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带,长江经济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它不仅是一个内河经济带,也是一个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互动合作和协调发展的区域。在长江经济带中,云南省以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突出的生态地位和巨大的开放开发潜力而闻名。《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强调了云南省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并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因此,对于探索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价值链关联特征和相应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重要载体,针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发挥产业协同联动整体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国内学者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特别是沿线地区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 ,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也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产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等角度提出各自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路径 [2] 。在探讨云南省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问题上,霍强(2017) [3] 从战略定位、合作机制和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给云南省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样,康云海(2017) [4] 认为积极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云南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充分发挥该省的比较优势,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将云南打造成为烟草、能源、冶金、化工和特色轻工等领域的基地,同时承接产业转移。这些研究为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深入分析当地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进而研究其产业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路径。本文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研究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价值链关联现状和变化,不仅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丰富了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本文将根据国家价值链的内涵,通过2012、2015、2017年的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价值链指标,得出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产业价值链的程度,比较得出云南省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出优劣势,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为云南省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2. 价值链关联的测算方法
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理念是将价值创造和分配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通过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实现附加值的提升。它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以及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来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5] 。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2012、2015、2017年中国31省市间投入产出表来自于CEADs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在测算时将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行业进行合并。长江经济带11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2.2. 测算方法
2.2.1. 投入产出模型
假设长江经济带有M个地区,每个地区有N个产业,接下来介绍如何运用地区间投入产出表计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产业价值链 [6] 。
首先,M个地区间的投入产出框架见表1。

Table 1. Representation of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framework
表1. 地区间投入产出框架的表示
其次,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表示如式(1):
(1)
其中,XR表示地区R的N*1总产出向量;YR表示地区R的N*1最终产出向量,由R地区对各地区生产的最终产品向量组成:
;Er表示地区R的N*1出口向量;ARS表示地区R对地区S的N*N直接投入系数矩阵,则该国的直接投入系数矩阵为
,里昂惕夫逆矩阵
。令BRS为矩阵B中对应于ARS的分块子矩阵。
2.2.2. 中间品关联
中间产品的投入比例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为了研究云南省如何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地区发生联系,本文建立了云南省中间产品流入比率指标。
(2)
公式(2)表示云南省使用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中间产品占云南省总中间产品的比重。
数值越大,表明云南省对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大。
为了进一步考察云南省中间品投入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程度,继续构建云南省中间品分配比率指标。
(3)
公式(3)表示云南省分配给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中间品占云南省总体中间品的比重,
值越大,表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对云南省中间投入品的依赖程度越大。
(4)
由上可得,中间品关联包括了云南省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投入中间品的关联,以及云南省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获取中间品的关联。因此,可以通过计算两者的平均值来评估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中间品关联程度。公式(4)即为中间品关联程度指标。
2.2.3. 增加值关联
借鉴Koopman等(2014) [7] ,在“M区域-N行业框架下”,源于最终需求的增加值有如下分解结果:
