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The Value Meaning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将二十精神融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进行思政课的革新,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承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有为青年。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tains rich cont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course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integrating the Twenty Spirits into the classroom not only enriches classroom content, but also enables inno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etter implementing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uid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firm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form correct worldviews, outlooks on life, and values, bravely undertake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strive to become promising young people who achieve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
文章引用:王丽冉.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745-774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203

1. 引言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此次大会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中深刻认识党的目标和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史为鉴,开创伟大新局面,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增强社会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素养。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体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特别提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到重要性。这充分体现党对于教育科技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渠道之一,以高质量教育立德树人是主要目标,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可以更好的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1.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理论意义

思政课作为中国大学所开设的特有课程,不仅具有其它理论课程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还有其独特的性质特点。思政课是一门集政治性、思想性、德育性于一体的课程,其本身就具有及其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高校开展思政课,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也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以及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帮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正因为如此,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变化,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大势所趋。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承担着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思政课要做到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以及科学的思维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在二十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战略的重要性,指出发展国家和民族的长远之计,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丰富思政课的宝贵财富 ‎[1] 。思政课作为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主要方式,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引导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贯彻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课程本质作用。所以,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是由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必然要求。

2.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意义

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元素,将其融入思政课当中不仅可以践行二十大精神这一理论,也可以使思政课更加高效,课堂质量显著提升,最终产生双赢而不是单赢的效果。

思政课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大任的德才兼备青年,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丰富的教学素材不仅可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内容,也更加具有权威性,可以更好体现思政课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效果,进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当中,可以使思政课思维革新,内容更新 ‎[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结合五年的工作成就以及十年的伟大变革,基于事实基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多次提到“人民”一词,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突出人民的历史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空谈,脚踏实地,重实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当中,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践行奉献精神,舍小我为大我,有助于鼓舞当代大学生结合国家发展以及自身专业特色,制定人生目标,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脚踏实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成为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绝对不会是一句口号,在推动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更不能够囫囵吞枣,出现所谓的“为了体现而体现”的错误观念,思政课教师要清晰的把握自己所教授课程的特殊性,同时兼顾全部课程的整体性,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找到自己教授课程与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进而协同发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内容,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此课程当中,必须找到最佳契合点,这样才能使理论性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二十大报告内容相辅相成,将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表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清楚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关注时局变化,将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 。将二十大报告融入此课程当中,不仅要讲“之前”还要讲“现在”,要生动形象讲最新理论,讲清楚一脉相承,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展示近五年取得成就,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最新理论的提出,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与二十大精神的内容深度契合,结合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伟大成就,有针对性的灌入到课堂当中,将报告当中所传达出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加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大力践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与二十大精神相结合,重点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阐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讲清楚党带领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取得的胜利,用事实证明历史的选择。以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只有理论,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我们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人民至上,取得的历史成就有目共睹,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形式与政策”课与其它几门课有一些细微差别,主要讲国际形势、大国方针等政策,此课程与二十大相结合,应该依据国际国内新形势,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领悟二十大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

4.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式方法

无论是从思政课本身的性质出发,还是就二十大报告的内容而言,两者之间都是非常契合,如何找到这些契合点,使二十大精神更好与思政课相融合,就需要教育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探讨相关的方式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落实“三个全面”,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要想将二十大精神讲透彻,首先要学透彻。严格按照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逻辑顺序开展,要求思政课教师学习完整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完整地掌握二十大精神,研读相关经典著作,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精神实质,掌握其中的内在逻辑,参透相关世界观方法论,进而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所受科目相联系,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工作 ‎[5] 。

其次,学校或者教研室都可以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作为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通过宣讲等方式,严格落实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集体备课,促进各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集众家之所长,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把好第一关。

4.2. 结合专业特点,提升学生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生不仅要“学”,还要明白“为什么而学”“如何学”,最终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为思政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思政课的教学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传授理论知识,而是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基于此,高校的思政课建设正在逐步地加快了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积极发挥“大思政课”的作用,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当中。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所授专业的特点以及性质,灵活应用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全方位系统学习模式等,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二十大精神,在二十大的精神当中汲取经验教学,更好地制定自己的目标,完善职业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6] 。

4.3. 拓展隐形课堂,彰显实践价值

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中,不仅是理论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进行践行。丰富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 ‎[7] 。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具体的学情分析鼓励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以及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红色文化汇演等。旨在发挥“红色文化” ‎[8] 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感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践行所学理念,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理论与实践中、在历史与现实中更好的领悟二十大精神,发挥思政课该有的作用 ‎[9] 。

5. 结语

将“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二十大内容丰富,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切实贯彻二十大精神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立足国情,发挥好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前进 ‎[10] 。

参考文献

[1] 王蕊.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6(1): 50-54.
[2] 齐卫平, 樊士博.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23): 8-12.
[3] 朱跃科. 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究[J]. 教育科学, 2023(3): 9-12.
[4] 程胜军.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J]. 党员生活(湖北), 2023(4): 36-36.
[5] 李长吉. “立德树人”研究: 内容、问题与展望[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 13(1): 11-15.
[6] 周荣方. 用“行走的思政课”学好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6): 5-6.
[7] 宋小芳, 贾丽民. 深化共同体建设,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J]. 教育家, 2023(10): 22-23.
[8] 蔡敏燕. “三全育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路径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22, 24(4): 46-49.
[9] 程胜军.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J]. 党员生活(湖北), 2023(4): 36-36.
[10] 孟宪生. 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3): 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