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狭义的江南地区从方位上主要指的是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不明确。江南地区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与文化积累的重要地区,其地域文化早已受到学术各界关注,其特有的历史沉淀、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凝聚成为了江南园林特有的魅力所在 [1] 。江南园林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优秀代表,它凝结着文人及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有着极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江南园林文化作为江南地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而得以凝聚,江南地区也因江南园林的成就而有了新的地区文化名片。江南园林名闻遐迩四时景异,步步换风景,园林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都体现了江南园林之巧雅,也更衬托了江南地域文化之细腻 [2] 。江南园林这一精致之精致感源于江南文化之婉转情丝、江南民俗之千滋百味、这一情感之创造源于江南百姓之日常生活、文化与人生之奇妙交融,由此创造了人生之艺术、艺术之人生。江南园林一花一木经过精心选择妥善摆放,或青翠竹色,或玲珑窗明几净,是江南地域文化鲜活的呈现与卓越的传承 [3] 。
无锡寄畅园西靠惠山而建,东靠惠山横街、南依惠山寺、北靠听松坊,为无锡一带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寄畅园之名出自王羲之《答许掾》:“取欢仁智乐之意,寄畅景之荫”,后从“秦园”改称“寄畅园”。清代,寄畅园深得康熙和乾隆两帝宠爱,先后接驾十四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寄畅园江南地域文化的反映托底,使之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显示出特有的魅力。
2. 江南地域文化及园林景观
2.1. 江南文化历史变迁与发展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格局,而江南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及其灿烂的过程,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此后,“江南”文化更微妙,更深刻地溶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成了中华文化无愧于时代的表征。大批杰出艺术家情寄山水,抵梦江南创作了许多感情真挚,悦目之作,这其中无一不彰显着江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江南文化历史演变与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甚至风土人情息息相关 [4] 。江南文化并不只是优雅幽致、水乡情怀那么简单,江南并不只是美,而是深、刚、刚,这种深与刚往往在水乡温柔中淡化,让人看到的只是细如眉眼的江南水道和美若云烟的江南女子。因此,江南地域文化之深厚内涵表现于各个方面,江南园林之美,恰是柔情里浓重的一笔,历经历史变革不散,历尽万事沧桑不坠 [5] 。
2.1.1. 赋税甲天下
经济上开发富裕,赋税甲于天下。北宋时就有“苏湖熟世足”之说,江南真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正由于江南良好的经济基础才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商业在其背后的蓬勃发展,江南出产的丝织品,瓷器等“小商品”也随之出现了一股销售高潮。江南地区富庶还促进人口增长,人口多就意味着劳动力多,这就给农业和商业发展多一份人手。富甲一方,江南自然就成了真正意义上赋税甲天下的地方,正应验了那句话:“辇吴而衣帛,漕吴而粮饷。”
2.1.2. 科举冠海内
科举文化繁荣,科第冠绝海内。据《南京大学学报》(1997)统计,明、清两代江南进士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15.24%,换言之,每七名进士中便有一人以上来自江南地区。而这一江南进士独多于全国之比正好符合江南赋税独重于全国之现状,江南科举之盛、人才之盛,正是江南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推动了这一局面的出现,经济、文化也一直保持着长远的大致走向。江南地区利用人杰地灵这一优越条件,全面开发,使得整个江南地域得到长足发展,贡献卓着。
2.1.3. 诗词曲画兴
高度的艺术素养,诗词曲画兴。江南地区画家词人不胜枚举,既是江南安稳经济环境与丰富自然资源使然,也是江南地区人民自身素养之表现。在江南历史发展过程中,江南弥漫的水汽与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陶冶着独具灵秀性情的江南文人。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之境,成诗词曲画之自然养成盅,江南文艺凭借如此江南指引着人文学术之走向,亦养成江南地区之“诗性审美”与江南人民之特殊性情 [6] 。
2.1.4. 浑化精神气
自我认同感,浑化精神气。江南地区特有地域文化之下的民间艺术,文学作品,风俗习惯等江南人民在生产与精神上创造出来的成果,亦是江南地域文化资源所特有的一部分,它为江南特有的审美意识形态开创了一个雏型,反映着江南生活风尚与人生志趣 [7] 。明末李维桢曾经这样形容江南“奇技淫巧之日甚盛。巾、履、笺、新之制度递送而来,海内靡然效法之”。可见,江南民众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也成了国内其它地区效仿的对象,并形成一股典型的江南地域文化风潮。
2.2. 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之间的联系
2.2.1. 园林景观设计之源源于地域文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原有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园林景观艺术创作源于地域文化,既源于地方建筑风貌与人文历史,也源于区域内人们精神风貌与生活习性。江南园林的步移景换,是江南人热爱生活、感悟人生的一个缩影,江南园林的精美描绘与制作,是江南人细腻感情、委婉深情的真实再现。
2.2.2. 地域文化要发展,就必须以园林景观为媒介
江南园林是以江南地域文化为依托,构建出一种与江南地区的文化,审美相一致的园林艺术,这园林艺术的塑造,使历代过程中各地人们都能鲜明地感受到江南特有的地域文化,使人们听江南,听江南园林,便能联想到苏州的留园,无锡的寄畅园,亭台楼宇,雕梁画栋,镂空窗花,潺潺流水。这些特点无不凝聚于江南园林艺术之中,使得园林艺术呈现出江南地方文化所特有的内涵,达到近代以来地域文化与园林艺术有效融合的目的,也为传播地域文化发挥着有效而强大的作用 [8] 。
3. 地域特色景观的作用及园林运用
3.1. 园林对地域特色景观的作用
3.1.1. 反映地域文化蕴藏
