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或群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行为。在跨文化传播中,有效选择并运用不同媒介传播文化和价值观至关重要。纪录片是一种蕴含真实性、形象性和丰富性的电视艺术形式,具有多种模态结合及跨文化交流的突出优势,因此,形象宣传纪录片的翻译效果是其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支撑。多模态与翻译的结合最早体现在视听翻译领域,集中于多模态和多媒体文本中的语言或文化转换。多年来,相关研究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视听翻译领域的可行性。通过文献梳理可发现,有关多模态翻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1) 多模态翻译的基本问题及研究方法,如媒介转向下的多模态翻译研究 [1] ;2) 多模态翻译的研究态势,如翻译研究的多模态转向 [2]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3] ;3) 多模态翻译的案例研究,如儿童绘本翻译 [4] 、影视作品翻译 [5] [6] 等。目前国内影视作品翻译研究中,形象宣传片的翻译研究仍呈碎片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文化“走出去”倡议的大背景下,多模态与外宣翻译、跨文化传播结合等领域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索。
近年,反华势力在国际上不断抹黑我国在新疆推行的少数民族政策,造成荒谬舆论。在国际传播领域,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是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上赢得好感的重要途径 [7] 。2021年4月,为向世人呈现出新疆的真实现状,大型新疆形象宣传片《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首播。宣传片采用情节叙事式结构,以新疆百姓真实故事为主线,致力消除西方舆论对新疆的偏见。在时长80分钟的宣传片中,24位普通新疆各族人民群众通过17段日常真实生动事例,在“时代变迁”“富民兴疆”“一代青年”“和谐共生”四大篇章中共同勾勒出了一个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和谐共处、团结一致、勇敢追梦、热爱祖国、情系家园的大美新疆 [8] 。宣传片民族文化色彩浓郁,生活气息浓厚,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其字幕翻译是图像、语言、声音、色彩和动作的高度融合。当前国内影视作品的翻译文献仍以研究传统的语言文字单一模态翻译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影视作品中的多种模态互动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上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运用多模态话语阐释形象宣传片《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的翻译,为此类形象宣传纪录片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本质是一种交际现象,指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类感知觉器官,融合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语篇语义建构。多模态视域下,语言并非多模态话语中唯一可用的模态,意义建构需要考虑到不同模态间的互动 [9] 。张德禄指出,语言模式、视觉模式、听觉模式和其他模式互动构建出多模态话语意义 [10] 。基于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张德禄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10] (图1)。

Figure 1.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图1.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
如图1所示,该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由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共同构成,其中文化层面是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并决定着语境、内容和表达层面及整个多模态话语交际能否顺利展开。文化层面包括意识形态和体裁。意识形态即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以及一切社会的潜规则,体裁则是具体实现意识形态的交际程序或结构潜势。在语境层面,交际受到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等语境因素制约,同时通过选择一定交际模式完成交际过程。在话语意义层面,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制约形成。在形式层面,每一种模态都通过各自的形式系统,如视觉语法、听觉语法、触觉语法等相互关联,共同体现话语意义。表达层面则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媒体两部分,准确传递清晰话语意义。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中,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之间是表现关系,情景语境与话语意义二者是决定关系,话语意义、形式及关系和媒体三者形成体现关系。形象宣传片《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的翻译与国外观众之间存在多模态交际,精准传达片中的各种多模态话语意义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分别对《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的翻译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形象宣传、文化外译提供新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多模态的协同如何促进此类多媒体宣传片的语义再现及其跨文化传播。
3. 《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翻译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看,CGTN形象宣传片《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是通过语言、视觉、听觉等多个模态形式,讲述百姓故事、向世人展现新疆社会的建设成就以及和谐美丽的生活。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都以展现新疆形象为核心,该宣传片的翻译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讲的是真实的新疆故事。
3.1. 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包含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语篇体裁 [10] 。宣传片字幕翻译虽然受到时间、空间和语境等多种因素制约,但得益于其多媒体的载体特性,为克服文化差异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该宣传片中的“冬不拉”和“库布孜”是哈萨克族传统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片中在讲述新疆传统乐器相关故事时,由冬不拉和库布孜所弹奏的音乐和主人公旁白是主要交际形式,画面中的舞蹈动作以及字幕等交际形式起强化作用。其多模态话语的文化层面分析参见表1,听觉作为主要模态与视觉这一次要模态相结合。基于此处听觉模态中相应乐器所弹奏的曲目及旁白已呈现大部分意义,译者没有选择释译,而是直接采用国际上已经被认可的译名,将“冬不拉”、“库布孜”分别音译为“Dombra”和“Kobyz”(如图2)。乐器名称在字幕上得以直接按乐器所属民族的语言发音来翻译,既保持了文化自信,又能将丰富多彩的新疆文化、新疆音乐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特点展现给大众。

