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新型医患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高效的医患沟通对提升医者的疾病感知能力及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2] 。护生作为临床护士的后备力量,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将为她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3] [4] [5] [6] 。目前的临床教学模式,多为“师带徒”制,且教学内容多以临床技能带教为主,忽视了对护生护理人文、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7] [8] 。雨课堂是近年来兴起并日趋成熟的一种网络智能教学工具,它较好的融合了微信与PPT,通过资源智能推送、教学实时互动、数据即时分析等,实现全过程的教学互动 [9] [10] 。工作坊是一种基于专题的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培训模式,通过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且注重学习效果,在护理工作领域逐渐被广泛应用 [11] [12] [13] [14] 。本研究通过与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对比,分析雨课堂联合工作坊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效能及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旨在总结雨课堂联合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提升及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30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理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3人,对照组150人)。观察组男生29名,女生124名,平均(20.76 ± 0.96)岁,实习前临床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效能感和职业获益感得分分别为(69.53 ± 7.27)、(145.31 ± 13.98)和(120.99 ± 13.73);对照组男生21名,女生129名,平均(20.66 ± 0.94)岁,实习前临床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效能感和职业获益感得分分别为(70.18 ± 7.34)、(145.53 ± 14.03)和(120.47 ± 12.88)。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实习前临床沟通能力、实习前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实习前职业获益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纳入标准:1) 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2) 高中起点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及专科生;3) 护生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 实习期间请假≥ 1个月;2) 中途转入实习;3) 中途转出实习。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pre-train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terpersonal efficacy and career benefit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及培训前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效能感、职业获益感比较
2.2. 方法
2.2.1. 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按照实习大纲进行轮转,包括4个内科病区、3个外科病区及2个特殊护理单元,实习前均接受医院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一) 对照组
实施常规教学,与观察组集中召开线下沟通工作坊同时,对照组护生开展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享讨论会,降低两组护生心理体验差异。
(二) 观察组
1) 干预成员:护理部成立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提升干预小组,由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1名讲师组成,其中1名为护理部副主任、1名为总护士长。干预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2) 干预时间:从护生实习第2个月开始,干预总时间为9周。
3) 干预形式:线上采用微信软件及雨课堂APP相结合。
4) 干预主题:包括华生关怀理论、共情技巧、医患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及特点场景护患沟通等。
5) 干预实施过程:
① 入组护生微信端注册长江雨课堂APP;
② 雨课堂沟通相关理论培训:共18次课,每次课程0.5学时,共9学时,培训时间为3周;干预小组老师将学习视频通过雨课堂推送,护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学习时长设置为7天),并对课后练习题进行作答,老师定期查看听课情况并进行提醒;
③ 雨课堂临床情景模拟演示及讨论:共11个临床情景模拟视频,每个视频时长约10~15分钟,每次培训3个视频,小组讨论20~30分钟,共培训4次;每周提前通知学习内容,护生在雨课堂进行视频观看,并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功能进行分组在线讨论,每组约25人,每组固定1名带教老师;
④ 护患沟通案例分享工作坊:共组织3次,每周1次,以小组为单位对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护患沟通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每次1个主题,如护患沟通、师生沟通等,由老师根据主题引导护生进行沟通体验分享,由汇报者进行护患沟通案例的事件描述,参与者就护患沟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讨论和交流,老师进行内容总结和主题升华。
2.2.2. 研究工具
1)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
该量表由杨芳宇等 [15] 编制,包含6个维度,分别是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共28个条目,其中有7个条目为反向计分,该量表效度为0.841,重测信度为0.819。
2) 职业获益感量表
由胡菁等 [16] 制定,用于测评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情况,后由张婷婷等 [17] 对问卷进行调适,使其更适用于评价实习护生的职业获益感水平。该问卷包括正向职业感知、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及自身的成长5个维度,共2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非常不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总分越高,表明实习护生的职业获益感越强,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
3) 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由谢晶 [18] 编制,其为自评量表,包括亲和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效能、情绪控制效能6个维度,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其中12个条目为反向计分题。总分范围36~216分。得分越高,表明人际交往效能感就越高。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在0.56~0.78,内容效度在0.55~0.70。
4) 护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计分。
2.2.3. 资料收集方法
由调查者告知本次培训的目的及意义,在培训前入组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及保密协议,通过纸质问卷指导护生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分别在护生实习第1个月结束时和干预结束时进行问卷收集,并评价培训前后两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职业获益感和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的干预效果。
2.2.4. 质量控制
对培训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并且结合专家意见及时完善;雨课堂培训由专人每天根据后台数据进行跟踪及提醒;数据回收后,由研究者负责完成数据录入工作,所用资料由2名录入人员进行录入,并且由专人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 观察指标
在护生实习第1个月结束时和干预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职业获益感、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和护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等。其中临床沟通能力总分范围为28~112分,职业获益感总分范围为29~145分,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范围为36~216分,护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总分范围为10~50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培训后两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效能感、职业获益感得分比较
从表2~4可以看出,在9周的雨课堂沟通课程培训后,观察组的临床沟通能力、职业获益感及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总得分均有所提高,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Table 2.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core of nursing students after training (score,
)
表2. 培训后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情况(分,
)

