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方言中的否定表达探究
Exploration of Negative Expressions in Changzhou Dialect
摘要: 常州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吴方言片区,但是与吴方言片区中其他地区,例如苏州话、上海话有着较大的差异。多样化的否定词与否定式是常州方言的一大重要特色。本文主要从否定词和否定式的基本形式、词义辨析以及语法功能等多角度进行探究,分析常州方言中所含有的独特方言否定词,从而探寻常州方言的否定词与否定式的规律与用法,并且对常州方言乃至整个毗陵小片方言中的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整体做出一个系统性的描写与阐述。
Abstract: Changzhou dialect belongs to the Wu dialect area in modern Chinese, but i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other regions in the Wu dialect area, such as Suzhou dialect and Shanghai dialect. The diversity of negative words and form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angzhou diale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basic forms, semantic analysis,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negative words and negative form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alyzing the unique dialect negative words con-tained in Changzhou diale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zhou dialect, the rules and usage of nega-tive words and negative forms in language, and a systematic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overall negative words and negative forms in Changzhou dialect and even the entire Piling dialect.
文章引用:吴昊桢. 常州方言中的否定表达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4980-498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669

1. 引言

常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的方言,虽然作为吴侬软语的一员,但是常州话的发音却比苏州话会感觉更加硬朗,同时常州方言和苏沪嘉方言相比之下保留了更多的古代读音,韵母的双元音也比苏沪嘉方言中韵母单元音化现象更加存古,而这也就导致了常州方言中有着相当独特的否定词与否定结构。

肯定与否定这两种语言动作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行为 [1] ;同样的,由此看来这两者也是相当重要的语法研究方向 [2] 。在人们的日常社会交际活动中,肯定与否定是人们经常性会做出的并且会通过语言或行为所表达体现出来的判定,而相较于肯定的语言动作形式来说,在世界上表示否定形式的语言行为则是更加的复杂多变,每种语言每个文化都有着自己所独特的否定形式与独有的使用规范,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语言学家对于否定词的研究是相当重视且成果斐然的,而相比之下我们国内对于否定词的研究则显得起步略晚,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学者对否定词做出了一定的专题研究,但是此专题研究主要是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否定词这一方面上,而之相比之下,国内在方言否定词方面上的研究就显得有相当的不足,那就更不用说本身就是小众方言的常州话这些的研究了。因此本文以江苏常州话中的否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方言中的系统性描写与规划,从而试图深化对常州方言以及毗陵小片方言否定的认识。

语料来源与方言字说明:本文语料来源主要来自《常州白泰官》、瞿秋白著作片段,本地方言电视节目语段,本地人日常交流语段以及小部分本人根据预感自造例子。同时本文所用的方言字采用常州地区方言写法,小部分会以同音字代替,若无同音字会用方框来表示,并加以注释注音。

2. 常州方言的基本否定词类型

2.1. 单音否定词

在常州方言中基本的否定词大致可以分为单音否定词和合音否定词两类。

所谓单音否定词,即是指那些发音是单字发音的否定词,而且有一部分的单音否定词都是合音否定词中表示否定的部分,可以把这些单音否定字类比于形声字中的形旁或是声旁,只不过在形成合音否定词时,这些字不仅表示意思也会对合音否定词有发音上的影响。

而在常州方言中,基本的单音否定词为“弗”(勿)、“呒”、“没”;同时,常州方言中也有一个特殊的单音否定词“薅”。

1) 弗(勿)

在常州方言和各类方言相关作品中通常会出现“弗”和“勿”这两个在现在普通话中完全不同的字,但是在常州方言中这两个字实际上都是读的阴平调的[fə],并且发音相当的短促,有一种轻声的感觉。例如:

例1 等到“文化大革命”下来,连茶馆店也寻勿着了。 [3] (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连茶馆店也找不到了。)

例2 弗想连换三爿店,爿爿店客满。 [3] (没想到连着换了三家店,每家店都满客。)

例3 勿想到他是噶佬一个一天到晚鬼头鬼脑个人!(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个一天到晚行为不端的人!)

