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周边的生活环境,对具有深层次文化底蕴的广场设计有着浓烈的期望,以便满足人们日常游玩、娱乐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互联网的信息快速传递拓宽了设计师的思维和眼界,能够接受到各类、各地的优秀设计案例。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许多设计师一味地去生搬硬套,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撑,导致设计的同质化严重。在弘扬文化自信的当下,红色文化和广场设计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新思路。
2. 概念解读
2.1. 红色文化
文化是人类与文明的联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升华的过程,它是对物质和精神层面进步的一种外在体现。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基本国情相融合而生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精神丰碑 [1] 。它包含了革命先烈的事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2.2. 纪念性广场
“纪念”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某事件、人物或事物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通常这种活动表达的情感是具有很高的敬意和崇敬,是对过往的缅怀和回顾。纪念性广场是指为了纪念某事件、人物而建立的广场(如:黄兴广场、八一广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纪念性广场是人们情感在现实世界的物化表现,当人们的情感蕴含在广场中时,广场就被赋予了纪念意义。
3. 案例分析
3.1. 场地概况
3.1.1. 地理位置
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图1)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环路东北方向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内。占地面积约五公顷,场地北面是宜昆河滨河公园,南面是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流量大,西面是东环路车流量大。东面有两个较大的歌剧院。如果一个广场设计具备红色文化特点,能很好地区分与其它广场设计 [3] 。为了展现江姐广场与其它广场的不同,设计将红色文化与江姐广场有机如何在一起。江姐广场地势相对平坦,高差较小。革命先烈对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有着巨大的文化底蕴支撑,是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区别于其他广场的重要因素。此次广场设计依托红色文化、革命先烈“江姐”进行设计,创设即具有游玩功能又有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功能的广场 [4] 。

Figure 1. Location of Jiangjie Square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图1. 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地理位置①
3.1.2. 广场现状
对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实地调查,发现该广场存在诸多为题。首先是广场整体功能丧失,广场的功能性不明确,功能划区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其次是广场同质化严重,广场的设计元素混杂,生搬硬套、随意堆叠,不能很好的区别去其他一般广场。再者广场修缮程度较低,各种杂物随意堆砌,道路规划不合理,存在较多有头无尾的道路(图2),严重影响到了广场的美观和使用。综合上面的论述,现有的江姐广场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Figure 2. Current situation of Jiangjie square
图2. 江姐广场现状②
3.1.3. 周边使用者需求
对广场周边人群进行走访、问卷调查,人们最迫切需求的是一个较大的红色文化研学空间,研学设施要完善一些,既能满足红色文化研学的需求,又能满足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职业人群的需求。广场后期维护成本低,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独立互不干扰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广场设置较大的空旷空间满足大型活动需求,设置小型空间满足小众需求。广场设置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提升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和先烈的缅怀。
3.1.4. 红色文化分析
“江姐”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1948年6月14日,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在渣滓洞牢房里难友们将她称为“中国丹娘”、“中华儿女的典型”,毛泽东主席称:“江姐就像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一样,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2009年9月江姐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图3)。江姐的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内涵的体现,是中华儿女精神的典型。

Figure 3. List of 100 heroes and role models who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图3.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③
3.2. 设计原则
