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历史文化古城以其完整的历史和地理特色、独特的街区住宅和特殊的建筑工艺而著称,特别是像丽江古城这种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居民区,既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承载体,又是文化现象的实际体验的体现。丽江古城,因其悠久的历史、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和独特的传统居住结构而闻名遐迩。然而,这些传统的居住结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和外来居民的需求,面临着危机。人们对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现代建筑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期望,使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再生成为现实。
20世纪九十年代,“活态遗产”(Living Heritage)的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UNESCO)会首次提出。直到2009年,国际文化财产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ICCROM)对“活态遗产”进行了明确定义,即“保持原有功能的遗产” [1] 。世界文化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始于欧洲国家的文化遗产村落。例如,丹麦的Lejre村民建立了“活态历史博物馆”,以传承历史;在法国的科西嘉,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也是基于“活态遗产”的理念。亚洲各国也默默地为本国的活态遗产进行保护,例如,日本的水上町被纳入了国家重点规划项目,通过促进当地独特传统手工艺产业来振兴农村,以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更新 [2] 。在中国,不论是浙江松阳的“拯救老屋行动” [3] 还是最近在大运河沿线采取的一系列“活态保护”措施 [4] ,都表明“活态遗产”在当今社会受到日益重视。
保护世界遗产最重要的不仅是外部的保护,还包括内部文化和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保护,尤其对于像古城区这样仍然保留着当地生活特色的遗产而言。尽最大努力保留原貌,不仅仅是对古城区建筑和可见物质的保护,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的保护,这一点更为复杂。因此,采用“活态遗产”的保护方法可以更显著地促进古城区的保护,实现“活态延承发展”是古城区保护的最终目标 [5] 。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6] 。2021年国庆节期间,尽管在疫情期间,丽江古城吸引了超过7.1万名游客,这将对古城区造成何种程度的破坏可想而知。全球游客的大规模涌入给丽江原住民带来了许多不便,街道和石桥上充斥着不断变化的游客身影,几乎占据了纳西族老百姓曾经享受的休闲空间。众多游客的不断涌入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还导致了环境污染 [7] 。虽然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吸引了许多外地人,促进了古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人文环境的减弱 [8] 。甚至一些外来的商人对丽江古城的文化了解不深,甚至存在误解,这直接对古城区的文化产生了商业化和负面影响。
本文以云南省丽江古城为例,以动态方式解读传统民居院落的形式,注入文化情感,进行实际反思,从“活态遗产”保护的传承角度出发,探讨在积极应对现实环境、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改善现代生活的基础上,如何传承传统民居院落的文化遗产。
2. 传统村落保护优化设计研究概述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重点对象是丽江古城,这座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云南省的5A级风景名胜区。丽江古城是中国古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风貌,代表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型类型之一。
单霁翔先生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能够发挥建造初始功能的文化遗产被称为“活态遗产” [9] 。丽江古城目前仍在发挥其最初的居住功能,而其原始功能得以相对完整地保留。因此,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为例,探讨当代社会在“活态遗产”视角下的古城保护与发展。
2.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案例资料以及深入阅读相关文献,旨在发现现代城市古城保护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分析和整理相关图文资料,主要以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解决对策和总结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活态遗产”的保护与更新、丽江古城的特点,以及对丽江古城的优化设计。
2.3. 研究方法
1) 文献阅读法:文献阅读法:通过深入阅读与“活态遗产”保护相关的论文、专著等文献,总结和梳理其中的理论内容,并进行对比总结。从而将“活态”理论运用于研究内容,完善论文研究体系框架。
2) 整理分析归纳法:对国内外相关历史文化街区的案件进行整理,梳理其保护手法,总结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通过案件的归纳整理,形成研究较为全面合理的方法,以找出研究问题最佳的解决途径。
3) 对比分析法:对既有的古城区保护法进行整理,明确保护思路及方法,对“活态遗产”保护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理论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突出“活态遗产”保护的特点和优势。
3. 古城区保护与更新
3.1. 既有的古城区保护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古城区保护主要集中于失真式更新和冻结式保护两种保护方法上 [10] 。
3.1.1. 大量仿古建筑的失真式更新设计
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开发商为谋取高额收益,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片面的开发和改造。这种快速开发的设计方法对古城区造成了巨大破坏,不仅割裂了古城区传统街巷的结构,还损害了建筑和空间的历史风貌。
失真式更新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拆除并进行重建,摧毁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导致新建的历史街区变成了单一平面的景观。二是保留原有建筑,但替换了建筑的功能,将原有的业态全部替换为娱乐和餐饮等旅游服务功能。这不仅导致古城区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还导致原住居民被迁出,损害了区域的文化传统。
3.1.2. 维护古城区原真性的冻结式保护
冻结式保护是目前备受文化保护专家支持的一种保护方法,它的确有助于维护古城区的原真性。然而,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将导致我们的保护思想僵化,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停滞不前。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引入新的修复技术、功能和保护理念,古城区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更新发展时机,导致古城区与城市发展脱节,使古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逐渐失去活力和价值。这实际上并不是对古城区的有效保护。
3.2. 可持续式活态遗产保护法
国际文化财产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ICCROM)于2002年至2003年启动了“活态遗产地(Living Heritage Sites)项目”,并于2009年出版了《活态遗产方法手册(Living Heritage Approach Handbook)》。该手册描述了ICCROM的核心专家Gamini博士对活态遗产的思考和在活态遗产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在该手册中,活态遗产的定位更加清晰:“活态遗产是由历史上不同的创作者创建并仍在使用的遗址、传统以及实践,或者有核心社区在其中或附近居住的遗产。” [11] 这种遗产将继续发挥其最初的使用功能,因此如何保护这种使用功能成为活态遗产的关键关注点。
