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X视”式词语是指第二个语素均为“视”的两字词语,轻视义“X视”式词语为其中轻视含义的一组词语。通过检索《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符合轻视义“X视”式的词语有“蔑视”、“藐视”、“鄙视”、“轻视”、“小视”5个。这5个词语含义接近,构成了一个表示“轻视、看不起”的语义场。把一组近义词归到同一线性序列之中,有助于我们认识这组近义词之间的程度高低、语义轻重等差异,这对近义词的研究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可帮助学习者从更深层次理解词语,更准确地运用词语,从而减少词语误用现象的发生,这也是未来研究近义词辨析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现代语言学词典》中有一个词条“Scalar Expression”,释义为“级差词语”,即涉及级差的词语 [1] 。级差词语包含逻辑量词、量化限定词、量化时间词语、级差副词、级差谓词5种,对于级差的性质,分为强度级差和方向级差 [2] 。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内部差异属于级差谓词的强度级差。文章中选取的这组词均表示心理活动,为“轻视、看不起”之义,除“小视”外,其它4个词语均为兼类词,且不同词性间含义相近。本文将对它们的动词用法进行探讨。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3] 对这组词的解释分别为:
蔑视:轻视;小看;
鄙视:轻视;看不起;
藐视:轻视;小看;
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小视:小看;轻视。
方文一《同义词辨析》 [4] 对这组词的解释分别为:
“轻视”指因人或事物没有价值、没有用处等而看不起,与“重视”相对;
“藐视(渺视)”是“小看”的意思,比“轻视”程度深,指别人在学识、能力等方面有不足之处,不但不予以重视,反而小看了它,或指事物无足轻重,容易处置,因而小看了它。也可以和“重视”相对;
“鄙视”指从本质上把人或事物看得很低劣,程度更深;
“蔑视”是对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低贱表示轻蔑、唾弃的态度,感情色彩比“轻视”、“藐视”强烈。
徐安崇《同义词辨析词典》 [5] 对这组词的解释分别为:
“轻视”着重指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认为没价值而看轻,看不起,带贬义。可带动态助词“了”“过”,一般不带“着”。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藐视”着重于小看,视为渺小;
“鄙视”着重于看不起,认为粗俗、低下;
“蔑视”小看,着重于不放在眼里。语义较重。
近义词词典中均未查询到“小视”的具体含义,这和该词在句中使用时绝大多数置于否定词“不可/不容/不可”后使用的特殊语用情况相关。通过进一步检索这几个词的释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组词语的释义几乎等同,词典释义采取相同词语释义的方式,如“藐视”“蔑视”都用“小看”进行释义,“鄙视”释义为“看不起,粗俗,低下”也是“小看”之意。从词典释义我们看到了这组近义词语的相似之处,但显然它们在使用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有些语境中不能互换,那么相似度如此之高的这组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差别在哪里,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2. 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构词分析
“蔑视”“鄙视”“藐视”“轻视”“小视”这5个词语均是由两个语素构成且第二个语素均为“视”的偏正式合成词。词语在入句前,本身就具有包含潜性的量。“汉语有些语素本身就能标示其参与构成的词的量级特征,从而使该词‘天生’就属于某一特定的量级( [6] , p. 29)。”由于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构词方式及其第二个语素均相同,如欲检验它们之间的量级差异,我们首先可比较该组词语的第一个语素,即“蔑”“藐”“鄙”“轻”“小”的语素义。这5个语素构成轻视义“X视”式词语时,被《新华字典(第12版)》 [7] 选取的义项分别为:
蔑:看不起,轻视;
鄙:轻蔑;
藐:小;
轻:认为不重要;
小:轻视,看不起。
从所选义项看,这5个语素或多或少包含“轻视”义。“鄙”较“藐”感情色彩更强烈,“蔑”较“轻”感情色彩更强烈。接着,我们从声调着手,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四种声调,这5个语素中,“蔑”为去声(调值{51}),调值由5降为1,语音通达顺畅,掷地有声,相较于另外4个语素,更易传达、表现出较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由此,我们进行初步推测,轻视义“X视”式词语中,“蔑视”程度量级最高,接着依次是“鄙视”“藐视”“轻视”,“小视”最低。