在对江姐广场设计时,对过往和当下以及未来的文化内涵进行通盘考虑。当下科技技术的进步以及资源问题,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要尊重自然,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点。
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所有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其本质就是为了人而设计,因此要注重广场的实际使用功能,忌为了形式美感而忽略了实际的功能作用。寻求美感与功能的中和点进行方案设计与实施。适当的增加一些节点设计,提供更多有红色文化教育意思的节点,促进红色文化对与人的影响。
其次,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保证场地的生态性和绿色容积率,场地地下设置雨水存储池,雨季降临时,地下储水池收集雨水进行存储,旱季时进行对绿植的供水,提升场地本身的可持续循环。滨河岸采用软质驳岸搭配生态浮岛,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最后,实施全龄化、全员化的设计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职业的人群,设置不同的功能场区,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场所。比如:有人想要学习、思考、观察,针对不同需求设置一些专属空间,空间大小不一、位置不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节点。
3.3. 总体布局
3.3.1. 主题立意
主题广场具有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任 [4] 。对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的改造,经过调研,围绕江姐本身具有的红色文化作为广场设计的主调,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设计的方针。江姐自身的红色文化元素有红梅、红岩,爱国主义精神元素有红星。将红梅、红岩、红星红色文化元素应用到雕塑、地面铺装、构筑物材质、景观小品等体现红色文化应用,通过对场地的重新规划,将其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部分,六个功能区。场地分别规划为江姐雕塑广场和纪念碑广场,江姐广场设计蕴含的文化代表着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同样代表着人民对党的回应。纪念碑广场蕴含着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寓意党的召唤。对整体路网进行了新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从而全面提升了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的整体形象。
3.3.2. 空间规划
对场地进行拆分、重构,最终将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划为三部分、六个功能区。其中三部分是:星星之火、五星闪耀、盛世中华,相应对应我国革命发展阶段红色文化以及当下的红色文化实际。六个功能区:红色文化学习区、亲水区、红梅种植区、漫步区、休闲区、缅怀纪念区。场地北面是宜昆河滨河公园,宜昆河连接场地沿线,在宜昆河沿线上设置生态浮岛、硬质驳岸。北面的亲水平台能够满足人们的,夏季可以对广场周边温度进行调节,人们可以沿着宜昆河实现两个场地的相互流动,增加广场的附加使用功能。其次,这一线路可以作为广场的次入口,让单一空间实现多功能。
南面是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流量大,考虑到人流以学生为主,南面设置红色文化学习区域和缅怀纪念区域。将两个节点融合安置在一起,使人们既可以在缅怀纪念又可以学习红色文化,激发学生们对红色文化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加深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理解,激励学生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学习精神。南面种植灌木红梅,避免高大乔木对主体雕塑的遮挡,影响视线的直观性,场地背面种植高大乔木,创设背景衬托以及天际线,突出江姐雕塑,美化空间。
西面是主干道东环路,车流量大。在毗邻广场侧延伸宜昆河将广场与道路隔开,在道路两侧种植乔木隔断主干道视野,减少主干道车流对广场的视野影响,同时减少噪音对于广场的影响。
3.3.3. 路网布局
场地由于一条车道隔开,场地设置一条非连贯的一级道路,蓝色的一级道路的形式感强,直由直线与多边形道路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广场(图4)。靠近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一侧设置多个入口,阶梯入口和无障碍通道入口。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相互连接、交会,广场整体性、流通性更强。靠近宜昆河公园的一侧保留大面积的沿河亲水带,上面采用不同规格的乔木以及灌木、绿植进行场地分割,搭配不同色彩的花,人们可以进行跑步、休闲散步等活动。靠近东环路主干道侧同样是二级道路和一级道路相连接。靠近歌剧院侧用三级道路和二级道路进行连接,创设出安静的空间,方便人们独处、交流。
3.4. 细节设计
3.4.1. 入口景观
入口景观设计对广场的形象设计和激发广场文化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广场南面设立为主入口,广场的主要轴线也从这里展开。主入口处设置江姐纪念广场方尖碑,碑牌颜色以红色为主,材质采用红岩凹凸材质,配上白色文字,给人直观、强烈的视觉效果(图5)。入口周边采用大型不规则体块进行放置,呈现开裂效果,表达革命道路的艰辛不易和曲折。场地搭配多种色彩植物,有红梅、红枫,大面积铺设绿色草皮,避免硬质铺装占比过大,导致场地环境生硬化,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景观节点,适合打卡拍照和参观学习 [5] 。
次入口位于宜昆河公园与广场亲水带交界处,广场次轴线由此展开。从红军长征路途的路径中进行元素整合,提取出一天转折上升的道路,作为次入口的形式(图6)。一条道路贯穿其中,将场地分为高、低两部分,低处代表革命开始时的不易和艰难,高出代表中华民族复兴的盛况和繁荣。周边采用红岩进行铺装,与中间道路的大理石地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道路右侧,做上升斜坡植物交叉种植,斜街侧面亲水带和宜昆河公园。右侧种植小型灌木与建筑形成层次感,避免搞建筑的直接视觉冲击,产生的压抑感和单调感。道路左右两侧种植红梅,对空间进行引导,增强入口处的秩序感,创设良好的红色文化第一感官营造,突出广场额红色文化。
