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领域也在不断提升和进步,越来越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人才。由于医学生学习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管理问题颇多,随着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附属医院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新内容、新挑战。为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学生党员学习活动顺利开展,本文对附属教学医院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剖析,分析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以期为提升教学医院学生管理水平提供有利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edical and health field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progressing, an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medical talent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medical students’ study and work,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student managemen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affiliated hospitals has become a new content and new challenge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of the affiliated teaching hospital,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favorabl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teaching hospital.
1. 引言
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附属医院研究与探索的永恒主题,医学生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都在附属教学医院完成,时长在一年至一年半不等。尤其毕业班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大多数心智善不成熟,在学校里刚刚成为党员或预备党员的他们,在第一次踏入社会面临理论学习、临床实践、考研、论文答辩、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又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党支部生活,思想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初步才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很可能崩塌。
为深入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学习讨论相关工作的措施〉的通知》,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1] (中发[2004]16号)精神,以下称《意见》,“要切实处好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人进行教育,也要对人加以引导,更要关心人、帮助人。”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附属医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 (2021)数据统计表明,我国2020年共有医学院校300余所,有近4800万高校在校学生,医学类大学生人数为485万余人,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0%左右。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医学生本就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医学生党员既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能否有一个坚强的政治信念并且还同时成为一名有着极高理论知识的人民护卫者,将直接关系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但由于医学生学习工作的特殊性,实习期间面临理论学习、临床实践、考研、论文答辩、就业等多重压力。因此附属教学医院有义务有责任和高校协同解决好医学生党员实习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粗放式、形式化、边缘化等多种问题,做到从严治教,加强沟通,创新教学、带教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医学生党员步入社会之前的过渡阶段,为他们保驾护航。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附属教学医院向来承担了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实践任务,但大多数教学医院只有简单、粗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缺少科学、系统、高效的学生管理体系,大量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学历的医学生进入医院后管理无规可查,无章可循,导致各类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2.1. 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医院学生管理是加强医院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长期由院党委负责,缺少与科教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形成有效联动,导致管理流于形式。附属医院学生支部属于新生事物,大部分附属医院在制度修订和管理上均在探索阶段,相关制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导致学生党员队伍管理困难重重,成效甚微。
2.2. 执业特殊性导致管理难度大
大多数附属医院的学生因学习要求,需要在全院各个不同临床、医技科室轮转工作。这些大学生在支部不足一年,在读研究生的情况下也只两年半而已,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因此,难以形成一个较好的、稳定的学生组织,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即使形成管理制度,也无法按照制度来计划安排、按时限的开展工作,更难有实质性的改进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展,大部分附属医院都有2个或以上的分院区,这会导致在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员难以实现集中管理,削弱了其原有的组织形式。实习医学生工作繁忙“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且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不一,党员学习无法安排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集体活动,导致最基本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的实施往往不能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缺乏连续性。
2.3. 管理机制不联动
医学生同时属于学生,但在附属医院实习期间又属于职业人,同时受医学院校和医院“双重”管理和培养,看似增加了一重管理,但往往容易造成无人管理的窘境;学校方由于医学实习生大部分时间未在校内,无法实施实际管理,而医院方由于与学生不能形成长期稳定合作管理的方式,导致对学生党员很难形成“一对一”责任落实。并且由于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认知容易受各种思潮、言论、错误价值观影响,在组织状况上,学生容易陷入“孤立无援”“思想的孤立”等困境,使其思想觉悟不高,从而从“真实党员”向“隐身党员”进行转化 [3] 。
3. 构建附属医院学生管理的对策与评估
3.1. 学校与医院的双重培养与管理
在附属医疗机构中,临床实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党员的教育工作也要做好相应的对接,配套延伸共同合作。特别是在见习期间,由于“落户不明、管理不善”的特点,必须在实践中,形成一种由校方和实习生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协作体系,使学生党员“安好家”,并且有一种组织的归属感 [4] 。例如:以学生所在的实际工作场所设立学生党支部,并在各实习院区内按班级或实习科室成立实习生党小组,科学系统的管理实习生党员,并不断创新和完善该管理体系。对于无法纳入以上实习生党小组的,依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或让附属医院党组织按照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和要求,将这些学生党员编入附属医院下属其余党小组,参与组织活动。采用“1 + 1”管理模式,通过学校党支部与附属医院党支部的协同管理,延续和深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3.2. 目标明确传帮带
实习学生党员由于暂未能形成稳定的思想及价值观体系,步入医院临床工作岗位后,突然面对社会上混杂的思想冲击,思想体系缺乏“抵抗力”。不同的价值观形成行为模式,容易对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感到迷茫甚至怀疑。从而对未来的事业发展及职业价值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负面的导向 [5]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必须同步推进。聘请政治素养过硬、业务水平高的名医名师指导实习生党员,将实习医学生党员的专业培养与政治修养形成一体,通过导师“一对一”的引导,用良好医德、精湛医术、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影响和带动医学生党员 [6] 。让党员学生们“学有所依,劳有所靠”。同时一对一引导,导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党员生活需求,对日常和教学进行规范和指导,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言传身教,理性教育,有效沟通。学习身边优秀榜样,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一个医务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使命感 [7] 。
3.3. 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医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与优势。网络具备传播速度快、使用群体广、地域局限性小、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于网络手段能够对所需领域范围形成有效辐射,更加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8] 。对医学实习生而言,通过构建党员网络教育平台、推行党员教育工作信息化,能够将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学生党员紧密的联系起来,保证工作开展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9] 。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程序为载体,搭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将其功能用活用好,便于管理学生党员学习生活,丰富其组织生活内容。诸如,借助于手机网络专栏或小程序及时发布相关工作状态与各类学习资源;建立健全实习期学生党员信息管理、学习积分统计、奖惩情况登记、考核结果评价体系,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管理个性化与实时性管理,结合每个学生党员的特点,更好地分析当前社会对于医疗相关人才的不同需求,从而对带教内容、计划、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基于社会的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提升就业率 [10] 。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学习讨论专区,开设在线小讲堂,将思想政治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经验讲述与交流,让实习生党员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在实践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从而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成长进步。
3.4. 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
结合PDCA、RCA、脆弱性分析等科学的管理工具,对学生管理的整个环节进行考核,分析,总结,才能有效的不断推进和完善管理方式。附属医院可以依据医学生党员的实习期特点,各阶段的不同工作性质,不断探索构建科学化考评方式,逐步形成合理可行的考评体系。考核的要素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果,医德医风的考评、综合测试的成绩,工作期间考勤以及实习期结束后就业走向等多维度指标,最后形成常态的监督,不断改进,使新的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石。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先进性,只有靠内涵增长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而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学校和附属教学医院同等重要。做好校–院协同管理的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的推进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培养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创新型人才。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