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与其生活满意度相关性——基于CLASS 2018的数据检验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us of the Elderly Enjoying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and Their Life Satisfaction—Data Verification Based on CLASS 2018
DOI: 10.12677/AR.2023.104244, PDF, HTML, XML,   
作者: 张明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社会保障待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The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增进老年人的民生福祉、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也是当下社会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数据(CLASS 2018)进行分析,以老年人自身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老年人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状况为自变量,同时将老年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区等列为控制变量,探究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对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老年人获得充分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政府、社会和家庭都应共同努力,加大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投入和关注,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is propo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mprove the national pooling system of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re also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current society. This paper uses the life satisfaction survey data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in 2018 (CLASS 2018) for analysis, taking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status of the elderly enjoying various social security funds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gender, education level and residence area of the elderly as the control variabl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Chinese elderly people. By mean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dequate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for the elderly and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families should make joint effort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attention in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social goal of providing for and enjoying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张明玥. 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与其生活满意度相关性——基于CLASS 2018的数据检验[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822-1830.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244

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老年人数量多,老龄化程度进展很快,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绝对规模大和发展速度快的特征。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4.1% (李志宏,2015) [1]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病苦老龄化”“长寿而不健康”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刘二鹏和张奇林,2018) [2] ,当前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达到1.5亿,占老年人口的6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刘远立等,2018) [3] 。以上是我国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如何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也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因此需要不断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所谓“积极老龄化”,就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都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而社会保障基金,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社会保障支出对老龄人口生活质量影响重大,合理的支出结构能够促使老龄人口更加健康、更有尊严地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提升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重要社会职能,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同时与居民健康之间存在天然联系(李胜会和宗洁,2018) [4] ,而生活质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学者姜茂敏从社会质量角度入手,构建宏观社会经济保障的指标,将衰弱老年人的社会经济保障划分为经济、环境、保险与医疗四个部分,更加客观科学地研判宏观经济发展与衰弱老年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跨层次结构模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质量理论,构建了社会经济保障理论对衰弱老年人幸福感跨层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发现社会经济保障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姜茂敏,2023) [5] 。学者马红鸽和席恒基于经济学的核心命题:“财富的增加会导致福利或幸福的增加”,利用中国家庭综合调查数据,在Ordered Probit和OLS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阐述了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之间相互影响的机理及机制。得出的结果表明:收入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之间呈“倒U型”关系;社会保障在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表现突出 [6]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学者刘瑜做出以下研究:通过采用CGSS (2010)大样本微观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显示社会保障显著增加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且通过分项分析和分群体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医疗保险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高于养老保险;此外,社会保障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东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城市,对低收入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 [7] 。学者卜芳和肖立国则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其社会保障支出与其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支出不仅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缓解了收入差距过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带来的不利冲击 [8] 。学者殷金朋等人则关注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了较有特色的结论:社会保障水平省际差异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三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有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学者徐广路、张聪以及李峰分析了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角度研究了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机制,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社会保障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从而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其次,社会保障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安全感,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再次,社会保障提高了流动人口对政府的信任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最后,社会保障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促进了社会稳定 [9] 。以上是近年来部分学者对社会保障待遇与各主体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总结。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利刚性和民生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都是逐年增加,我国也不例外(谢勇才,2019) [10] 。在国家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依然不断增加。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012.09亿元,同比增长约9.8%。由于老龄人口属于纯消费人口,其生活质量受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很大。在此之前已有大量学者研究社会保障待遇同居民、农村居民以及不同区域的人们的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但鲜少有研究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此,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数据(CLASS 2018),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了社会保障支出对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老龄人口更加健康、更有尊严地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2018年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数据(CLASS 2018)作为数据来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 CLASS)是一个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社会、经济背景数据,掌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估各项社会政策措施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为中国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11] 。为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在11,419个样本当中剔除了选择“无法回答”、“其他”以及空白的无效样本,最终留下11,296份有效样本。

3. 研究方法

在探索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预期生活满意度之间影响的过程中,本研究使用STATA作为分析工具,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社会保障待遇对其他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作为切入点,研究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和老年人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提出假设:

H1: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社会保障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减少一定的压力,老年人也一样。生活中很多领域都与社会保障挂钩,而由于各种因素,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以此逻辑推测,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老年人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会感到更加满意。

