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时代老年劳动力就业的可行性——以电商直播为例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mployment of the Elderly Labor Force in the Internet Era—Taking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as an Example
摘要: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仍保持增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并载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并根据国情和应对经验制定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根据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劳动力的、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总人口的55.83%,发挥这部分低龄老年劳动力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直播带货在服务业经济中脱颖而出,相比其他产业的工作模式,直播的准入门槛与工作要求或许可以成为低龄老年人口进行就业的一个选择。
Abstract: The seventh national census data shows that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is still growing, and actively dealing with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it is included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oping experience to develop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of China’s road.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low-age elderly population with labor force, 60~69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55.83%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ged 60 and above, and playing this part of the low-age elderly labor force has a positive role in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service models, and live streaming stands out in the service economy. Compared with the working mode of other industries, the entry threshold and work requirements of live streaming may become a choice for the employment of the younger and older population.
文章引用:王为丽. 探析互联网时代老年劳动力就业的可行性——以电商直播为例[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637-1642.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218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人口老龄化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人口发展趋势,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更加严峻。国内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应对,1984年全国首次老龄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五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和七项主要任务;1994年中央出台了首个老龄工作发展纲要《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纲要指出,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老龄问题的根本对策,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福利设施,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

随着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直观。据全国第五次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比重为10.46%,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13.26%;2020年,该数值升至18.7%;截至2022年年末,这一数值已达到19.8%,从2000年到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由1.78亿人增至2.8亿人(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程度渐深,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0%以上,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1]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了我国目前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

1.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约1.91亿人口,占总人口的13.5%,尽管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但作为14.1亿国民的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结构仍保持着活力,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94亿人,且少儿人口比重正在回升,“人口大国积极应对有空间” [2] 。2019年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从社会财富储备、劳动力供给、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部署了具体工作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2022年,这一国家战略载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在这一战略要求下,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开发老年劳动力也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困境的一条路径。根据七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来源多依赖家庭成员赡养、离退休金退休金和养老金、劳动收入等进项,其中以离退休和家庭成员供养为主,但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仍有560万余人,占总人口比重22%。同时,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且这部分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国家统计局,2021)。“充分挖掘老年劳动力的潜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批老龄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同时能够降低社会养老压力,有利于发挥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作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方向” [3] ,因而推动低龄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是有必要的。

2. 互联网背景下就业新格局

2.1. 直播新业态

在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2021年12月新增网民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8.8%;在网络接入环境方面,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 [4] ,全民互联网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科技创新对研发等高技术服务业带动增强,线上线下融合加快,网上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服务模式较快增长,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总的来看,服务业恢复向好,有利于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扩大就业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5]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带动数字技术发展,创新服务模式,衍生出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2020年,直播行业逐渐完成了从‘新工具’到‘新业态’的变迁”、“直播 + 社会性服务成为新方向,也成为赋能社会的新力量” [6] 。在互联网时代,直播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方式,在许多主流媒体中,邀请网络红人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兴力量,“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7] ,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环境下,直播俨然得到官方和主流媒体认可,成为一种新职业。

2.2. 直播带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报告:电子商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4.69亿,通过短视频直播进行网购消费的用户占网购用户比例达49.7%,短视频直播带来的经济消费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较2020年3月增长7215万,占网民整体的79.1%”、“网络直播成为‘线上引流 + 实体消费’的数字经济新模式……直播电商成为广受用户喜爱的购物方式,66.2%的直播电商用户购买过直播商品”,“数字技术创新消费场景,促进市场销售增长。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 [8] ,数字技术带来的消费新动能发展蓬勃,数字化消费扩大同时带动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1到8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932亿GB,同比增长14.7%”;此外数字消费带来的还有快递市场规模的继续扩大,“前三季度,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突破千亿件,其中快递业务量突破900亿件”(国家统计局)。直播不仅带动实物商品的销售,同时这种经济消费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

