质等,二者有着极大契合性和相互促进性,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个人理解能力。

2) 增强小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发挥小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朝着国家对美德美育的战略部署方向前进,从小树立正确的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而且能形成对本国优秀文化的强烈认同。

3) 助力美育教学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美育,共同促进美育教学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

3. 关于该选题的学术界研究现状

3.1. 当前学者对于小学生美术教育和文化自信心培养研究的现状

第一,薛国栋在其文章《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小学美育发展之路》中提到,小学教育中最主要的追求就在于树立小学生们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第二,许嘉琛、刘旺余、杨翘楚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价值影响》一文中谈到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和科技之间存在的关系 [1] 。学者们提到了通过科技创新,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以实现传承的方式。这样在形式上的创新既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可以让湖南地区小学生从实践美学中学会发扬创新精神以及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三,汪继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研究》一文中则提到了通过美育的方式,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于具体美育活动实践的研究 [2] 。

3.2. 参照国外因素对小学生美术教育发展路径的研究

1) 国外美术教育理论双导。当代欧美的美术教育,由于研究出发点的不同,以至于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论主张,其中有两派主要的教育理论,一派以英国教育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理论为代表,强调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提倡通过美术创作活动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另一派以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和格里尔的理论为代表,强调美术的本质论,通过严谨的美术课程以指导学生对美术各项知识技能的认识。

2) 各国美术教育课研路径及教育理念。在注重课堂美术教育的同时,美国相当重视社会美术教育,更多的从社会角度培养所学者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老师家长带领下或者是自发组织起来参观画展、艺术博物馆等。新修订的《英国国家美术与设计课程》,对其性质做了界定,认为:美术与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提供了视觉、触觉以及感觉的各种体验,同时它是了解与反映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德国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中心。日本提倡个性化美术教育,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主,避免大众化和一致性,独特个性的形成要以差异化的学校培养为起点。

4. 研究成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咨询表示,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从2014年底至2017年12月,每年在全国组织开展一届“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4.1. 新时代小学美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传统美德融入当代小学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在“五育”并举大浪潮中,小学美育课程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 [3] ,美育多学科特质和其教育理论研究不深入,传统美德融入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美育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中单薄的一环,其中美育仅靠学校课程来实施,小学美育课程实施存在“不和谐、不融合”缺陷发展,针对有待改善的问题,对其提出一些思考。

2) 传统美德融入当代小学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a) 未构建科学化美育课程体系,偏向不充分的片面发展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家对美育教育工作逐渐重视,中小学和社会所面对的挑战是关于国内小学美育如何实施的研究比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艺术类课程如何实施美育方面。尽管社会上重视小学美育教育,也只是通过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注重技巧技法的教学,或者是单一吸取国外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并没有与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b) 当代小学美育课程陷入不自由、不多元的单向发展

第一,学校教育层面。据调查显示,75.89%的教师认为当前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见图1),第二,家庭教育层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81%的教师认为当前的美术教育与德育之间最大的壁垒是家长和教师都注重“术”的培养;42.69%的教师其原因是家长觉得美育培美德的作用性不大,许多家庭认为孩子的美育工作是仅仅是学校的范畴,没有形成家校合一的局面,弱化了其创造力,这使得学生受教范围狭隘,学校美育教育课堂发展受阻。

Figure 1.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current biggest barrier between art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图1. 当前的美术教育和德育之间最大壁垒缘由的数据统计图

3) 当代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课堂设计不注重个性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方面没有完全的重视美育教育,在五育全面发展中认为智育大于美育,甚至部分学校保持着传统美育的教育方式,美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的依照期末的一幅画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设计美育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

4.2. 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现实路径策略

随着现当代的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美育也成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诚哉斯言,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要以“美育培德育”、以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实践理论并举,以立足本土传统美德为基点着力打造多元化、宽领域、全方位的小学美育精神 [4] 。

针对新时代教育指南,据调查显示,湖南小学教师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期待值为100% (见图2)。同时根据现当代小学美术课程实施所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建议使用“遵循美育根系化、定位美育新坐标”来开展新时代湖南特色美术教育。

Figure 2. Displays the anticipated value of the art teaching strategy by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s in Hunan province

图2. 湖南小学美术教师对该策略的期待值

2018年8月30日,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着重强调美育工作问题,对美育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他强调1)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有着重要作用;2)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3) 美育的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21年8月24日,《指南》主要依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突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个方面,明确每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以此作为课程教材遴选内容的根本遵循,并将其贯穿于《指南》始终。

为了积极响应2022年4月23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学段衔接,因此本文以儿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面为重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为基础,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通过分析–联想、关联、整合、迁移等方式提出策略。

1) 根系化发展——“筑芽轴、提素材、定坐标、延渠资”

第一,筑芽轴——湖南地区小学要着力发展小学美育的在地性。2020年12月18来自方家胡同小学、灯市口小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北京胡同》和《国粹—京剧》等特色美育课程的展示(见图3)。美育课程将北京特色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用眼睛发现北京的美,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北京的美。诚哉斯言,北京利用自己本土的特色传统文化进行美育转换,来实现对儿童的中华美德的培育,因此湖南也可以利用此策略,比如说可以创设《非遗——花鼓戏》和《湖湘书院》等特色小学美术课程。

如图所示:

Figure 3. The exhibition showcases the distinctive art education courses of Fangjia Huto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Dengshikou Elementary School (including three photos)

