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编写综述
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与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国相邻,还有黑海作为其出海口,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中格两国自古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格鲁吉亚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更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1991年宣布独立,次年便同中国建交。
1.1. 格鲁吉亚中文教学现状
格鲁吉亚中文教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第比利斯外国语学院曾经加设社会教学系并进行中文教学,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停教了。1991年,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亚非学院开设中文课程,1992年正式开设中文系。据悉,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两名中国教师赴格在亚非学院协助完成教学工作。格鲁吉亚的中文教学工作一直在持续发展,但是规模较小。
直到2010年,兰州大学与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合作成立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这是格鲁吉亚首家孔子学院,标志着中文教学迈向了科学化、专业化的新台阶。2012年,格鲁吉亚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开始启动后,格鲁吉亚中文教学工作才真正开始推广。
2017年,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揭牌成立。2019年,又升级为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学院,2022年4月,该孔子学院正式更名为格鲁吉亚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同年,格鲁吉亚中国涉外教育学院成立。2021年,库塔伊西大学孔子课堂成立,该孔子课堂位于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
目前,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和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学规模较大,学生数量较多。这两所孔子学院除了在自由大学和阿尔特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外,还有20多所下属的大、中小学教学点,每年学生注册人数达1000余名。
1.2. 格鲁吉亚本土中文教材编写现状
教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尤为如此。但是由于教学对象的国别、文化背景、学习目的等差异较大,很难有教材能满足所有中文学习者的需求。
格鲁吉亚的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情况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格鲁吉亚中文教学发展中教材的问题就比较严峻,因为没有专门针对格鲁吉亚中文学习者的本土教材及课本,所以从90年代开始,基础中文教学阶段的教材基本上采用北京语言大学刘珣老师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1980年版),2015年第比利斯自由大学玛琳娜老师及其教学团队编译了该教材,并对其中的内容做了一些本土化调整。但是该教材的部分内容还是太过陈旧。而且《实用汉语课本》多适用于大学生及成人中文教学,目前格鲁吉亚只有《实用汉语课本》(2015年版)、《说汉语》这两套本土中文教材。但是这两套教材均不符合当地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且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2019年初,中文纳入了格鲁吉亚国民教育体系,学习中文的学生更是与日俱增,但是中小学中文教学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材。格鲁吉亚本土教材较少,而国内研发的教材则以中英对照居多,在格鲁吉亚使用有些水土不服。
虽然格鲁吉亚政府规定英语是其第一外语,但是英语并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中文教学仅靠英文版本的教材是比较困难的。此前,格鲁吉亚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下属中小学教学点一直使用中英对照版《快乐汉语》,并结合教师自编材料作为中文教材,但由于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时常需要查阅格语翻译进行对照才可以完成讲解。
笔者在格鲁吉亚进行中文教学实践的四年中发现,现行的中文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格鲁吉亚语为母语的中小学生在学习中英文对照的中文教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语言理解困难;教材所涉及格鲁吉亚相关话题内容微乎其微;编写理念以结构和功能为原则,不利于培养中文交际能力;缺乏文化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
一套适合格鲁吉亚中小学生的本土教材亟待研发。在语合中心大力支持和资助下,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中格联合编写团队经过1年多时间的筹备、调研、编写、研讨、实践、反馈等,自主研发了一套针对格鲁吉亚中小学的本土中文教材——《轻松学中文》。
《轻松学中文》系列教材为格鲁吉亚6~15岁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以YCT考试大纲为依据,采用中格双语编写。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30课,下册24课,覆盖YCT1-3级全部生词和语法点。该教材版式轻松活泼,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当地日常生活,符合当地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可以让学生科学系统地掌握必备的中文知识。
2. 教材编写理念
2.1. 中格双语对照
《轻松学中文》这套教材是在中格双语的课堂环境下使用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不借助媒介语,直接用格语学习中文,实现了目的语与母语直接互译。避免了在“格语–英语–汉语”这一语言转化过程出现意义偏差的情况,格鲁吉亚语释义的语言要素等知识的讲解也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此外,由于教材编排遵循了中格互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为老师学习格鲁吉亚语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进一步助力中文课堂教学,见图1。
2.2. 符合教材编写“五性”原则
刘珣老师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把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概括为“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1] 。本套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编者们严格遵循、贯彻这一原则。
2.2.1. 针对性
