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医学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的路径探索
To Explore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Medical Ethos into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摘要: 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的重要支撑,是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行动。本文分析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基于医科类院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理念,本文提出将医学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不断优化学生社区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医科类高校发展的学生社区建设新模式,努力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医学生“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
Abstract: Building a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2023 National Two Session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building a new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 important action to promote the “new generation of talents for the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medic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medicine into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Through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stude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ex-plore new models of stude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strive to build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into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ree-in-on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文章引用:严飞. 将医学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的路径探索[J]. 教育进展, 2024, 14(1): 330-33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51

1. 引言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2023年3月21日,教育部召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截止2022年,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扩大覆盖至1447所各级各类高校,实现了“三步迈进” [1] 。全面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被列入教育部思政司2023年的工作重点 [2] 。高等医科类院校在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上与其他高校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医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医学人才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这体现了医学精神中伦理与道德的重要性,强调医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懂医学、爱医学、守医德的医学人才。医学精神教育在医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其在医学领域的健康发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医科类院校的建设和管理势必要融合其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将医学精神为主导的政治思想教育摆在第一位,才能真正推动形成育人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和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4] 。

2. 医学精神在高等医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和价值

2.1. 临床教育与实践中磨砺医学精神

医学精神教育在医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其在医学领域的健康发展。医科院校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秉承了习近平关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实习、临床轮转和实践培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真实的医疗环境。这种实践性教育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中,与医生、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实操能力。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与临床教育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培训,医科院校将学生引入到实际医疗团队中,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而更好地了解医疗现场的挑战和需求。在临床教育与实践中磨砺医学精神对于医学生的成长和医疗领域的进步至关重要。它不仅提升了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还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2.2. 医德与职业道德教育中吸收医学精神内涵

医科类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之一是医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医学是一门高尚而特殊的职业,医护人员需要面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医德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牢固树立起救死扶伤的伦理观念和医学职业的精神内核 [5] 。因此,潜移默化中汲取医学精神的内涵对于医德与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确保患者权益的保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维护职业声誉,还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习近平强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医科院校的医德与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的医学专业人才。习近平还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医德与职业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医科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课程和实践培训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学职业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中内化医学精神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才。医科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医科院校的社会责任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影响力,培养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患者福祉、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行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人文关怀活动,提高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这包括参与医疗援助、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支持慈善事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中内化医学精神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团队效能,增强合作意识,关注社会责任以及塑造医学职业的良好形象。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2.4. 前沿科研与创新中外显医学精神

创新是医学科学发展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医学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有着太多重要的内涵,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高等医科院校重视科研的推动和创新 [6]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研究,推动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学术发展。注重将科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医学领域的创新和改进。将医学精神外化于前沿科研与创新中,能够强调伦理与安全、革新医疗模式、增加医学教育的实践性以及推动制度和政策改革。这样做不仅能够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进步,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福祉。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并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科院校也鼓励教师们进行前沿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发展。同时,教师们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医学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建设的困境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迅速在全国各高校中铺展开来,逐渐地,各高校都意识到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并积极响应,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和服务力度。如采用融入“文化教育” [7] ,“劳动教育” [8] 或“伟大建党精神” [9] 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部分高校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加大了投入,包括场地设施建设、人员编制、培训和信息化建设等。学校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顾问,制定完善的服务流程和运营机制,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效、便捷的服务。然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在各高校中地毯式地铺开,不免会出现“照葫芦画瓢,千篇一律”的问题。其中,医科类院校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照搬照抄”的管理模式无法达到育人目标。至今医科类院校仍然无法很好的将医学精神教育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结合,形成更有效的机制。因此,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3.1. 未能结合医科类院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

高等医科类院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中未能发挥医学特色,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专业导向、研究和创新氛围欠缺,以及与临床实践的连接不足。首先,缺乏专业导向:“一站式”学生社区应该以医学专业为核心,提供与医学相关的资源和服务。然而,由于管理人员对医学专业的理解和关注不足,社区中的资源和服务往往未能紧密结合医学特色。这使得学生难以在社区中获得与医学学习和实践相关的支持和指导。其次,研究和创新氛围欠缺:医科类院校的学生常常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往往无法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潜力。缺乏与科研相关的资源、导师指导和创新项目的支持,使得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最后,缺乏与临床实践的连接:医学专业的学习离不开临床实践。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资源和支持往往不够充分。缺乏与实习医院、医疗机构等合作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机会和经验不足,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3.2. 形式主义倾向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中,没有有效融入医学精神,并且出现权力任性,官僚主义,裙带关系和滥用职权等形式主义倾向的表现。在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时,可能过于注重外在形式和门面工程,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需求和问题的解决。形式主义倾向将会大大的降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一、导致学生社区的组织架构僵化而缺乏灵活性。在建设学生社区时过于追求规范,层级和职责分工过于繁琐,使得社区组织变得复杂而难以应对变化;二、导致运作流程过于繁琐和冗杂。审批程序和文件要求过多,可能让学生社区的运作变得低效和耗时,影响了服务提供的效率和质量。三、导致活动设计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关注。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活动策划和举办,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和兴趣。这可能导致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参与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3.3. 信息化支持不足

