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期待。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还取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1] 。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其中,“大学篮球”是一门广受欢迎的体育课程,它具有较高的运动价值和娱乐价值,还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战术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篮球”课程评价中仍然存在诸如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简单、评价过程机械化、评价效果随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篮球”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特点等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和差距,影响了“大学篮球”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尝试将OBE理念应用于“大学篮球”课程评价中,“OBE”主要是通过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通过目标导向、需求导向、能力导向等多方面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教育教学模式 [2] 。OBE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教育活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 高校“大学篮球”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指标单一
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关系着评价是否科学、适用、可测,同时也关系到评价能否顺利实施,以及信息收集、处理、价值判断等工作,在高校教学评价工作中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 [3] 。高校“大学篮球”课程评价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是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即通过考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运球、传球、投篮、抢断等动作,来衡量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这种评价指标虽然可以反映学生的基本篮球技能水平,但是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如学生的篮球战术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这种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和片面,不能全面地反映“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大学篮球”课程中所取得的知识与能力。
2.2. 评价方法简单
高校教学评价的方法论是具体实施教学评价的方法,以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4] 。高校“大学篮球”课程评价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笔试和实践考核,即通过理论考核学生对于篮球规则、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通过实践考核考核学生对于篮球技能水平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法虽然可以考察学生对于“大学篮球”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这种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和粗糙,不能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大学篮球”课程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评价过程机械
高校“大学篮球”课程评价通常采用定期进行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即在每个学期或每个年级结束时,这种评价过程仍显单一,不能及时地监测和调整“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效果,也不能及时地提供和获取“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反馈和建议,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过程,如持续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的形式性评价、及时进行的反馈性评价等。
2.4. 评价效果模糊
高校“大学篮球”课程通常采用的评价效果是给学生打分或等级,即根据学生在笔试和实践考核中的表现,给学生评分或定级来作为“大学篮球”课程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效果只能简单区分学生在“大学篮球”课程中技能知识的优劣,不能清晰地反映“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改进和提升,忽略了描述性的评语、建设性的意见、发展性的建议等。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内容目的在于: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性的评价,促使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掌握被评价者健康的现状、发展和变化趋势,检查、评定体育学习情况;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便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水平;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5] 。
3. “大学篮球”多元化课程评价的主要维度
3.1.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大学篮球”课程评价所要达到的结果或目标,它是“大学篮球”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目标应该与“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即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战术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评价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和可反馈性等特征,即能够清晰地表达“大学篮球”课程评价所要达到的水平和标准,能够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方法来实现,能够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来检验和衡量,能够通过及时的方式和渠道来提供和获取。
3.2.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指“大学篮球”课程评价所采用的衡量和反映评价目标达成情况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它是“大学篮球”课程评价的核心和关键。评价指标应该与“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即涵盖了篮球技能、战术、规则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多元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特征,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覆盖“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能够减少主观因素和偏差的影响,能够保证不同学生之间的公平对比。
3.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大学篮球”课程评价所采用的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它是“大学篮球”课程评价的工具和途径。评价方法应该与“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协调,即结合了讲授、示范、练习、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采用了笔试、实践、观察、访谈、问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不同方式的评价活动。评价方法应该具有灵活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反馈性等特征,即能够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选择和调整适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大学篮球”课程的评价信息,能够及时地监测和调整“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效果,能够及时地提供和获取“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反馈和建议。
3.4.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指“大学篮球”课程评价所遵循的具体步骤和程序,OBE理念下的评价过程应该与“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过程相配合,即从“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总结等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评价计划、评价实施、评价总结等不同环节。评价过程应该具有持续性、多元性、反馈性和改进性等特征,能够贯穿“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始终,进行持续的过程性评价,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形式性评价和非形式性评价,能够及时地提供和获取反馈性评价,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性评价。
3.5. 评价效果
评价效果是指“大学篮球”课程评价所产生的具体结果和影响,它是“大学篮球”课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评价效果应该与“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呼应,即反映了学生在“大学篮球”课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以及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的影响。评价效果应该具有描述性、建设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即能够清晰地描述“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促进“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改进和提升,能够保证“大学篮球”课程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大学篮球”多元化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Figure 1. Design of college basketball course rating system
图1. 大学篮球课程评级体系设计
4.1. 评价目标
1) 评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规则和理论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篮球运动观念和健康意识。
2) 评价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技能、战术和创新能力,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篮球技术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展现出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检验学生是否能够遵守体育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积极参与和配合团队。
4) 评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情况,检验学生是否能够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和态度,如图1所示。
4.2. 评价指标
1) 知识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规则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包括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组织形式、竞赛规则、技术要领、战术原则等内容。
2) 技能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技能、战术和创新能力情况,包括运球、传球、接球、投篮、上篮、突破、防守、抢断、篮板等技术项目以及配合进攻、防守转换、快速反击等战术项目。
3) 素养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展现出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情况,包括遵守体育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积极参与和配合团队、主动承担责任、勇于挑战自我等行为表现。
4) 情感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情况,包括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和态度、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心理表现。
4.3. 评价方法
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战术运用、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测试法:通过设计一定的测试项目和标准,对学生的篮球运动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量化或定性的测量,给予客观的评分和评价。
3) 问卷法:通过设计一定的问卷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给予主观的反映和评价。
4) 访谈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小组的访谈,了解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看法、感受、建议等方面,给予深入的交流和评价。
5) 自评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等方面,给予自主的认识和评价。
6) 互评法:通过组织学生对同伴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进行相互观察、相互评论、相互建议等方面,给予互助的了解和评价。
4.4. 评价过程
1) 课前评价:在开展“大学篮球”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基线测试,了解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兴趣等方面的现状,为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2) 课中评价:在进行“大学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格式化测试,关注学生对篮球运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为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
3) 课后评价:在结束“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之后,对学生进行终结性测试,评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素养、情感等方面的最终成果,为总结教学效果和提出教学建议提供依据。
4) 跟踪评价:在完成“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之后,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跟踪,了解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持续兴趣、参与情况、发展变化等方面,为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提供支持。
4.5. 评价效果
1) 对教师的效果:通过课程评价活动,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对学生的效果:通过课程评价活动,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3) 对课程的效果:通过课程评价活动,课程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调整自身的内容和结构,改进自身的设计和实施,提高自身的质量和效果。
5. 结语
本文以OBE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大学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实施方案,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效果等几个方面。本文认为,这种课程评价实施方案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在“大学篮球”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篮球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实现“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