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研究
Study on the Initial Sandplay Characteristics of Pupils with Developmental Dyslexia
DOI: 10.12677/AP.2023.1312811, PDF, HTML, XML,   
作者: 杨晓莹: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澳门;武 杨*: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洛阳;吴 瑶: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河南 洛阳
关键词: 发展性阅读障碍沙盘游戏初始沙盘小学心理健康Developmental Dyslexia Sandplay Initial Sandplay Prim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摘要: 目的:探究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方法:在广东珠海、中山,河南洛阳三地筛选出46名小学生,分为实验组(男12,女11)和对照组(男11,女12),对被试初始沙盘作品的编码与分析。结果:在初始沙盘中,实验组武器类沙具使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类沙具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沙盘操作描述特征中实验组较少触碰沙子、缺乏自我像且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度低;实验组更多出现忽视主题,对照组较多出现连结主题。结论: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初始沙盘具有临床心理评估的功能和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itial sandplay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Methods: 46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Zhuhai, Zhongshan and Luoyang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male 12, female 11) and control group (male 11, female 12) to code and analyze the initial sandplay characteristics works of the subjects. Results: In the initial sandplay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weap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and was less touching the sand, less self-appearance and low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wor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neglected themes and more connected theme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initial sandplay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have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clinical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文章引用:杨晓莹, 武杨, 吴瑶 (2023). 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研究. 心理学进展, 13(12), 6353-6362.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2811

1. 前言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 Dyslexia)是指在认知完整、智力正常并且脑部经检查无生理性的器质性病变和神经损坏,但在阅读和拼写等成绩上,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的一种障碍(Bosse et al., 2007)。这种障碍会导致小学生学业成绩落后,造成他们自信心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引发厌学、抑郁、自闭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Xiao et al., 2022)。有研究发现,如果能够在早期阶段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进行恰当的干预,就能够使70%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改善(Lyon et al., 2001)。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进行早期干预,不仅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还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及早地对小学生发展性阅读障碍诊断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于阅读障碍的产生机制,目前分为语音加工缺陷理论和词形加工缺陷理论。语音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是一种语音障碍,阅读障碍者的问题在于音位表征的缺陷(Liberman, Brady, & Shankweiler, 1991)。较早有研究发现,正常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前就可以正确地将单词分割为音节或音位,而阅读障碍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几个月之后,还不能完成这项任务(Bradley & Bryant, 1983)。后来有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难以对/ba/-/da/等语音材料进行正确区分(Witton et al., 1998)。词形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主要是由于视知觉缺陷引起的,大部分阅读障碍者会混淆镜像的字母(p/q)和相似的字母(m/n) (Valdois, 1995)。

阅读障碍的初步筛查主要采用家长填写问卷的方式(静进等,1998;杨志伟,龚耀先,1997;刘靖,1997;吴汉荣等,2006a;Shu et al., 2006; Lin et al., 2020),带有一定的家长主观色彩。初始沙盘是指来访者所做的第一个沙盘,是来访者真实呈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综合表现,可以表露显示出来访者欲表达问题的某些潜在提示(申荷永,高岚,2004;谭健烽等,2014)。而初始沙盘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其除了传统的投射测验以外,还可以打破文字测验的局限性,被试的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善表面效度低等,同时因为它的操作简单,沙盘照片易储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团体测验,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沙盘游戏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蔡宝鸿,2005)。从初始沙盘中找到对于某些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心理线索,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可以为阅读障碍小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评价工具。

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小学已经将沙盘游戏室纳入心理辅导室的建立,在学校已有沙盘游戏室的情况下,沙盘游戏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就可以在校内发挥沙盘游戏的双重作用:既有诊断功能,又有治疗功能。在蔡宝鸿、谭健烽等人的研究中,开始对初始沙盘进行整合,但总体来说,国内从初始沙盘视角,考察阅读障碍小学生的沙盘特征相关研究仍明显不足,本研究将从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进行探讨(谭健烽等,2014;蔡宝鸿,2005;谭健烽等,2013)。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在广东珠海、中山,河南洛阳三地选取158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0.01岁(SD = 0.83)。男生91人,女生67人,三年级46人,四年级53人,五年级59人。通过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吴汉荣等,2006a)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到被试监护人的同意后,通过随机抽样筛选评分高于70分的小学生共23名作实验组,另外选择55分以内的23名小学生作为对照组。

