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地理教材是进行地理教学的‘物质基础’。地理教材分析是科学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和过程、实现地理教学目的的前提” [1] ,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五版高中地理新教材自2019年先后发行,“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是“选择性必修3”的重要内容,课文在地理教材中的功能是很明显的,它起着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 [2] 。对五版教材(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沪教版)的课文系统进行比较并提出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科学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意识。
2. 课程标准解读
2.1. 高中地理课程国家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国家安全教育目标是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中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刘泽琳等将高中地理课程国家安全教育目标划分为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包括:掌握与地理课程相关的国家安全基础知识;提升地理课程要培养的国家安全维护能力;形成地理课程要培育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地理课程要培育的国家安全情感 [3] 。且将海洋空间资源目标细化:为结合实例,从国家资源安全、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等方面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 。
2.2. 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选择性必修3共有8条要求,其中关于海洋资源与国家安全的描述是第4条: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学业质量标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本条课标对应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指向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能够综合分析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海洋空间资源”、“国家安全”内容较为抽象,需为学生解释“海洋空间资源”等概念,辅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遵循“海洋空间资源是什么?”“海洋空间资源有何优点?”“海洋空间资源如何影响国家安全?”“我国海洋安全面临哪些挑战?”“我国如何维护海洋安全?”这条主线。在课文内容的编排上,五版教材基本遵循课标的要求,大致由界定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结合实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三部分编写。
3. 课文系统的比较
3.1. 课文出现位置的比较
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都将“海洋资源与国家安全”这部分内容放置在所处章或单元的最后一节,而沪教版将这部分内容单独编为一个单元,并且设置了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分别设置三个小节,独立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五版教材的编排顺序与课标的编排顺序一致,体现了课标的导向作用。在篇幅上,沪教版教材共占17页,所占篇幅最大,体现出沪教版对这部分内容较为重视,内容较为丰富。其余四版差别不大,篇幅在9~12页之间,其中人教版最少,为9页,提纲挈领的学习本部分内容。
3.2. 课文素材选取的比较
在案例的选取上,五版教材有较大差异,五版教材的素材涵盖了国内和国外,见表1,其中上海版最为丰富,共有18个案例,这得益于海洋资源与国家安全这部分内容单独成一个单元,有足够的体量编排案例。中图版和鲁教版差别不大,分别是14个案例和13个案例,案例较为丰富。人教版教材有10个案例,湘教版案例最少,湘教版教材第二章共分五节,内容庞杂,故这部分内容体量较小。

Table 1. Selection of text materials for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表1. 五版教材课文素材的选取
3.3. 课文弹性的比较
五版教材课文弹性相差较大,沪教版和中图版的栏目最为丰富,都有4种栏目,其中沪教版案例最丰富,有11个案例,中图版有6个案例,鲁教版和湘教版有三种栏目,且都有7个案例,丰富的栏目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有2种栏目,2个案例,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text elasticity in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表2. 五版教材课文弹性的比较
续表
五版教材都设置了探究或探索栏目,体现了五版教材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并且利于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都设置了3个活动,沪教版还设置了2个思考,中图版设置了一个案例探究。
湘教版设置了5个阅读,沪教版4个阅读、鲁教版设置了3个知识窗,中图版设计了一个阅读,人教版没有设置阅读相关的栏目,丰富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边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来看,沪教版由5种栏目,共11个案例,弹性最大,其次是中图版,有4个栏目6个案例,之后是鲁教版和湘教版,都有3个栏目,7个案例,人教版弹性最小,有2个栏目和2个案例。
3.4. 知识点选取的比较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包含两部分的内容,首先是要明确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并且要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五版教材都与课标要求一致,但各有特色。
人教版教材对本部分知识的编排较为概括,与课标的要求高度重合,侧重于编排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概括的说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和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并未就相关知识展开描述。
湘教版教材首先明确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再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中引入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何为海洋空间资源,简单介绍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类型,最后详细编排各类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中图版概括的介绍了海洋空间资源的类型及利用案例,之后详细编排了各类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后详细编排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鲁教版通过海洋空间资源概述,简要的介绍了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海洋空间资源的作用、我国的海洋空间资源,体现了对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视,详细的编排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的内容,主要是开发方式,且每种都举了实际的例子:耕海牧渔、填海造地、海岛开发港口及交通运输线建设、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涉及了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沪教版编排最为全面,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第二部分是海洋安全的定义类型及海洋灾害、维护海洋安全的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本部分的内容,拓宽了学生地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3.5. 课文表述的比较
