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新闻网,2019)。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光明网,2023)。2015年5月,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5)中,提出通过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等方式,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融入创业教育,并以创新与创业行为为教育的目标导向,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教育理念(石丽,李吉桢,2021)。高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如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竞赛、组织创业培训、创业实践等。其中,创业竞赛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和载体,成为培养学生创业意图、激发学生创业热情的关键环节(黄亚鑫,2021),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已有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李琴等,2018;黄兆信,黄扬杰,2022),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其中创业竞赛对其创业意向产生积极的影响(潘炳超,陆根书,2020)。
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研究者们对工作积极性的内涵进行了丰富的界定(伍小兵,2016),有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工作积极性是劳动者在内在需要、动机、目标的交互作用下,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能动、激奋的心理倾向和实现目标过程中努力向上的精神状态,包括内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两部分内容(冯江平等,2013)。创新创业竞赛也是一项工作,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主动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态度及行为倾向。
管理心理学当中的激励理论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行为和效率,而个人行为效率又直接影响团体、组织及整个活动中的效率和效益(张小永,2004)。可见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竞赛的效率,而创新创业竞赛又是创业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所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现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对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关注、研究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特别是对其积极性进行测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状况,为了更为便捷地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数据,我们通过“问卷星”设计了电子问卷,通过微信转发给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或辅导员,请其帮忙转发给有关大学生。研究于2023年6月13日开始分发电子问卷,至2023年9月11日已收集264名被试的数据。在这些被试中,我们删去了“培养层次”为“研究生”的8份数据;作答时间过短(低于40秒)的8份数据;存在随机有规律作答、所有题项选择同一选项的9份数据,得到有效问卷239份,有效回收率为91%。被试年龄在17~25岁之间,其中,男生137人(57.3%),女生102人(47.7%)。
2.2. 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调查问卷。问卷参考《员工工作积极性测评问卷》(冯江平等,2013)和《班主任工作积极性调查问卷》(邓秋玲,2021),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修改。问卷共有24个题项,初步分为认可度、目标坚定性、活力、进取性、效能感、价值认知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3~5个题项用于测量其核心症状。
3. 结果
3.1.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结果
3.1.1.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于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因素分析中KMO为0.960,Bartlett’s为5243.419,P = 0.000,说明数据很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抽取因子,经正交旋转后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为3个,解释率为71.007%,对项目进行了筛选,主要依据的指标为负荷低于0.4以及各题目与本类型总分的相关等,最后形成了3个因子和24个项目的正式题本(见表1)。
根据每个因素包含的项目内容,对这3个因素进行了命名。因素1,包括8个关于创新创业竞赛认可度的项目,如“我在创新创业竞赛有发展的空间”,被命名为认可度,得分越高,认可度越高。因素2,包括13个关于创新创业竞赛参与感的项目,如“创新创业竞赛时,我感到快乐”,被命名为参与感,得分越高,参与感越高。因素3包含的3个项目反映了对创新创业竞赛的价值认知,如“我认为创新创业竞赛团队的成员就应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被命名为价值认知,得分越高,对创新创业竞赛的价值认知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这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9~0.824 (P < 0.01),创新创业竞赛认可度、参与感、价值认知之间成正相关。

Table 1. Analysis result of exploratory factors (N = 239)
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N = 239)
3.1.2.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
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得到总体的α系数为0.971,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各维度的α系数见表2。表2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Table 2.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of each dimension of ac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
3.2.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总体状况
《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问卷》的最高分96分,最低分29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均值为75.5,标准差为12.3,竞赛积极性高低的划分标准,根据正态分布的理论,以平均值75.5为中间值,以左右各1个标准差为划分依据,将总分在88分以上的确定为非常积极,占18%;总分在63~87.9分之间的为比较积极,占74.06%;总分在51~62.9分之间的为不够积极,占2.5%;总分在50.9分以下的为非常不积极,占5.44% (见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大多数比较高,非常积极和比较积极的占到总数的92.06%,非常不积极的仅占5.44%。

Figure 1.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of under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activeness
图1. 大学生不同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人数分布
大学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内部结构的不同方面,其得分有所差异。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参与感、认可度、价值认知(见表3)。

Table 3. Average scor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 of undergraduates’ activenes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表3.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结构维度的均分与标准差
然后,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人口学变量进行了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性别、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动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自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大学生129人(54%),“评奖学金”的大学生人23人(9.6%),“跟风”的大学生87人(36.4%)。
表4和图2的统计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自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大学生积极性最高,其次是“评奖学金”,再次是“跟风”。统计结果还显示,不同参赛动机的大学生在竞赛中的认可度、参与感、价值认知、积极性总分等方面都差异显著。“自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大学生的认可度、参与感、价值认知、积极性总分都显著高于“评奖学金”和“跟风”,但是“评奖学金”和“跟风”这两者在认可度、参与感、价值认知、积极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

Table 4.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ac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with different motivation
表4. 不同参赛动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差异分析
*P < 0.05, **P < 0.01, ***P < 0.001.

Figure 2. Ac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with different motivation
图2. 不同参赛动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
4. 讨论
问卷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0~0.921,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是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张厚粲,徐建平,2008)。积极性的性别、年龄差异的分析结果与冯江平关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结果也表明问卷具有一定的校标关联效度。
以上结果初步证明,自编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研究样本只来自地方院校的大学生,缺乏代表性。进一步的研究中将抽取更有代表性的样本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将比较普通大学与重点大学,中部大学与东、西部大学的差异,进一步考察问卷的效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在结构和信效度。
5. 结论
1) 自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问卷提取出3个因子:认可度、参与感、价值认知。
2) 问卷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统为0.880~0.921。
3) 根据问卷进行的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性别、年龄差异的分析结果与以往类似研究结果较一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不受到性别和年龄以及专业的影响。
4) 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动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性的重要预测变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具有“实现倾向”(罗杰斯,2019),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激励理论里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这是人的高级需求,会带来强大的内驱力,会激发人的潜能。自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大学生有源于内在的动力,所以相较于为了评奖学金和跟风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创业教育当中重要一环的创新创业竞赛,应该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竞赛的优势,吸引大学生主动参加,在创新创业竞赛当中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2021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21-5-24),2021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ZX21008),2022年华东交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2hjct11)。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