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老年人群也在快速扩大,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1世纪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目前65岁及以上的比重高达13.50%。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对养老保障需求不断上升,对国家的经济和养老造成沉重负担,解决养老保障需求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人口老龄化现象正在持续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 [1] 。社会养老保障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保险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的全面发展也更加需要重视。养老保险既是社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老年人们的福祉。我国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具备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其中社会条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担忧子女未来养老压力 [2] ,居民趋向于规划未来养老问题,从而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的老年群体在日渐增多;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农村地区逐渐移地搬迁至城市,所得的补偿款项及在城市中所得收入都可使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将部分资金用于养老安排 [3] 。商业养老保险能够为需要养老保障的老年人提供较为完善的保障服务,稳定其家庭的财务状况,面对社会的变化,有能力做出反应,提升其社会安全感。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农村人口流动,导致空巢留守的老年人增多,原本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方式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村商业养老保险起步较晚,保险覆盖范围也较窄,农村地区大多数居民并不了解商业养老保险的好处以及相关政策,同时也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会轻易选择投保商业养老保险 [4] 。学者马钰莹指出农民年龄越大,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越多,并且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参与商业养老保险 [5] ;学者秦宁认为受教育程度部分显著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因为教育程度高个体学习新政策、了解新事物的能力也随之加强,个体也更有能力获得经济来源 [6] ;学者孙成伟,朱家明等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得结论为工作性质、学历、家庭收入与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概率是呈正相关的 [7] 。目前有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也在理论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但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8] 。未来有关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研究方向应该考虑各地区独特的情况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研究,充分吸取各地经验教训,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本篇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调查胶东地区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状况。运用统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商业养老保险购买力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升农村居民参加商业养老保障意识,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率,加强商业养老保险行业的发展 [9] 。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采用单因素分析来检验所选取的单一因子(个体特征)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是否显著,使其更清晰明确地体现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决策的影响;其次将农村居民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结果赋值为二分类变量,故分析工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2.2. 数据来源
以山东省胶东地区为样本量,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农村地区抽样,对抽取的居民进行商业保险购买状况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有效问卷264份,问卷有效率为95.65%,从总体来看具有参考价值。
3. 城乡居民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入户调查与电话访谈收集数据,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情况、参保状况、对商业保险的认知成度等。本文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个体特征对城乡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P值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投保意愿的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参照表1。

Table 1.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residents to buy commer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表1. 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
农村居民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家庭住址、健康状况和家庭年收入对农村居民加入商业养老保险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子女数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商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对农村居民加入商业养老保险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4. 影响农村居民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赋值
因变量y,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未购买表示有意愿购买但未购买和无意愿购买(已购买 = 1,未购买 = 2)。因变量赋值情况年龄X1 (为小于30岁,30岁到50岁,大于50岁)三个等级;婚姻状况X2 (已婚= 1,未婚 = 2);文化程度X3 (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中专和本科及以上)五个等级;居民的健康状况X4代理变量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患有长期慢性病);家庭中子女数量X5 (没有孩子、1个、2个、2个以上);家庭年收入X6 (在3000元以下的、3000到150,000元、15万元以上)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与否X7 (是 = 1,否 = 2);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X8分别为一点不了解、稍微了解、了解、很了解。
4.2. 模型回归分析
对影响胶东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Table 2. Parametric tests, Wald chi-square tests and OR estimates for the included variables
表2. 纳入变量的参数检验、Wald卡方检验和OR估计值表
注:纳入标准a入 = 0.05,排除标准a出 = 0.1。
4.3. 模型检验
由似然比检验可知,卡方值为81.478,P < 0.001,说明模型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X5、X7、X8,下面是各自变量的综合分析结果。
家庭子女的数量X5回归系数为−0.478,与胶东地区农村居民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说明当随家庭子女的数量增加,投资商业养老保险的概率逐渐下降;OR值为0.620 < 1,是保护因素。
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X7回归系数为1.334,OR值为3.797 > 1,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去参加商保是参加社会保险3.797倍,所以未参加社会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保可能性是一个危险因素。
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是否了解X8回归系数为−0.946;OR值为0.388 < 1,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认识清晰的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认识不清晰居民的0.388倍,所以是对保险产品认知程度高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保护因素。
5. 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前期的数据收集、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探究,对胶东地区农村居民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给予对策和建议,切实解决居民的养老问题。
5.1. 农村居民应转变思想正视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
我国目前家庭结构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子女数量少不仅要赡养双方老人,还要养育下一代,经济负担沉重,居民应转变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 [10] 。商业养老保险不仅仅只丰富了养老保险的种类,社会养老保险是在其退休后按月领取固定数额,而商业养老险的模式较为丰富,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可一次性领取,也可分阶段领取,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居民来说,将两种保险有效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更好的方式。
5.2. 政府扩大宣传并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监管
“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政府需要通过宣传、讲解和提供有力数据进行佐证,通过正面的引导居民打破传统思想禁锢通过相关部门制定宣传材料,让居民了解到准确信息,对居民进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 [11] 。政府支持各保险公司到基层开展增强居民风险防范意识专题讲座,使居民逐渐增强居民防范意识。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尽快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政府在此过程中需严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虛假宣传、欺诈行为的发生,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度,维护市场的良性发展。
5.3. 保险公司加强对农村商保市场的重视
目前保险产品形式单一,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无法适应状态下的多种需求,城镇和农村保险险种使用相同模式,应制定双重模式,双管齐下,提供不同居民自身的产品。保险公司对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制定缴费水平低,养老保障相对基本的缴费,投资与保障成正比的险种,激发居民的购买欲望 [12] ;对收入水平中等的家庭,保险公司制定养老、医疗和小红利于一体的商业保险模式;对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可以引导他们养老与投资于一体的险种,两者结合既理财又投保。
5.4. 保险公司加强业务人员的职业培训
保险公司需注重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促进保险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在开展销售活动时,要加强业务及理论知识学习,做到根据每一位客户的特点,提供针对性保险产品,这是职业道德中所诠释的专业胜任 [13] 。保险公司的每一位在基层服务的员工,都应具备专业胜任的能力,只有达到相应业务水平,才可满足各类客户需求。保险公司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提高服务人员的道德意识,保险代理人前期开宣讲会,提升居民风险意识,改变居民风险认知态度;销售过程中,理解顾客的需要,针对顾客的需求,提供顾客所需的保险险种,要细致的实事求是为顾客讲述各条款内容;售后服务中,要保险销售人员要做到知无不言,让居民切实体会到我们的热情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