Figure 2. The protagonist practices dancing
图2. 主人公练习舞蹈
片中出现较多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口头用语,如“这辈子”、“师傅们”、“本事”、“变成小伙子”等(见图3~6),翻译该类文化负载词时,如果译者只是音译,可能会使观众感到困惑。如表1所示,本片字幕翻译选择把译文建立在视觉这一符号形式提供的意义之上,结合视觉模态中皮雕艺人独自以其工作室为背景接受采访、机械厂工人向前辈学习、自主创业成功的老板在其餐厅门前与记者交谈、长时间未返乡的工人与孩子相聚等画面,对这些表达方式进行意译。语言模态中“这辈子”、“师傅们”、“本事”、“变成小伙子”等表达对应的英文字幕为“one life time”、“bosses”、“something special”、“growing up”,传递了源语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色彩,更具可读性。
此外,该片多次引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相关意象。在介绍中国最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时,旁白说到蒙古族牧民将天鹅视作仙女化身或是吉祥之鸟并对它们照料有加(见图7)。“仙女”在我国是指年轻的女仙人或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但没有能完全准确表达该意象的英文表述。通过对多模态话语的文化层面分析(如表1)发现,译者立足于视觉模态中成群天鹅游过湖面的画面以及听觉模态中此起彼伏的鹅叫声,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将“仙女”译为“angel”(angel本义是指上帝的使者,来自天上的使者,出自于基督教和神学,寓意和平善良和美好与幸福),与天鹅能够高飞这一特征及人类所赋予天鹅的美好寓意相对应,确保英语国家观众更好地理解源语篇信息,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Figure 5.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is interviewed
图5. 餐厅老板接受采访

Figure 6. The worker is reunited with his relatives
图6. 工人和亲人团聚

Table 1. Cultura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表1. 多模态话语的文化层面分析
3.2. 语境层面
在特定的交际过程中,语境因素制约通常包括话语场域、话语主旨和话语方式 [11] 。在多模态话语中,情景语境决定话语意义的选择和每种模式在构成话语整体意义中的作用。情景语境包括交际语篇发生时的环境、时间、地点、方式、事物性质、参与者关系等 [12] 。翻译作为一种主观能动的文化行为,要建立在对语境的深刻认识之上 [13] 。该宣传片讲述人物真实事例、频繁穿插人物采访对话,因此,需要结合片中实际情景语境做出恰当的翻译。
片中咖啡店老板为打造一个现代与古朴相结合且能够体现喀什历史文化的咖啡店,从毛坯房做起,从跳蚤市场淘回老旧装饰品装饰店面,而邻居们对他的行为感到捉摸不透。如图8,“捉摸不透”意为难以捉摸、难以猜测、难以预料,对应的英文为“unpredictable”,但译者依据本片段各模态所构建的情景语境采用换主语的翻译策略,将“我的周边邻居、左邻右舍捉摸不透”译为“This really puzzled my neighbors”。其多模态话语的语境层面分析参见表2,视觉模态中毛坯房里的老旧装饰品,和以听觉模态呈现的主人公旁白以及新疆民族音乐,同语言模态中的译文结合,三重模态协同构建咖啡店老板以老旧装饰品装饰毛坯房店面的做法令邻居困惑不解的情景语境,反映了咖啡店店主勇于突破陈旧观念和来自牧民家庭的孩子成长历程,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宣传片透过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来细致展现人物。身为乌鲁木齐皮雕艺术家的孟璐璐曾在为制作皮雕作前期准备工作时说到,“纯艺术它是多一笔不多,少一笔不少”(见图9)。此处多模态话语的语境层面分析参见表3。伴随着听觉模态中刻刀与磨刀器摩擦声的是视觉模态中孟璐璐放置皮雕所用皮具、磨刻刀的画面,两种模态所共同建构的情景语境为皮雕艺人孟孟璐璐通过展示皮雕制作过程向观众传达关于纯艺术的理解以及展示作为一种纯艺术的皮雕工艺。字幕译者综合考虑到该情景语境下主人公专业