2.2. 方法

2.2.1. 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 (吴汉荣等,2006a)

采用吴汉荣等(2006a)开发的《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此量表由家长填写,共有58道题目,从内容上可以分为8个维度,得分越高代表阅读障碍越高,该量表的信度为0.97,效度为0.93 (吴汉荣等,2006b)。

2.2.2. 沙盘游戏

标准沙盘治疗室,包括有沙盘、2000多种不同种类的沙具、水、数码相机一部、计时器一个、沙盘制作记录表和沙盘作品分析表。

2.2.3. 实验程序

实验在沙盘游戏治疗室中每个被试单独进行。40分钟内独立完成一个沙盘游戏,并且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被试完成初始沙盘后,主试陪伴被试一起探索其沙盘游戏作品,从作品场景、内容、自我像、沙盘完成过程等方面进行记录。完成后,主试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沙盘完成照片。收集完全部照片后,研究者按照统一的编码标准对初始沙盘进行编码,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并分析。

2.3. 统计处理

蔡宝鸿对初始沙盘的沙具进行了详细分类(蔡宝鸿,2005)。沙盘游戏中共有2000多个沙具,可以分为10大类:动物、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植物、生活用品、自然元素、宗教信仰、武器及其他所有未纳入的沙具。沙盘游戏的主题分析:15个创伤主题和15个治愈主题。15个创伤主题包括:混乱、空洞、分裂、限制、忽视、隐藏、倒置、受伤、威胁、受阻、倾斜、残缺、陷入、攻击、未能归类的其他创伤主题特征。15个治愈主题包括:整合、联结、能量、流动、深入、新生、变化、灵性、抚育、趋中。接着,根据各个主题的定义,把各个主题细化,每个主题列出操作性比较强的主题特征。一共列出了45个创伤主题特征和45个治愈主题特征。根据编码表,独立对初始沙盘进行评分阶段主试根据沙盘特征编码表,按照编码表上列出的特征分析沙盘照片,如果照片上出现编码表上的特征那么该特征就记为1,该特征只要出现一个,就算是有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也记为1。如果该特征一个也没有出现,那么就记为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沙具使用情况进行t检验,人物类和特殊类沙具、操作描述特征进行χ2卡方检验,沙盘主题特征进行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沙具类别的使用情况

表1所示,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在武器类沙具的使用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总数、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植物、生活物品类沙具的使用上显著少于对照组。

Table 1. Use of sand tools

表1. 沙具的使用情况

3.2. 两组被试人物类沙具的使用情况

表2所示,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使用现实人物、男人、女人沙具的情况都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在有无阴影原型出现上则多余对照组。

Table 2. The use of sand tools i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被试人物类沙具的使用情况

3.3. 特殊类沙具使用情况

表3所示,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更少使用鲜花、草、树木、居民房屋、商业建筑、食物果实、桥,更少出现湖、河流。

Table 3. Use of special sand tools i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被试特殊类沙具的使用情况

3.4. 沙盘操作描述特征情况

表4所示,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对沙子的态度以不碰触为主,沙盘布局不平衡、沙具摆设视角单一、色彩单调、且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度低、缺乏自我像,且抽象主题场景的比例较高。

Table 4. D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sand table operation

表4. 两组沙盘操作的描述特征

3.5. 沙盘主题特征情况

表5所示,首先对20个主题逐个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混乱、限制、忽视、受伤、威胁、妨碍、整合、联结7个p < 0.05的主题特征。然后,以有无汉语阅读障碍为因变量,筛选出的7个沙盘主题特征为自变量,采用向后逐步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忽视和联结两个沙盘主题特征进入回归方程。整个回归方程模型的Nagelkerke R2 = 0.901。