例4 “他鬼鬼祟祟勒那边就嗲?要勿要报警啊?”(他鬼鬼祟祟的在那里做什么?要不要报警?)

由以上四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弗”或者“勿”在常州方言中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表示否定性质的副词。

2) 呒

“呒”字,现在的拼音一般将它读作fǔ,但是在常州方言中一般读作ḿ,类似于阳平调的[m],发音短促,发音时需要声带振动同时口腔闭合,使发音浊化。

例5 你囔歪噶佬呒大呒细?(你怎么这么没大没小的?)

例6 噶个人真佬呒头脑!(这个人真没有头脑智慧!)

例7 茶馆店到现在,更加呒不了!(茶馆店到现在,竟然更加是一点都没了!)

由此可以看出,就一般的情况而言,“呒”这个字在常州方言中更多的是表现出否定性质的副词或者是动词的属性出来,但在小部分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例7中的那种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性质出来。

3) 没

“没”这个字在常州话的发音中是发出阴平调的[mə]的音,发音短促,同样的也是类似于轻声的发音。

例8 家勒没嗲好菜,将就切切。(家里没什么好菜,大家就将就吃一点。)

例9 金窝银窝,也没家了个草窝好。 [4] (金屋银屋也没有自家的草窝好。)

例10 我啊没嗲感觉就过则一年咧。(在我没有什么感觉就一年过去了。)

从这三句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没”这个词同时具有否定性质的副词和动词这两种属性。

2.2. 合音否定词

所谓合音否定词,就是指单音否定词中的“弗(勿)”“没”“呒”等与其他的动词例如“会”、“要”,形容词“好”,副词“曾”等许多词进行连用,而后由于使用的经常性,再加上逐渐的语义固化以及语音的结合,最终有了固定的词形的词。而在常州话中,最常见的合音否定词主要是“覅”“朆”“𣍐”以及“孬”。

1) 覅

“覅”字音[fiào],这个方言字实在近些年才能通过拼音中可以打出的吴方言区的典型方言字。我们通过观察字形就可以明白,“覅”字的基础意思很其实简单,就是表示“不要”的意思。

例12 机会难逢覅错过! [5] (机会很难得你不要错过!)

例13 你覅硬把洋钱塞给我!(你不要硬塞钱给我!)

2) 朆

“朆”字在普通话中被标为[fēn],是一个阴平的声调,但是在常州话中“朆”字应该读成阳平调的[fén],同时它作为合音否定词,我们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就可以明白,“朆”字的基本意思就是近似于普通话中的“不曾”“未曾”。

例14 朆想到那叫花子被轧得走勿进药材店了(没想到那个乞丐被人挤得走不进药材店了。)

例15 做则噶佬长辰光,作业囔为还朆做了?(做了这么久,作业问什么还没做完?)

3) 𣍐

“𣍐”这个字在普通话中的拼音为[fèi],但在常州话中“会”的读音则为[wài],那么根据我们在上文所说的由于连读而发生音变,最终这个字的读音就是[fài];同时这个字的字形为勿加會,观察字形我们就能明白这个字的基本意思就是“不会”。

例16 噶道题目你会伐?𣍐就覅讲话!(这道题你会么?不会就不要讲话!)

例17 明明讲今朝𣍐落雨,囔为雨噶佬大?(明明说今天不会下雨,为什么雨这么大?)

