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赣县区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县境内方言属客家方言的赣南方言区的于信小片(《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 2012) [1] 。《赣县志》将赣县区境内客家方言大致划分为城郊话、南山话、东河话三种,三种话之间的声韵调均有明显的差异 [2] 。曾庆兰在《赣县境内客家话语音概况及其内部异同》(2019)中记载赣县东河话有5个声调:阴平313、阳平阴去11、上声31、去声33、入声53,它们相互配合,可以构成25种两字连读格式 [3] 。本文采取实验语音学方法,从声学特征的角度对赣县东河话的单字调调值和两字组连读变调加以描写。
2. 实验说明
本文语音实验发音人为笔者本人:吴族燕,女,24岁,江西赣县东河片南塘镇人,母语为东河客家话,普通话为第二语言。
语音实验包括单字和双字词组。单字调调查例字的选择参考《方言调查字表》 [4] ,选取36个单字,如表1所示。

Table 1. Single-word tone pronunciation pronunciation material
表1. 单字调发音材料
理论上来说,赣县东河话双音节声调最多共有6 × 6 = 36种组合形式,每种组合选取2个词,共72词条,如表2所示。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采用praat汉化修改版(2020)语音分析软件 [5] 。数据录入在室内进行,通过单向麦克风录入电脑,采样率为22050 Hz,采样精度为16 bits,每个例字及例词读两遍,中间间隔2至3秒。录音完成后,参照音高图、音波图和窄带语图,排除弯头段、降尾段和离散点,只保留调型段,提取例字及例词的基频和时长数据,利用T值法将基频进行归一处理,并用折线图描绘基频数据。

Table 2. Two-word tone pronunciation material
表2. 双字调发音材料
3. 单字调实验
3.1. 单字调音高基频分析
将praat中的基频平均值导入至excel中画图可得出赣县东河话的六个单字调基频曲线图,如图1所示。(纵坐标数值为基频值(HZ),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

Figure 1. Single-word tone fundamental frequency curve
图1. 单字调基频曲线图
由图1中可知发音人调域为185 HZ至340 HZ,跨度为155 HZ。赣县东河话整体调域较高,阴平为曲折调,声调曲线先缓降再升,升幅大,最低点位于40%的位置,其终点位于调域区间最高处,调域范围为211 HZ~340 HZ,跨度129 HZ;阳平为高降调,前40%较平缓,后段下降明显,调域范围为241 HZ~276 HZ,跨度35 HZ;上声为曲折调,先降后升,升降幅度大致相当,下降段占80%,其最低点位于调域区间最低处,调域范围为185 HZ~217 HZ,跨度32 HZ;去声为高降调,起点接近阳平,走势与阳平基本一致,但终点基频值比阳平低29 HZ,调域范围为212 HZ~272 HZ,跨度60 HZ;阴入与阳入基频走势基本一致,为中升调,前段较为平缓,后段上升较快,阴入基频整体较阳入高,阴入调域范围为243 HZ~271 HZ,跨度28 HZ,阳入调域范围为229 HZ~246 HZ,跨度17 HZ。
总体来看,赣县东河话共六个声调,阴平和上声都是降升调,但阴平起点和终点位于调域中上部,上声起点和中点位于调域中下部,且阴平上升段幅度更大;阳平和去声都是高降调,且二者起点接近,但去声下降幅度更大,其终点较阳平低;阴入和阳入都是中升调,但调域整体较阳平高。这六个调类中,阴平的调域跨度最大,达到了129 HZ,阳入调域跨度最小,仅17 HZ,调域跨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阴平>去声 > 阳平 > 上声 > 阴入 > 阳入。
3.2. 单字调五度值分析

Table 3. The averag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a single word
表3. 单字调基频均值
采用T值法对表3进行基频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可得出单字调音高T值曲线图,如图2所示。(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

