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三重维度阐释
A Three-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of Gramsci’s Proletarian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DOI: 10.12677/ACPP.2023.121239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忠涛, 曹雪超, 李溶豪, 韩亚男: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刘娅妮: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关键词: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价值启示Gramsci Proletarian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Generative Logic Connotation Value Enlightenment
摘要: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缔造者之一。在他壮丽辉煌的政治生涯中,他立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共产国际内的思想碰撞以及意大利国内纷繁复杂的斗争环境等交织交融的历史情境,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政党建设思想进行继承与革新的同时,汲取了意大利一些本土思想家们的政治哲学精华,并在投身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其政党建设思想诠释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对于一个政党铸魂塑形的重要性,对当前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Abstract: Gramsci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Italian Communist Party. In his glorious political career, based on the new changes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collision of ideas within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e complex struggle environment in Italy and other intertwined historical situations, he inherited and innovated the idea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on party building, and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some native Italian thinkers. And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Italian proletarian revolution, he gradually formed the proletarian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His thought of party construction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a political party,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construc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world.
文章引用:李忠涛, 刘娅妮, 曹雪超, 李溶豪, 韩亚男.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三重维度阐释[J]. 哲学进展, 2023, 12(12): 2424-2431.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2395

1. 引言

葛兰西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缔造者,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之一。葛兰西领导意大利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意大利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宗旨、切合意大利党的发展现实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思想,对意大利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葛兰西无产阶级建设思想孕育并发展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之中,它所蕴含的思想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核与精神实质的延展建构,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有其特殊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经验启示。

2.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生成理路

葛兰西基于特殊复杂的历史境遇,在长期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设在革命斗争中所具有的极端重要性,并以自己深刻的西方文化属性观念为切入视角,对19世纪中后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运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大利本土思想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以及他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鲜活实践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葛兰西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体系,促进了意大利共产党的兴起与发展,并为意大利革命运动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典范。

2.1.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生成的时代境遇

葛兰西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是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革新发展时期提出来的,具体地说,是在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交织变化新型矛盾中逐渐发轫,在共产国际内部思想论争的深刻影响下,在对意大利内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回应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其一,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变化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时代课题。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局限性,当时的资本家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加深了对劳动者时间与体力的剥削,劳动生产无限制扩张的结果则是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工人阶级群体的逐步壮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发生了深刻变革,“不仅无产阶级力量的政治组织,而且无产阶级力量的工会组织、合作社组织教育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也都得到了发展” [1] 。资本主义国家为巩固统治地位,开始通过发展民主政治和进行文化渗透等手段,削弱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与进取精神。葛兰西在如此相互交织的复杂环境下,以坚定的思辨观念主动回应由社会矛盾而衍生出的时代课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探索新路径。

其二,共产国际内部的思想论证凸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面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变革,第二国际内部围绕着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办法与途径存在着分歧与论战。一是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左派理论家和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理论家主张通过议会等合法权利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大肆宣扬“议会民主”,这种看法的泛滥使改良主义、机会主义和粗俗的经济决定论在无产阶级阶级队伍内部迅速传播。二是以卢森堡和列宁为代表的左派理论家坚持通过民众发动暴力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认为要“靠革命的铁锤即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2] 来实现社会主义。葛兰西从多变的国际局势中认识到思想混乱不利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对此,葛兰西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契合意大利具体国情的新型政党。

其三,意大利国内复杂的斗争环境成为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逐步产生、变化的现实前提。一是意大利的“南方问题”。这个问题是葛兰西开始解读当时意大利社会结构不合理性的起点。撒丁岛的南北两方在劳动力分配和经济水平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致使两方的农民与工人对立,矛盾加剧。这也促使葛兰西在批判撒丁岛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开始质疑当时意大利的整个结构,他指出必须建立一个先进的社会组织,即无产阶级政党与贫苦地区人民群众的联盟,给社会主义运动以新的“不可抗拒之力”。二是意大利无产阶级队伍中思想的混乱。因为当时社会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过于狭隘,把其理解为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倾向,加之共产党成立后,由于党内部分领袖错误地坚持宗派主义,导致初生的党组织受到法西斯的严重打击,社会党革命意识涣散,革命力量迅速弱化。这使葛兰西认识到宗派主义对党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开始以共产国际为指导,在开展反对党内宗派主义斗争的同时,积极创建统一战线,以反抗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2.2.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生成的理论溯源

葛兰西在批判继承各种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鲜明品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其思想是立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础上,从列宁所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经验,在充分借鉴吸收马基雅维利、拉布里奥拉和克罗齐的政治哲学思想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其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党建设思想为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统一政治纲领的指导下,主张“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同时,也站在物质实践的变革角度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4] ,即无产阶级只有经过深刻的意识改造,才能在真正把握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的系列理论,从宏观层面构成了葛兰西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葛兰西继承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性”逻辑尝试在思想层面改造无产阶级革命大众,进而运用批判思维建构适合本国国情的意大利无产阶级政党。