缺乏信息化支持,可能导致医学精神无法及时传达给学生和管理者,信息的传递和更新过程可能不够及时和准确,影响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质量。“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信息化支持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技术设施滞后,平台功能不完善和数据管理欠缺。首先“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设施,如网络、服务器、电脑等。然而,一些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其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信息化平台通常是学生获取各类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渠道,但现实是许多平台功能不完善。缺乏个性化设置、信息分类整理、在线交流和互动等功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外,信息化支持不足还表现在学生数据管理方面。一些学校未能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导致学生信息无法统一、更新不及时、易丢失,给学生的个人管理和学校的服务提供带来困扰。

总体而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在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现状和进展。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社区管理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而一些高校正在逐步推进这项工作。然而,任重道远,高校需要不断加大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和改进力度,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地的重要抓手,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4. 融入医学精神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路径优化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以及学校地域资源优势,把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立校办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0] 。医科类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认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制定出涵盖所有教职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以确保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上都更加完善,真正发挥实实在在的育人作用和效果。

4.1. 医社融合,深化巩固

在推动医学精神融入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医学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管理 [11] 。

建立思想政治引领小组:思想政治引领小组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为主体,通过组织党支部会议,学术讲座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医学专业导师制度:设立医学专业导师制度,由医学教师、临床专家或医疗行业人士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建议。通过导师制度,搭建学生与专业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医学领域的特点和要求。

完善学生社区服务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学术支持和指导,提供医学特色的学习资源、学术活动和实践机会。与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等相关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专业能力。

创建医学学术社区:建立医学学术社区,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医学研究成果、分享学术心得和开展学术合作的机会。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培养医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加强临床实践支持:与临床医疗单位合作,提供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的医疗环境和病例,丰富专业经验。建立医学实践项目或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和学术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医学与工程、医学与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医疗人才。

通过以上路径优化措施,可以使高等医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更具医学特色,提供更加专业化、学术化和实践化的服务,促进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医学教育的质量提升。

4.2. 摒弃形式、强化内涵

摒弃形式主义,强化内涵对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注重提供真实、有质量的服务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综合发展,才能实现社区的良性发展和有意义的学生成长。

强化目标导向:明确学生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将学生的需求和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依据。确保每一项工作和措施都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空洞的形式主义。

加强参与和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建立科学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强调质量和效果。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形式主义倾向,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社区管理工作务实有效。

强化协同合作:建立校内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通过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各部门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进学生社区的综合管理工作,避免形式主义问题的孤立存在。

为避免形式主义倾向,医学精神的融入至关重要。通过强调公正和公平、透明和规范、实效和效率,并推动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可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减少形势主义的产生,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提供公正、高效的管理环境。

4.3. 智慧连接,融通创新

信息化支持在学生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能实现高效信息管理、功能整合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便捷服务和决策依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从首先要做到:

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资源提升网络带宽和稳定性,更新硬件设备,确保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稳定性。首先要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交互。平台应具备学生信息管理、活动通知、学习资源共享、在线交流等功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要强化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加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性评估和漏洞扫描。同时要提供信息化培训和支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培养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提高其对信息系统的熟练程度。

加强学生参与和反馈机制:设立学生代表,建立学生与管理团队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需求和反馈,及时优化和改进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要推广移动应用和云服务:提供移动端应用程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相关信息。利用云服务存储和共享数据,降低硬件设备和维护成本,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访问性。

通过以上路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高等医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中的信息化支持不足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学生体验。

5. 结语

医科类学校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基于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将医学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中。建设公开、共建、共享的“一站式”学校社区系统,可以为医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和项目,帮助他们获得优质的医学教学服务和成长条件。同时,加强平台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以及优化平台管理与运营,能够确保医科类学校社区系统的持续发展和优质运行。通过这一综合建设,医科类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医学领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在医学育人中,学校需要进行教育思考,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管理模式的改进,以适应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动态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一文. 高等中医药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J]. 吉林教育, 2023(20): 76-78.
[2] 王军华.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内生价值、现实挑战与突破进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10): 108-111.
[3] 段捷.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创新路径分析[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7(2): 127-130.
[4] 胡雪凤.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价值、困境与进路[J]. 池州学院学报, 2022, 36(6): 65-68.
[5] 王睿. 以高校党建为引领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 38(3): 11-16.
[6] 高先科, 鲁正熹. 新时期医学精神中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培养路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10): 63-65.
[7] 张凌雁.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文化育人实践探究[J]. 大众文艺, 2023(13): 163-165.
[8] 孟杰, 冀文琦. 劳动教育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旨归、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25(S1): 9-12.
[9] 袁铭, 唐传星, 姜楠.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 育人价值∙基本原则∙实践机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16): 31-34.
[10] 王璁.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路径探索——以江南大学商学院为例[J]. 公关世界, 2023(12): 67-69.
[11] 阚丹丹, 刘春丽. 新时代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 26(2):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