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和翻天覆地的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帝制,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新思想的阀门……使得中国现代化开始艰难起步。自通商口岸开埠,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现代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都带来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的变化,成为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在此背景下,月份牌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场景变迁。其中的家居环境景象反映了在近代西方列强殖民语境中,中国社会面对着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以及相应的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的调整和融合。也使得西式古典风格的室内家具出现在当时的大众视野。所谓西式古典家具是指西方步入现代之前流行的家具流派,综合分析清末民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民国月份牌广告画年代、分类,以及参考历史照片、绘画后来看,影响月份牌中室内家具相关部分的西方风格主要有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等,其中洛可可风格对其的影响最为显著 [2] 。
2. 月份牌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西式家具陈设配置
文艺复兴是欧洲公元14~16世纪,以意大利各城市为中心而开始对古代艺术的复兴运动。由于文艺复兴是对古罗马、古希腊艺术的复兴,所以古罗马、希腊时期的一些古老的家具样式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2] 。例如在古罗马家具启发下诞生的“但丁椅”、“萨伏那洛拉椅”等。鸦片战争前,西式家具在国内很少见,主要是随外国使节进入中国,仅在北京等少数地方出现。自《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大量的西式家具开始进入中国,这些西式古典家具最早主要在外国领事馆、外国公司及高级买办的居所中使用。
周柏生在20年代为中国南洋兄弟香烟公司绘制的月份牌,画面中两位女子倚靠的座椅样式形状呈现类似X型、没有椅背、两侧弧度弯起类似扶手的椅子类似萨伏那洛拉椅(图1(a)) [3] 。萨伏那洛拉椅一般由左右各5根S形椅腿组成,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图1(b)) [4] ,月份牌中的椅子在扶手处保持了萨伏那洛拉椅的基本形制,左右各有5根木条,但在椅腿处删去木条装饰,突显其简洁大气。《约翰·拉贝画传》于1909年10月25日摄于上海的约翰·拉贝与多拉·拉贝的结婚照中(图1(c)) [5] ,拉贝夫人身穿婚纱端坐在椅子上,拉贝先生则站立于一旁,与周柏生这幅月份牌画面构成相似,并且有相同外形、颜色的椅子。在这张图,女子都坐在白色的萨伏那洛拉椅上,座椅优美的造型烘托了女子优雅端庄的气质。
(a)
(b)
(c)
Figure 1. (a) Chinese Nanyang Brothers Cigarette Company calendar posters; (b) Savonarola chair; (c) marriage photograph of John Rabe and Dora Rabe
图1. (a) 中国南洋兄弟香烟公司月份牌;(b) 萨伏那洛拉椅;(c) 约翰·拉贝与多拉·拉贝的结婚照①
X型椅是在古埃及的坟墓中发现的,通常以动物形状的雕刻或动物皮帷幔为特色,被认为已被地方法官和贵族使用。而后的萨伏那洛拉椅是因一位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僧侣萨伏那洛拉领导城市平民反对美第奇家族的统治而得名。坐面较高的用于谒见、会议、传道等;坐面较低的用于吃饭、看书等个人生活。出入于正式重要场合的椅子,传到国内后,则常常出现在照相馆中。《约翰·拉贝画传》中有一张拍摄于1934年10月25日的银婚纪念的照片(图2(a)) [5] ,与1909年拍摄结婚照的椅子同款不同色。从结婚照到银婚纪念照的将近三十年,可以看出萨伏那洛拉椅十分受欢迎。郑曼陀在20年代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绘制的月份牌也出现了萨伏那洛拉椅(图2(b)) [6] ,而谢之光于30年代绘制的一幅月份牌也出现了萨伏那洛拉椅,只是用途是放置物品(图2(c)) [3] 。三个不同画家的月份牌都出现了相同的萨伏那洛拉椅,笔者推测像约翰·贝拉一家拍摄结婚照的家庭在当时很多,这种西式家具不仅受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喜爱,没有见过这样的洋玩意的中国人也会有新鲜感,所以很快便有当地家具商生产售卖,在摄影室、影楼或是画室这类需要道具的地方便容易看到。而画家看见如此新颖的家具后,便画进月份牌吸引消费者。
(a)
(b)
(c)
Figure 2. (a) John Rabe and Dora Rabe’s wedding photo; (b) Nanyang Brothers Tobacco Company calendar posters; (c) calendar posters in department stores
图2. (a) 约翰·拉贝与多拉·拉贝的结婚照;(b)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月份牌;(c) 百货业类月份牌②
3. 月份牌中洛可可风格的西式家具陈设配置
在所搜集的月份牌广告画中,受到洛可可风格影响的室内家具颇多,主要为英国安妮女王式家具和法国路易十五式家具。洛可可风格始于1730年代的法国,是一种具有粉嫩柔软风格的艺术风格。主要特征是装饰繁复、柔和、温馨。相对于巴洛克宏伟豪华,洛可可风格使用大量不对称的曲线和花卉装饰,有时还会使用中国、日本图案。洛可可风格在民国广受欢迎,反映了民国社会的另一面,即对安逸舒适生活的向往 [2] 。