3. 轻视义“X视”式词语与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情况考察
所选轻视义“X视”式词语中,除“小视”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外,其余4个词均可受程度副词修饰。陈光(2010)在总结前人对程度副词研究的基础上,将程度副词按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成7级( [6] , p. 81)。
其中,“蔑视”“鄙视”“藐视”“轻视”这4个词语均可以受到4~7级程度副词修饰,且“蔑视”“鄙视”“轻视”可以受所有级别程度副词的修饰1。如例(1)~(4):
(1) 他虽然平日对宗第的武艺、胆气和机警都很信得过,但是也怕宗第过于蔑视敌人,可能一时粗心,出现“万一”。(姚雪垠《李自成》)
(2) 我们没必要太过鄙视或担心这些不雅的生理现象,而是应该正视问题,通过保持健康来解决尴尬状况。(网络语料)
(3) 更主要的因为我国的传统教育过于轻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恰恰为此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科技文献)
(4) 他以极冷漠的目光注视着罗恩。他非常藐视他。(朱迪·麦菲拉罗《王位继承人》)
其中,“轻视”所能搭配的程度副词范围最大,可以受所有超高级程度副词修饰。如(5)~(7):
(5) 不要过分轻视对方,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柳残阳《断肠花》)
(6) 传统教育过于轻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恰恰为此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科技文献)
(7) 还要追加的话,太过轻视与Master之间的联系的自己的天真实在太可笑了。(奈须蘑菇《Unlimited-Blade-Works》)
表1为该组轻视义“X视”式词语与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情况:

Table 1. The combination of disdainful “X shi (视)” word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egree adverbs
表1. 轻视义“X视”式词语与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情况
从上表得知,“蔑视”“藐视”可以与所有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但是与部分较高程度的副词组配时受限,如“蔑视”不能与“过(分/于)”、“绝顶”、“无比”搭配使用,“藐视”不能与“相当”、“真”、“非常”搭配使用;“鄙视”和程度副词组配时同样受到限制,但是显然限制更小,仅不能与“过(分/于)”、“绝顶”搭配使用,这表明它的量级弹性相对而言更有限度;“轻视”是最自由的,可以与所有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这表明它的量级是具有弹性的,既可以增量,也可以减量;“小视”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用例为0个,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视”几乎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通过轻视义“X视”式词语与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情况来看,“蔑视”“藐视”“鄙视”的程度量级相对更高,其中,“藐视”“鄙视”与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情况与词典释义有一些出入,我们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二者词典释义较为接近;“轻视”虽然可以与所有等级的程度副词组配,但它的程度量级并非最高,而是由它本身含义的客观性决定的。实际上,“蔑视”“藐视”“鄙视”的程度量级应高于“轻视”。虽然“轻视”的搭配情况较为特殊,但是总体来说,这5个词语的量级依旧相对是固定的,大致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动词程度量级越高,其越难以同更高级的程度副词进行组配。
4. 轻视义“X视”式词语对于肯、否定句式的选择倾向
学界存在自然语言的肯定和否定公理:“语义程度极小的词语,只能用于否定结构;语义程度极大的词语,只能用于肯定结构;语义程度居中的词语,可以自由地用于肯定和否定两种结构之中。” [8] 此外,一般情况下,表达相同含义的句子,肯定句式语义较否定句式重。“蔑视”和“小视”处于该量级连续统的两端,多数情况下,“小视”用于否定句中,其他词语均是既可以用于肯定句,也可以用于否定句中。下图为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该组词语肯、否定式的大致使用情况统计(见表2和表3):