其二,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为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模板和蓝图。列宁十分注重党组织的思想建设,认为“思想上的团结 = 传播能够带领人们前进的思想,即先进阶级的思想” [5] ,强调思想的统一是组织和行动上步调一致的基本前提,此外列宁还十分注重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阶段掌握“领导权”和建立“统一战线”的奋斗经验,强调要始终保持革命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建设初期的迅速成长有力地佐证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队伍建设的正确性,葛兰西以此为理论和实践基点,在党内外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党在思想层面统一起来。此外,他还狠抓党的建设工作,主张“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 [6] ,把严密完备的组织作为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汲取列宁在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搭建以无产阶级为主导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三,意大利其他本土思想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为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葛兰西把马基雅维利富含深厚政治哲学思想的《君主论》看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宣言”,在对其观点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申为“现代君主”的思想;此外,葛兰西还吸收了拉布里奥拉倡导的工人阶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在革命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强调站在独特的“实践哲学”角度重新审视阶级革命的深层内涵;葛兰西也批判继承了克罗齐将“国家史、政治史与文明史统一于道德信念和精神自由的创造之中” [7] 作为市民社会领域知识分子精神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途径的一系列观点,在肯定道德革命和夺取文化领导权重要性的基础上,强调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立场。总的来说,“意大利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拉布里奥拉、克罗齐为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论域和出发点” [8] 。

2.3.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生成的嬗变历程

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其思想不断成熟完善以及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升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与他本人革命实践经历相互交织耦合的思想磨砺中,完成了由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由改良社会党向建立共产党的革命理念跃迁,并在理论阐释和革命探索的具体实践中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首先,早期萌芽阶段。1911年,葛兰西来到都灵后,看到了议会选举“撒丁主义”的局限性与脆弱性,认识到导致南北贫困分歧的苦难根源并不是因为劳苦大众,而是资产阶级以及一切为了资产阶级利益追逐而服务的制度,并逐步认识到了资产阶级反动的本质,从一名“追求地方独立的撒丁主义者” [9] 变成了谋求意大利民族解放全局的社会主义者。也是在此,葛兰西从改良派所倡导的“绝对中立”方针以及对绝大多数民众反战情绪的漠视中,认识到意大利社会党离葛兰西所愿充满革命力量、精神力量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此时他逐渐开始以强烈的革命热情和思辨的革命立场,艰难探索意大利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之路。

其次,初步探索阶段。1917年,葛兰西被选为意大利社会党都灵支部的书记,此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使葛兰西开始着眼于从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中汲取精华,他的理论积淀也在经历丰富的实践探索后更加系统、综合。面对社会党内部改良派领导人与资产阶级政府沆瀣一气抑制工人运动的这一现实困境,葛兰西在《新秩序》报连续发表文章,通过团结无产阶级力量反对党内工团主义的泛滥,并致力于解决党内许多实际问题的现实目的进行革命斗争。他在研究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经验以及改良社会党时,构思着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逐步将意大利社会党改造成为致力于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一时期葛兰西对这个意大利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方向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总的说来,在他《新秩序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可以找到他关于“党的学说的全部原则的雏形,后来这些原则得到了发展” [10] (p. 3)。

再次,基本形成阶段。1921年,意大利共产党成立,标志着葛兰西实现了从改良社会党到建立共产党的革命旨向转变。然而当意大利法西斯势力愈演愈烈时,党内宗派主义甚嚣尘上,试图分裂党内已经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对此葛兰西和陶里亚蒂一方面与党内宗派主义作坚决斗争,一方面把“团结”作为党旗,与其他革命力量结成牢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总体来说,他在肃清党内宗派主义残留和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为意大利共产党“在以后的年代里所获得的巨大威信奠定了基础” [11] 。葛兰西在带领人民开展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步成长为共产党的真正领袖,在思想层面上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有着更明确、更系统的建构性理解,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是随着党的第三代表大会《里昂提纲》的出版而基本形成的。

最后,深化发展阶段。1926年,葛兰西被逮捕后,开始在狱中对以往的革命实践经验以及政党建设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在《狱中札记》中,他对党的诞生、党的构成要素、党同国家的关系、党的性质和具体组织结构作了一系列阐述,但是党的“领导权”特别是市民社会中“文化领导权”等相关理论仍然是当时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念内核,有关“文化领导权”的阐释也使其政党建设思想带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属性。虽然在这个阶段葛兰西只能“讨论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和抽象的思想,很少涉及他现在无法参加的政治实践活动” [12] ,但总体来说,他还是在十分有限的时政材料和信息的基础上来分析革命局势,是对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整合熔炼,极大地深化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途径。