4) 孬

“孬”字在普通话中的拼音为[nāo],而在常州话中“孬”字读音则是[fāo],虽然从字形上看应当是“不”与“好”的连读成字,但是由于常州话中没有“不”的这种发音,而与“不”有相似意思的是“弗”,所以最后是“弗”与“好”的连读,最终形成了[fāo]的读音,同时我们可以知道“弗”与“好”的连读意义为“不好”,所以说这个字可以看作是常州话中的借来的字,着重表现了“孬”字表示“不好”的意义而降低了表示“怯懦”的意义比重。

例18 嘚边孬去蝦动,全是你娘舅个宝贝。(那边不好去乱动,全都是你舅舅的宝贝东西)

例19 喊切饭喊则多少遍了?我讲话孬用?(喊吃饭喊了多少遍了?我讲话没用是吧?)

3. 常州方言的常见否定词用法

3.1. 单音否定词的用法

1) 弗(勿) [fə]

从上文的举例中我们知道了“弗(勿)”更多的是表现成一种否定副词的性质,而作为常州方言乃至整个吴方言区最常用的否定词,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普通话中的副词“不”相似。

① 弗(勿)的语义分类 [6]

a) 在能愿动词前表示否定人的主观意愿

例20 事体都噶佬样子了,我就弗该来!(事情都这个情况了,我就不该过来!)

例21 我有嗲弗敢来个?(我有什么不敢过来?)

例22 我弗想去切饭咧,我切坏肚皮佬咧。(我不想去吃饭了,我吃坏肚子了。)

从上面三句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弗(勿)”后面要否定的对象是“该来”“敢来”“想”这种表示个人意愿的能愿动词,从而表示出现在说话的这个人对于现在摆在面前的某件事的否定态度与意愿。

b) 在行为动词前表示否定某人或某事的动作行为的本身

例23 事体也解决了,我也就弗骂你了。 [3] (事情解决了,我就不骂你了。)

例24 作业全补好佬咧,我就弗哈你咧。(作业都补完了,我就不打你了。)

例25 秋天光了,就弗经常落雨咧。(秋天了,就不会经常下雨了。)

例26 我家几个人弗经常了一道切饭。(我们几个人不经常在一起吃饭。)

从23和24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弗(勿)”是用在例如“骂”“哈(打)”这种行为动作之前,直接对整个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否定表达;从25例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弗(勿)”也会用在“落雨”这种表示自然的天气季节现象的动词之前,否定这种动作,表示这种自然现象的不再持续进行;而从26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弗(勿)”也可以在例如“经常”这一类的时间副词前进行否定表达,通过否定来表示对某一种动作的常态性与习惯性进行否定。总而言之,“弗(勿)”可以表达是对某人或某物的动作行为本身进行的否定 [7] 。

c) 否定一种动作结果的可能性

例27 房子噶佬细,住弗落噶佬大一家人。(房子这么小,住不下这么大一家子。)

例28 你开快点,我要赶弗上火车咧。(你车子开快点,我快要赶不上火车了。)

例29 噶佬点得额,我啊弗能够做。(就这么点钱,我不能够做出来。)

从27和28例句,我们可以发现“弗(或)”是可以用在述补结构中的,就像例子中的“弗(勿)”是放在“住落”“赶上”这样子的述补结构中用来表达对“住则落”“赶则上”得可能性得否定;而通过29例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上文中提到“弗(勿)”在与能愿动词相连使用中来表示否定个人主观意愿,但是从这个例句也可以发现,“弗(勿)”在与一部分表示可能性的能源动词进行连用使用时可以表示对于结果可能性的否定 [8] 。

d) 否定一种事物的状态

例30 亏你还是学英语的,一点也弗专业。(你学英语的还不会,一点不专业。)

例31 荡件衣裳穿着一点也弗老气。(穿着这件衣服看上去一点也不老气。)

从以上两个例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专业”“老气”,都是某个事物的静态状态,比如“专业”是指的英语水平而不是学习英语的过程,所以“弗(勿)”的否定是对于一个事物的静态属性状态进行一种否定表达,而不是对一个事物的运动动态过程属性状态进行的否定 [9] 。