Table 2. The usage of members of the disdainful “X shi (视)” style words in the CCL corpus (unit: times)
表2. 轻视义“X视”式词语成员在CCL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单位:次)

Table 3. The usage of members of the disdainful “X shi (视)” style words in the BCC corpus (unit: times)
表3. 轻视义“X视”式词语成员在BCC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单位:次)
轻视义“X视”式词语中的成员在选择肯定、否定句式时的倾向性基本上符合以下规律:这5个词语越靠近“蔑视”一端,即量级越高,同时更倾向用于肯定句中;除“小视”外,其它词语具有较强的用于肯定句的倾向;量级最低的“小视”在句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表达否定含义,受到否定词“不”的限制。
5. 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量级差异
这里引入两个概念。一是“连续统”(Continumn或Continuity);二是量级(Magnitude)。“连续统”原本为数学及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言学家借用了这一术语,并将其运用于语言学研究中。上世纪90年代末,吕叔湘曾在他的论文中提到“连续统”一词:“我们在对有些对象分类时并不能都做到二分,二分仅能得到两个端点,两个离散的点,却忽视了很多中介(中间)状态,或者说过渡状态。……总起来看,(这些对象)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分类,即连续统” [9] 。通过这一描述,可归纳出这一结论。“连续统”是在某个性质上具有连续量变的一组元素构成的群体。如果把“统”理解为系统、集合,那么这个“连续统”(即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就在某个性质上具有连续的量变。将此概念引入本文,可以用于描述“蔑视”“鄙视”“藐视”“轻视”“小视”这组近义词之间的量级关系。“量级”包含两个息息相关的子范畴,即“量”和“级”。“量”是客观物质世界的重要属性之一,世间万物均有“量”,实物有量,动作、性质、状态也有“量”。语言中性质、状况等具体意义,其后潜藏一条高度一致的线索——表现为不同语言形式的数量;量的比较和差别则有“级”,语言单位既有量的内涵,同类性质、同一序列各表义单位之间涵量上的不同自然形成了不同级别,这样便有了“级”的意义范畴。“在以往对某些与量级问题相关的汉语语法问题的研究中,如何比较、跟谁比较比较什么等等问题,常常因为其中的道理‘太简单’而被忽略了,而轻易为‘语感’所取代。”( [7] , p. 5)实际上,语言中也存在量级,但由于语言具有抽象性,人们常常无法像把握实物量级一样衡量语言具体的量,因此学者常以一种宽泛的标准看待并探讨语言世界中的量级。
近义“X视”式词语的5个成员都表示“轻视、看不起”之义。除“小视”外,“蔑视”“鄙视”“藐视”“轻视”四词后一般跟某人、某物或某件事作为宾语。
5.1. “蔑视”“鄙视”“藐视”——程度量级高
该组轻视义“X视”式词语中,“蔑视”“鄙视”“藐视”在句中具有很强的语义表现。其中,“蔑视”程度量级最高,“鄙视”“藐视”程度量级次高。
5.1.1. “蔑视”程度量级最高
“蔑视”通常正面使用,意味着主语对宾语表达出十分强烈的轻视义,其后搭配的宾语大多含有负面或贬义色彩。例如:
(8) 马林生心中冷笑不止,对儿子施展的拙劣的笼络手段极为蔑视。(王朔《我是你爸爸》) [10]
(9) 在各地声讨苏修叛徒集团的集会上和游行示威中,我国亿万军民对一小撮苏修反华小丑们极端蔑视。(人民日报1969年03月06日)
(10) 1975年冬回到延家川后,延永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母亲,没想到,回报他的是一阵怒骂和蔑视:“不要再羞你先人了!你家坟头就没埋下那鬼!”(1994年报刊精选)
例(8)宾语“拙劣的笼络手段”含贬义,“冷笑”传达出讥讽、轻蔑、不满意等情绪。主语马林生对儿子“拙劣的笼络手段”冷笑不止,的内心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因为有强烈的意念作为支撑,因而“他用尽全身力气扑向河岸。”例句中含有他隐含的强烈主观感受;例(9)说话人认为,有人蔑视他们是出于嫉妒。“嫉妒”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充满感情色彩。句中“蔑视”基于“嫉妒”,“蔑视”则也传达强烈的主观情绪;例(10)中“怒骂”和“蔑视”并列,“母亲”的激烈言辞传递出十分强烈的感情色彩。概括地说,“蔑视 + 宾语”实际上传达出主语对宾语的强烈主观感受。可以说,“蔑视”是该组表达“轻视”含义词语中语义程度最深的。