Table 5.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sand tabl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两组被试在沙盘主题特征上的差异比较

4. 研究过程

4.1. 沙具使用情况分析

表1资料中可以看出,阅读障碍小学生在武器类沙具的使用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总数、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植物、生活物品类沙具的使用上显著少于对照组。

沙盘中常见的武器有斧头、镰刀、剑、戟或枪等。斧头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常用于伐木、劈柴等,是古人手头常用兵器,由原始的劳动工具演化而来,形状笨重,杀伤力不高,斧头代表残暴,也象征英勇,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斧头都与决定性力量有关,古代太阳、暴风雨之神和领袖权威的象征,如《宝莲灯》中沉香为母报仇,就是用斧头劈开了镇压华岳三娘的华山。在意识层面,武器的使用较多可能与阅读障碍小学生的攻击性较高有关。而在沙具总数等其他方面较少,汉语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较为混乱,现实生活环境不尽如意,生活缺少乐趣和生命力。在无意识层面,武器在象征中往往表示着输出而并非是输入,在武器沙具的选择中恰恰表明了孩子们对表达的渴望。同样,在我们渴望表达或给予表达的时候,我们是无法获得知识的,就像一个完全听不进去别人劝告的孩子。而孩子的过分表达,也许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同样的呼应了意识层面的专注力不够。武器沙具的较多使用实际上反映了小学生内心世界缺少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缺失往往会带来孤独感、攻击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阅读障碍小学生比正常小学生使用更多的武器则可能与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申荷永,高岚,2004;谭健烽等,2014)。

表2中可以看出,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使用现实人物、男人、女人沙具的情况都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在有无阴影原型出现上则多余对照组。实验组的小学生所使用现实人物较少,是阅读障碍小学生逃避现实、家庭功能紊乱、父母角色缺失、社会心理支持较少的呈现;女人象征温柔与善良,女人少则可能与家庭人际关系不良。

沙盘游戏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人物也通常是其真实生活中人物的象征,比如女性人物往往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妈妈或奶奶。居民房屋往往被视为家庭或亲人的象征,商业建筑则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密切,沙发、床等家具设备则往往反映出了家庭中温暖的氛围,食物果实则象征来自外界的各种支持和补充能量支援与能量,实际上个体良好和谐的社交系统的反映。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体现家庭内部结构,表达来访者内心秩序、生活情趣等内容(谭健烽等,2014;蔡宝鸿,2005)。

表3中可以看出,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更少使用鲜花、草、树木、居民房屋、商业建筑、食物果实、桥,更少出现湖、河流。树是人类常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象征符号之一,是生命的具体体现,树是自然界中蓬勃生长、季节性衰败和来年再生的象征,地位至高无上,古人对树充满崇拜,树是高大、伟岸、是神圣的。在佛教中,佛祖释迦穆尼就是在菩提树下觉悟的,佛教徒们认为“树象征着大彻大悟”。河流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它是净化与迁移的象征。中国北方的三条大河,代表着中国的三个朝代。每条河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古代故事中经常有人们向河神献祭,祈求河神保佑一方平安,给予当地人们富足安康的生活。桥梁链接两个分离的东西,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需要用船来往两岸的摆渡,桥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沟通了交通,也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桥也是过渡和转换的象征。实验组居民房屋、商业建筑、食物果实等沙具的缺乏呈现了其安全、归属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逃避现实的生活状态;缺少桥呈现其与外界的沟通困难;水是滋润万物的能量,而河流代表能量的流动,阅读障碍小学生少出现湖、河流,是缺乏朋友与支持、缺乏连接与沟通的象征(谭健烽等,2014;蔡宝鸿,2005;谭健烽等,2013)。