② 弗(勿)的句法功能

“弗(勿)”在常州话的一般使用中过程中,大体上与我们普通话中的“不”的使用是相类似的,主要就是在句子中做副词性成分,用以修饰包括动词、形容词在内众多谓词性成分 [10] ,例如下面例句32和例句33,32中的“落”和33中的“忙”这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就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基本的语法功能。

例32 嘚个人弗落俗套(那个人不入俗套)

例33 还好噶两天家了弗忙,还有辰光来送你。(还好这几天家里不忙,大家可以有时间来送你。)

但是“弗(勿)”也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就是“弗(勿)”这个副词成分在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这些谓词性成分时,在这两者之间还可以家伙是那个一个副词,从而使得“弗(勿)”与这个副词共同来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下面的例句34和例句35就是很好的例子,常州话中的特别副词“嗲(特别,尤其)”和副词“全”分别与“弗”连用,用来修饰形容词“写意(舒服)”和动词“会”。

例34 噶一觉困则弗嗲写意,醒过来还是有点吃力。 [3] (这一觉睡的不是很舒服,醒过来还是很累。)

例35 常州人弗全会常州话。(常州人不是全都会说常州话)

此外“弗(勿)”在常州话中还有一些固定短语,例如:弗晓则(不知道)、弗俗调(不听话、不规矩)、弗惯事(没关系、不碍事)、弗来事(不行、不可以,主要形容人)、弗勒荡(不在这里)、勿落寣[huo] (睡一会就醒,不能熟睡)、弗推海(不要好,不求上进)、弗轻容易(好不容易,十分艰难)。

总而言之,“弗(勿)”除了固定短语外,它的基本句法功能就是两种,一是基本“弗(勿) + 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等)”来表示基本的否定意义;而另一种则是“弗(勿) + 副词 + 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等)”来表示一种加强的否定语气。

2) 没[mə]

在常州方言中,“没”和普通话中的“没”、“没有”的用法相当,可以做动词来使用,也可以作为否定副词来使用;当“没”作为动词性成分来使用时,后面紧接的是名词、数词、量词等的体词性成分,通常是用来表示对于所有领属物以及存在的一种否定;而做副词时,则是与其他的一样后面紧接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通常用来否定事物状态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就是“没”是在否定一种客观的现实事实。

① 没的语义分类 [6]

a) 否定领属、所有及存在

例36 快点出来,快没辰光切早饭了。(快点起床,快要没有时间吃早饭了。)

例37 爸,我没生活费了,打点洋钱拨我。(把,我没生活费了,给我打点钱吧。)

例38 囔为噶个路口没红灯也没探头。(为什么这个路口没有红绿灯和探头。)

从这里三句例句我们可以发现,当“没”作动词后面跟着像“辰光(时间)”“生活费”“红灯、探头”这种名词性成分时,基本都是对于领属、所有及存在的一种否定,通常来说这些语句的主语要么是人要么是拟人化的事物。

b) 否定数量或程度

例39 没几个菜,都家覅客气。(没有几个菜,大家就不要客气了。)

例40 老家拆了这么多年了,我啊对那没多少印象了。(老家被拆了这么多年了,我也对老家没有什么印象了。)

例41 噶佬大一个瓜,我看没二十斤是弗可能个。(这么大的瓜,我看不可能没有二十斤。)

从例句39和例句41我们可以“没”之后跟着的是“几个”“二十斤”这种数量短语,是对数量本身的否定,而例句40则是“没”之后跟着“多少”这种与程度相关的词,对程度表示否定,展现程度不够深的特点。

c) 否定状态变化

例42 覅切方便面咧,荡个又没营养。(不要吃方便面了,这个没有营养。)

例43 好好讲话,覅了别人家前头没家教。(好好讲话,不要在别人面前没有教养。)

从例句42和例句43我们可以发现,当“没”在做副词时,在常州话中一般不会放在动词之前而是基本放在形容词之前,用以表示某个事物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否定性质的变化。

d) 表示比较不及

例44 今朝的鱼啊没昨头的便宜咧(今天的鱼没有昨天的便宜)