直播带货的高盈利和较低的操作门槛,不光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低龄老年人入场,直播带货的群体中老年人逐渐增多,其带货类型、带货方式、背景不同。以抖音为例,有拥有3337.9万粉丝量的“我是田姥姥”,在去年5月份的一场直播首秀中,就获得了销售额150万的成绩;有粉丝量1622万的“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曾创造了单场直播销售额530万的成绩(抖音)。在互联网时代,直播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且准入门槛较低,结合七普数据来看,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其或可成为老年劳动力进行二次就业的选择之一。

3. 低龄老年劳动力入场电商直播的可行性

3.1. 老年数字鸿沟对老年群体的影响

数字鸿沟,该理论最早出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媒体报道和政府公告中,其概念被定义为“技术接入拥有者和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差距”,其强调的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接触上的差异导致了数字鸿沟,具体分为接入沟和使用沟,前者体现在经济基础上物质层面接入互联网的条件差异,也被称为“第一道数字鸿沟”,这种差异受国家经济实力、政府决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标准等客观因素影响;“第二道”鸿沟则是取决于使用者在相同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程度基础上产生的技能和使用结构差异,即“使用沟” [9] 。在数字鸿沟理论视角下,老年群体由于受互联网基础设施可及性差异、经济社会发展、认知能力差异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群体在获取互联网技术、接触数字化设备以及运用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 [10] ,其在接触互联网技术和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上相较其他群体处于弱势地位,在研究中称其为老年数字鸿沟。有学者认为老年数字鸿沟出现的本质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所产生的发展问题” [9] 。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弭数字鸿沟的重要意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对于消弭老年数字鸿沟,有学者提出,应当从关注心理需求、完善权益保障、增强数字体验等方面入手,“围绕社会生活场景持续为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学习以及培训的机会,适时开设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符合老年人学习特点的课程,帮助其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对家庭‘数字反哺’形成补充”、“发展‘传统服务 + 智能服务’双渠道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人工指导服务,让老年人真切体验到数字化生活的参与感”、“提高老年人对数字生活消费的体验感,扩大信息消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1] 等内容,尽管老年数字鸿沟对于老年劳动力入场电商直播存在技术操作和使用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家庭–社会–政府三方面进行教学和体验进行补充的。

且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对于老年群体进行再就业是积极作用大于老年群体本身的局限性的,“在我国总的技术进步对老年再就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就产业层面来看,对服务业来说,技术进步对老年再就业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就个体层面来看,技术进步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人的再就业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 [12] 。因而,老年数字鸿沟对于低龄老年劳动力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可后期弥补的。

3.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就业

2018年开始,阿里巴巴、抖音、快手等平台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涉农直播带货,助力滞销的农产品,充分发挥了直播带货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13] 。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报告中亦指出农村电商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重要作用,电子商务的业态模式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打破时空壁垒,缩小城乡差异,振兴乡村战略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口就业行业集中在农业,非农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14] ,结合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便利和可操作性,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农户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可以促进其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3.3. 精神需求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由于“养儿防老”,家庭赡养等观念的深入,许多老年人在进入常规认为的老年生活后,是倾向于“退休养老”,但与之相反的,也有大部分老年人仍然保留着劳动习惯,甚至产生二次就业的想法,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当下老年人口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操作便利的批发零售业和农业,但电商直播不仅销售日用品和农产品,同时也可以将老年群体的知识、经验等非物质内容转化为文化消费,此类文化直播多见于中医、传统文化、非遗等文化产品,对于文化传承人而言,直播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渠道和手段。

4. 针对低龄老年就业的建议与措施

4.1. 政府——授之以渔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出行、医疗、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国务院办公厅,2020)。当下,老年群体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和学习,最直接的途径来自于代际传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老年人的就业服务纳入到公共服务中,政府实施对老年人的技能培训补贴,通过大力扶持建设老年教育机构,积极发展老年教育,鼓励企业和老年人加大对工作技能的投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14] ,推动数字技术的普及与教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教育文化水平和技能学习,减少数字鸿沟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既便于其享受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其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再就业。且政府出头,其影响力对于推进数字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普及,是更具权威性的。