图3. (含三张)方家胡同小学、灯市口小学的特色美育课程的展示

第二,提素材——湖南小学美育教学要善于搜集本地美德素材。要从文化思想史的维度对传统美德进行了学理上的溯源和解读,以新颖、落地的社会素材来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举个例子,2022年1月8日邵阳花鼓戏《豆腐西施》献演第七届湖南艺术节,花鼓戏《豆腐西施》宣扬了睦邻友好、乐于助人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诚然,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此类资讯作为教学素材。除此之外还有《胡子将军》、《乡里乡亲》、《蔡坤山耕田》等都是宣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有名花鼓戏曲目。

第三,定坐标——湖南地区小学要重视新时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的培养。据调研,39.53%的学校推行的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52.57%的学校推行“以知识技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7.91%的学校推行“单纯开设美术课程”(见图4)。

Figure 4. The graph represents the statistics of the art education principles followed by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Hunan province

图4. 湖南小学教师所就职学校的美术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统计图

第四,延渠资——湖南地区小学要拓宽美育与中华美德的研究渠道。立品牌。湖南小学建立本学校的特色美育文化品牌和特色美育文化定位。建合作。湖南各小学可以与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少儿频道、湖南广播电视台等进行合作;与李子健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等合作;与重要文化机构合作、与教育媒体合作,同时还可以与高校合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等协同合作振兴中华传统美德。国际线,可以与国际插画艺术家、国际交流合作处等进行战略合作,打造国际基础教育新视野。

2) 寓道德教化于无形之生长点——“拓新途、嵌实验、域坊展、艺科融”

第一,拓新途——镶戏剧、三挺进、设活动。湖南地区小学美术课程与戏剧结合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以永兴县碧水小学为例。永兴县碧水小学26个班级队伍共500余名学生表演了26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次推行三挺进原则,推进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再者,设立多元、综合性主题活动。

第二,嵌实验——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导入实验性教学课程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兴趣。据调研,湖南小学美术教师通常以实践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同时手工类课程、外出实践、传统实践类课程平均占比50.57%,同时69.17%的小学教师常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见图5~7)。针对调查结果,因此湖南小学美术课程有基础、有必要导入实验性教学课程。根据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项目自2014年启动到2020年结题的实践成果来看,中央美院从13个认知原点展开教学活动并且推出了相应的教材和出版物 [5] 。

第三,域坊展——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与李自健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非遗作坊合作。2019年12月6日,“传承:高参小 × 非遗‘创想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展览以寻觅中华文脉,致敬匠心,传承精神为主旨,集中呈现了高参小非遗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及学生课业成果。同时该作品“扎燕风筝”是在非遗工坊中制作完成的。因此湖南各小学根据学校资源优势可以定期限量的组织学生参观中华传统文化、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工坊。向学生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宣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精神。

第四,艺科融——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利用艺科、数媒等专业进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新模式教育。将数字媒体与艺术、艺术与科技等结合性发展,并结合VR、AR、3D技术进行艺术实验实践。

Figure 5. The expectations for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art courses

图5.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授的期待形式

Figure 6. The types of art courses offered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Hunan region

图6. 湖南地区小学开设的美术课程类型

Figure 7. As an elementary school art teacher, I often use various methods to guide my students in their learning

图7.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中常引导学生的方法

4.3. 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纲要》明确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6] 。

1) 媒介运动——“亲临”意识的确立。湖南地区各小学美术教育科研团队要发挥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将静态美术作品转化为动态的美德故事,以此宣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都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本文建议可以利用现在的科技手段,用新的媒介,将静态美术作品转化为动态的美德故事。例如,顾闳中所创作韩熙载夜宴图就通过了五个画面展示了宴会的场景过程,时空的连续性是画家向观者传递大量信息的手段。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将美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向学生传递大量的德育信息进行教育,有趣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可视化书绘——利用原创艺术字书写美德德目,提高可视化和高级审美,从而通过教育手段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书法教育是学习、实践、体验传统美德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美术字体的书写方法,也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提供了一种可参阅的样本,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美德价值观,从而促进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与传播,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7] 。

3) 模范画像——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研组组织学生为湖南本地的道德模范画像。使美术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结合,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绘制道德模范画像从而领悟道德模范人物身上凝聚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较好地完善了学生的美德价值观和训练了美术技能。

4) 掌阅美德——湖南地区小学可创设“美德漫展”等活动竞赛,让学生们绘制与美德故事相关的漫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中华传统美德。结合研究会在全国征集美德书画作品的模式以及根据研究数据,本研究判断漫画是小学生喜欢的画种之一,学校可以利用“美德漫展”等美术教育新形式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5. 结语

本研究积极响应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且针对湖南地区将美育研究视域升华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审视小学美育较少,文中提出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美育“根系化发展”的创造性转化路径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育的策略研究。本研究提出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现实路径策略之根系化发展及寓道德教化于无形之生长点、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相关内容。遵循美育根系化、定位美育新坐标,本研究致力于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研究目的是为湖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及新视野,符合现当代美术教育教学的新标准及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许嘉琛, 刘旺余, 杨翘楚.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价值影响[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7): 83-85.
[2] 汪继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24): 128-129.
[3] 欧阳修俊, 林艳萍. 全面发展视域下小学美育课程实施的挑战与应对[J]. 教育导刊2020(12): 75-80.
https://doi.org/10.16215/j.cnki.cn44-1371/g4.2020.12.011
[4]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5] 卫艳. 循美而行 次第花开——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项目美育实践[J]. 美术研究, 2020(6): 112-116.
https://doi.org/10.13318/j.cnki.msyj.2020.06.019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B/OL]. 新华社.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0/27/content_5445556.htm, 2019-10-27.
[7] 覃小妮. 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实践——评《中华传统美德德目论要》[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3):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