活态遗产注重的使用价值与之前关注的价值观念有显著不同。以前,人们更多地将世界遗产视为具有独特功能的空间,主要强调其作为景观和观赏价值的提供者。而活态遗产强调的保护性使用价值不仅包括观赏空间的使用价值,还包括文化精神层面的使用价值。通过保护整个有形和无形的地域传统文化空间,设计更新以维持其使用功能,从而延续并传承世界遗产本身的文化底蕴。
3.3. 活态遗产的方法及其目标
活态遗产保护方法(Living Heritage Approach,简称LHA)是一种基于遗产社区化的管理保护方法,旨在对与遗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进行管理和保护。这一方法将这些人群分为核心社区、外围社区和保护专家三类(图1),其分类基于他们与遗产的紧密程度 [12] 。
资料来源:维治索瑞亚博士在CBH10课程讲稿
Figure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LHA Heritage community grading
图1. LHA遗产社区分级示意图①
与遗产有着直接而且长久联系的这类群体被统称为核心社区,他们居住在遗产空间中(有可能不住在其中),对核心社区而言遗产是独特不可代替的空间场所,而他们本身在遗产诠释自身文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除核心社区和保护专家之外,还存在其他利益相关者,比如商家、外来常住人口、游客等等,被归类为外围社区。这些外围社区与遗产的联系较为表面,且不太持久,因此在遗产保护决策中拥有较低的话语权。虽然需要考虑外围社区的利益,但若出现利益冲突,核心社区的利益应被首先考虑。此外,还存在保护专家,他们的角色更多是协调和促进各社区之间的合作,同时在保护遗产的同时尊重各社区的文化选择 [12] 。
活态遗产保护法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世界遗产的活态性,同时管理遗产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本身也构成了遗产的一部分,因为这些变化本质上也构成了遗产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自2011年起,“活态遗产——促进以人为中心的保护方法”已成为ICCROM最新有关活态遗产的项目名称。这一项目强调了社区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突显了核心社区和外围社区的参与对于维护和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至关重要。
4. 丽江古城传统村落保护优化设计
4.1. 丽江古城区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
4.1.1. 旅游环境受到威胁
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省中非常重要的五A级旅游景区,丽江古城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一发展也给古城的环境带来了重大挑战,涉及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商业环境的各个方面 [13] 。
最显著的问题之一是丽江古城的水环境。水体受到了污染,水资源逐渐减少,水质明显下降,导致整体的水景观价值降低 [14] 。这些水环境问题不仅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限制,还妨碍了丽江古城水景的观赏价值提升,对游客开展与水有关的各类景观活动也构成了制约。
与之相关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丽江古城的社会文化环境。丽江古城的文化可以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个方面。有形文化指的是城市的外部可见的建筑空间环境,而无形文化则包括丽江古城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本土文化受到旅游业的巨大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侵蚀了文化方面,还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外地人搬进丽江,原住居民也越来越多地搬出古城,同时,古城内的旅游产品也受到商家不当操作,出现与其他地方雷同的现象,这一切引起了广泛的担忧。
4.1.2. 风貌保护面临矛盾
1) 丽江古城一直以来都以“原真性、朴实性、生活性”的特征闻名,作为纳西族的家园,又是旅游胜地,怎样设计去平衡当地居民与大量游客之间不同需求成为一大矛盾点 [15] 。
2) 想要留住遗产的原真性,就需要留住原本居住于此的原住民,但遗产的原真性又约束了原住民对生活便捷的现代化需求,这产生了一大矛盾点,同时这一矛盾点也是世界范围内对遗产保护进行更新设计的难题。
3) 二十大中强调我们要保持文化自信,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学以致用,历史上的丽江在与各族人民的交流中既能兼容多元文化又能不失自我保持自生特色,而现如今由于游客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文化出现异化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会造成原有文化的消退。
4.2. 活态遗产保护优化设计
通过进行优化设计,旨在进一步提升丽江古城区的保护水平,以更全面、清晰地呈现丽江古城原有的独特风貌。借鉴活态遗产保护理念,我们可以确定丽江古城的核心社区主要由当地的纳西族原住民组成(见图2)。在优化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强调地域特性以突显场所精神,并从纳西族的日常生活风貌中提取人文元素。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Lijiang Ancient Town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LHA
图2. 基于LHA丽江古城社区分级示意图②
4.2.1. 强调地域性的场所精神
对自然的热爱、崇拜和利用,使得纳西族在长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和谐生活方式 [16] ,由于丽江古城拥有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环境,当地的原住居民喜欢在户外活动,这为他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半开放和开放式空间。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深刻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在丽江古城的优化设计中,必须充分体现这一地域性场所精神,以为核心社区创造出与其生活方式相契合的空间环境。
4.2.2. 突出纳西族的人文要素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丽江古城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元素。因此,在丽江古城的优化设计中,不仅需要对核心社区的实际生活场所进行细致的改进,还需特别强调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人文环境建构,同时通过教育和文化引导对周围社区的影响。在专家指导下深入理解纳西族的历史文化。这一过程以纳西族的有形和无形文化为主要依托,结合周边社区的互动,将人文要素有机地融入景观设计中,从而创造出不仅具备地域特性,更凸显丽江本土特色的空间环境。
5. 结语
在2022年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丽江古城作为我国的重要世界文化遗产,亟需积极促进其高质量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为人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体验。这包括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丽江古城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彰显世界遗产的魅力,巩固文化自信心。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与丽江古城类似的古城区,需要深入思考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同时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当前的研究论述明显无法满足对于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提出更具深度的设计和创新方案。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协调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注释
①图1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12]
②图2来源:根据参考文献 [12] 由作者自绘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