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锁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承载着保护生命和财产的重要功能。追溯历史,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因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锁具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载中,关于锁具的史料记载与文物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古锁视觉符号的富有寓意的造型色彩与装饰纹样研究,可以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到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结合具有鲜明特征的现代设计手法,选取适配的设计产品载体,得到富含语意的创意设计,践行了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2. 符号学理论释义
在人类社会中,符号作为关键信息传递工具,无所不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巧妙地运用符号,使信息得以流转。在20世纪,符号学理论得到了初步发展,对人类认知和社会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皮尔斯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奠基人,在符号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创立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
皮尔斯认为一个符号是由表征体、对象和解释项构成,即符号三元论。符号的表现形式被称为表征体,符号所描述的客体被称为对象,解释项则代表了符号传达出的象征意义。皮尔斯符号学认为符号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标记,而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复杂记号。他将符号分为三类: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像似符号指的是符号的表征形式与所指的实际对象有“像似性”,如外观形状的相似性;指示符号指的是符号表征形式与意指客体对象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如邻接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等;规约符号则指符号的表征形式与指代的客体对象之间没有特定的关系,而是依靠社会约定将两者联系起来 [1] 。
3. 古锁文化符号
3.1. 起源与发展
在远古时代,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大多数人开始意识到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古人开始将个人的珍贵物品用兽皮装裹和绳子缠绕,并使用逾常的绳结打结。这些结扣只能用由兽牙或兽骨制成的钩子解开,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国锁具的最初形式“错”。
中国古代锁具在之后的发展历程复杂而丰富,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2] :
觿:随着工艺的进步,生产工具变得更加细致。从一开始具备锁、锉削功能的多用工具“错”逐渐发展为特定工具——“觿”。觿由骨、角、牙、玉等材料制成,功能也是开启锁具。觿是一种轻便的工具,古人经常将其作为饰品随身携带,并在明清时期仍然使用。
门闩与木锁:木质锁的前身是门闩,它由门板内侧架设一根可活动的横木构成。在室内的人可以通过控制横木,轻松将其关闭或打开,方便让外部的人进入。然而,木质锁只在屋内有人的阻止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在门闩上运用制动门的方法,创造出了木质锁。这一结构奠定了金属锁的发明,并推动了门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簧片锁:簧片锁最早由古罗马人发明并传入中国,在中国的青铜时代,金属锁逐渐取代了木质锁,最早的金属锁仍采用了木锁的结构。随后,簧弹簧片锁问世,其内部配备了片状弹簧,通常为三片,因而通称“三簧锁”。这种锁通过弹簧片与弹簧片的几何关系以及弹簧片本身的弹性,实现了锁定和解锁。随着时间的流逝,锁具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锁甚至配备了机械装置。
然而,在清朝末期,随着国门的开放,西方文明和科技不断涌入,国外的锁具也进入了中国市场。由于簧片结构锁在构造上许久没有发生重要技术改进,人们也开始更加偏向使用弹子结构锁,这种锁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和更低的批量生产成本,簧片锁由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锁具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安定繁荣,文化昌盛,工艺美术逐渐成熟,这也反映在锁具的制作上,使其工艺变得更加精致。锁具的造型变得丰富多样,包括鱼、蝴蝶等动物形象,以及乐器、文字等各种形态。锁具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包括广锁、花旗锁、刑具锁,以及充满文士雅意的文字密码锁等。锁具的制作材质也变得多种多样,包含金、银、玉等。这些锁不仅在装饰性价值上别具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3.2. 文化意蕴