4.2. 沙盘作品描述特征情况

表4中可以看出,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对沙子的态度以不碰触沙子为主,沙盘整体布局上显得不够平衡、从沙具摆设的角度看也比较单一、使用的色彩单调,从整体评价上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度低、缺乏自我像,且抽象主题场景的比例较高。不接触是阅读障碍小学生的心理防御,是对自我的保护;布局不平衡反映阅读障碍小学生个体自身的不统一。 自我像即自我的形象是否出现在沙盘游戏中,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在整体环境中的角色和态度认知。场景类型可以分为家的场景、社会场景(以办公室或学校类沙具为主)、自然场景(以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界动植物为主要沙具)、战争场景(以武器类沙具为主)和抽象场景(以巫师或神话等抽象非现实类沙具为主) (谭健烽等,2012a)。家的场景类型本质上反映了阅读障碍小学生内心渴望温暖、关怀,希望与亲密他人和重要他人进行亲密接触获得情感依赖等内心需求。社会场景类型表达了个体希望在社会发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内心呼声。自然场景类型则可能反应了阅读障碍小学生渴望和谐和安静,侧面可能反应出了阅读障碍小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等各种不和谐因素。战争场景类型则更加直接的表达了阅读障碍小学生内心的矛盾的和冲突。抽象场景类型想要表现得是阅读障碍小学生自身的虚构幻想的理想世界,更说明小学生现实的处境非常令人不满意(谭健烽等,2012b;谭健烽,申荷永,李鹤展,2010;谭健烽,申荷永,2010;李江雪等,2009)。

阅读障碍小学生自我像的缺失表达了阅读障碍小学生对自我的不接纳,也就是阅读障碍小学生的自我和谐较低。阅读障碍小学生以抽象和战争类型场景为主,可能反映了阅读障碍小学生在对待问题和困境时候的应对模式更多地逃避或寻求精神的摆脱,长期的压抑及挣扎摆脱的心理状态。

4.3. 沙盘主题特征分析

阅读障碍小学生通过创造可见的“沙盘游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每个沙具都具有象征的意义,而沙盘游戏的主题是由一系列沙具组成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本研究结果显示阅读障碍小学生多出现忽视主题,而非对照组较多出现联结主题。忽视主题的沙盘游戏往往是呈现出不同沙具之间相互孤立无援、距离间隔较大的特点。联结主题指的是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对立面的联结。例如,一个梯子连接着土地和大树;一座桥连接着天使和魔鬼。

5. 结论

阅读障碍小学生在沙盘游戏中与非阅读障碍小学生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在沙具使用方面:阅读障碍小学生在总数、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植物、生活物品类沙具的使用上显著少于非阅读障碍小学生,使用现实人物、男人、女人沙具的情况都显著少于非阅读障碍小学生,武器类沙具的使用和阴影原型的出现皆显著高于非阅读障碍小学生。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更少使用鲜花、草、树木、居民房屋、商业建筑、食物果实、桥,更少出现湖、河流。沙盘操作描述特征方面: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对沙子的态度以不碰触为主,沙盘布局不平衡、沙具摆设视角单一、色彩单调、且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度低、缺乏自我像,且抽象主题场景的比例较高。沙盘主题方面:阅读障碍小学生更多出现忽视主题;非阅读障碍较多出现联结主题,在意象的感知与理解上,与普通孩子无异。

在初始沙盘中可以看出,阅读障碍小学生往往在沙盘中呈现对立、矛盾等沙盘特征,而联系、连接等特征呈现较少。沙盘游戏治疗来源于分析心理学,从分析心理学中象征的角度理解,小学生的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小学生的无意识中文字符号与意象的连接中形成了问题(Jung, 1964)。而在艺术领域里,播音学是最具有中国汉语言特色的学科,其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即强调文字符号与意象图像的感受能力(姚喜双,陈友军,2002;张颂,2003),亦称“画面感”,同样地,在沙盘游戏的后期干预中,我们可以通过沙具的表达,修复孩子们对文字的理解以及符号与意象的连接能力,从而使小学生的发展性阅读障碍有明显的改善。

