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Thinking ab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Port Coastal Hydraulic Structure
DOI: 10.12677/AE.2023.1312161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邓绍云, 黄莹娜, 黄建淼, 张 建:北部湾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钦州;邱清华*: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广西 钦州
关键词: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三全育人Port Coastal Hydraulic Structur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ree-in-One Education
摘要: 为响应党和政府及教育部号召“三全育人”政策方针及精神,弥补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的缺陷和时间的不足,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贯彻“全方位、全人员、全过程”的实施和效果,并做到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及沟通,课程思政建设应时应情在中国各大高校展开并实施。为响应学校的号召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和实践,从三年前开始,本课程教学团队就开始贯彻执行这种“三全育人”的方针政策和精神,并加强了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整个《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没有影响该课程的专业业务的教学而且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方法、方式及途径正确,效果良好,经验值得推广。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call for the policy principle and spirit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and lack of time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all-round, whole-person, whole-process”, and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implemented in major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school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team of this course began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and spirit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three years ago, and strengthen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through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Port and Coast Hydraulic Structur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Not only does it not affect the teaching of the professional business of the course, but also takes the role of promotion, the method, way and way are correct, the effect is good, and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promoting.
文章引用:邓绍云, 邱清华, 黄莹娜, 黄建淼, 张建.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487-1049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616

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思想政治的教育对当今大学生乃至于以后的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及关键的,其原因有众多,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的大学生因为历史的原因,出生时代远离革命先烈时代几代,已经对革命先烈毫无印象和感情,不知道自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来之不易,不知道今天的中国来之不易,更是无从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千辛万苦奋斗换取而来。加上现在的社会,通讯发达,网络传媒的负面影响太大,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生活中学习中的那种只图眼前利益和贪图享受及急功近利等反面思想意识的作用等等不断地侵蚀和毒害当代大学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 [1] [2] [3] 。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多方面,有思政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党团工作人员等等,思政课教师)对其监控和指导及教育等,但这些还因为众多原因,时间有限,大学生不可能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学科的大学生还有本专业学科所开设的课程需要进行教育与学习,从而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而荒废专业和学科知识及理论与技术的教育与学习。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并贯彻的。

课程思政的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正规和常有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同时为了让具体专业和学科知识理论及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实践等等;另外一方面,实施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与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加深提高该课程的教育与学习的功效和质量。

2.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的优势

(一) 该课程所归属的专业学科优势

课程“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一般归属于一级学科水利工程二级学科本科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该本科专业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六学期进行教学,一般安排64课时(4个学分),与之配套还有个16课时(一个学分,即一个星期)的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是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内容的主要依据课程之一(其他的依据课程有航道工程等)。

因为中国的悠久历史的原因及大江大河大海海岸线极长,海域面积较大,相关的港口码头海岸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成就非常伟大。此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是我国所有学科中引领世界前列世界前沿阵地的工科专业,我国的土木工程方面可能比不上德国的悬浮磁铁道和日本的高速公路及美国隧道,但因为我国有两大长江和黄河以及几大河口与海湾及很长的海岸线从而造就了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码头、跨海大桥及人工海岛等等港口航道海岸水工建筑物,这是我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与自豪,这些工程的论证研究、设计与施工及管理等建设工作吸引了我国著名的大学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等及著名的科学研究院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等等,凝结了诸多科学家、工程专家与学者的多年不懈的努力心血。

(二) 该课程思政教育的便利

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爱党心、爱民心、爱岗心、敬业心、工匠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行业优越感,时代优越感,行业的使命感等等 [4] [5] [6] 。

而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这门课程对于中国来说,其所对应的行业水运工程来说,中国历史悠久,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建造历史久远且处处可见,规模宏伟,寿命长久,水运工程在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类进步等方面成绩斐然,成就伟大,成果辉煌。

