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所谓“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 。因此,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新工科改革的必然趋势。教育部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应适应新科技、新知识、新理念的创新式发展,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理论知识和科学育人结合起来 [3] ,以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共同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所谓“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
《汽车评估学》作为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专业课程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学好该课程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关系着学生能否具备在未来的企业岗位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伴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二手车行业也得以兴起及蓬勃发展,通过分析《汽车评估学》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与目前二手车行业发展现状,教学团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注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将思政元素与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旨在培养更多具有高度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复合人才。
2. 高校《汽车评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汽车评估学》课程开设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知识、汽车的使用寿命、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方法及估价等方面基本知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对二手车价值进行正确评估,熟悉二手车交易业务、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等,以满足行业及岗位需求。通过对企业调研以及课程教学的切身体验,深切感知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据调研,目前理工科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思政理论基础较薄弱,加之相关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这类课程授课中通过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爱国情怀和责任心等 [5] 。结合国内当前形势,从课程思政方向来引领新时代《汽车评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特色教育成为一种必然。
3. 课程思政在《汽车评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现阶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各个兄弟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汽车评估学》课程思政建设,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思政元素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1. 课程思政资源
在思政建设过程中,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以丰富《汽车评估学》的思政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得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汽车评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可以从日常生活、期刊文献、影视库及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拓展,实现以教材为主,其它材料为辅的多渠道资源整合与建设。目前,该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是鲁植雄主编的《汽车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该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完善,案例丰富,通俗易懂,但缺乏新颖性,如何让评估学教材建设紧跟时代潮流,为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指明方向,提升教学质量是后续研究方向的重要环节。
3.2. 课程思政分类
思政元素是指能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元素或正能量 [6] 。目前课题组从评估学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三大类。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 。例如,查验机动车来历证明,目的是确定该车的合法性,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要杜绝盗抢车、走私车和拼装车等非法车辆,净化二手车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认同、职业道德、审美素养、法制观念、社会责任、安全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专业水平等。《汽车评估学》课程内容与思政点对照表如表1所示。

Table 1. Comparison of course content with civics points
表1. 课程内容与思政点对照表
4. 课程思政融入《汽车评估学》课程的实施路径
4.1. 教师
课程思政建设及改革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从心动转换为行动,从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到正确目标定位,再到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引领。大思政背景下,一位合格的专任课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提升自己:首先必须做到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应用自如。只有对自己教授的课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充分熟悉,充分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为后期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二是要找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渠道在众多思政元素中寻找与所讲课程直接对应或者紧密联系的思政元素。其三,为输出思政元素寻找恰当的载体并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承载课程思政的载体十分丰富,需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有意识、有步骤地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正确的价值观等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2. 修订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
我校《汽车评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先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或可以直接作为一项谋生技能,如毕业后服务于二手车行业或者4S店等。该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到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及素质教育三大部分,理论学习主要包括车辆评估的基本方法与原理、车辆技术状态检查等理论知识;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及法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实践学习主要通过校内实践平台完成,设置两个综合实训内容,分别是二手车手续检查及事故车辆检查验、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更新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二手车价值评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能够通过分析比较,设计规划可行的二手汽车价值评估方案;2) 能够对二手车价值评估相关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并能够借助Matlab或Labview编程语言开发二手车价值评估系统,对被评估二手车的价格进行预测;3) 通过具体的实操业务训练,掌握二手车评估的基本流程及鉴定技能,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能力与经济决策能力;4) 掌握二手车评估报告的具体内容及撰写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评估报告的撰写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
思政目标主要有:1)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2) 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
4.3.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即承载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及呈现方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授课载体与呈现方式,如直接讲述法、微视频法、图片法、虚拟仪器等,借助案例教学法、述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加以呈现 [7] 。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价值引领。在此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加以说明,案例教学法即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恰当的案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自信心,通过认知与共享经验激发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与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性思维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识伪车鉴别时,可以引入如下案例(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宁夏银川的李先生(车商)在哈尔滨二手车市场上看上一辆雷克萨斯LX570的二手车,商定价格以后,李先生决定购买此车以后,回到银川落户时,银川当地的车管所拒绝落户,原因在于该车车架号改动。这个案例在二手车市场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该案例中可以揭示出很多现实问题。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用叙事方式对案例进行阐述,并针对性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除了立足课堂教学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二课堂作用,即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通过开展系列讲座、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进行延伸与知识内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4. 创新考核方式
单纯对知识点的考核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也应随之进行优化。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评分法,总评成绩100分 = 闭卷考试成绩 × 60% + 过程考核成绩 × 40%。
1) 闭卷考试60%: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过程考核40%:包括实验及报告成绩15%、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15%、课堂演讲或者课外项目10%。考核项目及要求如表2所示。

Table 2. Examination items and requirements
表2. 考核项目及要求
5. 结束语
结合大思政背景及课程特点,本文对《汽车评估学》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教学中得以积极实践。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渠道挖掘思政资源,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资源库,从教师、课程内容及目标修订、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汽车评估学》课程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mdsz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