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和发展现状研究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l for Public Management Major Curricula
DOI: 10.12677/AE.2023.1312148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佳乐, 杜惠峰#: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发展现状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Development Status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在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和授课教师中开展调研,主要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对该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对当前教学模式已取得的成果,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符合教学规律和课程特点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survey amo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majoring in public managemen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in this major. Analyz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proposing practical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teaching laws and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文章引用:赵佳乐, 杜惠峰. 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和发展现状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9586-959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482

1. 引言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倾向于从学生的视角来组织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更高。随着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进步,不论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还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能力都有着跨越式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能充分的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需求。在2018年10月,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中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又进一步指出,要打造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的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让优质课程资源能够开放共享,促进慕课资源平台的发展,最后形成人人学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学习新环境 [2] 。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线上授课成为疫情期间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最高效可行的手段。随着疫情得到稳步控制,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授课秩序,各大高校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新形势授课方式的教学改革也更加迫切。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是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的趋势,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调查

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传统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结合,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调查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及现存的问题等情况,共通过网络方式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为保证调研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剔除因为所在地区不在调研范围、数据缺失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80份,其中针对教师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02份,针对学生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78份。有效问卷总回收率达到96.2%,有效回收率较高。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性别、学历层次、授课对象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线上平台、混合式课程教学学习方式、师资队伍本身等情况的满意度,关于“满意度”的调查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第三部分为对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调查。本研究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一般来说α系数取值大于0.8才能表明问卷的可用性,α值都达到0.85以上则表明问卷信度良好。得出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Reliability statistics table

表1. 可靠性统计表

2.1. 对平台建设的满意度

对平台建设的满意度的调查具体又包括了平台资源的可获得性(C1)、平台资源便利度(C2)、平台资源更新速度(C3)、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采集情况等(C4)。从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教师和学生普遍对线上平台的满意度较高,以上内容中“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和都在65%以上,尤其是对平台资源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和达到75%以上。调查结果所占比例见表2

Table 2. Summary of evaluation results on satisfaction ratio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表2. 平台建设的满意度占比评价结果汇总表

2.2. 对教学内容及形式提升的满意度

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了对线下线上课程内容衔接(C5)、与本专业教学目标匹配程度(C6)、对教学内容创新性等内容(C7)。师生对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内容衔接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满意度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和都在70%以上,而师生对混合式教学与本专业目标的匹配度则相对较低,“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和都在70%以下。调查结果所占比例见表3

Table 3. Summary of evaluation results on the satisfaction ratio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improvement

表3. 对教学内容及形式提升的满意度占比评价结果汇总表

2.3. 对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

对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包括了混合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环境提升(C8)、学习积极性提高(C9)、学习方法改进(C10)、学习成果评估(C11)等。师生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和都在75%左右,而对学习方法改进和学习成果评估的满意度则较低,“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和都在68%左右。调查结果所占比例见表4

Table 4. Summar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proportion of satisfaction with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表4. 对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占比评价结果汇总表

2.4. 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满意度

主要包括平台的评教系统(C12)、师资队伍的稳定性(C13)、师资队伍线上线下分工情况(C14)、混合式教学师资培训情况(C15)、对教师的激励保障制度(C16)等。整体来看师生对平台的评教系统、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师资队伍线上线下分工情况、混合式教学师资培训几个方面的满意度都比较高,但是对教师的激励保障情况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所占比例见表5

Table 5. Summary of evaluation results on the proportion of satisfaction with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表5. 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满意度占比评价结果汇总表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

3.1. 平台建设逐步完善,资源可获得性较高

近年来我国慕课平台发展迅猛,各大高校加快精品线上课程建设,教育部推出了20多个线上课程平台,包括学堂在线、智慧树、爱课程、网易云课堂、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等诸多线上平台,并引入国内外各大高校的优秀课程,共有2.4万门课程免费开放。学生在线上课程选择方面,不论是授课教师、学习方式还是学习资源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除此之外,各大网站的平台建设内容也更加丰富,任课教师即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获取优质课程用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又可以通过平台多样化的功能实现线上课程直播、题库整理、学生学习数据搜集等功能;学生则可通过线上平台记录学习轨迹,一些课堂上没有记牢学懂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直播回放再次复习。

3.2. 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模式下,老师和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预先在网上学习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或者是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初步的学习,在课堂上再与教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学习和研讨,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了“先学后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对教师来说,后疫情时代下,教学模式的更新,也倒推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设计环节,更多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在课堂互动环节,适当的安排情景导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内容,从理念到实践,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3. 学习环境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学习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交互式教学环境的搭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互补型、翻转型还有合作型。根据问卷以及实际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互补型”和“翻转型”教学模式使用较为广泛。互补型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自己录制的相关知识技能讲解的微视频、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课前提前观看、学习、练习,课堂上主要组织学生运用相关内容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展示、动手实践、项目任务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能力品格。翻转型模式下,需要教师线上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学,线下个别化辅导 [3] 。学习资源不仅仅指向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各种项目任务的完成等,这些先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进度,线下进行一对一诊断和指导。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模式,一方面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更多的资源,并进行筛选,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3.4. 双向评价体系发展,教师职业素养增强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不论对教师考评学生,还是学生评价教师都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与模式,评价体系更加多元且有效,原来的评教模式更倾向于教师通过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则在学期末通过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的评教系统对教师授课进行满意度的打分。这种评教模式,较为模式化,不能很好的体现不同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双向评价体系的优势则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得过程性评价结果更准确,线上课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评价意见,能更加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水平。二是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能够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评价反馈,知识的可获得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三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再局限于一些较为主观的评价指标,而是主客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统一,使得评价体系能够更加真实完整的反映。