5)
公式(5)描述的是每个区域的最终品所含的增加值来源。其中V表示增加值向量(VM表示M区域的增加值向量),Y表示最终需求向量(YM表示M区域的最终需求向量),B表示M区域-N行业总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MM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的M对M位置的子矩阵。
根据Miller和Blair (2009)、Wang等(2014) [8] 的界定,矩阵的行元素反映了某地区创造的增加值被该地区自身和其他下游地区所使用,这是基于前向关联的分解,刻画的是增加值的流出。相应地,基于后向关联的分解是矩阵的列元素,它表示了某地区最终产品的生产所引起的自身和其他上游地区的增加值,或者说隐含于某地区的来自自身和其他上游地区的增加值,反映了增加值的流入。
云南省与其他地区的前向关联度FLV,如公式(6),值越大,表示云南以增加值供给的身份对其他地区的前向关联越密切。其中,1表示云南省,R表示其他地区。
(6)
云南省与其他地区的后向关联度BLV,如公式(7),值越大,表示云南省以增加值需求者的身份对其他地区的后向关联越密切。其中,1表示云南省,R表示其他地区。
(7)
2.2.4. 投入产出关联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从横向来看,考察的是最终需求拉动总产出增加,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Antras和Chros (2013) [9] 提出了上游度指数,用以反映一个行业与经济系统最终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如果一个产业的价值链越长,它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就会越密切,产业产出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也将更为显著。(吴添和潘文卿,2014) [10] 。根据上游度指数的原理,可以构造衡量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价值链深度的指标。
从投入产出表的列向来看,考察的是要素投入推动中产出的增加,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基于此,Miller和Temurshoev (2015) [11] 提出了下游度指数,用以描述某一行业与经济系统初始投入之间的距离。根据下游度指数的概念,可以构建衡量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之间价值链深度的指标。
云南省与其他地区R基于产出的价值链深度指数DNVCO,如公式(8)。
(8)
DNVCO1R表示云南省基于产出的对R地区的价值链的深度指数。数值越大,说明云南省提供给R地区的中间产品比例越高,这意味着云南省与R地区在中间产品供给方面的关联更加复杂。
云南省与其他地区R基于投入的价值链深度指数DNVCI,如公式(9)。
(9)
其中,G为Ghosh逆矩阵。DNVCI1R是根据投入而得出的云南省对R地区价值链的深度指数。数值增大则说明云南省的总投入中来自R地区的中间产品投入比重更大,表示云南省与R地区在中间产品需求方面关系更为紧密。
2.2.5. 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增加值收益率
地区参与价值链程度与方式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增加值收益。从式(10)表示的增加值分解结果考察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生产活动时,带来的增加值收益为
,相应的收益率为:
(10)
3. 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分析
3.1.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中间品关联
表2显示了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中间品关联特征。从中间品流入比率指标来看,2012~2017年间,云南省与其自身的中间品流入比率呈现U型的变化特征,即说明云南省使用的中间品来源于自身的比例在这期间先降后升。但对比起始年份和最终最后一年的数值,总体来说有所下降,说明云南省对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中间品依赖有所加强,对自身的依赖在减弱。云南省中间品流入比率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其中2015年比率最高为6.54%,与其他省份的流入比率关联呈现按照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次序递减的特点。
从中间品分配比率指标来看,2012~2017年间,云南省与其自身的中间品流入比率呈现上升趋势,即说明云南省使用的中间品提供给自身的比例在这期间上升了。说明云南省提供给自身的中间品分配有所增加。云南省中间品分配比率较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最高的是江苏省,说明云南省的中间品主要是分配给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该分配比率在2012~2017年之间不断上升,说明其他省份对云南省中间品的依赖不断增强。而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省份的中间品分配关联在这几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长江经济带下游的省份的中间品分配关联呈现逐年递减的特点。

Table 2. Intermediate goods relationship between Yunnan Province and other provin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it: %
表2.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的中间品关联 单位:%
综合云南省中间品流入比率和云南省中间品分配比率来看,云南省中间品关联程度指标呈现时空差异。云南省与上游地区的中间品关联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与中下游省份的中间品关联程度呈现下降趋势。
3.2.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增加值关联
表3显示了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中间品关联特征。从云南省与其他地区前向关联度来看,云南省与自身的前向关联度最高的是2017年的94.43%。从2012~2015年,云南省与自身的前向关联度在增加,说明云南省产生的增加值被自身使用的比例在上升,即意味着云南省产生的增加值被其他区域使用的比例在下降。长江经济带省份中,云南省与其前向关联度最高的是上海市,不过这一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空间特征上来看,云南省产生的增加值主要流向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西南区域次之,流向中游省份的比例是最少的。

Table 3.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ded value of Yunnan Province and other provin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it: %
表3.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的增加值关联 单位:%
从云南省与其他地区后向关联度来看,2012~2015年,云南省与自身的后向关联度先减少后增加,说明云南省最终产品中隐含的增加值来源于自身的比例先下降后上升。云南省与江苏省的后向关联度比较高,说明云南省最终产品中隐含的增加值来源于江苏省的比例大,在年份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另一与云南省后向关联度高的地区上海市,其关联度则在年份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这几年云南省最终产品中隐含的增加值来源于上海的比例在不断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云南省最终产品中隐含的增加值的主要提供者。
