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1]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组成部分。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2] 。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辅导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力量,在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应依托学生党支部和履行辅导员职责,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育人的实效分析
2.1. 进一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思政课,不局限于一定的时间空间,有相当广阔的空间。辅导员通过学生党建工作,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建活动,贯穿于入党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参加青年大学习、召开主题班会、发展学生党员等过程,用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青年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政治理论学习的途径、平台、方法,他们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掌握学习的方法、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2.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正式党员基本由辅导员组成,学生正式党员极少。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一般都由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决定了辅导员能够通过学生党建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完成既定目标。
学生党建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入党启蒙教育、选拔学生党务干部、入党推优、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全过程、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等,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团员中的先进分子通过团员推优可以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优秀者被推荐发展成为发展对象乃至预备党员。这一部分学生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担任党团学生组织的重要职务、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等,在学生群体中立起带头榜样,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3. 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内在的统一性 [3] 。党建工作引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和动力。事实上,在每年的党建考核工作指标中,就有不少有关学生工作的细则,这是高职院校可以实行的典型的以党建工作促中心工作的举措。公办高职院校中,因学制短、学生在校时间不长、职业教育特点、辅导员工作实务需要等原因,辅导员经常在同一时间内肩负多项工作,在工作中心均为学生的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时承担重要的责任。辅导员是两项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执行者,更容易推动党建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实走深。
3. 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育人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党建工作直接对象有减少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出现团员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参与团建的人数变少了,撰写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少了,进行入党推优的人数少了,在学生党支部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的人数也会因比例而减少。即使大部分非团员学生依然参加青年大学习等活动,但他们不在后续培养考察中,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
3.2. 后续培养质量欠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受限
公办高职院校一般为“2 + 1”学年制,学生只有短短两年的在校时间,第三学年基本离校实习或求职。学生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等阶段培养教育周期较为完整,但随着学生离校实习或工作,后续培养难度加大,培养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一般需要三个月以上,至少继续培养一年才能被确立为发展对象。在大学期间第一批发展的学生党员是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学生成为预备党员不久即离校实习。这意味着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的一年预备期均不在校,不能经常性地参加党组织生活,后续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党员离开了学校,在校园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非常有限。在许多需要党员带头示范、引领、榜样力量发挥的场合,学生党员难免缺席。
3.3. 辅导员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在学生党员发展中,一般由辅导员担任培养联系人,且辅导员无职位变动的情况下,一般继续担任入党介绍人。培养联系人的职责和任务已经很明确,培养联系人应该始终围绕在学生的培养教育考察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向党组织汇报其情况和发表意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建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培养联系人只是挂名,或者只是简单出席相关会议、完成材料的签名等任务,没能全程参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难以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
3.4. 辅导员工作水平影响育人效果
在很多公办高职院校都存在共同的问题,辅导员这一职位是敲门砖,是跳板。经过比较大范围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辅导员的心仪职业都不是辅导员其本身,辅导员缺乏归属感、认同感,这与辅导员职业本身的任务繁琐、责任重大、在学校中的地位、考核较多等方面是有很大关系的。相对而言,专任教师等岗位门槛高,辅导员应聘较容易;辅导员岗位能迅速提升人的综合能力,经过磨练,大部分辅导员都会选择往其他方向发展,或考取公务员,或升职到其他行政岗位,或调岗为专任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相关的党务干部甚少相应的待遇和激励措施,党建工作是必须承担的公共任务,部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辅导员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工作经验欠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反映出学生党支部发挥育人成效的工作保障不足 [4] 。
3.5. 学生党建工作缺乏活力
学生党支部应该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最有朝气的,学生党建工作除了规定动作以外,如果缺乏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工作方法没能与时俱进、教育内容枯燥,会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生机和活力。
4. 辅导员发挥学生党建工作育人功效的方法探索
4.1. 建立完善并坚持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把培养联系人的职责通过建立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学生培养教育考察全过程,在工作要求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中证明育人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结合各个学生党支部和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使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在学生撰写入党申请书后,参与入党谈话、入党启蒙教育、常态化学习生活和工作指导、经常性谈心谈话、季度考察、预备期考察、转正申请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持续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4.2. 树立标杆典型,活用榜样教育法
榜样的影响作用是无穷大的。辅导员应当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灵活运用榜样教育法,树典型、立标杆,以点带面,凸显榜样的示范、激励、启迪作用。通过优秀的学生党员或先进的学生党员事迹进行宣传教育,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先进事迹,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深受鼓舞和感染,成长更有动力和方向。
4.3. 以党建带团建,发挥组织育人功能
党团组织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好、建设好这一平台有利于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团建和党建活动,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任好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的人生导师重要角色,教会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如成立以入党申请者、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等组成的学生党务干部组织。学生干部是连接辅导员和学生最直接的桥梁。利用学生会、团委、学生党务干部组织,向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可设立学生党建工作实践岗位,如在专任教师、辅导员办公室设立党员先锋岗等常设值班岗位,安排学生组织干部、入党申请者、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无课时到岗值班,使培养联系人尤其是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指导。学生在值岗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4.4. 建立严格的选拔标准
在团员推优时,由团员大会或团支部大会投票推选出入党积极分子候选人,形式过于单一,且不能全面客观反应学生实际情况,辅导员应在给予班级团支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客观科学使用表决权。辅导员可在指导班级合理科学评优,能够为班级发展提供可贵的指导性意见。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务必建立严格的评选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择优推荐,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使真正优秀的学生成为发展对象,进而发展成为党员,以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带动更多的学生争当先锋,其他学生也能够有意识地以评选标准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标。
4.5.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党建工作如果仅仅一味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5] 。时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辅导员可以依托学生党支部和党总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在校内可开展各类主题竞赛比赛等集体活动,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走出去”的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党建工作促进中心工作的发展,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依托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师生齐参与,实现党建活动育人。
4.6. 扮演好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的双重角色
教育部第43号令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作为两者的融合,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初,就需要“立好规矩”,在传递春风化雨般的温暖的同时,严格管理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严相济。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关爱渗透在每一项学生管理工作中,既是严师,也要与学生心连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针对公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会看文件、看通知,主动学习、积极进取,学会在大学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发挥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会把老师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提升自我修养;学会通过勤思考、掌握方法、捕捉机遇,独立解决各种困难挑战。这些习惯和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5. 结语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又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应加强自我检视,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学生工作做实做细,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育人功效,履行好教育、管理、服务职能,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