3.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内涵要义

葛兰西在批判继承其他政党建设思想的过程中,在不断反思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考量了适合意大利基本国情和革命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结合其个人优秀的洞察、思辨能力,形成了独具文化属性、旨向清晰明确的政党建设思想。

3.1.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内容

在葛兰西的观念中,思想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虽表述话语不同,但二者在内在属性层面是高度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只有足够先进,才可以“在任何时刻完成它作为工人阶级领袖的职能” [13] (p. 89),为此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思想建设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拓展党性教育的影响范围等途径,才能真正意义巩固群众基础。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当时意大利共产党内部工人阶层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致使他们不能清楚地掌握革命运动的主体、动力和奋斗对象,无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立场、观点去具体剖析党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无法以一致的科学理论去引领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运用。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自主的理论和世界观,是对整个现实的崭新的、革命的认识,是新的行动指南” [10] (p. 138)。他倡导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真正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交织融合,一方面先进理论能指导革命阶级开展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斗争过程中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教训,凝结上升为科学理论,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因果。葛兰西在此认识基础上,勇敢地同教条主义、修正主义进行斗争,并对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倒退思潮进行抗争,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其次,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葛兰西强调:“每一次革命都是以激烈的批判工作,以及在群众中传播文化和思想为先导的” [13] (p. 6)。因此,在开展革命批判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在广大群众中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此外,他认为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作为被剥削者的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会在愈发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下逐步达到思想觉醒的程度,为此葛兰西在工厂、居民区等工人群体聚集的场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还曾在《新秩序》《团结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传播革命先进文化。

最后,要拓宽教育工作的覆盖面。葛兰西认为:“精神和道德的改革问题,也就是宗教问题和世界观问题” [14] 是塑造一个先进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问题,要十分注重党的教育工作。葛兰西重视教育普适性问题,他要求党必须面对党组织内部的党员队伍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党员的思想层次;还要通过精神和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职工的思想水平,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到无产阶级劳动队伍中来。

3.2.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内容

葛兰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作为政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规定无产阶级政党要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品格,这也在政党属性层面决定了意大利共产党要矢志不渝地带领和依靠无产阶级赢得独立,建立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国家,葛兰西在具体治党过程中也十分注重保持自身独立自主的地位。

首先,坚守阶级性和革命性相统一。葛兰西强调政党要强化群体认同,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阶级的政党和单一阶级即工人阶级的政党” [15] ,要把劳动大众紧紧团结在政党周围,成为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群众性政党。还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赋予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革命属性,致力于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革命奋斗。

其次,要进行夺取政治领导权的斗争。葛兰西在《里昂提纲》一书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任务,主张为革命事业把一切能够联合起来的力量集中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结构相对较为健全,所以不得不采用“阵地战”的形式开展文化革命以夺取政治领导权,从而广泛地团结革命群众破坏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坚决捍卫无产阶级利益的新兴国家。

最后,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在当时法西斯势力急速膨胀的背景下,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与本国其他阶级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意大利本国政党形式过于复杂,促使葛兰西去考虑应该采取何种立场去处理社会党和共产国际之间的“统一”关系,在充分考虑过往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他主张党应该把“独立自主”作为自己的基本立场,在发展过程中支持“国际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保证自身政党利益的基础上,有益地借助社会党内的先进力量,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3.3.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内容

葛兰西将“普遍的要素”、“最具有凝聚力的要素”、“中间要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主张建立工会和工厂委员会作为党组织发展的主要基础单位,在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

首先,以“三要素”原则构建无产阶级政党。“普遍的因素”是由广大工人群体构成,是政党建立的必要架构;“最具有凝聚力的要素”是由党内的部分领导骨干构成,是政党前进发展的核心驱动;“中间要素”是由党内的普通干部构成,使得前两个要素不仅在主体层面保持一致,而且在精神道德层面保持着联系。葛兰西主张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中只有使这三类因素保持一个恰当的“固定比例”,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组织向好发展。

其次,确立了工会与工厂委员会结合的组织基础。葛兰西认为,资产阶级正是在工会、工厂等工人阶级进行劳作的场所压榨和剥削无产阶级利益的,所以应该“将组织基础置于生产场所”,选举产生能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和工厂委员会,在二者相互补充、联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团结更多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

最后,提出“有机”的民主集中制。意大利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党内成员构成较为复杂,仍然残留着先前社会党内的一种具有浓厚拜物教色彩的官僚集中制倾向,这种腐朽气息使得个体把希望完全寄托到集体行动中去,也使集体逐渐衍生出维护少部分人特权意志、严重破坏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倾向。为摒弃这种官僚集中制,葛兰西根据列宁和斯大林进行民主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把“有机民主集中制”作为意大利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组织原则,政党决策不再完全遵从上层决策的意见,而是来源于基层民众内心自省、自觉的认同,在保证决策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处理了集中和民主之间的关系。