五版教材海洋空间资源概念的表述略有差异,见表3。

Table 3.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of Marine space resources in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表3. 五版教材海洋空间资源概念的表述
人教版教材没有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具体定义,但是对海洋国土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海洋空间资源包括在海洋国土之中,突出强调了海洋空间资源是海洋国土的一部分,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海洋国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部分概念较为概括,需要学生自己理解具体的理解各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湘教版教材和中图版都强调资源的利用。湘教版和沪教版的范围最大,包括海岸带、海上、海水中和海底四个部分,使学生从空间上感知海洋空间资源,有利于启发学生从空间的角度思考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鲁教版和中图版的定义中缺少海空的描述范围较小,缺少海空的部分。中图版的介绍较为概括,其在后面的课文中对每部分做了具体的描述。鲁教版细节,利于学生想象。
3.6. 课文内容组织的比较
人教版教材基本遵循了课标的要求,介绍性的编排了海洋资源开发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总体把握本节内容,但是对于什么是海洋空间资源(概念界定)、有哪些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如何影响国家安全等缺少介绍,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湘教版教材引入了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界定了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湘教版教材采用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相融合的编排方式,先介绍一种海洋空间资源,在文中或阅读中介绍其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湘教版的编排也较为概括,介绍性的编排了内容,利于学生总体掌握知识,但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挖掘。
鲁教版教材也补充了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介绍了海洋的各种用途,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采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融合的编排方式,补充了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中图版教材和课标的编排方式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图版的编排较为细致和丰富,详细的编排了各类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且详细编排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逻辑清晰,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沪教版教材引入了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界定了海洋安全、海洋国土安全等概念,利于学生理解,且将人为的和自然的海洋安全都做了介绍,拓宽了海洋安全的边界,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养成,单独列出了维护海洋安全的措施。沪教版的编排最为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详细的介绍也加深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国家安全观。
总体来看,人教版和湘教版教材编写较为概括,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鲁教版、中图版、沪教版各有侧重,在不同方面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3.7. 课文设计的比较
五版教材基本遵循课标,采取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编排方式,但五版教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类型,沪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教材均按照海岸带和海岛、海空、海面、海中、海底编写,其中沪教版和湘教版较为概括,中图版则将其细化编写。鲁教版则以耕海牧渔、填海造地、海岛开发、港口及交通运输线建设四方面编写,人教版则较为概括,没有细分。
关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措施或对策,沪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给出了对策,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则缺少这部分内容。
沪教版还特别编写了海洋空间资源特点这部分内容。
总体来说,沪教版编排最为丰富,知识体系最完善,案例最丰富,易于学生理解。人教版则较为简略,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需做准备工作,辅助学生的理解。
沪教版特别编写了海洋安全和维护海洋安全的措施两部分内容,海洋安全包括:海洋国土安全、海洋资源和经济活动安全、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安全、海洋自然灾害、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多角度使学生学习海洋安全。维护海洋安全的措施:提高海洋意识,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加强建设海上防卫力量,增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能力、树立海洋公共安全理念,加强海洋安全合作。
4. 教学建议
4.1. 补充基本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积累,对海洋权益的划分和我国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的主权有基本的认识。然而,这种认识普遍较浅、零散,且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结构(内部关系)统摄,对“海洋空间资源的不同开发方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 [4] 。在深入学习之前需明晰基本概念,人教版编写的概念较为概括,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注意概念的补充,辅助学生理解,例如补充海洋空间资源等概念。
4.2. 丰富和更新案例的选取
我国幅员辽阔,许多省和自治区远离海洋,学生缺乏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基本认识,因而需要借助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人教版和湘教版教材编写的案例较少,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案例的补充。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需要学生综合思维,因此丰富的、紧跟时事的案例和政策文件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
4.3. 培养国家海洋安全情感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我国不仅有辽阔的陆地面积,还有广阔的海域及丰富的海洋空间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海洋安全的情感,使学生树立热爱海洋,维护祖国海洋安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