初始沙盘在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小学生中具有临床评估的功能和价值。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蔡宝鸿(2005). 初始沙盘及其临床诊断意义研究——行为问题儿童初始沙盘诊断特征的分析与探索. 硕士学位论文,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2] 静进, 海燕, 邓桂芬, 等(1998).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的修订与评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3), 197-200.
[3] 李江雪, 项锦晶, 申荷永(2009).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3(4), 280-285.
[4] 刘靖(1997). 《修订后阅读测验》的测试报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1(5), 9-11, 65.
[5] 申荷永, 高岚(2004). 沙盘游戏: 理论与实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谭健烽, 申荷永, 李鹤展(2010). 心理症状阳性者的初始沙盘特征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8(4), 472-474, 476.
[7] 谭健烽, 申荷永, 李鹤展, 等(2012a). 躯体化症状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3), 424-426.
[8] 谭健烽, 申荷永, 李鹤展, 等(2012b). 抑郁症状阳性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 心理科学, 35(4), 999-1003.
[9] 谭健烽, 申荷永(2010). 强迫症状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10), 757-761, 774.
[10] 谭健烽, 吴诗婧, 郭欢, 等(2014). 有敌对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9), 701-707.
[11] 谭健烽, 邹晓波, 张淑红, 等(2013). 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8), 607-612.
[12] 吴汉荣, 宋然然, 姚彬(2006a). 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国学校卫生, (3), 189-190.
[13] 吴汉荣, 宋然然, 姚彬(2006b). 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6), 468-469, 471.
[14] 杨志伟, 龚耀先(1997). 汉语阅读技能诊断测验(CRSDT)的初步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3), 158-163.
[15] 姚喜双, 陈友军(2002). 播音学概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6] 张颂(2003). 中国播音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7] Bosse, M. L., Tainturier, M. J., & Valdois, S. (2007). Developmental Dyslexia: The Visual Attention Span Deficit Hypothesis. Cognition, 104, 198-230.
https://doi.org/10.1016/j.cognition.2006.05.009
[18] Bradley, L., & Bryant, P. E. (1983). Categorizing Sounds and Learning to Read—A Causal Connection. Nature, 301, 419-421.
https://doi.org/10.1038/301419a0
[19] Jung, C. G. (1964). Man and His Symbols. Aldus Books.
[20] Liberman, I. Y., Brady, S. A., & Shankweiler, D. (1991). 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Literacy: A Tribute to Isabelle Y. Liberma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1] Lin, Y., Zhang, X., Huang, Q. et al. (2020). The Prevalence of Dyslexia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Chinese Literacy Assessment in Shanto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 Article 7140.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197140
[22] Lyon, G. R., Fletcher, J. M., Shaywitz, S. E. et al. (2001). Rethink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thinking Special Education for a New Century, No. 1, 259-287.
[23] Shu, H., Mcbride-Chang, C., Wu, S., & Liu, H. (2006).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s a Core Cognitive Construc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8, 122-133.
https://doi.org/10.1037/0022-0663.98.1.122
[24] Valdois, S., Gerard, C., Vanault, P., & Dugas, M. (1995). Peripheral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 Visual Attentional Account?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12, 31-67.
https://doi.org/10.1080/02643299508251991
[25] Witton, C., Talcott, J. B., Hansen, P. C., Richardson, A. J., Grif-fiths, T. D., & Rees, A. (1998). Sensitivity to Dynamic Auditory and Visual Stimuli Predicts Nonword Reading Ability in Both Dyslexic and Normal Readers. Current Biology, 8, 791-797.
https://doi.org/10.1016/S0960-9822(98)70320-3
[26] Xiao, P., Zhu, K., Liu, Q. et al. (2022). Associ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d Anxiety/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The Chain Mediating of Time Spent on Homework and Stres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97, 495-501.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