吉祥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源于先祖的图腾崇拜,对自然的敬畏,对神明的信仰,承载着人们的祈求所愿,在历史的长河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3] 。
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护生命与财物安全的器具,不可避免地展现出吉祥文化的特征,由此衍生出了“祈福”与“辟邪”的文化意蕴。“锁住”代表着“留住”,长期发展中人们观念由锁住门窗衍生出锁住财气、福气的含义。在民间,一种流行的习俗是向新生婴孩或百天幼儿赠送长命锁。这些独特的锁通常由祖母或外祖母事先寻找能工巧匠定制,寓意着老一辈对幼子的殷切关怀和疼爱。这一传统仪式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家族之间代相传的情感纽带,象征着生命的传承和家庭的温暖。新婚时人们多用装饰有吉祥纹样的锁,如“龙凤呈祥”、“双喜临门”、“榴开百子”等,这些图案寄意着百年好合、金玉良缘,希望夫妻同心协力,共同奋斗。这些锁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更承载着婚姻的美好祝愿,成为新婚生活中的一个承载着文化内涵和浪漫情感的传统仪式 [4] 。
而这些锁的另一层寓意则是“辟邪”和“锁住”,将好运“留住”,也意味着不受外邪之扰,象征着躲避灾祸与阴邪的力量。例如,在婴儿的胸前挂上锁,寓意着锁住婴儿的命运,防止病魔和疫病侵害婴儿。这种传统相信一旦婴儿戴上这样的锁,就能够平安健康地。因此,人们通常将这一种特殊用途的锁叫做“长命锁”,象征着对生命的呵护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4. 广锁视觉符号
广锁,作为过去人们在日常中普遍使用的金属片状锁之一,常被用于锁门、锁柜、锁箱等场合。在《十三经注疏》中有记载:“东西为轮,南北为广。”而《辞源》对此进行了解释:“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广锁也是一个横向结构而被俗称为横式锁。因清朝光绪年间,主要由绍兴此地生产,因此俗称为“绍锁”,民间也习行横向开启的特点,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多以铜为主要制作材料。见图1。
4.1. 造型设计特点
4.1.1. 简约造型
广锁的造型通常规整而庄重,其正面呈现凹字形状,是其独特的外观标志,不仅为广锁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增强了锁的功能性。而在断面的端面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的设计使得锁在使用时更加稳固。这些特点使得广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成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文物,实现了古代工匠在锁具制作中的高超工艺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巧妙运用线条和装饰纹样,锁具呈现出独特而美妙的外观,展示了古代锁具制作工艺的精湛技艺。
4.1.2. 朴素装饰
在明清期间,锁匠们除了着重锁具本身的造型美,还精心设计锁身表面的纹饰。他们通过锁的艺术设计,在作品中介入制作锁具的思维过程,使得锁体表面的纹饰虽然可以复制多份,但每一件作品都保持了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广锁在装饰方面通常采用朴素而精致的设计,包括各种图案和吉祥寓意的文字。这些装饰不仅仅是锁的附加物,更是锁匠对于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追求,使得每一把广锁都成为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品。图案内容多为花卉、动物或二者组合。与达官显贵使用的广锁相比,平民百姓使用的广锁装饰较简单,甚至光面无装饰。总的来说,广锁装饰朴素,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宫廷使用,装饰样式更精美复杂。
4.1.3. 森严等级

Figure 2. Various keyholes in ancient locks
图2. 古锁各式各样的锁孔②
中国古代锁具的钥匙孔形状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这种设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5] 。钥匙孔的造型普遍采用汉字,如“一、上、下、土、工、士、山、古、而、吉、尚、喜、寿”等,通过使用这些汉字形状的钥匙孔,锁具制作者能够巧妙地传递社会层次和身份的信息,使得锁在形式上不仅仅是一种安全装置,同时也具有社会象征意义。庶民百姓使用形状简单的“一”字形钥匙孔锁,读书人、士大夫则使用“士”字形钥匙孔锁。达官贵人平时使用“吉”字形钥匙孔锁,而婚嫁喜事则使用“喜”字形钥匙孔锁 [6] 。帝王、将相、太子、皇妃等高阶人物所使用的钥匙具有特殊标志,其形状复杂,锁内部结构也更为精密复杂,有些甚至需要多把钥匙配合使用,以提高安全性和保密性。制造锁具的作坊必须严格按照官府规定的要求操作,不得有任何偏差。这些钥匙孔形状的差异是古代锁具在制度和文化中的具体体现。见图2。
4.2. 装饰符号艺术
古锁的造型艺术主要包含了鸟兽、花卉、仙道人物、器物和字符等多元化的语言图案,这些图案所呈现的文化象征符号,即吉祥物,采用了一种非言语的方式,以象征性的意义传递人们对祈福心理和美好愿望的表达,见图3。
动物类:动物是自然界的普通生命,在吉祥图样中最常见的有龙、麒麟、狮、虎、马、鹿、狗、猫、猴、鼠、蝙蝠、凤、鹤、白头翁、喜鹊、锦鸡、鱼、蟹、蟾蜍、虾、龟、蝴蝶等。
植物类:牡丹、荷花、菊花、莲花、梅花、桂花、兰花、佛手、石榴、柿子、桃子、桔子、枣子、栗子、莲蓬、百合、艾草、万年青、灵芝、营蒲、菩草、松树、竹子、桐树、杏树、槐树、柏树、柳树等。
仙道人物类:“文武财神”、“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及“天女散花”“三星高照”等。
器具类:瓶、灯笼、铜钱、太极图、如意、爆竹、乐器等。
字符类:福、禄、寿、囍、卍等。