4.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价值启示

葛兰西从本国现实发展处境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立场方法,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这对于当前新形势下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葛兰西政党建设的具体构想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来扩大政党的群众基础,必须通过坚持群众路线继续巩固政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通过巩固统一战线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成为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4.1. 严抓意识形态,塑造话语地位

葛兰西在思想建设层面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只有在群众中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为群众所接受,群众基础才会最大限度地扩大,并将夺取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政党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虽然这一观点有些极端夸大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政党建设发展的重要程度,但在一定程度而言,把握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规律确实是铸牢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地位、树立政党威信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健全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全面领导的制度。葛兰西认为:“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加快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党内部建立互通、补充的意识形态监督制度,加强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职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政党历史的学习教育。葛兰西指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使全体党员都能较好地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鼓励党员要学习世界和意大利的历史,特别是意大利近百年的历史和意共的历史” [16] 。所以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在较大范围开展党史的宣传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持续引领广大政党内外群众感悟党史的智慧与力量。最后,加强传播媒体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葛兰西曾借助《新秩序》这样的刊物,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并试图借此夺取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领导权,在媒体手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无产阶级政党要充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善用互联网传播媒介来传递政党的意识形态,塑造贴合群众切身实际的网络意识形态品格。

4.2. 贯彻群众路线,保持密切联系

关于广泛代表和团结群众的观点是葛兰西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只有创建一个始终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群众性政党才能适应革命现实的要求,始终把“群众要素”视为一个政党至关重要的核心构成要素,在批判意大利共产党内左翼分子试图脱离民众的过程中重新审思了对民众基本利益的维护工作。

首先,注重对群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早年葛兰西深入意大利工厂内,了解工人阶级最实际的生活状况,并采取各种方式向工人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先进的思想文化,提高工人们的观念认同和支持程度,这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政党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创新宣传形式,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中群众的新需求,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系统、全面地认识党的方针政策。其次,善于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葛兰西主张要重视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只有把工农群众广泛地团结起来,才能更加坚强有力地与法西斯势力作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充分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政党发展建设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一以贯之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强大合力。最后,注重代表和实现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葛兰西认为:“领导者维护被领导者的利益,因此‘应该’获得他们的同意”。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应注重在具体工作中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铸牢政党建设发展的群众基础。

4.3. 铸牢统一战线,提高工作质量

葛兰西主张无产阶级只有广泛团结各阶级的有益力量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团结起来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夺取社会革命的胜利,当时意大利共产党在复杂严峻环境下为巩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所作的实践探索,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全面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首先,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由于意大利共产党波尔迪迦错误坚持宗派主义思想,导致初生的意大利共产党遭受到强烈打击。这一惨痛教训也使得葛兰西主张在组建统一战线时必须清除分裂、破坏党的反革命力量,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牢牢把握在先进的革命力量手中,这也启示无产阶级政党在团结各先进阶级时,要保证自身独立性,扎实推进有关工作。其次,做好统战干部队伍优化工作。在葛兰西的建设观点中,政党的成熟与否,关键要看政党统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自身综合能力。只有负责党组织统战工作的干部队伍素质过硬,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把各先进群众阶级团结在政党周围,为实现政党的建设发展使命凝聚力量。最后,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原则。葛兰西主张意大利共产党应积极团结其他先进的革命力量,在他的政党建设思想中,如果没有争取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发展原则,持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成逻辑探赜”(23SSR117)、山东省基层党建研究课题“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23SSK137)、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课题“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路径探析”(23ZSY02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列宁. 列宁全集(第2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387.
[2] 潘世伟, 徐觉哉.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503.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0.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9.
[5] 列宁. 列宁全集(第7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421.
[6] 列宁. 列宁全集(第8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15.
[7] 仲帅. 葛兰西对克罗齐国家理论的批判与超越[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2): 21-28.
[8] [英]斯蒂夫∙琼斯. 导读葛兰西[M]. 相明,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24.
[9] 倪力亚. 葛兰西: 意大利共产党创建人共产国际时期独立探索者[M].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4: 19.
[10] [意]恩内斯托∙拉焦尼埃. 陶里亚蒂论葛兰西[M]. 袁华清, 等,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11] [意]隆巴尔多-拉第斯, 卡尔朋. 葛兰西的生平[M]. 黄荫兴, 译.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7: 119.
[12] [英]詹∙约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葛兰西[M]. 郝其睿, 译.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90.
[13]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葛兰西文选[M]. 李鹏程, 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14]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M]. 葆煦,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105.
[15] 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 葛兰西文选(1916-1935)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279.
[16] 陈小平. 试述葛兰西建党思想的特点[J].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1987(3): 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