Table 2. Context-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1
表2. 多模态话语的语境层面分析1
身份、皮雕制作现场的专业工具等因素,对说话人话语给出了解释性翻译,未将“纯艺术它是多一笔不多,少一笔不少”译为“Pure art is about more and less”,而是点明“多”、“少”在纯艺术中的具体所指,将其意译为“Pure art is about restraint as well as expression”,立足于融合了真实感悟的个人传播视角,使观众更易于理解该故事的整体意义和主人公对艺术的独特领悟力。

Table 3. Context-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2
表3. 多模态话语的语境层面分析2
在分享了自己从新疆小县城搬离到成都定居故事后,青年餐厅老板克日木被问到是否今后会有更多年轻人来到这样的城市打工或生活(见图10)。此处多模态话语的语境层面分析参见表4,语言模态中的“生活”与视觉模态中密集的高楼住房画面以及听觉模态中的新疆民族背景音乐、记者提问相融合,共同构建越来越多人开始走出新疆到内地城市定居的情景语境,因此字幕译者未直接将“生活”译为“live”,而是改译为“settle down”,含“安家落户”之意,与画面中的住房相呼应,更传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这一深层含义,有利于加深目的语受众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

Table 4. Context-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3
表4. 多模态话语的语境层面分析3
3.3. 内容层面
在语篇意义内容层面上,概念功能用于表达信息,人际功能用于向参与者展示信息,而语篇功能确保语篇内语义的衔接和连贯 [11] 。与传统的文字翻译不同,字幕与其他符号资源如图片、音乐、音效等同时出现,它们构建整体话语的意义,向观众传达情感。
在该片中出现的主人公之一——婚礼顾问塞尔热的亲戚长辈眼中,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去就是不好的事情”,但塞尔热勇于打破世俗观念,婚礼当天穿上了美丽白纱。不仅如此,她还成为一名婚礼顾问,帮助更多新疆女孩实现变美的梦想(见图11)。“打扮得漂漂亮亮”英文字幕并没有直译为“dress up nice and pretty”,而是在结合视觉模态中准新娘姣好面容和听觉模态中维族背景音乐的基础上,把“打扮”具象化为穿衣及化妆,将其改译为“dressing up and wearing makeup”。此处虽未将“漂亮”的含义译出,但译者充分考虑了多种模态,在形成完整故事叙述的同时,也实现了让观众认识到新疆女孩抛弃世俗观念开始打扮化妆让自己变美这一交际意义,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达成了传播文化的目的(表5)。
在提及土地集约化对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影响时,旁白首先点明了“土地是农民种植粮食、棉花来致富的首要道路”,该句对应的英文字幕翻译为“On land they plant grain and cotton and get rich”(见图12)。此处译者虽未将代词“they”所指对象译出,但视觉模态中“两位棉农正在采摘棉花”的画面,弥补了字幕模态中主语信息的缺失,通过不同模态协同互补模式,共同表征交际信息。张德禄认为,在多模态