5.1.2. “鄙视”“藐视”程度量级次高
首先,“鄙视”语气较重,表示轻蔑、看不起,把宾语看得十分卑微,甚至卑劣,带有厌恶之意。例如:
(11) 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脑力劳动成了统治阶级的特权,统治阶级鄙视体力劳动,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2)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一个穷音乐师的家庭,……,小市民的奴颜婢膝。他鄙视豪门,攻击市侩,反抗贵族,因而受到排斥,结果生计也成了问题。(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3) “父亲对我们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身教,他鄙视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时时流露出对社会对国家前途的关注。”(1994年报刊精选)
以上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主语所鄙视的对象均是以自身作为参照,在其看来,宾语的某些行为、特征令其厌恶。可以看出,“鄙视”也是强调主观感受。例如,例(11)中阶级社会存在阶级对立,呈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以优越自居,觉得体力劳动者地位低下,从而以轻视、看不起的态度对待体力劳动者;例(12)中约翰·克利斯朵夫出身贫寒,鄙弃豪门。而豪门作为寒门的对立方,是决不受他待见的;例(13)“父亲”鄙视“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主语看来,“鄙视”后的宾语均是负面的,令人厌恶的。
其次,藐视,强调居高临下,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某种事物十分卑微、渺小,没有价值或令人厌恶,从而对其加以轻视和嘲笑。“藐视”放在句中时,宾语如同被主语可视地缩小了。例:
(14) 他藐视死神,顽强地抗争着,可无情的病魔还是把他扳倒在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1994年报刊精选)
(15) 此时,记者站在黄河岸边高高的山颠,耳畔又响起伟人的声音:“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1994年报刊精选)
(16) 有些比较好的黑人藐视自由,他们也同自己的白主人一起在吃大苦……现在却都留在白人主子家,干过去下等黑人干的体力活。(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以上三例,例(14)中“死神”给人以巨大的阴暗气息,例(15)中“黄河”给人宏大、壮阔之感,例(16)中“自由”给人广阔、酣畅之感,这三者在读者眼里均是巨大的事物,但在作了“藐视”的宾语后,它们的形象好像无形之中被缩小了。因此,主语对宾语表达的态度更偏向小看,即不把对方放在眼里。
5.2. 主导词“轻视”——程度量级居中
“轻视”语义程度居中,可用于口语、书面语体,适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着重于表示主语把宾语看得不重要,因此不认真对待宾语。“轻视”一般不含有特别的感情色彩,视具体语境而定,特殊语境下可能增加临时性意义。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轻视”同其它几个词的解释看,词义并没有什么差异。之所以说“轻视”语义程度低,是因为从语用来看,“轻视”所能表现出得感情色彩和语义程度较前文提及的几个词低。例如:
(17) 目前,一些企业中存在着重生产、轻环保,重经济效益、轻视环境效益的思想。(林帼秀《企业环境管理》)
(18) 他批评布什政府中主张单边主义的人,过分重视军事实力,轻视“软实力”,轻视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文汇报》2003年5月14日)
例(17)客观陈述“一些企业中”存在“轻视环境效益的思想”等的客观现象;例(18)客观描述“布什政府中主张单边主义的人”存在的问题。这两例均是客观陈述,传达出“轻视”更偏向表达客观的含义,从该词中难以提取到强烈的感情色彩。
“轻视”在句中是否含有主观情感,由语境决定。在特定语境中,“轻视”也能传达出主语对宾语的主观情感。如例(19),“轻视”词义中就增添了[+厌恶]这一义素:
(19) 李四爷对高第比对桐芳更轻视一些,因为高第是大赤包的女儿。他又倔又硬的回答出一句:“穷算什么呢?钱家这一下子断了根,绝了后!”(老舍《四世同堂》)
5.3. “小视”的否定意味——程度量级最低
