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时代漫画》是一本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漫画杂志,在1934年1月的上海创刊,并于1937年6月停刊,由鲁少飞主编,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一共发行了39期,主编鲁少飞当年宣称该刊是“中国唯一首创讽刺和幽默画刊”,成为当时社会一代漫画大师的摇篮。其执笔者走过的路不仅记录着漫画的技术和艺术的发展,也记录了他们一代画人眼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它用独有的幽默笔调反映时代,采用比文字更醒目,比单纯的图片更耐人寻味的漫画形式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当时的生活百态,极具视觉冲击力。
对于《时代漫画》的研究,人们往往会从其新闻性、战斗性等角度去切入。本文则是检索出《时代漫画》中关于“摩登女性”的图像部分,从时尚角度切入,对漫画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摩登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从服饰、发型、整体风格等角度去探索漫画中塑造的“摩登女性”其时尚内核,对不同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及时尚度进行具体分析,并解读其中矛盾人群的时尚状态,挖掘漫画对“摩登女性”形象构建下的双重语境,其一,是漫画对摩登女性形象进行正面角度的赞扬,以时尚前卫的女性图像表现出女性自我认知转变下的新式女性的独立与解放。其二,则是通过漫画中具有讽刺意味的女性图像描绘揭露出当时社会男权视角下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支配,以及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女性身体的商品化,侧面反应出了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消费主义浪潮的冲击下对人们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女性生存境遇变化。全文以《时代漫画》为载体,不同于以往对漫画图像的表象分析,而是在刨析漫画双重语境态度的同时,对三十年代“摩登女性”整体时尚形象的进程进行深入研究。
2. 漫画中女性图像的辨析
2.1. 女性图像统计分析
《时代漫画》所经历的年代,恰好也是我国近代漫画杂志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份当时社会生活的百像图,也是展示“十里洋场”的繁华上海的重要样本。通过解读漫画中的女性图像,我们能够窥见三十年代的摩登女性样貌。
本文搜集《时代漫画》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完整的39期一手图画资料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类,以较为直观的图表形式进行陈列和分析。在历史语境之中宏观地审视《时代漫画》内容的视觉呈现,为后续研究摩登女性形象的案例选取,以及和设计学、符号学、叙事学等方法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图像分析法,对漫画内容中女性话题部分进行针对性研究,并阅读相关文献,梳理三十年代社会背景脉络,宏观把握研究方向。再以分类研究法从多个维度对《时代漫画》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整理,从图像中人物的的服饰、气质、所处的生活场景以及作者对图像进行的描述入手,对不同女性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探寻她们的时尚审美。并从图像中人物身份角度对图像进行分类,在漫画叙事的不同语境下共分出七类女性形象(表1)。
首先第一类是在漫画中以赤身裸体的视觉呈现并且大多处于不务正业生活状态下的放纵形象;第二类是以夸张造型出现并在各种歌舞厅场所以展现曼妙身姿的舞女花妓形象;第三类是穿着运动装束以积极阳光的状态正在进行各类运动活动的自由形象;第四类是穿着西式时髦服饰并且常常出席各种社交场所的名媛形象;第五类大多是穿着摩登旗袍,整体气质高贵自信,出现在各种购物场所的贵妇形象;第六类则是身着工作装或是学生装出现在工作场所或是学校生活的接受教育步入职场的独立形象;最后一类是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内的传统女性形象,在统计图中归为其他。七类形象在整体漫画女性图像内容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图1),共同构成了《时代漫画》的女性样貌图本。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women in Time Comics