Table 3. Score of career benefit of nursing students after training (score,
)
表3. 培训后护生职业获益感得分情况(分,
)

Table 4.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efficacy of nursing students after training (score,
)
表4. 培训后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情况(分,
)
3.2. 培训后两组护生对临床教学质量满意度比较
表5显示在9周的雨课堂沟通课程培训后,两组护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在临床技能规范性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床旁护理能力培养及整体学习效果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

Table 5. Comparison of nurs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
)
表5. 两组护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比较(分,
)
3.3.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表6显示,经过课程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较高,总体评价认可142人(92.8%),不认可仅11人(7.2%)。

Table 6.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y nursing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n (%)].
表6.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n (%)]
4. 讨论
4.1. 雨课堂联合工作坊培训方法提升了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效能及职业获益感
临床沟通能力是护士的关键核心能力之一,护患沟通水平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19] [20] [21] 。本研究显示,雨课堂联合工作坊对护生进行培训,能够提升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P < 0.05),与王荟苹 [22] 等人研究结果一致。除常规实践教学外,医院应采用便捷、系统的培训方法,通过巩固沟通理论知识、体验临床沟通情境、内化人际沟通技巧,从而提升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护生职业获益感与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更好的提升其职业获益感 [23] [24] [25] 。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沟通能力呈正相关,沟通能力的提升能正向影响其人际交往效能感 [26] [27]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护生职业获益感、人际交往效能感均得到了与沟通能力一致的正向提升,其中职业获益感的良好护患关系维度、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沟通效能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通过良好护患关系、沟通效能维度的提升,进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获益感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医院应加强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其职业获益感、人际交往效能感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4.2. 雨课堂联合工作坊培训方法提升了护生对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培训10周后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雨课堂联合工作坊模式可提升护生培训满意度,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28] [29] 。有研究显示 [30] ,护士工作任务繁重、护士缺乏自信、护患语言差异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三大因素。跟班带教是一种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低年资护士的排班与高年资护士排班一致,带教者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讲解遇到的知识要点 [31] 。因临床工作特点及带教老师自身能力限制,单纯依靠临床“跟班制”的护理带教方式尚不能满足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提升的需求。雨课堂联合工作坊的培训模式,较好地弥补了传统带教模式的不足,更易于被护生接受,护生对此模式的总体认可度达92.8%,尤其在沟通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方面的认可度分别达97.4%、95.4%。理论培训及参与体验、分享交流,充分调动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其对临床治疗性沟通技巧学习的兴趣。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雨课堂联合工作坊模式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提升进行了干预研究,引导护生关注沟通实践、分享沟通体验、内化沟通技巧,从而提升其临床沟通能力、职业获益感及人际交往效能感,初步探讨了提升护生沟通能力的有效模式。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评价仅采用了自评方法,以后也可引入带教老师、患者评价角度,更加全面、客观地测评护生沟通能力。
基金项目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jlx2021347);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jlx2022095);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22_315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