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地域文化为本,以尊重人文关怀为社会意识形态。正是这些自然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的综合和影响,孕育创造出了独特美丽的地域性园林景观。这是设计的关键点。设计师只有将地域特色景观融入到设计之中,并与基础条件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的园林景观,这是成为优秀的园林景观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
3.1.2. 反映地域经济水平
姑苏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丰饶悠闲的生活孕育出苏州古典园林。私家园林历史文化,就像2500年古城苏州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厚。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富饶,人口稠密,却缺少自然风光,人们一般都渴望寻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之下,私家园林也就顺应而生。明清为中国建筑艺术集成时期,私家园林高度发达。封建士大夫在市井间大量兴建以山,水为主干,充满山林之情趣的宅园,以此来满足日常集会,宴客,起居之需。
3.1.3. 反映地域精神风貌
江南园林以“士”为本,江南文人园林更显重要。江南文人起居生活,文化创作,社交活动等,亦无不发生于园林。因此,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经济,朝代更迭,艺术思潮,宗教哲学,无一不从造园艺术中展现出来。江南文人园林既蕴含了极富江南特色的自然景观又是寄托文人士大夫特殊审美与精神特质之所在。文人在接触奇妙园景时产生了独特的理解,并且把理解和感受,审美等要素结合起来加以整理,使园林具有了全新的含义,重新营造了园林之美,使园林层次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和更丰富的文化价值。
3.2. 园林运用地域特色景观
3.2.1. 格局风格影响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状况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景观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以及传统地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时尚潮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对地域文化形式,内容以及发展脉络进行创新实践,使地域文化能够与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设计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整体有序提升的文化景观有机网络。
不同区域的文化,社会观念等等都对园林景观地域形态与空间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影响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建筑景观中表现得最明显,建筑在布局,结构,风格等方面深深烙上地域文化烙印。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建筑总体布局的影响显著,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例如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就凸显了君主中心思想,注重城廓的方正相对和宫城的居于正中。二是地域文化意识与区域内的审美情趣及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也有紧密的关联,如北京旧城四合院建筑沿袭了森严的礼制反映了华北民众正统,谨严的传统性格,智利瓦尔帕莱索旧城房屋的色彩斑斓又有避免海风侵蚀木制房屋的实用作用,这些都是设计根据地域文化和当地人民习惯所做出的改变。
3.2.2. 景观要素选择
园林景观的组成,可概括为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及道路、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柔软的事物,例如园林中的植物、水景、气候因素灯,二是坚硬的事物,例如院内的建筑、墙体、花窗、栏杆等等。江南园林“以景写情”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画理在园林中的体现。园林设计中常用“诗画入景”的手法,将诗画中的独特景色转化成“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观。园林造景时,会选用适宜的植物加以调配,通过诗歌、文字、绘画等不同的形式意境,赋予建筑、植物、小品不同的寓意。比如牡丹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竹子是刚直不阿的象征。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造景在适应生态功能要求的同时,又应赋景色以内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凸显园子的典雅和独特。如拙政园内有一座建筑“雪香云蔚亭”,“雪香”指白梅,“云蔚”指茂盛之树,亭台楼阁上有“山花野鸟间”的匾额以及明代文人文徵明所作的“蝉噪林逾幽,鸟鸣山愈幽”的楹联。这首诗和景物互为补充,以声音衬幽美,场景生动可见。
3.2.3. 植物选择倾向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植物的运用常常是出神入化的,植物,花木等柔和的造型线条和园林建筑坚硬笔直的造型线条相互配合,赋予园林新的生机,能够调和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处,让体量突兀的建筑和刚硬的轮廓融于绿色舒爽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本身就具有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污染和维护本地水土等功能,植物选择的品种和搭配不同,其功能效果愈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果。除此之外,植物还具有定位空间,划分空间等功能,四季绿植的丰富多彩使得不同区域园林建筑环境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发生了不同变化,为全园带来了别样绿化体验。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之搭配可以烘托意境并起到很好的观赏作用。中国江南地区因其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园林植物在生长、造景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并带有江南地区独特的浓郁的文人气息,有清幽隐秘之韵,表现出质朴自然之特点。如梅花、石榴、玉兰、竹子、牡丹、荷花等植物元素都在古典园林中有着普遍的应用,是江南园林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再者,园林设计中植物也起着分割空间、引导路线等功能,高植物可构成围合空间,给人以神秘静谧之感,低植物则可构成开敞空间以免挡住视线。第三,运用植物寓意来展现人文意境,让园主、造园者、游者三者达到一种心灵共鸣的情感。中国历史中喜与花卉比道德,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文化寄寓于植物花卉之上,同时也是将园主的情感寓于园林之中,游人可以从园林的造景之中,体会到园主对生命和道德的看法。最后是以植物配搭组合而成的曲径通幽、铺地精致、绿意盎然,让人走在上面,可体会“重峦叠嶂无疑义,杨柳成荫有胜景”之趣,既可引导游客前行,又可充实园林景观的内涵与层次。