表1.《时代漫画》女性形象分类

Figure 1. Statistics of female image types in Time Comics
图1. 《时代漫画》女性图像类型统计
2.2. 女性图像构建的叙事者
关于《时代漫画》的叙事者们,自然应该是漫画的编辑作家们,他们构筑起了整个漫画体系,是一群被称为“时代派”的漫画家团队,在漫画的艺术世界中,他们具备着叙事的权威,用写实又或是夸张的处理手法,描绘并传达着眼中所见及心中所想,发出“集体叙述声音”,构成了《时代漫画》的庞大叙事群体。经过对《时代漫画》的解读,可以发现漫画中女性话题的叙事者们主要分为两个群体,一部分是以展现正面摩登女性形象以求新变革的叙事群体,另一部分则是担忧社会权力再分配而发出讽刺批判声音的叙事群体。
漫画中图像文本最为浩繁,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版面,大部分都是以漫画绘图的形式呈现,也有少部分的相片、拼贴等呈现。在绘画手法上,叙事者们采用了一定程度的艺术手法,在他们的画笔下直接表现或是隐喻内涵的呈现了他们意识里的“摩登女性”。在内容上,结合了独立内容的图像叙事和系列故事的图像叙事这两种结构对摩登女性的生活、工作、娱乐、两性交往场景等以及具体的外在形象包括服装、发型、妆容等都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在形式上,漫画的图文关系的表现总体呈现出图文并行、图文互补和图文悖反这三种形式。
3. 《时代漫画》艺术手法下的女性形象
20世纪30年代,以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与材料为基础的现代画报、漫画杂志日益兴起,使现代性意识和现代性的艺术手法迅速渗透到中国漫画界并形成别具一格的创作现象,荷兰风格派和德国包豪斯等现代主义风格和艺术思潮对当时兴起的期刊画报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呈现鲜明的现代设计意味,同时期漫画艺术家积极参与探索立体主义、风格派、装饰主义等现代艺术风格,几何和抽象设计形式出现在各种期刊的封面设计和内容表现上,他们有意识地将诸多现代派绘画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这些作品均可以在《时代漫画》各期中找到。这些审美的新兴生命力是世界风格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机融合 [1] 。漫画家黄苗子认为;“三十年代上海漫画家群,在形式上接受了十九世纪末西方美术风气的影响,并从我国绘画夸张造型与线条中,形成了足以与世界漫画同其光辉的艺术成就。” [2]
3.1. “虚幻”的漫画形象
在各种艺术手法的加持下,《时漫》中出现了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不乏一些“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虚幻”女性形象,笔者将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勾勒出来,画面可以是拼凑的、没有规律的、看上去荒诞的。是很有个性化的创作,同时也极具隐喻意味。这些被构建出的漫画形象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被创作的,有很强烈的作者主观意图。它们被套上了一层“男性想象”的艺术外衣,整体作为一种虚构的漫画形象所出现。《时漫》中对于这类“虚幻”的形象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表2):
首先是一种被“物化”的形象。在当时上层阶级消费与享乐的人生主题下,作为物质的商品也增加了许多非物质因素,而摩登女性的身体自然成为了消费意象在社会中解码,并作为承载社会愉悦的物质载体,通过物的堆积来完善躯体 [3] ,这使得女性直接成为了身体物化的载体。这类漫画形象直接无视了女性的主体形式,将女性塑造为一件物品或是一件商品,她们可以是被解构成身体部位的“艺术品”,可以是被男人挑选的“商品”,又或是没有灵魂可以被随意搬运的“物品”。在这样的漫画形象里,她们彻底成为了一个名为“女人”的物件。
其次是一种被“异化”的形象,漫画中对于这类“异化”形象的塑造,具有着很强烈的现代主义艺术表现手法,充满着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们大多有着女性特征,但并不是正真意义上的人类。这类女性形象身上并没有现代主义艺术所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内涵,开始被男权道德所异化。这在当时的报刊中也可找到踪迹,描述对“摩登”一词的印象:“凡属离奇古怪浪漫风流之象,均以摩登称之” [4] 漫画家否认女性作为独立人的主体性,女性作为第二性被排除在“现代”之外,是被消除了个体的群体。她们被带上魅惑的面具、散发着危险的气息,成为漫画家画笔下的“美女怪物”。