H2: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会自身生活满意度评价更高。

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对各项国家政策更加了解,由于自身文化素养、数字素养相对较高,会有更多了解社保政策的途径,也更有相关的意识,同时在人生历程中有可能会为自己创造满足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条件,因此此处提出,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相较缺乏教育资源的老年人,对自身的生活满意度评价也相对更高。

4. 主要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CLASS 2018数据库中,调查团队对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以及对自身的满意度评分做了详细的调查。为验证以上两个假设,本文选择了一个因变量,八个自变量以及三个控制变量。其中因变量为:生活满意度,八个自变量分别是CLASS 2018问卷中提供的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状况: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贫困救助金、高龄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以及政府其他救助。控制变量则为性别、居住地区以及受教育程度。

4.1. 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在回归分析之前先将相关变量赋值,赋值状况如下(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1. 各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4.1.1. 核心解释变量

文章核心解释变量是社会保障。所谓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12] 。本文章中采用了CLASS 2018中的多个社会保障类型的待遇享受状况,调查问卷中询问“下面询问您享受以下社会保障待遇的情况”,回答为“是”则记为1,“否”则记为0,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享受状况中,有30%的老年人回答了“是”,70%的老年人选择了“否”;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享受待遇中,有5%的老年人回答了“是”,95%的老年人选择了“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享受待遇中,有43%的老年人回答了“是”,57%的老年人选择了“否”;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贫困救助金享受待遇中,有6%的老年人回答了“是”,95%的老年人选择了“否”;在高龄津贴享受待遇中,有15%的老年人回答了“是”,85%的老年人选择了“否”;在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享受待遇中,有1%的老年人回答了“是”,99%的老年人选择了“否”;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享受待遇中,有1%的老年人回答了“是”,99%的老年人选择了“否”;在政府其他救助享受待遇中,有4%的老年人回答了“是”,96%的老年人选择了“否”。

4.1.2. 被解释变量

而文章的被解释变量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在CLASS 2018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会询问老年人:总的来说,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吗?老年人在回答此项问题时从“无法回答”到“很满意”一共有六个选项,为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筛除“无法回答”的几份样本之后,保留从“很不满意”到“很满意”五个选项,并相应从1~5进行赋值,越满意则数字越大。在回答“总的来说,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吗?”这一问题时,1%的老年人选择了“很不满意”,6%的老年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26%的老年人选择了“一般”,47%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比较满意”,同时也有20%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示“很满意”。

4.1.3. 控制变量

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现实状况,本篇文章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选择以下几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性别、目前居住地区以及受教育程度。男性和女性分别赋值为“1”、“0”,在所有的有效数据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占了总样本的50%;在目前居住地区的选项中,包括市/县城的中心城区、市/县城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等六个选项,剔除无效选项后,将除农村以外的地区视为城镇地区,农村赋值为“0”,城镇则赋值为“1”,经统计,农村地区老年人数据样本占总样本的42%,城镇老年人的数据样本则占总样本的58%,从这两个变量角度出发,样本数据时相对均衡的。调查研究人员会询问老年人:“您的文化程度是什么”。答案分别是不识字、私塾/扫盲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七个选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分别赋值为0~6,受教育程度越高则数字越大;从老年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26%的老年人不识字,没有接触到教育资源,4%的老年人上过私塾或是扫盲班,有一定程度的识字能力,37%的老年人上过小学,23%的老年人上过初中,文化程度更高的老年人占少部分,8%的老年人接触过高中或是中专教育,2%的老年人上过大专,同时还有极少部分——1%的老年人接触过本科及以上的教育。

5.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运用STATA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回归分析,得出了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具体结果如表所示(见表2)。

Table 2. Result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elderly people’s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表2. 老年人享受社保待遇和生活满意度间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注释:*P < 0.05, **P < 0.01, ***P < 0.001。

5.1. 老年人享受社保待遇和生活满意度间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分析

5.1.1. 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状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表2呈现了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状况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状况。在回归分析结果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贫困救助金、高龄津贴以及政府其他救助对老年人当下的生活满意度评价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这几个社会保障基金给老年人带来了经济以及医疗方面的保障,同时也给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福利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保障待遇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旨在提供给老年人基本的经济、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