Figure 2. Single-word tone T-value curve
图2. 单字调T值曲线图
阴平调是一个降升调,起点位于3度区间上部,凹点降在2度区间最底部,随后升至5度区间顶部,故阴平调值记作325。
阳平调是一个高降调,起点位于4度区间的中部,终点位于3度区间的底部,调值可记作43。
上声是一个降升调,起点与终点都位于2度区间的底部,凹点位于1度区间最底部,调值可记作212。
去声是一个高降调,起点与阳平调接近,位于4度区间的中部,但其终点位于2度区间的底部,故去声调值可记作42。
阴入是一个中升调,起点位于3度区间底部,终点位于4度区间底部,调值可记作34。
阳入是一个中升调,起点位于2度区间顶部,终点位于3度区间中部,调值可记作23。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onal value of the single word in the Donghe dialect of Ganxian County
表4. 赣县东河话单字调调值对比
从表4中可知,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有一些差异。阴平调调型虽然都是降升调,但是曾庆兰的终点为3度,实验调值终点为5度;阳平调,曾庆兰调查为低平调11,实验调值为高降调43;上声调,曾庆兰描写调值为降调31,实验调值为降升调212;去声调,曾庆兰描写为中平调33,实验调值为高降调42;入声调,曾庆兰调查为不分阴阳,是高降调53,实验调查为分阴阳,都是中升调。两者所调查出的调值和调型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与选取的调查点不同有密切关系,曾庆兰选取调查点是位于东河区西北部的田村镇,本文选取的调查点则位于东河区中部的南塘镇。
4. 双字调实验分析
赣县东河话6个单字调共有36种双字调组合模式,作五度值处理,按照前字调型排列,点数为横轴,五度值为纵轴,图例标注后字,依次分析如下:
4.1. 阴平调 + 其他调类
如图3所示(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在前字为阴平的六种声调组合中,当后字也为阴平时,前字由降升调变为中升调,调值为35,后字虽保留了降升趋势,但凹点前移至10%处,调值约为435;当后字为高降调阳平和去声时,前字变为平调33和44,后字调域整体抬高,调值为52;当后字为降升调上声时,前字变为升调,调值为45,受前字声调影响,后字起点抬高2度,变为412;当后字为阴入时,前字变为半上53,后字保持不变;当后字为阳入时,前字变为平调44,后字调值明显升高,变为45。
故前字为阴平时,双音节字连读变调情况如下:
阴平325 + 阴平325→35 + 435
阴平325 + 阳平43→33 + 52
阴平325 + 上声212→45 + 412
阴平325 + 去声42→44 + 52
阴平325 + 阴入34→53 + 34
阴平325 + 阳入23→44 + 45
4.2. 阳平调 + 其他调类
如图4所示(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在前字为阳平的六种声调组合中,当后字为阴平、上声和去声时,前字起点较单字调高了1度,下降幅度也更大,前字调值分别为52、53、51,后字阴平调值整体降低1度,变为214,后字去声由降调变为升调,调值为24,后字上声调值不变;如图5所示,当后字为阳平和阳入连读时产生的新调值会产生调值合并,两个阳平字连读时,前字阳平整体降低为平调33,后字阳平变为降升调324,这时调值合并为324,阳平字与阳入字连读时,前字阳平调值整体降低1度变为32,后字阳入不变,与前字合并为新的调值323;后字为阴入时,前字调值整体降低1度变为32,后字调值不变,词类调值合并现象也存在于其他汉语方言中,如广西南宁粤语 [6] 。
故前字为阳平时,双音节字连读变调情况如下:
阳平43 + 阴平325→52 + 214
阳平43 + 阳平43→324
阳平43 + 上声212→53 + 212
阳平43 + 去声42→51 + 24
阳平43 + 阴入34→32 + 34
阳平43 + 阳入23→323
4.3. 上声 + 其他调类
如图6所示(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在前字为上声的六种声调组合中,前字调尾不再扬起,只降不升,由降升调变为降调,整体调值明显升高,后字为阴平、上声、去声时,前字调值约为51,后字为后字为阳平和阳入时,前字调值约为31,当后字为阴入时,前字调值为51。后字为阴平时,调域较单字调跨度大,调值约为315;后字为阳平时,调域跨度变小,调值约为42;后字为上声时,后字上声变为半上,只降不升,调值为31;后字去声时调值不变,仍为42;后字为入声时,调值较单字调有所上升,阴入调值为35,阳入调值为24。
故前字为上声时,双音节字连读变调情况如下:
上声212 + 阴平325→51 + 315
上声212 + 阳平43→31 + 42
上声212 + 上声212→51 + 31
上声212 + 去声42→51 + 42
上声212 + 阴入34→41 + 35
上声212 + 阳入23→31 + 24
4.4. 去声 + 其他调类