最后是一种极具嘲讽意味的被“戏剧化”的形象,漫画将女性塑造成一种吸引男性目光,极具看点的被观看的形象。在后现代消费时代,“看”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动机,而这些消费时代下被符号化的女性身体自然成为了男性窥视和观看的对象。根据布迪厄的说法,“看与被看”的关系体现出社会与政治的场域关系,权力总是凌驾于意识之上,并被事物驯服” [3] 。漫画中无论是对女性穿着的塑造还是所处场景的塑造,都游离于现实生活,更多的是作者的想象,他们凝聚在女性身体上的是色情的魅惑,把女性身体视为一种性欲符号。将女性置于男性目光的审视之下,她们成为男性想象中的“表演家”,展现出供人观赏的戏剧化景象,并在男权视角的转化下,也逐渐将她们的身体解放消解为一种堕落的话语。

Table 2. An imaginary image legend from Time Comics
表2. 《时代漫画》女性“虚幻”形象图例
3.2. “现实”的镜像形象
对于《时代漫画》女性图像中,大部分女性形象是借助艺术手法去对客观现实的形象进行镜像呈现,漫画中所展现的形象特征或是服饰样貌均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参考,是一种对社会与生活的视觉演绎,记录了或讽刺或幽默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女性百态和历史记忆,同时对传统艺术实现了转换和再造。这些对现实镜像的女性形象或记实或用艺术手法加以美化丑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下不同类型的女性生活状态以及时尚审美状态。不同于虚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时尚状态是客观存在于当下社会的。无论笔者持何种态度塑造的形象又或是大众持何种评论看待她们,这些时尚表达都是客观真切的出现的(表3),只是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长久以来的服饰文化使这些时尚审美在大众的接受度以及各阶级的普及度上有所差异,以至它们在摩登时尚的大潮流中所占比重有所不同(图2)。
首先,《时漫》对于这种现实镜像出的女性形象呈现中最常见的则是身着摩登旗袍的贵妇形象,她们区别于普通女性,整体呈现一种高贵且自信的样貌。这时期的旗袍在廓形上开始将腰部做得十分合身以显现人体曲线;在色彩上,受到西方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颜色的选择开始偏向于选择饱和度高的纯色旗袍,鲜艳明亮的“摩登”颜色开始流行;在搭配上,也开始变得灵活多样,摩登女性们热衷于将西式外套、高跟鞋、挎包等与旗袍进行搭配,并且为了适应四季气温的变化,她们会在旗袍外披上披肩、绒线衫、皮大衣,或者在旗袍外穿上毛绒大衣、厚马甲等,这无疑是一种中西服饰的大融合,也是当时时髦且摩登的象征,尽显奢华且优雅的女性气质。充分反应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旗袍整体的时尚风格 [5] 。
其次,具有较大争议的趋向西化审美的名媛形象在《时漫》女性图像的呈现上也极具代表性,漫画中的女性大多都充满着青春活力,出席在各种社交场所或是舞会现场,她们自由恋爱,自由社交,活动领域不再局限,主要是由社会名流、留学海归或是高官达贵之女们组成的群体,是近代上海“十里洋场”里的典型代表。她们身上丰富多样的服饰造型包括西式连衣裙,上装下裤,或是头戴的帽饰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直接可见西方审美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饰的重要影响。
当然,对于《时漫》中常常出现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形象也很值得一提,反映了逐渐流行的运动时尚在社会上开始蓬勃发展。漫画中对于这类运动形象的塑造正是正值运动装流行的三十年代。女性们在体育活动领域开始逐渐展现出盎然生机,这些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身体的活动,还涵盖了文化性、社交性、娱乐性等,这让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但运动活动的普及还只存在于当时社会一些中上层群体,大多是女学生或是一些名媛名流参与的活动,她们整体呈现出简洁且极具活力的样貌,运动装样式上主要为短袖衫、背心与短裤等进入大众视野。这些运动装扮也可见摩登女性对身体美的展示并不保守,而是开始勇于追求健康美,展现自己独特的女性魅力 [6] 。
