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 [1] 。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中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 [2] 。适时推出“双高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后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我国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 [3] 。“双高计划”是在“示范校”建设之后,又一项重大的高职改革创新计划。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本课题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希望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尝试解决课程思政模块存在的问题,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改进与优化,对我区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为研究内容,以公共体育课任课教师以及在校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走访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体育教研室,对其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充分了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方面情况,并结合中国知网(CNKI)、维普等网络渠道检索和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重点检索有关“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思政、建设”的相关文献,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应用和分析,旨在能更好地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依据。
2. 理论背景
郑永进等认为“双高计划”是公共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改革政策,是一种通过少数优质高职院校先期示范发展进而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示范性发展模式。通过各级政府统筹协调,示范院校协同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探索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 [4] 。曹俊明等认为“双高计划”的实施需要加强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结构化师资内生状态失调,“双师型”教师能力未有效提升,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尚未成型等问题 [5] 。在“双师型”教学模式下,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6] 。从“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的评估报告中发现,高职院校的治理形成多元民主治理格局、法治建设态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学生治理主体地位缺失、透明保障技术不完善、责权建设薄弱等不足问题 [7] 。周应中等则认为,省域治理是“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关键保障。通过各省域的“双高计划”治理实践,不断深化省域治理主体协作,强化制度创新,耦合内外共生机制等,推进省域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8]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时代新命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全校内涵式教育的顺利推进 [9] 。深入挖掘公共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公共基础课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能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大学生思政意识,促进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共同发展 [10] 。
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况
3.1. 体育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是指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经过对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2名体育教师上课情况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公共体育课中设计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其涵盖了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等。为了将这些思政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融入课堂思政,但也有部分教师缺少课堂思政的融入。教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等内容中循序渐进将课堂思政结合到课程中。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范围较广,仍有学校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缓慢。
3.2. 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程度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视,高职院校对其进行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识逐渐明确,对课堂思政教育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中的课堂思政也在逐渐进行发展过程中。根据调查分析,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包含思想政治理念、爱党、爱国、爱学校、爱班级、遵守校规校纪等多种教育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较高的认同感,通过调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中融入课堂思政的认知较高,如图1所示,教师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课中融入课程思政非常重要的选择比例在53.13%,从中可以看出,课程思政的发展已被高职院校的教师广泛认同,且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接受。相反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认为不重要,其中主要原因是该部分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不清晰,课堂思政应如何融入到体育课中的方法和形式较弱,没能体会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大学和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进而阻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

Figure 1.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wareness of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1. 体育教师对课堂思政的认知程度
3.3. 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
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程度的高低与课程思政的实施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学生是课堂思政实施的直接受益人,因此,学生的认知程度尤为重要,尤其是体育课在近年来课堂思政的体现较为单薄,学生和老师们的认知程度也较低。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不高,他们对体育课的认知仅仅是实践性课程,体育课是学习运动技能并且增强自身体质的一门课程,在体育课中对思政的内容理解不到,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随着学生们对课程思政的淡化,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难度也随之增加(图2)。

Figure 2. Students’ awareness of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2. 学生对课堂思政的认知程度
大多数人认为体育课是运动、锻炼、加强体质的课程,上课地点具有特殊性,不需要课本、笔纸等教学用具,大学生根本关注不到课程思政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中更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与同学之间的配合上,他们认为思政内容的学习应该是在有关思政内容的课程中所学习的,因此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存在偏差。
4.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方面
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较高,但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没有落实,一方面,教师缺少系统的课程思政有关的培训学习,对课程思政的文件和政策解读不明确;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达标,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政治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够,对体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没有进行更新换代。
教师在体育课中将体育和课堂思政的融入能力不够,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重点放在学习技能上,忽视了在体育理论、体育健康等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合作、竞争精神体现也较少,学生们的兴趣随之降低,进而影响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
4.2. 学生方面
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学生的思想和理念也会随着负面的网络语言信息而改变其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同样不稳定状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生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精神随之减弱,出现懒惰、躺平状态。在体育课上,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对体育课开始厌倦,阻碍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
5. 提升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对策
5.1. 开展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系列培训
多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有关培训,促进高校教师对体育课堂思政的理解与分析。在培训中,多组织体育课程思政的分析、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体育课堂思政的发展等内容的培训,让高校教师深入理解分析课程思政的内容,为今后的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起促进作用,培训的方式主要以线下集中培训为主,线上培训为辅,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训后组织教师们进行研讨交流,针对自己所学所想展开讨论,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5.2. 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校园的环境对学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借助校园文化的提升可以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比如,在校园的某个角落设置体育文化角,在校园的墙面上描绘体育风采和书写体育名言,在校园内多安置体育设施设备,排球场地、乒乓球台、篮球架等不同运动设施,让学生们在业余生活中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也可进行体育文化、体育赛事的演讲、广播大赛,有利于传播体育思政知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对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积极影响。
5.3. 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可多运用互联网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更新换代,利用内蒙古地区优势,将民族文化融入教学,课后作业也可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直播、查阅体育健康知识,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
6. 小结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范围较广,仍有学校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缓慢,课程思政的发展已被高职院校的教师广泛认同,且被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接受。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存在偏差。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重点放在学习技能上,忽视了体育理论,进而影响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高职院校应该开展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系列培训,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NJDRW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