针对性是本土中文教材编写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套教材充分考虑了教学对象是以格鲁吉亚语为母语的中小学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他们也需要从格鲁吉亚文化背景迁移到中国文化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中格文化差异与冲击。所以,教材的内容与情景的选择都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此外,在图片的选择上,风格清新、丰富的色彩搭配也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教材要适合格鲁吉亚学生的学习环境。格鲁吉亚学生处于非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且学生接触中文的主要途径源自于课堂学习。大部分中小学仍然将中文作为兴趣课,为了拉近学生与中文之间的距离,课文中地点与人名等词汇的选取都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例如:地点词汇选取了很多当地耳熟能详的地名;如: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广场、巴图米;饮食词汇也采用当地十分常见的食物,如:辛咖喱、达尔厷那;人名也体现出了教材的本土化特征,如:乔治、大卫、妮诺、塔玛尔等。详情请见图2、图3:
2.2.2. 实用性
教材选取的内容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语言材料均来自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语料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在课堂上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活动互动化、情景化、交际化。编写团队在编写教材时把话题和课文内容设计得更符合格鲁吉亚中小学生的语言交际情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希望学生可以用中文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2.2.3. 科学性
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要强调的基本内容是运用规范通用的语言,准确释义语言现象,避免造成对学习者的误导。教材内容编排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由于该套教材的教学对象是格鲁吉亚中小学初级中文学习者,他们对于教材内容正确与否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两册教材课文顺序的安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保证教材内容安排符合正常逻辑。为保证教材内容翻译的准确性,该团队邀请了本土教师妮娜·土尔玛尼泽进行翻译,并与当地汉学家多次讨论修改。精确的中格对照能够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准确地学习中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见图4:
2.2.4. 趣味性
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让比较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由于教学对象是初级中文学习者,所以选取的课文主题需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课文中涉及了生日、兴趣爱好、旅游、购物、饮食、周末计划、节日等中小学生关心并乐于讨论的话题,还在其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同时,也注重中格文化对比,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性。比如我们在该教材下册的第十一课和第十二课中,分别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面条、饺子、烤鸭、筷子)和格鲁吉亚饮食文化(辛咖喱、达尔厷那、烤肉、哈扎布里),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和临场感,体现了浓厚的趣味性。
2.2.5. 系统性
该套教材协调安排了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言语技能(听、说、读、写)两个方面。该教材将中文声、韵、调等语音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上册前四课;又将初中级的词汇按照难易程度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文中去,用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词汇组合起来,并让旧词汇在新课文中不断重现,符合以旧带新,新旧结合的词汇学习原则;对于语法的安排,则按照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增强考生学习中文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为目标,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语法的编排与设计与教学现状、YCT考试密结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语法学习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考虑到初级中文水平的学生对于汉字形体及笔顺不熟悉,该教材在每节课最后都安排了“写一写,练一练”的模块,学生可以跟着汉字的笔顺,轻松掌握每个汉字的书写形式。
听说读写这些言语技能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该教材在课后练习部分设计了听说对话、情景练习、选词填空、连词成句、补全句子、任务活动等不同形式的内容,希望这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练习,能贴近实际生活和真实交际行为,并配套教学视频录制,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高效、自由地学习中文。
3. 本土化的具体体现
教材在任何学科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标志性的作用,在二语教学中尤其重要 [2] 。虽然目前国内对格鲁吉亚本土中文教材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早已意识到了教材本土化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目前市面现行的教材基本都是不分国别、语种针对性的通用式教材,尽管都有生词和注释的翻译,但是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大相径庭,这些通用教材很难应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该套教材本土化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形式:
3.1. 词汇注释母语化
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内容的编排及教学的质量甚至可以直接决定语言教学的效果。
3.1.1. 词汇的选取情况概述
《轻松学中文》两册共收录生词500个,其中上册共30课,收录234个词,平均每课7.8个生词;下册共24课,共收录266个词,平均每课11个生词。该教材以主题式教学为基础,根据每课的主题来确定词汇范围及扩展词汇量,所选词汇大多为格鲁吉亚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例如,饮食中的牛奶、咖啡、茶、面包等,称谓类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等。地点及饮食类的自由广场、巴图米、辛咖喱、达尔厷那,这些格鲁吉亚本土词汇更是增强了学生对中文学习的亲切感。
3.1.2. 词汇的选取情况分析
每一课的生词均有拼音注音,后面为词性标注和格鲁吉亚语解释,并附例句展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句子中自然习得词汇的使用。因为第一课设定的学习者为零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内容中,还安排了中文的语音知识,包括四声变化、声母和韵母。除了上册第七课和第九课词汇量较多外,其余每课的词汇量都比较稳定,但是下册每节课的词汇量明显比上册要多。详情见图5:

Figure 5. Vocabulary distribution map of “Easy to Learn Chinese”
图5. 《轻松学中文》词汇分布图5
为满足初级中文水平甚至是零基础学生的需求,教材选取词汇时必须考虑到“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两个特征,所以这套教材词汇量比较少,且用学生的母语格鲁吉亚语进行注释,体现了词汇本土化的要求。
3.2. 情景话题本土化
为了使学生通过有意义的练习,掌握课文中的情景话题内容。编者希望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完成既定设计的任务话题。这既比单纯的语言翻译更清晰明了,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在情景中学习中文,增加趣味性。
3.3. 课后练习多元化
该教材结合当地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针对中文技能训练也安排了多种类型的练习方式,包括听说技能练习,如:听一听,读一读;读写练习,如:填空、连线、连词成句、翻译、小组讨论等等。课后练习安排遵循螺旋式原则,以旧带新,循序渐进,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文能力的目标。
3.4. 文化情景“中国化”
语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要素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其背后的文化的了解 [3] 。从第二册开始,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该教材在课后还安排了拓展阅读部分,其内容喜闻乐见,涉及广泛,涵盖了文学、神话、民俗、历史多个方面,包括古诗词(春晓、登鹳雀楼、咏柳等)、绕口令(四和十、鹅过河、肉和豆等)、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对牛弹琴、三顾茅庐等)、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并根据内容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真正使学习内容文化情景“中国化”。
4. 《轻松学中文》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轻松学中文》的出版及使用不仅增加了格鲁吉亚中文教材的丰富性,也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以上几个章节,笔者对《轻松学中文》该教材的词汇、语法、课文、练习部分的本土化体现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与分析。该套本土教材既是对格鲁吉亚中小学本土中文教材的零突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笔者对该套教材的使用者(学生及教师)进行了访谈,总结了《轻松学中文》该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4.1. 完善格语翻译
虽然该套教材在词汇、题目要求和部分练习题等几个方面已经实现了中格双语直接对照,跟《快乐汉语》等中英对照版本的教材相比,已经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学习者的理解困难,实现了教材本土化的目的和意义。但是仍有一部分内容没有用格鲁吉亚语翻译,例如下册的拓展阅读部分只有中文及拼音并没有翻译,只有中文让学生自己赏析,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仍然需要借助于英文翻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中文的难度。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将书中尚未翻译的部分补充完整,结合教师们的使用评价及建议,加强中格合作,改善提升教材编写质量。另外,可以对格鲁吉亚本土教师和孔子学院中方教师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材编写的能力。
4.2. 增强教学资源立体化,研发系列教材
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能方便教师教学,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课余能进行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习中文的习惯。格鲁吉亚所使用的其他本土教材也存在教学资源单一的问题,因种种原因只开发了教材和课文录音材料,练习册、教师用书等配套的学习资料的缺失严重。本套教材也是如此,所以急需在后续工作中加强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完善教材CD录音,并开发配套练习册,加强资源库建设,丰富教学视频库内容,并配套练习册试题讲解视频。
另外,由于该套教材是以YCT考试大纲为依据,只覆盖YCT1-3级全部生词和语法点,不能满足YCT3级以上水平的中小学学生使用,为了促进教材的延续性,保障教材贴合学生真实水平,还需要继续研发《轻松学中文》的高级别系列教材。
4.3. 适当引入汉字知识和当代文化内容
该教材在汉字知识部分确实也比较严重,只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写一写,练一练”中展示了该字的笔画顺序,教材的其他部分没有进行汉字知识的讲解,笔者认为应该在书中简单介绍汉字的起源、结构、部件的含义等知识,让学生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减少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
该套教材并未单独设置文化知识板块,上册书中只在《你的电话号码是什么》中涉及到了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在部分图片中展示了中国文化。下册的拓展阅读部分只展示了二十四首古诗且没有注解。笔者认为该书在文化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单一、简略,且没有涉及当代中国的内容。笔者建议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每一课的课后引入一个小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生活,选取贴合中小学生兴趣的文化知识点,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的兴趣。例如,在第三课《很高兴认识你》中引入中格姓名顺序的前后差异,刷脸支付、手机一卡通等。
5. 结语
本文选取了格鲁吉亚中小学本土中文教材《轻松学中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课文内容诠释了教材的具体编写理念,说明了该教材符合编写“五性”原则;其次运用相关科学量表及数据对其本土化的具体体现做了统计和分析,使得对本土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有科学依据;最后,笔者对《轻松学中文》的使用者(学生及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做了访谈,搜集了教材使用的反馈意见,征询教材修改建议,阐明了对《轻松学中文》的改进建议。
笔者深知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教材本土化分析上,笔者对该教材的编写理念、原则的运用及内容安排分析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其次该套教材从2021年开始在格鲁吉亚中小学试行,受疫情影响,参与使用该套教材的老师和学生数量较少,导致笔者的调查问卷数量及访谈人数有限,数据的不充分可能会影响科学准确的调研结果。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编号:22YH09C)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1图1来源于《轻松学中文》(上册):45。
2图2来源于《轻松学中文》(上册):83+88。
3图3来源于《轻松学中文》(上册):53。
4图4来源于《轻松学中文》(上册)目录。
5图5系作者本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