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跨学科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Based on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AE.2023.13111321, PDF, HTML, XML,   
作者: 王紫明: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核心素养跨学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Core Literacy Interdisciplinary Junior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与其它各学科并不是割裂的、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应该促进这种联系。基于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跨学科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阐释了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并以牛津译林最新版教材中的部分课例为依托来阐述英语与语文、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历史、体育、地理等学科相融合的案例,以及简要说明英语在跨学科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以期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Abstract: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and other subjects are not separated and isolated, but are interrelated and permeable.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promote this conne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explains the core concept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takes some lesson examples from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Oxford Yilin textbook as the basis to illustrate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with Chinese, music, art, ideology and morality, history, physical education, ge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 It also briefly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of English applica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new teaching ideas for English teachers.
文章引用:王紫明. 基于核心素养下跨学科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552-85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21

1. 引言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活动 [1] 。跨学科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知识在某一主题中的融合” [2] 。跨学科学习与传统的单科学习相比,跨学科学习的重心更侧重于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以及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跨学科联系的敏感性 [3] 。所以,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具有学科整合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立足于课堂目标,找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点,以课堂内容为依托,通过巧妙的设计课堂活动来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使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纯语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跨学科教学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通用或者通识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以英语语篇为中心,跨越各学科知识的界限,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阅读内容。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有助于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2. “跨学科”的核心概念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界出现了“跨学科”一词,后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塞森·伍德沃斯(Woodworth R.S.)于1926年公开使用,学术界将之定义为“交叉学科” [4] 。在1981年英国学者汉弗莱(Humphreys)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他指出:“跨学科的学习是指学生对他们生活环境中问题相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知识可以包括文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音乐和美术,甚至沟通技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发展和应用多种不同的学科知识” [5] 。基于汉弗莱对跨学科学习的定义,1989年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提出了跨学科教学,他认为跨学科教学就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的整合,建立起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学 [6] 。相比国外对跨学科英语教学研究的时间来看,国内对于跨学科英语教学的研究晚了很多年。在国内,刘仲林教授是将Interdisciplinary翻译为“跨学科”的第一人。1985年,刘仲林发表的《跨学科学》是我国第一篇系统探讨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文章。学者胡文仲提出现代外语教学不能只是强调外语教学,还要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刘天伦指出外语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可以填补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空白 [7] 。

3. 跨学科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案例分析

3.1. 英语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英语与语文同属于语言类,虽然二者是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民族的母语学科,但它们仍有许多相似点 [8] ,英语课文也像语文课文一样包含许多人文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人文修养。

例如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 1 Asia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关于亚洲的,而亚洲又包含着许多国家与城市,通过让学生认识亚洲的不同国家及标志性城市,让学生拓展视野,所以教师除了教授课文中Welcome to Beijing和All about Guilin这两篇文章外,还可以设计课外任务。

教师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行分组,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关于亚洲基于不同国家的一些标志性城市,收集途径包括浏览网站、图书馆阅读书籍和向父母询问等。并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城市进行调查,研究它的故事及标志性建筑并思考其蕴含的人文价值,最后每个小组形成一个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任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调查中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3.2. 英语与音乐学科相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黑板、PPT以及其它实物教具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歌曲来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通过利用歌曲来呈现词汇,以歌促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虽然这篇课文并没有提到有关音乐学科的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融入有关音乐领域的知识,设计与音乐相联系的活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以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为词且律动比较强的歌曲,然后给学生提出两个任务。

任务一就是听着音乐并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春夏秋冬是什么样的。任务二就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单词去编写歌曲,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或者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此项任务,最后请同学们展示。设计并开展英语与音乐协同教学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科之间互补、互渗和互促。在进行这两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还能优化英语教育环境,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多样,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3. 英语与美术学科相融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英语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使用彩色幻灯片、手抄报、折纸、简笔画和剪贴画等富含美术元素的教学媒介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管是梳理英语阅读文章脉络时用的思维导图,在设计板书和讲解知识点时所采用的简笔画,还是利用海报设计来凸显英语阅读文章主题,这都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化新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2 Colours中的阅读文本Colours and Moods时,教师用彩色剪纸向学生们展示并讲解不用的颜色所代表的相应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记忆。又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 2 Neighbours这一阅读文本时,教师将文本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法绘制成一张鱼骨图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以鱼骨图的形式教学可让学生快速、准确把握文章的框架,便于学生记忆与提取。还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 8 Pets时,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宠物或者通过折纸、剪贴画等形式把自己喜欢的宠物展示出来,通过涂涂画画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4. 英语与思想品德相融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还要挖掘课程内容中的育人要素,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比如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8 A Green World,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关于保护环境的,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关于保护环境、珍爱自然以及相关环保措施的语言知识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所采取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把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熟记在心,发挥学科英语的育人功能。再如UNIT 5 Good Manners,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使用恰当的方式去问候别人,教师在讲授When in Home这篇文章时,不仅要讲解文中出现的重难点词汇以及语法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以及常用话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礼仪修养。