最后,对于摩登女性所具有的现代性,一定是包含了那个年代里最早开始从家庭跨入职场的职业新女性形象,这类职业形象在漫画中所占据比例不大,但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存在。《时漫》中对当时社会各种女性职业形象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展示,在服饰时尚方面特定职业的女性都有统一制服,是立法机关依照国家“服制”法案所规定的各有关部门的着装式样,诸如路政、船员、护士等。而对于文职类职业的女性,并没有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文员职业装,例如艺术家、公务人员、老师等职业,穿着的均是旗袍,只是她们的旗袍开衩高度普遍低很多,在旗袍颜色、图案和裁剪样式的选择上也比较保守。这些女性群体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新兴女性,她们打破了长久以来只有家庭角色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角色。

Table 3.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realistic female images in Times Comics
表3. 《时代漫画》现实女性形象归类分析

Figure 2. Analysis of fashion degree of modern women’s clothing
图2. 女性服饰时尚度分析比较
4. 摩登女性时尚审美的矛盾走向
无论是漫画内容又或是漫画折射出的现实社会,对于这些女性形象的审美走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对立,尤其是摩登女性形象中极具争议的矛盾人群,例如这类赤裸的放纵形象,魅惑的花妓形象或是穿着旗袍的摩登女性形象。她们这种裸露审美一方面部分笔者用讽刺暗喻的手法将女性的裸露与肉体、性欲、伦理划上约等号,讽刺女性的裸露审美是为吸引男性目光的消极举动,另一方面,又认为新女性的裸露审美是将女性从黑暗中拯救出来,是对自身最原本最自然的美的追求。在泛道德的评价体系之中,表现裸体是色情低俗的;在泛政治的评价体系里,裸体是民主前卫的。但在《时漫》中的裸体更多表现的就是民众的欲望。
再例如这类穿着旗袍的摩登女性,这是漫画家们对现代女性的视觉概括,她们的旗袍展示着身体的轮廓,也成为一种符号,一方面展现出她们名流或是贵妇气质的形象,整体呈现一种高贵且自信的样貌,在对西方文化的兼容的同时又对典型的东方美女形象进行传承。而另一方面,作者对这些形象加以主观审视,让这种带着轮廓的符号塑造成能勾起欲望的形象,让女性成为各个阶层男人固定的欲望对象,即使身在职场也无一例外。这种矛盾在漫画家呈现的女性形象中得以构建,这并不是主观表达的问题,这是客观存在于社会中的两性权利的不对等,本质上也是不同人群对两性关系的差异看法(图3)。
4.1. 女性主体意识下的服饰表达
在当时社会这个动荡的变革时期,对于女性而言,服装绝不仅仅只是装饰作用,它的存在既具有政治和文化内涵,又反映着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变化 [7] 。当然,在反映客观社会的同时,服饰又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正如霍恩所说:“在那些保持妇女从属于男子的文化中,认可的服装样式在几代人中相袭不变,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但是,当女性拒绝接受这种无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寻求和男子一样的平等身份时,就会发现妇女服饰的风格的迅速变化” [8] 。正如《时漫》中正向展现出的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在服饰上所展现出的独特、多变、新颖的风格也正说明了当时中国女性营建主体意识,寻找新的角色定位的态度(表4)。
在受到西方政治思想和女权运动的影响后,一些女性决定突破家庭这个界限的桎梏,开始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寻找合适的工作,这直接导致女性的社会角色开始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服装心理和行为中也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7] ,逐渐形成了这种“摩登”的兴盛,也使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有了选择权、话语权、支配权。她们开始从封建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展示,率先琢磨着如何提升女性形象,自然也成为了这场摩登时尚体验的先行者,无论是对身体的赤裸表达,又或是借以旗袍进行曲线美的展示,都成为她们争取两性平等,塑造新形象的有力工具。