“古中国的水运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国土辽阔,山川河沼星罗棋布,这些为我们的祖先发展水上交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一段古代中国辉煌的水运发展史!古中国的水运是最早的水上交通方式,先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创制了舟船,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国是发明舟船最早的国家,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广泛使用独木舟和筏了,也就从那时候掀起我国古代水路运输辉煌的一页。古中国的远洋运输的辉煌成就的最为实在的体现在于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承载着古中国与周边及遥远的他国之间的物质贸易及文化交流的事务;古代中国航海、造船事业达到了顶峰阶段,其现实体现在于郑和七下西洋,那时候中国是世界上航运、航海、运输、贸易和海上军队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现在,我们的远洋船队规模已经达到了1.1亿载重吨,拥有300家企业,集装箱、油轮、特种运输船队规模也不小。沿海运输船队规模在2009年时超过万艘、3860万载重吨,拥有1800家企业。如今港口方面,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在发展的格局上,沿海有五大港口群,渤海湾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东南沿海即现在所谓的海西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如今内河方面,相对于我国铁路和公路来说,内河水运的投资最省钱,同时其运输的效率却是最高的,我国的内河资源很丰富,内河水运网络由“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组成:两横是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一纵是京杭运河,十八线是18条重要支流,包括湘江、赣江、汉江等,总里程达12 .4万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的三级航道里程超过8800公里,内河水运发展的潜力非常可观,相比其他方式,内河水运的特点是资源最节约、环境最友好、还基本不占用土地,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大,而发展却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

中国是港口大国、航运大国、集装箱大国,这个都没有任何悬念。水运地位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大提升,两年前,海峡两岸实现了全面直接双向通航。海运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运输、超过95%的原油进口和99%的铁矿石进口。沿海北煤南运成为重要的运输大通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贸集装箱和外贸货物也主要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海运每年承担了我们国家进口的近7亿吨铁矿石、2亿吨原油和1亿吨煤炭运输任务,以及7600万集装箱的运输量。

(三) 中国水运前景与展望

水运需求非常旺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把加快水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海洋经济里,把海洋运输列为仅次于海洋资源开发的第二重要战略;在现代服务业里面,每提到“走出去”战略,都必然提到海运。这都是国家重视水运的表现。海运发展要实现结构合理、服务优质、竞争性强、话语权高,港口的发展,要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功能上,重点有这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现在航道水深不断提高,这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另一方面,面对航道的运能增加,如何能够提高一大批年久的码头设施服务水平?码头深水化、航道深水化的发展趋势,对码头能力、航路改革提出了挑战。

内河航运发展的目标是畅通、高效、平安、绿色。高等级航道、提高船舶平均吨位和大网络构架,是我们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工作。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继续加快内河船型标准化。中央很重视,在长江干线已开展了实施工作。现在,三峡库区的船都很漂亮,新建的包括客船、游船、化学品船等,能耗低、安全性高。特别是化学品船中的电子扫测、自动扫测和探测技术很高,油品船是双壳双底,生活设施良好,但是离我们的要求还很远。从而引发政府要治理,航道、船闸、港口的河道、防洪堤和安全支持保障系统,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扶持,特别是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出资建设,制定好规划和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发展信息科技,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人才队伍,打造航运文化等,此外我国政府在加大健全体制和机制。

最终的目的是要将中国打造成世界顶级航运中心航运枢纽,国际最大的修造船中心,让中国的航运事业及相关造船修船及起重机及相关港口航道建设事业达到世界顶峰阶段并永葆青春。

3.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 总体设计情况

北部湾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南海和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面向需求、错位发展、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升级改造,着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深入拓展国际视野,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本课程(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水利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工程材料、三大工程力学、工程水文学、三大工程结构及专业课程航道工程、海洋学概论、渠化工程学等课程,归结到的一个课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及关键地位。

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以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意识与理念及增长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以此来带动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增长。

(二) 教学资源丰富

本课程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水利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工程材料、三大工程力学、工程水文学、三大工程结构及专业课程航道工程、海洋学概论、渠化工程学等课程,归结到的一个课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及关键地位。

此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是我国所有学科中引领世界前列世界前沿阵地的工科专业,我国的土木工程方面可能比不上德国的悬浮磁铁道和日本的高速公路及美国隧道,但因为我国有两大长江和黄河以及几大河口与海湾及很长的海岸线从而造就了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码头、跨海大桥及人工海岛等等港口航道海岸水工建筑物,这是我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与自豪,这些工程的论证研究、设计与施工及管理等建设工作吸引了我国著名的大学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等及著名的科学研究院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等等,凝结了诸多科学家、工程专家与学者的多年不懈的努力心血。也就是说本专业和学科的许多伟大学者的简历为本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内容和教法的有效资料。