20世纪20年代,杭稚英为上海棕榄公司创作的月份牌中(图3(a)) [3] ,一位年轻女子坐在西式房间中,家具整体呈现出棕色的色调,房间右边的梳妆台与坐凳是洛可可风格的安妮女王式家具,可以发现梳妆台、沙发和女子坐的凳脚是S状的曲线弯腿。椅面都以绿底白黄花纹的织物包裹。这几件家具造型简洁明快,有精致纤巧之美。其中,这种S形状的曲线弯腿是指膝盖向外弯曲,脚踝向内弯曲,终止于装饰脚的一种家具腿,通常在安妮女王和齐本德尔风格的古董家具以及许多结合各种风格的复制品设计中使用。17世纪末在欧洲重新流行起来,当时被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引入进不同的设计中。后来在美国家具设计中几乎普遍使用。例如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中有一件收藏品,这件家具就是典型的S型弯腿设计(图3(b))。由此证明,房间里的这两件家具不仅是S型弯脚设计,并且带有安妮女王式家具特征。郑曼陀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绘制的“女子执扇图”月份牌中白色的柜子、沙发和桌子也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图3(c)) [7] 。
(a)
(b)
(c)
Figure 3. (a) Shanghai Palm Company calendar posters; (b) S-shaped bent foot design; (c) Chinese Nanyang Brothers Cigarette Company calendar posters
图3. (a) 上海棕榄公司月份牌;(b) S型弯脚设计;(c) 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月份牌③
这种拥有类似S型弯脚的家具在1920年到1930年的月份牌里出现过许多次,谢之光在20世纪20年代为旁氏白玉霜绘制的月份牌(图4(a)) [3] ,画面中椅子的腿部是弯曲的S形,而这种优雅的曲线常配上不同的猫脚形状,如肉趾脚、爪和球状脚、旋涡形脚、狮子的脚掌脚(图4(b)) [8] 。《民国家具的鉴赏与收藏》中展示的一只洋酒柜,上下有木桩连接加以旋转,其腿部是典型的洛可可S型弯腿造型,与兽爪抓球式的腿爪和谐统一(图4(c)) [9] 。可以看出当时不仅仅是月份牌广告画中的室内布置受到西方设计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家具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法国的路易十五式家具风格大约是1715~1774年,特点是弯曲的形式,轻盈,舒适和不对称,常常有曲线、异国情调的主题。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开始有许多外国商人、官员进入租界定居,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西式家具 [10] 。这种西式新颖设计风潮也受到了新派人士、洋务官僚的喜爱,通过洋行购买西式家具,或者找工匠进行定制。有张20年代绘制的月份牌,一位年轻女性坐在居室的中间,倚靠的沙发是深绿色并加以金色、红色等对比色花纹装饰,沙发边缘是金属材质的波浪型椅背,沙发下缘以及椅腿雕刻繁复,装饰精细,这种样式的沙发与路易十五时期的沙发造型相似(图5(a))。且《中外家具发展史》中有一张路易十五式长椅(图5(b)) [8] ,与图5(a)的月份牌里的沙发十分相似。
(a)
(b)
(c)
Figure 4. (a) Ponzi Bai Yushuang calendar posters; (b) British Queen Anne’s Characteristic Detail Structure; (c) Rococo style wine cabinet
图4. (a) 旁氏白玉霜月份牌;(b) 英国安妮女王式特征细部结构;(c) 洛可可风格洋酒柜④
尼古拉斯·赫尔托特于1760年设计的路易十五风格的一张沙发,蛇形的靠背,弯曲的侧面和雕刻着花头和树叶的座椅,覆盖着蓝色的裸色丝绒,拱形的座椅以花卉装饰为中心,花型的弯曲椅腿(图5(c))。这些特点十分符合图5(a)这张月份牌,可以看出其中的家具是洛可可路易十五风格。这类古典西式风格在20年代备受工匠师们的喜爱,也符合当时生活在租界的大众对新鲜事物好奇和追求时髦的心理 [11] 。画师们为了吸引消费者,呈现西式现代场景为大众勾勒一个美好温馨的向往之地,将这些西式古典的设计挪用到月份牌画作之中。
(a)
(b)
(c)
Figure 5. (a) The calendar posters drawn by Hu Boxiang; (b) Louis XV bench; (c) Louis XV sofa designed by Nicholas Hertott
图5. (a) 胡伯翔绘制的月份牌;(b) 路易十五式长椅;(c) 尼古拉斯·赫尔托特设计的路易十五式沙发⑤
4. 结语
民国时期月份牌画家所描绘的西式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于西方文化与艺术形式的一种现代性诉求,同时表达了民国时期的画家、设计师们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学习西方新设计时,也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不同时期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体现出当时社会审美的变化,这些描绘现代城市场景的作品促进了大众对于当时西方设计、现代生活的认知。
注释
①图1来源:(a) 参考文献 [3] 69. (b) 参考文献 [4] 58. (c) 参考文献 [5] 24
②图2来源:(a) 参考文献 [5] 60. (b) 参考文献 [6] 144. (c) 参考文献 [3] 115
③图3来源:(a) 参考文献 [3] 105. (b)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c) 参考文献 [7] 10
④图4来源:(a) 参考文献 [3] 105. (b) 参考文献 [8] 127. (c) 参考文献 [9] 14
⑤图5来源:(a) 网页引用,https://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3374796
(b) 参考文献 [8] 122
(c) 网页引用,https://www.christies.com/lot/lot-5704032/?intObjectID
NOTES
*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