4. 寄畅园地域文化的反映
4.1. 水流——八音涧
在寄畅园西“八音涧”(图1),有一座用黄石叠成的假山,石与石之间植有藤蔓和树木,与大自然相协调。八音涧亦称三叠泉,涧内石路蜿蜒,上通茂林、下流清泉。涧中流水从惠山泉水中引出,流水委婉跌宕,经曲潭水轻泻下,流水悠扬,如空谷回音,仿佛是以“金石绢竹匏土革木”八件材质乐器,共同奏响高山流水自然乐章。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景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有效地烘托风景景观,同时也能够起到水景重点作用。针对景观特点与气候特点进行水景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景观,一是水景设计实用性强,水影,水声与周边景观相交融,可以使各种要素重叠掩盖,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景观环境。二是水景设计过程,可通过水声及水中光影以及周边树木景观,花草景观等等互相融合,突出水景迷离性,使人欣赏时心情舒畅,满足人欣赏时精神上的需求。最后水景有很多设计元素,如:假山,瀑布等等,这些设计元素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具可观赏性和美观性,能够满足人的观赏需求,改善景观环境现状,给人创造一个好的观赏环境。

4.2. 亭——知鱼槛
在寄畅园观景长廊的中间有一从水池中伸出的水榭,三面临水的地方都设有美人靠,让游客倚坐看鱼观景,园内的主题亭叫“知鱼槛”(图2)。“知鱼”是《庄子秋水》中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庄子和惠子一起游濠梁,庄子说:“绦鱼游得从容不迫,这就是鱼的乐趣。”惠子说:“子非鱼,安能知道鱼的快乐吗?”庄子说:“子非我莫属,安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亭子作为园林中的一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园林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承担着园林中游人休憩、观赏等重要功能。江南园林中的亭子不仅仅是作为建筑来呈现,同时也是在无声的诉说着园林的精神,能在充实景观环境的前提下传递出江南人民从容不迫的优雅生活意境,创造出灵秀的意境,增加园林空间层次,体现区域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氛围。

Figure 1. Eight Sound Stream in Jichang Garden
图1. 寄畅园八音涧①
4.3. 石——美人石
寄畅园里造型不一,通灵剔透,太湖石比比皆是,有一块耸立在凌虚阁门前,犹如美人倚墙而立,故名“美人石”(图3)。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因未见此石美人容貌,下旨更名为“介如峰”。实际上乾隆那个时候行走在御道上,正面看起来的确不像是美人,而且百姓们行走在墙边小道上,侧面看起来,美人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以为美人石傲然挺立,具大丈夫气魄。
景观石的设置是园林造景手法中的常见用法,由于石头的类型丰富,样式多样,人们往往可以从其身上发现独特的意味,使之成为园林中的独特精神代表,是造园者常用的景观形式。造园者往往取材于自然石材,并通过其造型的意向表现于园林景观之中,突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特点,表现出江南园林中生动的自然要素。
4.4. 屋——凤谷行窝
寄畅园第一楼是“凤谷行窝”(图4),隐没于浓密树木院落之中,给人以特别古雅之感,初看“行窝”二字,难免使人联想到帝王行窝,此亦出于不得罪帝王之目的而得名,它代表了我对一个主要表现山林野趣之私家园林的向往。
从空间布局来看,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呈现出“主次划分清晰、纵横向扩展、线性分布”等特征 [9]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从平面上看是疏密有致而又虚实相生的,其目的是为观赏者提供曲径通幽般的游览体验与心理感受。我国传统园林的创造除具有山,水,树木,石头这类自然风景外,还有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园林建筑存在于园林之中,它们承载了生活,休憩和观赏的作用 [10] 。由此可见,传统园林景观组织与景观观赏中园林建筑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Figure 3. Beauty Stone in Jichang Garden
图3. 寄畅园美人石③

Figure 4. Fenggu Mountain Villa in Jichang Garden
图4. 寄畅园凤谷行窝④
5. 结论
江南地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江南园林的面貌,与此同时,江南园林在江南地域文化解读方面又有很大贡献。传承保护江南园林,恰恰是弘扬并传承江南地域文化。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在世界园林中处于显著地位,今后发展不能没有文化映照。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园林艺术中文化的保护,对园林景观背后表达的文化有了更高的期望。江南园林和江南地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熠熠生辉。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img1.doubanio.com/view/note/l/public/p57078018.webp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www.dashangu.com/postimg_16293460_8.html
③图3来源:作者拍摄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74417022380700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