3.5. 英语与历史学科相融合

历史文化元素影响着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由于教材所呈现的历史文化是有限的,教师应注意对历史文化进行拓展,向学生展示语言知识背后的社会规范行为以及历史文化 [9] 。借助历史资料为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历史背景的铺垫,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例如在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 1 Asia中,在Reading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北京和桂林两座城市。北京这一篇文章介绍了故宫博物馆和天安门广场等名胜古迹,桂林这一篇文章介绍了桂林的芦笛岩。这些建筑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但是课文内容提供的历史信息有限,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拓展,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做好背景铺垫。比如在介绍北京的故宫博物馆时,文中只介绍了博物馆的前身以及建立时间,文中所传达的文化精神以及以博物馆为缩影所映照的历史变迁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拓展、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去搜查与故宫博物馆相关的影像资料和文本资料,最后整理汇报。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会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英语阅读篇章的理解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3.6. 英语与体育学科相融合

英语属于语言类科目,在情景中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体育学科主要以运动、活动、游戏为主,在课堂中会生成多维语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体育活动,不仅会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还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UNIT 2 Let’s Play Sports!中学习了篮球、足球、网球、排球和游泳等运动的单词,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把动作形象、直观地模仿出来,以此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基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还可以组织“你画我猜”的课堂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学生模仿,一个学生去用英语猜测运动的名称。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大脑和身体一起活动,在启发智力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3.7. 英语与地理学科相融合

初中英语教材不仅以显性的方式呈现着英语知识,还以隐性的方式呈现着许多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开展跨学科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知识储备,还能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在牛津译林最新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中,在reading部分是关于A Trip to Hong Kong,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香港的一些相应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或者向学生呈现一张英文版的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标出香港所在的地理位置,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同时为之后谈论在香港度过的美好旅途做铺垫。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地理学科知识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4. 在应用中遵循的原则

4.1. 内容多样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大胆地发散思维,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找到学科之间的融合点,巧妙的将英语与历史学科、人文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以及音乐和美术学科相融合,利用其他各学科的资源和知识,向学生介绍阅读短文的背景,拓展学生的视野。

4.2. 教学开放性原则

跨学科英语阅读教学比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更具开放性。第一,在跨学科视角下,英语阅读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对英语学科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各学科的知识,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第二,在跨学科视角下,教学并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会更密切,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会获得更多的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思维视角,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在不同的学科视角下思考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办一些较为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批判能力。

4.3. 评价多元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不再适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及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接收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采用多元性评价。在跨学科视角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就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要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具体且各具特色,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4. 学习自主性原则

跨学科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从“我说你听”到“我们一起说”,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更具主动性。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只被动的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还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反思还包括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的自发性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学习技能。通过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也要依据教学需要,大力推广合作学习的模式。

4.5. 情境真实性原则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的读课本,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割裂;如果教师在运用其他学科相关的情境时并无法将之真实、有效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将无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情境真实、有效,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5. 结语

在初中英语新课标的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作为英语教师,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素养,并且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

第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拥有一双“文化眼”,随时随地挖掘英语阅读教材中所包含的其它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学科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内容多样性、教学开放性、评价多元性、学生自主性和情境真实性的原则,科学地践行英语跨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陈柏华, 吴月文. 高中英语教材跨学科分析——以人教版必修模块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 32(4): 49-55.
https://doi.org/10.19877/j.cnki.kcjcjf.2012.04.009
[3] Ivanitskaya, L., Clark, D., Montgomery, G. and Primeau, R. (2002)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Process and Outcomes.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27, 95-111.
https://doi.org/10.1023/A:1021105309984
[4] Robison, P.C. (1991) 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Hemel Hempstead.
[5] Humphreys, A.H., Post, T.R. and Ellis, A.K. (1981)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A Thematic Approach. Goodyear, Santa Monica, CA.
[6] Shoemaker, B.J. (1989) Integrated Education: A Curric-ulum for the 21st Century. Oregon School Council Bulletin, 33, 1-46.
[7] 刘天伦. 从简单的统一到繁多的统一——有关外语教学法“名”与“实”的思辩[J]. 外语界, 1999(2): 20-25.
[8] 李齐琪.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跨学科教学”例析[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2(1): 65-67.
[9] 赖汀华. 以它科之“石”, 成本科之“玉”——初中英语阅读跨学科教学尝试[J]. 中学生英语, 2019(44):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