3.4.2. 学习节点
主题广场风格多样、主题形式多样,为每个地方提供了一个舒适广阔的活动空间。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是一个集红色文化教育与市民活动于一身的主题广场。利用地势高差和沿河亲水带,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空间和休闲运动活动空间。
活动节点提取了红色文化中红星元素进行设计(图7)。学习节点的设计采用红色的五星构筑物,是对红色文化外在的物化应用,打破了原有红色文化精神化的固有认识,配合植物、座椅、景观雕塑等创设了很好的学习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作者学习,眺望江姐雕塑和仰望纪念碑,欣赏周边景观节点。周围的环境营造,空间的参差错落,让人长时间再次停留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3.4.3. 观赏节点
观赏节点主要体现的是红色文化中的红岩文化。江姐雕塑广场是场地中较大的观赏节点,能够观看到整个广场的全貌和红岩结构(图8)。红岩元素运用,来自于毛泽东主席对江姐的评价中“江姐就像红岩上傲立的红梅花一样”。红岩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坚定立场。红岩材质对雨水有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收雨水将雨水存储在地下蓄水池,对雨水进行循环、多次利用,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观赏节点的景墙中,介绍了江姐的生平实际,激励人们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也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红色文化。红岩构筑物,由不同大小的体块构成,高低错落的进行排列组合。纪念碑是整个广场最高的构筑物,高19.21米。放在纪念广场中央,人们可以多角度的观赏雕塑,同时该雕塑的位置和朝向也十分考究,纪念雕塑和江姐雕塑并排矗立朝向东方,是党和人民携手共进。
3.4.4. 娱乐节点
娱乐节点在广场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来到广场需要一个活动场所,来支持人们的各类活动。整个广场设置多处娱乐平台,以及各种亭廊为小型娱乐活动提供出处。娱乐节点空间更加广阔,地势更加平坦,植物种植选用大型乔木,增加阴影面积,供人们活动用。红色构筑物上放一些小绿植,静态景观雕塑小品给场地增添一定的活力,人们娱乐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 [6] 。娱乐节点周围设置了滴灌系统,自贡的雨期比较短,降水较少,每年到了6月份开始雨水就变少了,所以场地中设置多处滴灌系统,避免极端天气对广场绿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5. 植物搭配
城市广场合理的绿化种植能够更好的突出一个城市场所的特色之处 [5] 。广场作为一座城市或某地域场所的公众活动场所,其代表着一个地域或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底蕴,对城市或地域的文化宣传和营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广场设计时要注重空间的文化和氛围营造。过少的植物种植会导致广场的生硬化,过多种植又会导致广场的定义边界消失,趋向于公园。所以植物搭配在广场中非常重要,植物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在植物搭配上运用江姐自身所带元素红梅为主,以地域植物银杏树为主要搭配。红梅在广场中起到奠定基调的作用,银杏树起到烘托的作用。创设不同层次的植物搭配,乔木与灌木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绿叶树与彩叶树结合,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层次空间感。
4. 总结
查阅相关资料对红色文化进行分析汇总,促进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认识和理解,提升人们对红色革命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弘扬和继承优秀红色文化。同时遵循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着眼于当下,还充分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充分体现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贯彻这个设计方案,置于各个细节和大方向中,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同时对场地进行了全龄化、全员化的设计,覆盖各个年龄段和各类人群,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尊重人的需求。致力于打造一个富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姐广场,更好地服务于周边人群,促进红色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7] 。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四川轻化工大学《基于设计信息协同与集成理念的“室内设计创新方法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2220);2021年四川省智慧旅游中心项目《基于演化博弈的乡村智慧旅游资源开发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注释
①图1来源:高德地图截图:https://www.amap.com/place/B0FFM8LND3
②图2来源:作者拍摄
③图3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截图:https://www.gov.cn/govweb/jrzg/2009-09/10/content_1414386.htm
④图4~8来源:作者自绘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