例45 我比他高,但是我没他胖。(我比他高一点,但是没有他那么胖)

从以上两个例句我们可以发现当“没”与名词(像“鱼”等)、代词(像“他”等)等体词性成分相连,且在这些体词性成分之后紧跟着的是一个形容词性成分(像“便宜”“胖”等)时,这时“没”就表示前者在某个事上的程度比不上后者。

② 没的句法功能

从上文中的语义分类中,我们基本上已经了解到了常州方言中“没”的两种基础句法功能,一种是“没”做动词时,在句中所做的成分是谓语成分,而在其后面可以加体词性成分的名词、代词等,用以否定领属存在等,也可以与数词量词等构成带有否定性质的偏正短语;同时当在常州话中要表示一种对比时,则变成了“没+名词+形容词”的句式结构。而另一方面,则是“没”做副词成分时,是与形容词性成分进行组合搭配,用以否定事物的状态变化。

“没”这些句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仅仅只有“弗”做单音否定词时否定句的空缺之处。但是不同于同样可以做副词的“弗”的是,在常州话中“没”在其后面时不能加动词性成分的,在常州方言中,很多在普通话中是“没”做副词后接动词的状中短语结构,在常州方言中通常情况下是使用“朆”来进行替换,例如普通话中的“没想到”,在常州话中一般说是“朆想着”,普通话中的“没和他一起走”,在常州话中就是“朆特他一道走”,这时就由“朆”来代替“没”在句中的副词成分。由于常州话中有“朆”的存在,导致了“没”做副词时,可以修饰的谓词性成分被大大的压缩。

总之,“没”在做动词时在常州话中基本没有什么禁忌使用之处,但做副词时,则是万万不能与动词相连接,与形容词性成分相连接时则会少很多禁忌。

3.2. 合音否定词的用法

1) 覅[fiào]

“覅”在上文已经提及的是这是由“弗”和“要”两个字合音而来,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字的基本意义在于“不要”,例如:我则要肉,覅骨头!就是说买肉时希望肉不要带骨头。这个基础意义之下,“覅”是作为一个动词的存在,后面是可以紧跟着名词性成分的,是一个及物动词。同时,它也可以用作一个疑问句的回答来单独使用,例如:

例46 问:拿两个水果回去吧!

答:覅,家嘞多的。(不要,家里水果多的)

而由“不要”这个基础意义,我们在日常使用中也可以引申出“制止某人做某件事”这个引申义出来的,例如:

例47 你夜嘞困觉好覅踢被头伐?(你晚上睡觉能不能不要踢被子?)

例48 覅说嘞,噶两天一直往医院嘞逃。(不要说了,这两天天天到医院里去。)

从这两句例句我们可以发现,当“覅”是“制止某人做某事”的意思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在句子中做副词的成分,后面紧跟着一个动词,而且往往是在一种请求的语气下(如例46)或是祈使句(如例47)中进行使用。

同时除了“不要”和“制止”这两层意思的存在之外,“覅”还有一层表示主观心理上的“不愿、不想”的意思存在。例如:小孩子会说:“我覅打针!”这就是小孩子在打针前所表现出的一种对于打针这个事件的不愿的想法。还有像是我覅切中药,太苦了。这就表达出了一种对于苦的中药的一种不愿喝的想法。

2) 朆[fén]

前文已经提及“朆”是由“弗”与“曾”合音而来,从字形上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字的基本意思与普通话中的“不曾”“未曾”是相似的,是表示到说话这个时刻为止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是没有发生改变的,也就是说,“朆”这个字在句子中是一个否定副词的存在,大部分后接的是动词。例如:

例49 今朝忙到要死,我家到现在还朆切饭。(今天太忙了,我们到现在还没吃饭呢。)

例50 我从来只坐火车,就朆坐过飞机和轮船。(我从来只坐火车,从来没坐过飞机轮船。)