Table 5. Content-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1
表5. 多模态话语的内容层面分析1
话语的协调关系中,完整的交际者意义需要借助不同模态间的互动和协同进行构建 [10] 。该故事中,字幕和画面都是必需的,在播放字幕时需同时播放画面,不然交际将难以理解。如表6,本句“向观众展现棉花对新疆农民、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交际意义由视觉模态和语言模态共同传达,同时画面中农民所处的大片棉花田也表明新疆棉的产量之大,呼应下文提及的新疆棉花产量数据,有助于在跨文化传播视野下让全球观众更直接地感受到今日中国之强大。

Table 6. Content-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2
表6. 多模态话语的内容层面分析2
3.4. 表达层面
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共同组成表达层面。而语言媒体除了纯语言,还包括音调、口音、语气、字体等;非语言媒体包括动作、表情、眼神、姿势以及环境等 [10] 。这些媒体形式体现内容层面中的语言、视觉和听觉等模态。该片中的多模态媒体形式多样,通过融合语言、视觉、听觉等模态形式,表达了丰富的话语意义,鲜活、立体地展现真实新疆社会。
宣传片片开头讲述的是伊犁师范大学学生叶尔哈纳提追求舞蹈梦的故事,在提及自己对舞蹈的热爱时,他兴奋地说道:“每次听到那种音乐的旋律,我能感受到我在草原上就是一个飞驰的小鹰”(见图13)。此处和后一幕的多模态交际中的表达层面分析如表3所示,其整个多模态交际场景中,表达层面既包含主人公原话和英译字幕,又包含其他非语言模态的媒体形式。主人公叶尔哈纳提说话时的表情、语气、练舞时的动作和后一幕的画面等话语媒体形式所传达的话语意义为:表达跳脱世代牧民生活、追求舞蹈梦的坚定决心。因此,英文字幕没有将形容词“飞驰的”译出,而是省译为“These melodies make me feel like a young eagle on the grassland”,“飞驰”由视觉模态中的人物动作体现。另外,译文主语由原文的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突出音乐对于舞者的重要性,配合听觉模态中的背景音乐,完整表达其话语意义(表7)。

Table 7. Expression-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1
表7. 多模态话语的表达层面分析1
镜头转向医院里刚分娩完的年轻母亲麦麦提,该段故事中,麦麦提和其母亲都是国家在补助金、产检、疫苗等方面所提供的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相比于以往,主人公家庭中两代人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故事结尾,旁白总结道:“新疆社会发展,一同变化的还有人们对待生育的态度,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这一地区的未来”,该句英文字幕为“Xinjiang’s rapid social changes, as well as the changing attitude towards childbearing, are reshaping the region’s future”(见图14)。其多模态交际中的表达层面分析参见表8,配合视觉模态中主人公微笑怀抱婴儿画面和听觉模态中有力的新生儿哭声以及传统民族背景音乐,该处英文字幕并未直接将原句中所蕴含的因果关系呈现出来,而是采用进行时时态,增强语气的同时表达对新疆未来发展之信心,并暗示这种积极变化是正在发展并将持续发生的。促使受众萌生对中华文化魅力的兴趣,对中国形象产生积极认识,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

Table 8. Expression-level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2
表8. 多模态话语的表达层面分析2
4. 结束语
以直观纪实方式摄制的形象宣传片是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翻译时综合考虑各个模态,作出了恰当的翻译,向西方展示了真实、客观、欣欣向荣发展的美丽新疆。具体而言,考虑到目标语言观众的理解水平,翻译利用多媒体优势帮助目标受众获得原始真实文化信息;重视情景语境,结合语境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准确传达宣传片语篇含义;字幕与其他符号资源相互补充,有效发挥源语语篇的交际功能;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共同表达丰富的话语意义。
毋庸置疑,在融媒体和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时代下,以多模态协同方式制作形象宣传片,将中国政府与地方个体关系、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现状、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内容通过翻译积极传达给世界观众,将有助于国外观众看懂中国故事、理解和感受新疆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树立积极的国家对外形象。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北部湾海洋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对外翻译路径研究(18FWW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