云南省与其自身的前向关联度比云南省与其自身的后向关联度更高,说明云南省产生的增加值被自身使用的比例大于云南省增加值来源于自身的比例。这说明与其自身相关联而言,云南省增加值的流出大于其增加值的流入。
3.3. 长江经济带各省的投入产出关联
表4显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基于产出的价值链深度指数和基于投入的价值链深度指数,又称为上、下游度指数。上游度指数和下游度指数分别从供给方与需求方测度了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价值链关联程度。较大的上游度和下游度指数分别说明某地区为其他地区提供的中间品更多和某地区使用其他地区的中间品更多 [12] 。从表3可以看出,2012~2017年间,除上海外,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上游度指数和下游度指数都十分接近2或超过2,这说明长江经济带各省的投入产出关联程度较高。

Table 4. Input-output correlation of provin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表4. 长江经济带各省的投入产出关联
从基于产出的价值链深度指数看,云南省基于产出的价值链深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该指数降到2以下。这说明云南省的产品作为中间品提供给各地区中间使用的比例在逐渐减小,意味着云南省的产品距最终使用领域的距离变短了,云南省从产品供给方加入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深度有所减弱。从基于投入的价值链深度指数看,云南省的下游度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是有所下降。这说明云南省总投入中来自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中间产品的投入部分所占比例在减少,意味着云南省距初始要素的投入距离变短了,从生产要素的需求方加入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程度弱化了。
总的来说,云南省的上、下游度指数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但是2012~2015年以来这组指数的下降也意味着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投入产出关联程度有所弱化。
3.4. 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增加值收益
表5显示了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所得到的增加值收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既存在着本地区的省内价值链,也积极参与了其他地区的国内价值链,同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获得了增加值收益。由表可知,云南省获得的增加值收益主要来自于自身,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为其带来最多增加值收益的是上海,但是该比例已由2012年的1.47%降至2017年的0.36%。这说明云南省从上海获得的增加值收益在逐渐减少。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为云南省带来增加值收益第二多的省份是浙江。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省份中,云南省从重庆获得的增加值收益较多。2015年云南省从重庆获得的增加值最多,为1.49%。江西和贵州为云南省带来的增加值收益在不断增多,其他省份为云南省带来的增加值收益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Table 5. Shows the added value benefits of Yunnan Province’s participation in the value chai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it: %
表5. 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增加值收益 单位:%
4. 结论与启示
为探究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程度与地位,本文通过2012、2015、2017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增加值收益率四个方面综合测度了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关联特征。研究发现: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价值链关联程度较高,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价值链关联程度较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核心发展区域之一,被称为“两横三纵”的核心发展区。因此云南省在多个价值链关联指标中与长江下游省份关联程度更深,尤其是上海、浙江、江苏这三省。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产业发展水平相对弱于下游地区,因此与云南省的产业价值链关联也相对较弱。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价值链关联程度在不断增强。近年来,受到国家对于该区域的重视和政策鼓励,产业发展和经济水平都在变得越来越好,这使得云南省与长江上游的四川、贵州等地区的价值链关联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云南省从产品供给方加入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深度和从生产要素的需求方加入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程度都有所弱化。基于投入产出关联测算而得的云南省上、下游度指数程下降趋势,云南省的产品距最终使用领域的距离变短了,距初始投入要素的距离也变短了。这表明云南省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也意味着云南省与其他区域的投入产出关联程度有所弱化。
基于以上结论,为提高云南省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发挥产业价值链对云南省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积极作用,云南省应注重以长江经济带价值链为核心协调区域产业发展。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价值链,下游发达地区可以将劳动力密集的低端加工和制造环节转移到云南等中上游地区,集中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提升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云南省可以通过与下游地区建立广泛的产业联系,在多方面展开合作。这种协调区域产业发展机制将促进云南省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高其在长江经济带价值链中的地位。其次,要培育云南省的产业集群。努力吸引来自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投资并迅速引进配套企业,以加快形成面向外部市场的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利用云南省现有的大型企业和其配套生产体系作为基础,加快它们的开放化和先进化建设,促进它们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对接和融合。再次,通过提供融资支持、技术援助、市场引导、培训支持和信息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云南省现有传统产业集群的转型,并促进它们与长江经济带价值链的衔接。这将有助于加快云南省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并与长江经济带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和对策研究”(2022Y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