除了可以后接动词外,“朆”后还可以接一些形容词,用以表示否定事物状态变化的已完成。例如:

例51 小佬天朆亮就要准备去学堂了(小孩天没亮就要准备去学校了。)

例52 你个病还朆好,弗能出去玩。(把你的病还没好还不能出去玩。)

3) 𣍐 [fài]

“𣍐”这个字是由“弗”和“会”合音而成,从字形我们可以明白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是“不会”,通常在“不会”这一基础意思之下,这个字通常是单独进行使用,用以回答他人的疑问句,表示一种“某人不具有提问者所提出的某种能力”,这是这个字就可以看作是句子中的一个动词:

例53 A:你家小佬会说外语伐?

B:他𣍐,只会中文。

而从“不具备能力”这个基础意思我们也可以引申出“某事不可能实现”这一引申义,而这时这个字就从一个动词转变成了一个副词,后面需要紧跟着一个动词,例如:

例54 噶么大个人咧,连洋袜都𣍐穿!(这么大的人,连个袜子都不会穿!)

在了解了“不具备能力”和“不可能发生”这两个意思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个字的意思又有了新的引申义,即从“不可能发生”引申而出了“不可能”的这种表示拒绝的意思:

例55 就噶么点洋钱,我家肯定𣍐做的。(就这么点钱,我们肯定不会做的。)

例56 噶佬乱个地方,我是𣍐住了荡边个。(这么乱的地方,我是不会住在这的。)

4) 孬[fāo]

“孬”是由“弗”和“好”两个字合音而来的,而这个字的字面基本意思在于“不好”,语法上一般是用作副词和动词,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做题词性成分。而在通常情况下,当“孬”独用时,这个字才是一个动词,它用来对像是“好伐?”这样子的一类疑问句时的否定答案。

而当“孬”做副词时,这时它的意思一般都是“不能,不行,不可以,不尽如人意”等这样子的意思。

例57 噶个鱼厨子烧则一股腥气,孬切!(这条鱼腥味中,不好吃!)

例58 噶两天肚了痛,孬吃辣佬。(这几天肚子疼,不能吃辣的。)

此外,由于“孬”做副词时的意义比较复杂,就会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歧义。例如都是“噶个电脑孬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电脑坏了不能用”,也可以理解为“我不被允许去使用电脑”,因此,在使用和理解“孬”这个词时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字想要表达地意思。

4. 常州方言中的否定式

我们从书上可以学到的是,在表达一个否定命题时,我们通常会把否定词通过组合的方式从而构成否定式来表达否定命题,而在常州话中,常见的否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单独使用,另一种为复合使用。而在上文两章中基本已经将常州方言中否定词的独用例举说明完全,故在此便不多进行赘述,在本章中主要是对于常州方言中否定词的复用进行阐述描写。

在常州方言中,否定词复用构成否定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还有一种是两个否定中其中有一个否定词会表示疑问的语气。

4.1. 双重否定

在我看来这种双重否定在其内部还是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种是两个否定词都是前后相连的,另一种是两个否定词不相连的。

1) 两字相连

例59 作业还要交的啊,覅弗做啊!(作业还要交呢,不要不做!)

例60 做人做事覅没眼力劲!(做人做事不要没有眼光!)

例61 我朆弗让他讲,则是他啰啰嗦嗦讲一堆没重点。(我没有不让他讲话,只是他啰嗦讲一堆的,没重点)

例62 你覅弗讲话,男小佬要放则开!(你不要不讲话,男孩子要放得开!)