Table 4. Clothing expression of female main body consciousness
表4. 女性主体意识的服装表达
4.2. 男性复杂想象下的时尚意图
对于摩登女性形象背后的矛盾是严重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女性形象是这种矛盾的表征,在男性的复杂想象下,《时漫》中大部分的女性形象是作为讽刺和批评的社会现象的承担者出现的。无论是陷入消费陷阱的摩登女郎和追随者,亦或是那些被男权社会物化沦为商品的女性。她们的漫画形象被放置在刊物的图景之中,被塑造、被观看、被批评。她们的时尚意图开始变得扭曲。成为男性视觉观看的客体,她们既是现实中失去两性主动权的男性追求性幻想的载体,也是拥有两性主动权的男性拥有的情欲对象(表5)。漫画家利用摩登女性的性感身体或是所谓充满诱惑的服饰装扮构建了情欲领域的意识形态,再通过漫画中男性群体对女性个体的观看强化了男性的绝对统治和女性的屈从地位。编辑思路上,尽管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某些生活瞬间和状态,但以男性视角观察下的女性形象,反映的也是男性自身的立场。在这种意识下摩登女性的时尚视觉形象变得妖娆魅惑、利己自私,可以说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割裂的社会造就割裂的人。

Table 5. The fashion intentions imagined by men
表5. 男性想象下的时尚意图

Figure 3. The contradictory trend of modern female dress aesthetic
图3. 摩登女性时尚审美的矛盾走向
5. 摩登女性形象构建的双重语境
摩登女性的定义是极端复杂的,这个概念在初期传入中国是一种对求新态度的褒赞之词。但是“摩登”是音译来的外来词汇,其文字下的精神内涵就难免含混,有着很强的物质文化的暗示。她们既有着积极正面的定义:首先,她曾指称为现代性,她是处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国人,追求和尝试现代性的活标志 [9] ,其次,她指称为女性的自由和解放,一种女性独立自主的范本,用极致的身体解放将那个年代的女性从深闺中拉了出来,助其走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但在社会新旧矛盾的冲突下,她们的形象也在某种程度下呈现出消极负面的状态,成为被批评的对象,甚至逐渐被娼妓化。她们被指称着身体的物化,意味女性从封建社会与父权制家庭解放出来又重新沦为男权主义与商业社会消费的对象 [10] 。
5.1. 塑造的否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国内的民族工业也面临严重冲击。而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激化,男性开始潜在的将外来的危机和焦虑投射到了摩登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他们将女性置于男权的道德目光审视之下 [4] ,将摩登女性形象所存在的积极意义变为一种放纵堕落的存在。在西洋文化入侵后,消费主义开始盛行,“眼球经济”和“符号消费”操纵着消费趣味和消费时尚,人们开始不再只满足于商品的功能属性,而更多地关注起商品的社会属性,而女性自然成为身体商品化的载体,正如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所说:“忽视女性的主体形式,女性的身体成为权力秩序规范下静默的牺牲品” [11] 。商业资本的运作使得女性被物化严重,这种思想再与传统的父权社会意识形态结合,将男权视角下“摩登”女性的负面形象“揭露”出来,开始对摩登女性进行讽刺和批判。
在这样的思想冲突下,摩登女性开始被魔性的塑造,对于《时代漫画》中表达女性的方式直接表现出了都市女性是如何被男性作者书写。漫画对于摩登女性具有攻击性的塑造一方面源于都市中不断提升的女性地位对传统男性权威的威胁,而上世纪三十年代不断加剧的民族危机,加深了这种焦虑;另一方面则是满足个体自身想象中的道德优越感。对他人进行道德上的指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除了满足道德优越感之外,甚至可以掩饰和推卸这种道德败坏与己无关。漫画内容通过一些夸张描绘手法,否认了近代以来逐步开始的女性解放,将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身体解放笼罩上一层有违伦理道德的外衣,而这背后的主人公们则躲避在这层外衣之下隐藏着他们对于新时代女性解放可能导致社会权力被重新分配的担忧。他们将自身的恐惧懦弱转化为尖利的矛头对准女性,并利用漫画的艺术手法,以夸张、戏谑的视觉形式不断强化其负面形象,细节鲜明,语意明确而尖锐,他们将女性描绘成被观看,被售卖,被嘲笑的对象,通过这种方式以自证其批判的合理性,锋利的批判被罩上幽默、戏谑的外衣,使其批判看似回避,实则直刺人心。他们用漫画塑造的形式表达了对女性解放的否定话语。