古锁的图案不仅仅是表层的物化符号,这些图案代表着深层的文化内涵,通过表层的形式化符号来反映深层次的意义,体现了民间艺人在构思中的率直自然,这样的设计不仅表达了他们纯朴的观念,也体现了他们对现实事实的心理愿望的追求。如“三星高照”、“喜象升平”、“金鱼摇尾”等图案,图案表现出来的场景和内容都表达得非常精致入微、极富细腻的绘画和深刻的表达。整个图案体系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传承,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

Figure 3. The pattern on the broad lock
图3. 广锁上的纹样③
5. 广锁视觉符号的设计探究
广锁,作为过去人们在日常中普遍使用的金属片状锁之一,常被用于锁门、锁柜、锁箱等场合。在《十三经注疏》中有记载:“东西为轮,南北为广。”而《辞源》对此进行了解释:“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广锁也是一个横向结构而被俗称为横式锁。因清朝光绪年间,主要由绍兴此地生产,因此俗称为“绍锁”,民间也习行横向开启的特点,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多以铜为主要制作材料。
5.1. 利用广锁的图案进行设计
广锁的造型和图案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锁头有龙凤的造型,锁身上刻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形态和图案都具有深层的装饰性和美感。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些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到设计中,例如,可以将锁身上的图案直接转移家居装饰品上,通过印刷、雕刻等方式呈现。这种设计手法不仅丰富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让人们沉浸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丽之中 [7] 。
5.2. 利用广锁的外形进行设计
广锁的造型相较于其他锁具较为规矩,正面呈现凹字形状,侧面上端一般呈三角形,下端呈长方形或正方法,具有很明显的视觉特征。在产品设计中,可以打造中国古锁的独特形态,将其外观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可以选择保留古锁的整体形态,或者将其简化为装饰性的图案元素。例如,以古锁的造型设计作为笔架的灵感来源,同时沿用广锁利用时锁芯抽拉的动作。见图4。这种设计不仅为产品赋予独特的视觉特色,还能巧妙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

Figure 4. Pen holder designed with broad lock shape
图4. 广锁造型笔架设计④
5.3. 利用广锁的文化进行设计
中国古锁作为一种传统文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安全、保护和祝福 [8] 。在产品设计中,有机地融入这些文化意义,将其转化为实际意义的设计元素。例如,在手表设计中,可以巧妙地采用广锁的独特造型和图案,将其转化为指针和表盘上的装饰,从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再者,设计一个寓意保平安的吉祥挂饰,或者打造一个象征团圆和幸福的家庭装饰品,都是将产品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意方式,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种设计理念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在产品中注入了实际意义,具备更广泛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5.4. 利用广锁的功能进行设计
除了作为装饰元素的运用,广锁的实际功能也可以在设计中得以发挥。如将可以将广锁的锁头造型巧妙地应用到包包的扣子上,设置在开合处分别应用,让用户在开合时联想到广锁的使用方式。设计中巧妙结合牛角与锁文化,形成一把同心锁的造型,寓意着对爱情永恒、永结同心的美好祝愿。或者将锁头设计成酒具瓶口的形式,也是一种将“锁住”的寓意发挥的方式。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保留古锁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实际的需求功能的需求。
6. 结语
中国古锁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体现,展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 [9] [10] 。尽管古锁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但它们的形态和装饰纹样承载着人们的伦理情感、审美趣味和美好祝福。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出发,对广锁所承载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探究将其符号融入设计的方法,更好地传播古锁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注释
①图1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54323464_100133460
②图2图片来源:https://bbs.9game.cn/thread-40626295-1-1.html
③图3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169438059_814823
④图4图片来源:https://www.zcool.com.cn/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