4. 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4.1. 混合式教学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配适度不高

本论文从问卷调查以及实际授课情况中,可以看出师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与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匹配度之间的满意度相对不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为了培育能够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能在文教、卫生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人才,而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设计,缺少了核心目标的指引。线上学习和线下授课衔接度不高,线上学习内容与线下讲授很多都貌合神离,甚至有一些还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最终课程目标并非是为了只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或是丰富教学形式,更深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最终达到符合专业发展的能力培养高层次目标。而目前的混合式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凸显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以及兴趣导向的作用发挥还有待提高。

4.2. 师生教学能力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断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师生熟练掌握教学工具,2003年,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二十年来我国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深入,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规模应用可以说是从2020年“新冠疫情”后开始的。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线上教学的软硬件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支撑混合式教学发展,这也导致部分教师更倾向于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很多教师对于线上教学软件的使用仍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除了线上直播或者为学生提供线上优质课程以外,对于各种线上平台的优质功能并不能很好的应用起来。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中不能很好把课程思政的“德育”作用发挥出来 [4]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高校对于混合式教学中,线上软件应用的培训以及重视程度不够高,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其教学能力虽强,但是对于复杂的网络授课系统的接受度并不高,由于教学改革的机制体制仍不健全,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不能很好的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变革。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高,导致课前和课后的线上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发挥其应有的预习、巩固、提高的作用。

4.3. 教学评价仍缺少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一是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指标,依旧以可量化的分数为主。虽然从线上加线下的评价形式来看更加多元,但是其内核还是通过已经预设好的“答案”为指标进行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可获得性以及可应用性来说,仍然差强人意。二是从评价内容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仍然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而不是通过公共管理课程的学习对能力提升的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全过程的评价监督。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也更多的集中在授课的质量上,对教师的岗位胜任力,以及道德品质的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 [5] 。

4.4. 对混合式教学的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从软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撑度还不够强。从调研结果来看,师生普遍认为相关的线上资源种类虽多种多样,但是高质量且配适的线上资源筛选还有待完善。对软件资源使用的培训还不够完善,师生在使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时间熟悉、学习、探索线上软件的功能,在线客服的回应也不够及时。而且部分软件在线上直播或是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网络不稳定、师生交互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鼓励混合式课程发展的激励措施还未落到实处,首先是政策的倾斜力度不够,高校对混合式教学的日常管理制度、成绩管理办法等与普通课程一致,不能突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师生自主性。其次是授课教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外来钻研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没有完善的教学团队、资金、软硬件等激励措施的保障,使得部分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5. 公共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

5.1. 混合式教学目标与公共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相铆合

在公共管理学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应当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大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再将整体大目标细化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利用线上资源展示科教文卫等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对公共管理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探索,也可以利用沙盘模拟等形式等线上软件进行实际模拟操作。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环节应当充分以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导向,厘清线上和线下课程不同的角色定位,以系统化单元式教学结构为框架,以开放灵活的线上学习资源为依托,对公共管理学科混合式课程进行建设。

5.2. 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师生教学能力与水平

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形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更需要教师通过更多的学习数据来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首先是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线上平台、混合式教学新工具、新手段的使用效率。想要深挖并利用好线上平台,不能仅靠一本培训手册、一次培训讲座就完成对线上平台的推广,而是要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培训,尤其对高校主要使用的线上平台,更是要由教务部门牵头,循序渐进的将平台功能与各专业的混合式教学相衔接,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师生做好日常系统操作培训、新功能开发等内容的维护 [6] 。其次,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组织教研室或混合式教学团队进行日常性的课程思政方面的集体备课,深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最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线上平台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5.3. 创立更加多元立体且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在评价教师过程中的比例和重要程度,以学生的切实体验、实际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为导向,设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学习投入度等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利用线上平台,通过模拟情景等手段,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增加团队成员间的互评。除此之外,在评价的手段和工具方面,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大数据采集能力,进行用户画像,通过学生的使用轨迹、在线测试、互动频次等数据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程度进行评价。

5.4. 完善对混合式教学的激励保障机制

首先,从政策保障层面来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成绩管理规定需要适应混合式课程发展建设新模式,尤其是对于试卷的管理和存档工作,不硬性要求做纸质化处理,尽量实现全面线上存档和试卷、成绩分析工作。除此之外,一流课程、教改项目的申报可以向混合式教学领域倾斜,给予经费和设备方面的支持。其次,从软硬件设施保障层面来看,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筛选优质线上平台、线上资源供师生使用,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以及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和更充足的智慧化教室,对于公共管理专业来说,亟需解决的还有线上实验教学的技术难题,需要打破技术和硬件设施壁垒。

6. 小结

本文通过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该专业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为公共管理专业混合式课程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基金项目

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YJXGG2022160)。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3): 34-41.
[2]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9(10): 45-50.
[3]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 [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4-9.
[4] 张淑辉, 高雷虹, 杨洋. 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及改进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3): 57-60.
[5] 金石, 王璐露, 宛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与策略优化[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11): 72-77.
[6] 李晶, 武瑞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关键问题分析[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0(6):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