5.2. 进步的肯定
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第二次浪潮则是在二十世纪的六十至七十年代。而中国三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处在第一次世界女性主义浪潮的尾声,当然也反映出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比如:女性教育权、就业权是其主要的成就,婚恋自由、性自由也是这次浪潮中有所提及和关注的。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期以来,人们生活在一个多方思想文化相碰撞的年代,在这个中国文化与西方思潮正交汇的锋面上,国内的各种进步意识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尤其是二三十年代以来,女性的主体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比起早期还停留在呼吁女性走向公共空间,此时的女性已经拥有了更多自由活动的公共空间。家庭和婚姻观念开始逐渐解绑对女性的束缚,她们开始看见了外面的世界,加以社会政策的支持,女性们开始走入学堂,走向社会。女性就业面逐步扩大,职业化程度得到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主动学习和模仿自由、自信的穿着方式,服装成为了她们有力的工具,“西风东渐”的时尚审美穿着已然成为她们与旧的伦理道德决裂、摈除传统思想枷锁的表现途径,她们试图通过穿着多元开放的摩登服饰来提升自我形象 [12] 。
三十年代围绕女性全面解放社会风气的背景下,有关摩登女性的话题也开始在各类杂志中展开,摩登女性的塑造成为了女性话题的主旨。这在《时代漫画》中也不例外,对于女性的书写不仅仅只有批判话语,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也大篇幅的进行了对女性生活风貌的多方面描绘,从女性的日常生活、职场生活、婚姻生活等多方面展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她们大都自由浪漫且自信美丽,引领着当时社会的时尚潮流,并且通过服饰这一媒介大胆的展示着自身的魅力。这也直接正面的表达了新式女性的独立与解放,以多样化的视觉符号展现出女性的多重新身份,充分说明了她们身上所具有的“摩登”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演变和现代思维的觉醒,以及女性身体解放而导致的审美意识的转变,直接促进了女性形象的现代化转型。这些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部分大众对于女性进步的肯定态度。
6. 结语
《时代漫画》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格各异的摩登女性形象,她们时髦前卫的穿搭成为当时社会时尚的领路人,展现出当时社会下摩登女性的整体时尚风貌以及时尚进程。而当时社会对于这种摩登时尚却呈现出矛盾的走向,漫画中笔者对于摩登女性的描绘所呈现的态度也表现出鲜明的两面性,给她们贴上正面或是负面的标签,在双重语境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形象,是以女性作为载体,背后内涵却是揭露新旧道德矛盾冲突的一种视觉文化形式。一方面由于时代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女性扩展了可以自由活动的公共空间,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善于展现自身美丽的摩登女性便成为了现代性的象征符号,漫画内容对摩登形象进行赞扬,通常也是以求新变革为主题的。另一方面,女性的多方面进步无疑是与传统的父权意识相冲突的,再加上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商业资本的运作,使得一部分漫画内容呈现出对摩登形象的批判。这是时代浪潮下消费主义对女性的影响,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与焦虑。但不论这些背后的语言如何,所展现出来的摩登女性形象均是那个时代时尚发展的最好证明。本文从《时代漫画》的时尚场域出发,在分析漫画所展示出来的时尚发展的同时,也挖掘漫画表象内容背后绘画用意,并通过分析漫画图像对社会问题的记录、表达,来揭示女性形象背后充满的矛盾性和反复性,折射出这条道路充满的各种曲折。
注释
文中所有图表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