与其它几个词语不同的是,“小视”一般用在否定句中,极少用于疑问句和肯定句中。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出的388条有效语料中,仅有10例用于肯定句中;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检索出的1072条有效语料中,仅有39例用于肯定句中,用于疑问句的例句不足10例。从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看,“小视”所在句大多为否定句,出现在疑问句和肯定句的情况很少见。“小视”在否定句中大多受“不”“别”“没”等否定副词限制,构成“不容/不可/不能 + 小视”或“小视不得”等短语,表否定义。如:
(20) 你也许会不在意一座普通的百龙滩水电站,但你绝不能小视它不凡的建设者——广西桂冠电力股份公司。(1994年报刊精选)
(21) 至于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科特迪瓦,没人敢小视他们,没人敢说他们不能像3年前的塞内加尔一样创造奇迹。(《文汇报》2005年12月11日)
(22) 庸医粗疏马虎,会误人性命;伯乐相马以劣充优,会坑害百姓;而择才选人缺乏公正,则会误国殃民,损害党的事业,万万小视不得。(《人民日报》1995年10月24日)
以上三例中,“小视”均用于否定句,且前都受否定副词限制,由此可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小视”用于否定句中时,实际的语义指向更倾向于与之相反的“重视”义。上文几个例句的主语分别是“你”、“人们”和“挑选者”,综观全句,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主语应当重视其分别对应的宾语,即“不凡的建设者”、“他们”和“择才选人这件事”。
此外,“小视”用于疑问句和肯定句的例句如下:
(23)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敢小视今天的技术进步会给未来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文汇报》2002年12月22日)
(24) 他看着勤勤问:“你想知道什么,与我说好了。”原来,原来大智若愚的人是这样的。这些日子来,勤勤小视了他。(亦舒《石榴图》)
(25) 而阿卡耶夫自恃与西方在军事安全方面合作的成绩,小视了西方要求他进行政治变革和实行政权更替的决心。(《文汇报》2005年3月29日)
例(23)为反问句式,改写为陈述句,则变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谁敢小视今天的技术进步会给未来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实际上,该句的语义指向仍旧是“重视”义,即人们都应当重视科技进步给未来经济带来的变化;例(24)中,作者借助勤勤的内心活动夸赞“他”“大智若愚”后,又说“勤勤小视了他”,言外之意“他”的智慧不应被轻视;例(25)阿卡耶夫小视了西方对他要求的决心,言下之意是西方的决心很强,阿卡耶夫不应轻视这一决心。
进一步对上述例句逐一分析后,我们可以大致断定该组近义“X视”式词语的量级差异。
6. 结论
本文比较和分析了“蔑视”“鄙视”“藐视”“轻视”“小视”这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词典释义及入句表现,指出了它们在语义程度方面的区别,继而分析并比较了这几个词语的程度量级差异。轻视义“X视”式词语语义程度连续、差异模糊,不易将它们的语义明确区分,可以通过观察其入句情况,及其伴随成分(如宾语)的特征来分析。马庆株(2002)曾指出,宾语限定动词的意义,对于明确动词的意义、确定动词的义项有重要作用 [11] 。总的来说,通过对该组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比较可知,词语的程度量级越高,其传达的语气和情感越强烈。“蔑视”和“小视”分别位于连续统的两端,其它三个词处在连续统的中间。“蔑视”的程度量级最高,它所包含的语义程度最深,表达的情感最强烈;“小视”的程度量级最低,在句中使用时,“轻视”义大多情况下被削弱,常用于表达与其相反的“重视”义。
概而言之,该组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语义程度由高到低为:蔑视 > 鄙视 > 藐视 > 轻视 > 小视。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5个动词在语境中所能传达出的感情色彩和语义程度,总的规律是:在“主语 + X视 + 宾语”结构中,轻视义“X视”式词语程度量级越高,其语义程度越深,主语对宾语表达出的感情色彩越浓烈。本文将词汇同语法研究联系起来,从语义特征及其句法表现对近义动词进行辨析并验证,目的在于加深对轻视义“X视”式词语的了解。
NOTES
1在《现代汉语量级范畴研究》一书中,陈光将程度副词按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成7级:1) 超高级(过分、过、过于、太过;太)、2) 最高级(极端、极其、绝顶、无比;最)、3) 极高级(分外、够、极、死、万分、异常、尤其;特别、格外、太)、4) 甚高级(大、老、相当、真;非常、十分)、5) 高级(挺、怪、蛮、很)、6) 中级(比较、较)、7) 低级(还、有一点儿、有些;稍微、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