如图7 (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所示,当前字为去声时,调型走势不变,后字为阴平、上声、去声,阴入时,前字调域跨度变宽,调值为51。但后字阴平整体调值有所下降,调值变为215,后字上声只降不升,变为中降调,调值为31,后字去声调值不变仍为42,后字阴入调域跨度变大,调值约为25。后字为阳平、阳入时,前字调值不变,仍为42,但后字调域跨度变大,阳平调值变为51,阳入调值变为25。
故前字为去声时,双音节字连读变调情况如下:
去声42 + 阴平325→51 + 215
去声42 + 阳平43→42 + 51
去声42 + 上声212→51 + 31
去声42 + 去声42→51 + 42
去声42 + 阴入34→51 + 25
去声42 + 阳入23→51 + 25
4.5. 阴入 + 其他调类
如图8所示(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前字为阴平的六种声调组合中,前字调型由上升走势变为下降趋势,整体调值升高。当后字为阴平、上声、去声时,前字调值趋于平调,可定为55,后字受到前字影响整体调值也随之升高,阴平调值约为424,上声起点升至5度,调值为512,去声调值也升至5度,终点降为1度,调值为51。当后字为阳平、阴入时,前字声调平缓下降,调值约为54,后字阳平调域跨度变宽,调值变为52,后字阴入由升调变为降升调,调值约为434。当后字为阳入时,前字由单字调时的升调变为降升调,调值约为545,后字阳入与阴入一样由升调变为降升调,调值约为434。
故前字为阴入时,双音节字连读变调情况如下:
阴入34 + 阴平325→55 + 424
阴入34 + 阳平43→54 + 52
阴入34 + 上声212→55 + 512
阴入34 + 去声42→55 + 51
阴入34 + 阴入34→54 + 434
阴入34 + 阳入23→54 + 434
4.6. 阳入 + 其他调类
如图9所示(纵坐标数值为T值,横坐标数值为采样点),前字为阳平的六种声调组合中,与前字阴平一样,前字整体调值升高。当后字为阴平和上声时,前字调值趋于平调,阴平处于调域最高位置,调值可以定为55,上声调值处于4度位置,调值可定为44,后字阴平由降升调变为升调,调值为24,后字上声调尾不再扬起,只降不升,由降升调变为高降调,调值约为41。当后字为阳平和去声时,前字为调值为45,后字调值变高,调域跨度变宽,后字调值可记作52。当后字为阴入时,前后字调型趋平,前后调值都可定为44。后字为阳入时,前字阳入由降调变为升调,调值为54,后字趋平,调值约为44。
故前字为阴入时,双音节字连读变调情况如下:
阳入23 + 阴平325→55 + 24
阳入23 + 阳平43→45 + 52
阳入23 + 上声212→44 + 41
阳入23 + 去声42→45 + 52
阳入23 + 阴入34→44 + 44
阳入23 + 阳入23→54 + 44
从前文双音节变调实验数据看,赣县东河话变调格式共有33种,其中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的共有4种;前字不变调,后字变调的共有1种;前后字都变调的有28种。阴平调单字调的调值为325,在双字调中做前字时受到后字影响出现异化型连调,变为平调33/44,或升调35、45,或降调53;在双字调中做后字时,除了后字为阳入时变为升调24,其余调型较为稳定,但调值和调域跨度普遍增加。阳平单字调调值为43,无论作为前字还是,双字调组合中调型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两个阳平字连读或后字为阳入时会产生调类中和及调值合并现象,合并后的调值分别为324、323。上声单字调调值为212,在双字调中不论做前字时,只降不升,且受后字影响,调值起点会伴随着而升高;做后字时,声调起点也会升高,大部分情况调型保持不变,当后字是去声和阳入时,变为降调。去声单字调调值为42,除做阳平加去声时异化为升调24,其余不论是做前字和后字调型保持不变,大多数情况下声调起点变高,调值变为51。阴入单字调调值为34,在双字调中做前字时,调值变为高平调55或降调54,在双字调中做后字时,大部分情况下调型保持不变,但是在两个阴入连读的情况下异化为434,后字为阳入时变为平调44。阳入单字调调值为23,在双字调中做前字时大部分情况下为高平调55或44,在双字调中做后字时,大部分情况下调型保持不变,但是在两个阳入字连读时后字阳平变为平调44,后字为阴入时变为曲折调434。由此可知,赣县南塘镇客家话中的变调规律与李小凡(2004)中提到的汉语方言连读变调规律一致:连调时曲折调基本上都变成非曲折调,或由升降幅度较大的降升调变为升降幅度较小的平升调、降平调;降调或变成平调,或是减少降幅;升调或变为平调,或减少升幅 [7] 。
5. 结语
运用田野调查及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得到赣县东河话的单字调格局,即赣县东河话共有六个声调,两个降调、两个升调、两个曲折调,这六个声调调值分别为:阴平325、阳平43、上声212、去声42、阴入34、阳入23,与前人所描写的赣县东河话声调格局有较大的差异。双字调变调情况复杂,两个曲折调大部分情况下会变为升调或降调;阳平连读或做后字时会出现调类中和及调值合并现象;去声大部分情况下调型不变,调值起点升高,调域变宽;两个入声做前字时,变为高平调或降调,在阴入前异化为434,在阳入前变为平调44。赣县东河客家话相关语音研究成果较为稀缺,本文选取赣县南塘镇作为调查点,描写该点单字调及双字连读变调的总体面貌,为赣南地区客家话语音研究提供新材料和新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