4.2. 公益组织、机构——就业服务

对于数字技术的学习也可以依托公益组织机构,2019年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局常务会议通过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第53类养老人力资源服务中有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指为老年人制定的老年人才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帮助有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贫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动用人单位与受聘老年人依法签订书面协议等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可以从满足老年精神需求和促进自我价值实现方面进行设计,鼓励老年人口参与社会建设,对其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实现也是一种支持和实现。此外,在政府文件中,提倡鼓励建设公益性养老组织和机构,建设和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与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老年健康产业,身体健康是老年就业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国家对养老产业建设的要求。思想观念上,宣传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等观念,使社会认识到老年人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有意愿和能力继续发挥作用和价值的贡献者” [15] ,这个群体中数量庞大的低龄的、健康的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该群体的人力资源潜能还有待开发。

4.3. 法律法规——权益保障

早年《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文件就提出了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政策,但是还未从法律层面对老年人就业进行保护。而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五十二条,“国家采取措施,发展老龄产业,将老龄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扶持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用品和提供相关的服务”;第六十九条,“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第七十一条,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构建乐龄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新修订的保障法虽然从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再就业进行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维护老年劳动力的基本权益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其还未有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才在二次就业过程中遇见的劳资纠纷、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有具体可依据的法律保障;制定针对老年就业的具体法规条例,完善法律保障建设,保障老年劳动力的权益是老年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法律保障。

5. 结语

老年群体参与电商直播其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打造老年教育和乐龄教育,推动数字技术惠及老年群体,挖掘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发挥其人才作用,优化劳动力结构,同时也满足健康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需要,鼓励老年群体参与社会建设,实现“老有所为”,提高自我价值实现。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电商直播乱象对老年群体合法权益的侵害,保护消费群体的合法权益,目前关于电商直播的法律保障和相关权益监管已经提上议程,在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未来,相信电商直播行业可以成为老年群体就业时的一个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业宏, 高尔旆.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对策建议[J]. 中州学刊, 2023(5): 90-96.
[2] 李璐. 从七普数据看我国人口老龄化[J]. 中国经贸导刊, 2021(10): 62-64.
[3] 锁箭, 范一迪, 李先军.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政策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改革, 2022(11): 130-143.
[4] 中国政府网.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9/01/content_5707695.htm, 2022-09-01.
[5] 国家统计局信息公开[EB/OL].
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307/t20230717_1941305.html, 2023-07-17.
[6] 代莉. “直播+”的社会性赋能与行业问题[J]. 青年记者, 2021(14): 51-52.
[7] 中国政府网. 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 2021-02-03.
[8] 国家统计局. 李锁强: 服务业持续恢复向好 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EB/OL].
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10/t20231019_1943740.html, 2023-10-19.
[9] 陆杰华, 韦晓丹. 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J]. 人口研究, 2021, 45(3): 17-30.
[10] 杨斌, 金栋昌. 老年数字鸿沟: 表现形式、动因探寻及弥合路径[J]. 中州学刊, 2021(12): 74-80.
[11] 苗政军.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之弥合路径[J]. 长白学刊, 2023(1): 123-130.
[12] 龚红, 罗岩, 彭姗. 技术进步对老年再就业产生了“补偿”还是“侵蚀”效应? [J]. 中国软科学, 2017(11): 77-85.
[13] 田立法, 张妍彬, 赵娅娅. 农村数字文化赋能农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J]. 农业考古, 2022(4): 260-265.
[14] 黄乾. 中国老年人口的就业新态势与战略对策[J]. 探索与争鸣, 2015(12): 32-34.
[15] 杜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J]. 人口研究, 2022, 46(6):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