(三) 团队的强大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本课程建设负责人多年从事过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科研、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工作经历,参与过长江口治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的施工、设计与科研工作,参与过中国船舶长兴岛制造基地规划与论证研究、上海浦东机场规划论证研究、上海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和没冒沙水库的规划与论证研究、杭州湾建设规划论证研究、河北沧州港区规划论证研究、武汉武昌船厂大型船舶下水安全性论证、上海振华港机厂址优先论证分析研究、上海羊山港西港区泥沙冲淤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黄骅港泥沙淤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江苏大丰港二期规划论证研究、三期规范论证研究、辽宁丹东港二期论证分析研究、上海浦东飞机场规划论证分析研究等等;从事过广东东江治理一期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从事过江西省赣江治理昌赣河段的治理设计与施工工作,从事过长江口一期治理工程的BW标段的监理工作,从事过香港淡水取水口河段测绘工作;在江西省交通厅港航监督管理局从事航道管理、船舶检验和港航监督及航运征稽工作多年,具有多年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生产实践多年,具有本课程相关职业岗位丰富经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言传身教,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本专业本课程的所涉及工作岗位和本课程所涉及的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建设成绩的伟大和自豪,从而提供本课程教学的思政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此外,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学历,所学专业和学科基本吻合,具有坚实的相关知识基础和相关科研经历,为本课程的建设和本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此外,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与本项目的建设团队成员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及教龄搭配结构良好,为本课程的建设和本项目的建设及完成提供人力资源的条件和师资基础。

(四) 教学成就显著

本课程已经进行了一期教学建设工作,正在建设或完成了某些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有制订和修订了《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大纲、制作了《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课件,出了两套《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考试试卷和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建设有《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复习习题集,录制了一些相应的教学视频。

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知识教学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两个部分,理论知识教学考核采用笔试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实践教学考核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来考核。教学效果得到了校内同行和学生的较高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当前大学生教育非常重要和关键,它是正常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加强,是思政课程的教育与专业学科的教育之间的有效链接和桥梁枢纽,课程思政的教学是常规和传统的思政课程的教学的生动形式和灵活变通的途径方法与方式,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课程思政的教学其实质是高校贯彻党中央和教育部号召的“全方位育人”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我国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成就让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对中国伟大的水运工程建设成就而自豪而骄傲,克服自卑心和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和坚定心。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我国江河海的建设与治理历史和文化的介绍,让本专业的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中华文化的伟大和深沉与厚重。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最近我国极为雄伟的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的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让本专业学生感悟到党和政府的伟大和睿智,感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我们伟大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等等。

比如在讲本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开敞式码头的内容是,则详细介绍洋山港的建设历程及建设成就(当前全世界最大吞吐量的深水港,世界最大的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在讲到造船场时,则介绍当今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我国上海长兴岛国际造船中心。以这些伟大的成就和成绩来彰显我国党和政府的伟大政绩和我国公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本篇文章介绍了为响应学校的号召,相应教学团队在《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过去三年里,他们贯彻了“三全育人”的方针政策和精神,加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以确保它贯穿于整个《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该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没有影响该课程的专业教学,还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北部湾大学校级课程思政及省级课程思政培育项目“《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思政建设”;北部湾大学“线上线下示范课”建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BMCC01);北部湾大学教改课题全英文课程《工程测量》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QYKC01);北部湾大学在线课程建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SFKC1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周爱萍.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背景、实践与思考[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 30(5): 42-44.
[2] 孙涛. 生物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 药学教育, 2023, 39(4): 45-48.
[3] 刘欣, 赵玉辉, 纪楠.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3(4): 102-104+118.
[4] 郑姣.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及实践[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3(7): 108-110.
[5] 岳雅君. 文字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教学思考分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3, 2(7): 141-144.
[6] 钟佳钰.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俄语》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 才智, 2023(19):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