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21年10月,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产业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促进村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 [1] 。
2. 文献回顾
近些年来,学界围绕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一系列探讨。比如,有的学者认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 。随着社会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有的学者逐渐将目光转向收入分配对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认为收入分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核心要素 [3] ,而Nanak等人认为近30年来劳动力市场绩效和社会政策不断改善,帮助中国走向共同富裕 [4] 。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涵 [5]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学者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相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6] ,而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环节,也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姜长云将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结合研究,提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7] 。同时,已有研究证明,产业扶贫政策在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效果良好 [8] 。但是,笔者发现对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和共同富裕相结合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九龙县华丘村为例,结合政策文本对我国的产业振兴政策进行浅析,并且探讨乡村不同主体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何种作用,进而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
3. 结合相关文件进行政策简析
3.1. 政策背景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但是,受全球局势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党中央认为,面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扎实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本文主要运用当中的产业振兴相关政策,并且结合华丘村当地实践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3.2. 政策目的
笔者在“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根据“产业振兴”的关键词搜索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并且结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产业振兴政策的相关部分,归纳总结出台产业振兴政策主要在健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拉动村民就近就业、优化乡村就业结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
3.3. 政策措施
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来看,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在后续的分析中,笔者将结合华丘村当前的实践情况,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一定的分析,在对比分析和结合华丘村现有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4. 政策意义分析
首先,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才更愿意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只有持续推动产业振兴,农民的收入才能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才能刺激农民追求诸如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追求,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以及文化振兴。其次,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只有产业振兴、乡村经济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留住村民、留住人才并且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最后,产业振兴让村民有事可做、有钱可挣,乡村社会秩序才会更加和谐稳定,乡村治理才会更加行之有效,基层政府部门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而加速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步伐。综上来看,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是实现乡村各项事业振兴的重要前提,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发展要求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分析框架构建
从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来看,首先,农民的收入差距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高而缩小,体现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过程;其次,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促进了共同富裕 [9] 。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实施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从共同富裕层面看。其实现时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既需要实践主体发挥作用,又需要实践路径明确做法,前者聚焦的是“由谁来做”的问题,而后者所聚焦的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共同富裕的“富裕”实现需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高效的生产和发展,侧重在“把蛋糕做大”;“共同”则是在富裕的基础上对积累的财富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要求体现公平、正义等价值向度,要求多元主体要利益共享,关注“把蛋糕分好”,关注逐步缩小不同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所以,推动共同富裕既需要多元主体合作协同与利益共享,也需要产业振兴政策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收入差距。因此,本文对推动共同富裕的探讨遵循“主体–行动–结果”思路,以华丘村的多元主体怎样执行和利用乡村产业振兴政策,进而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分析框架。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文章的基本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Figure 1.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图1. 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
5. 华丘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及对策建议
华丘,藏语“古热摆”,意为“鹏背上的山乡”。华丘村位于九龙县呷尔镇,全村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984米。有耕地1500余亩,林地2.1万亩,草地8.2万亩,退耕还林845亩。全村共有511户,1786人。华丘村围绕州、县、镇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在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以下为华丘村的具体做法:
5.1. 多元主体参与,释放最大合力
乡村产业是一个各主体紧密关联的多环节多层次的复杂动态系统,需要乡村场域内多种主体的战略协同 [10] 。因此,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参与应当达到协同治理的局面,形成一种方式合作、过程协同、成果共享的良好形式。华丘村也有类似实践,比如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青白江中康源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同年,该公司在九龙县投资成立润德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在华丘村3组建成中藏药科研大楼,并且率先完成白芍在高原地区的驯化,在华丘村成功完成试种。同时,华丘村村两委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村民的作用,使村民和村民之间为实现利益共享而自愿组织起来,采取集体行动,通过信任、互惠规范等形式把个体行为与集体选择结合起来,达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进而超越个人行动的困境。政府、市场、村民三种力量互动协同,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产业振兴的良好局面,推动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一集体行动的生成。
总之,在乡村产业发展和兴旺的过程中,通过发掘乡村的位置优势和资源条件,联结政府、村两委、社会组织、村民等不同主体,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并进行优化升级,在乡村形成新兴产业,这样就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5.2. 做好传统种植畜牧,引入特色农业
在做好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基础上,华丘村逐渐发展起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特色农业发展。比如,目前华丘村有专门的大棚蔬菜种植,部分村民通过大棚种植,然后将蔬菜运输到县城菜市场进行售卖,每年都能取得稳定的收入。目前,有的村民进行苹果、梨子、草莓、车厘子等水果种植,水果既能就地销售,还可以到九龙县其他区域销售;同时,还有的村民进行蜜蜂养殖、奶牛养殖等,每年都能取得较为不错的经济效益,这些实践都为村民致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华丘村的实践来看,产业振兴可以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特色农业进行发展,只要是适宜当地实际情况、能够为村民带来收益、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都是好产业。
5.3. 逐渐推动服务行业,推进产业融合
根据笔者实地调研发现,华丘村目前已经营业了几家农家乐,有的还配套有鱼塘垂钓、草莓采摘、自助烧烤、乡间KTV等乡村特色产业服务项目,极大地吸引了附近的游客。特别是在周末,诸多城镇居民来到这里体验乡间特色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九龙县旅游集散中心目前正在华丘村修建,预计建设完成后会给当地引入更大的人流量。据调研发现,受此旅游集散中心的影响,目前该村已有村民想要经营藏式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服务行业。而这些相关实践与中央一号文件中“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是十分相符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升第三产业特别是居民服务类产业的比重也有助于稳定就业并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工资水平 [11] 。
旅游产业发展对民族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等都具有重要贡献 [12] 。华丘村引入的白芍、樱桃树等具有较强观赏性,将带动华丘村观光旅游业快速发展,有效加快华丘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可逐步将华丘村打造成为聚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特色乡村。这和国家产业振兴政策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也是相符合的。已有研究证明,乡村产业融合可以使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提高收入,而且有利于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水平,减小与高收入水平农户之间的差距 [13] 。因此,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有着积极作用。
5.4. 引进特色产业园区,促进村民就业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华丘村目前也有相关实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华丘村逐步建成了中藏药产业园区,主要种植白芍药等,白芍种植周期为3年,3年后润德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将以2万元/亩的保底价对白芍根进行收购;同时,该公司还联系了“盒马鲜生”等企业将对白芍花进行集中采购,因此华丘村此项目可行性较高。此园区在华丘村租用了130多亩土地,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14万元的收入;同时,基地一般都会有五、六个人是长期用工,而按天结算短期务工的也基本上会有十多个人,一年为当地务工村民会带来近二三十万的收入。村民依靠此项目有土地流转、务工收入以及村集体经济分红,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能致富。华丘村未来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将中藏药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高原产业园区,不断带动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体增收致富。由此可见,引入特色产业园区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发挥了一定作用。
5.5. 结合产业振兴政策提出的对策建议
结合国家的产业振兴政策以及华丘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第一,华丘村有着就近城镇、交通较为便利等区位优势,所以应当不断发展那些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和就业容量大的产业,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第二,随着当地旅游集散中心的完成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华丘村的客流量将会越来越大,应当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餐饮民宿等产业,为当地增加更多的经济收益;第三,华丘村应当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结合当地县城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
6. 小结与讨论
在乡村治理场域之中,共同富裕的实现一方面表现为产业发展、经济振兴,推动乡村的富裕富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对经济收益的合理分配。这两个方面的达成需要乡村各实践主体集体发挥作用,也需要不断创新产业发展实践方式。从华丘村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通过不同主体的集体合作,华丘村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兼顾了不同主体收益的合理分配和利益共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加大对产业振兴创新路径的研究,不同乡村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道路。同时,产业发展的推进需要始终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利益主体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这样才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推动共同富裕注入更多的力量。随着产业振兴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乡村的产业发展将会更加科学合理,将会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