从以上四个例句我们可以发现,在常州话中,当两个否定词是连用的,形成了“否定词 + 否定词 +中心词”的否定式结构时,无论这两个否定词是哪种类型,不论是单音还是合音,只要这两个否定词连用,那么这时的双重否定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这个否定式就是着重要强调的就是那个中心词。

2) 两字不连

例63 弗三弗四 弗干弗净 [2] (不三不四 不干不净)

例64 呒大呒细(没大没小)

例65 朆输朆赢(没输没赢)

例66 𣍐长也𣍐短,𣍐大也𣍐细(不长也不短,不大也不小)

从以上四个两字不连但是两字相同的否定式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如例63,当“弗”进行两字不连使用时,且两个“弗”之后带的是形容词和数词这些词时,那么这个否定式一般都是表达的一种否定态度,比如“弗干弗净”其实就是“不干净”的意思,所以说“弗A + 弗B”我们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弗AB”;而如例64,当“呒”进行两字不连用时,一般是表示一种责备性质的语气;而从例65和例66我们可以看出,当“朆”和“𣍐”进行两字不相连使用时,一般在否定词之后所带的词会是一组反义词,而此时这种否定式就是表示否定两极而肯定处于中间的状态

例67 人弗磨弗成器。 [2] (人不经受磨练就不会成才。)

例68 作业朆做完就孬去玩。(作业没有做完就不能去玩。)

而从以上两句,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当两个都是“弗”时,如果“弗”之后跟的都是动词,那么不同于上面提到的表示否定,这里的“弗A + 弗B”是表示的是肯定的意义;而从例68我们也可以发现,当两个否定词分开时,也是可以表示肯定意义的。

总的来说,其实当这种双重否定存在时,我们可以不仅仅是说看成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或是表否定,我们可以把它们拆分开来看,例如“覅弗做”,“覅”否定的是“弗做”,“弗”否定的是“做”,个人认为这样子就会很好理解常州话中的双重否定,只要记住否定词只会否定这个词后面的内容,就会好解释得多。

4.2. 其一表示疑问语气

例69 你告诉你家老子手机孬用朆?(你有没有和你爸说手机不能用了?)

例70 噶家人家卖个菜弗好,我喊你覅买朆?!(这家卖的菜质量不好,我和你说不要买啊?!)

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得是,在常州方言中能够放在句尾做疑问语气词得否定词只有“朆”这一个词。而“朆”这一个词,在不同的疑问句末尾也可以有着不同的含义。若是提问如同例69,那么此时的语气就较为舒缓,也表示问题的答案在提问者心中不明确,需要被问的人来回答;若是提问如同例70,那么此时的语气就较为的强硬,是一种强烈的反问质问的语气,提问者知道问题答案,只是一次提问来增强语气,表达一种不满。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朆”在常州话中已经渐渐的和“伐”、和“么”这些语气词相靠拢,虽然“朆”的否定词性质没有减少,但是逐渐多出来的语气虚词性质也让“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难度。

5. 结语

常州方言中,否定词的相对而言是比较多且复杂的,每个否定词与否定式都有他们特定的适用范围,使用规范以及主要意义。而在所有的常州话的否定词中,以“弗(勿)”、“没”两个单音否定词为基础,辅以单音词“呒”和合音词“覅”“朆”“孬”“𣍐”,并组成多种多样的否定式结构,从多个角度对常州人日常生活中所会遇到的基本上是所有的否定情况进行了拆分,并将每个否定词与否定式进行区分,从而使得常州话中的否定词与否定式的使用更加的明确与清晰,也使得学习常州方言的否定时更加的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2] 汪国胜. 谈方言语法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3(5): 91-99.
[3] 张戬炜. 常州白泰官[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 瞿秋白. 赤都心事[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5] 瞿秋白. 多余的话[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6] 陈芙. 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2013.
[7] 沈开木. “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探索[J]. 中国语文, 1986(4): 16-19.
[8] 史锡尧. “不”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兼谈“不”、副词“没”的语用区别[J]. 汉语学习, 1995(1): 7-10.
[9] 吴剑平. 副词修饰含“不/没有”的否定性结构考察[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6(2): 72-78.
[10] 李瑛. “不”的否定意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2): 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