首先,社会保障待遇为老年人提供了经济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经济能力逐渐减弱,生活开支增加。社会保障待遇通过养老金、退休金、社会救助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这使得老年人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获得基本的食物、住房、医疗等保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其次,社会保障待遇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困扰。社会保障待遇中的医疗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费用的补偿和报销,使得老年人可以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减少了医疗支出对他们经济的压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可和满意度。此外,社会保障待遇还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通常面临孤独、失去工作角色和社交圈等问题。社会保障待遇通过建立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提供老年人关爱、照顾和社交活动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精神和心理需求。这些养老服务帮助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减轻了他们的孤独感,增加了生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的H1成立。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通过提供经济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待遇为老年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因此,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以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1.2. 受教育状况和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表2的线性回归分析中显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这一群体对自身的生活满意度越高,文章中H2成立。传统意义上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通常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工作岗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更容易适应这种变化,并具备从事更高技能职业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使得他们更有经济保障,生活更加稳定和满意。而本片文章讨论的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更容易理解和利用社会保障政策。在现代社会,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状况。然而,这些政策和福利并不一定为每个老年人都提供相同的待遇和保障。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通常对社会保障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益和福利,并且知道如何申请和使用相关的福利资源。

因此,他们更容易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稳定、舒适和满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待遇,并且他们的生活也更加满意。通过受教育,老年人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了适应社会变化和利用社会保障政策的能力。他们更容易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获取社区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老年人的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晚年。只有让老年人享受到充分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乐的目标,共创一个美好的老龄社会。

5.2. 线性回归结果检验

在对本篇文章的两个假设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本文还对线性回归结果作出相关检验(见表3)。

Table 3. Test of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表3. 线性回归结果检验

通过观察表3可以发现,检验结果同上述表2回归结果相对应,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贫困救助金、高龄津贴以及政府其他救助的显著性都十分明显,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目前居住地区也十分显著,性别、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数据显著性不明显,检验符合相应结果。

6. 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本篇文章利用CLASS 2018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老年人获得充分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基于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并努力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投入。鼓励并推动建立全面、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通过提高养老金、医保补贴、社会救助等福利待遇,确保老年人能够基本满足生活需求,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防止滥用与浪费。其次,加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应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再次,建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护理、社交活动等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同时,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提供安全、舒适、贴心的养老服务,解决老年人面临的孤独和抑郁问题。此外,推进智能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效率和质量,使老年人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会支持。最后,社会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鼓励多代同堂、亲情关爱,减少代际间的隔阂和孤独感。同时,倡导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选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志愿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和生活满意度。

总之,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政府、社会和家庭都应共同努力,加大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投入和关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关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只有在一个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

7. 总结

本文以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展开研究,不仅关注了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数量和质量,还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保障待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这一研究视角在现有研究中较为少见,为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往研究往往只关注社会保障覆盖率、参保率等数量性指标,而本文则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探究了社会保障待遇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尽管本文在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研究视角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的研究仅基于CLASS 2018数据,未能考虑其他可能的变量和因素,如地区差异、文化背景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考虑。其次,本文采用的生活满意度指标是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能受到老年人主观感受的影响。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考虑更多的变量和因素,如地区差异、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等,以更全面地了解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与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其次,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生活质量。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CLASS 2018数据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与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了社会保障待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拓展研究范围、加强研究方法改进、深化研究内容以及增强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后续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总报告起草组, 李志宏.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 老龄科学研究, 2015, 3(3): 4-38.
[2] 刘二鹏, 张奇林. 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的变动趋势与照料效果分析[J]. 经济学动态, 2018(6): 92-105.
[3] 刘远立, 郑中伟, 饶克勤, 王深远. 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4] 李胜会, 宗洁. 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居民健康——兼对逆向选择行为的检验[J].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1): 26-43.
[5] 姜茂敏, 涂爱仙. 社会经济保障对衰弱老年人幸福感的跨层次影响——社会地位与心理弹性中介调节作用[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3): 71-81.
[6] 马红鸽, 席恒. 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J]. 社会保障研究, 2020(1): 86-98.
[7] 刘瑜. 社会保障制度的幸福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视角[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6): 92-94.
[8] 卜芳, 肖立国. 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居民幸福感[J]. 科学决策, 2017(3): 19-34.
[9] 徐广路, 张聪, 李峰. 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5(4): 82-84.
[10] 谢勇才. 中国社会救助70年: 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6): 44-54.
[11] 张若恬, 张丹, 李树茁. 当代中国老年人养老资本、策略与福祉——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8(4): 72-83.
[12] 金锦萍. 论法典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J]. 法治研究, 2023(3): 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