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学生干部是我国高等学校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承担着学生的角色又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普通学生和老师的桥梁,他们的责任感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甚至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高校学生干部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干部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受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也出现了包括官僚作风日盛、服务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责任感不强。因此,研究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稳定的积极维护者。高校班主任往往由任课老师兼任,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很多高校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经常力不从心,不能及时发现班级出现的问题,更不用说防微杜渐。学生干部作为老师和普通学生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甚至家庭状况都非常了解,对他们在课后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甚至对普通学生的心理活动都非常清楚。绝大多数高校班主任往往是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班级情况。其次,学生干部基本是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往往品学兼优,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很多学生干部都有一技之长,是其他学生的表率,在班级里有着较高的威望,对班主任或者学校下发的各项任务能够带头执行。他们承担了绝大多数班级管理任务,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是高校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稳定的坚定维护者。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工部的中坚力量,是校园稳定的维护者。高校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摇篮,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艰巨任务。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高校很多活动都是交给学生干部去组织。例如,每年一度的迎新活动,学生干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迎新活动是迎接大一新生的专属活动,绝大多数大一新生对学校环境一无所知,如宿舍在哪里、教学楼在哪里、食堂在哪里、超市在哪里,他们都不是很清楚。接待新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时间跨度比较长,工作非常繁琐。高校学生干部以旧人带新人的方式承担了一年又一年的迎新任务,为高校学工线的老师分担了繁重的迎新任务,使得高校迎新工作有序开展,为高校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如,高校要维持正常运转,离不开学生会各个部门的配合与组织。如开展文艺活动离不开文艺部、开展卫生检查离不开卫生部、与其他学校或企业开展合作离不开外联部。正是有了学生干部的积极参与,才使得高校各项活动有序展开,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干部是高校稳定的坚定维护者。
高校学生干部是祖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储备军和主要力量 [1] 。高校学生干部通过参加班级或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干部通过参加各项活动,与外界进行了接触,清楚地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他们不但能高效地组织好各项活动,还能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最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实践证明,不管是改革开放还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学生干部都是主要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干部必将成为主要参与者,必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 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
新时代,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干部群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干部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高校学生干部基本上都是2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大学生有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成熟稳重但又不乏活力,是高校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他们能够顶住压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资本,更是祖国日益强盛的象征。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2] 。从班级管理角度讲,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这些学生干部往往有一技之长,在普通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能较好地协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能及时和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极大程度地减轻了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负担,维护了班级的稳定。从二级学院层面讲,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往往是在各个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至于校级学生会的学生干部,通常是二级学院的佼佼者,其综合素质更是不言而喻。由于他们有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走上社会后,往往能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专业知识扎实 [3] 。高校学生干部虽然承担着班级管理任务和社团各项任务,但他们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绝大多数学生干部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此外,绝大多数学生干部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本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成为普通学生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学生干部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既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学生干部经常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有调查显示,学生干部的就业率远远高于普通大学生的就业率。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高校学生干部毕竟是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功利性较强,科研能力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甚至出现官僚化趋势。
部分学生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功利性比较强 [4] 。高校学生干部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学生,为老师分忧。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干部把自己的职位当作博得名利的砝码,在评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方面表现得特别功利,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初心。实际上,学生会是高校为学生干部提供的能力提升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宗旨就是服务全校师生,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并能使得学生干部的能力有所提升。然而,现在很多高校学生会已经褪色了,与原来的宗旨渐行渐远,反而成为学生干部博取功名的平台。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现阶段,高校学生干部基本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顺利学业,部分学生干部还能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但不难发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干部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几乎都是空白。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作风呈现官僚化趋势。有的高校大学生热衷于权力,在参选学生干部的过程中,拉帮结派,请客吃饭,甚至送礼走后门,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生会有一席之地。进入学生会以后,部分学生干部搞形式主义,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的学生干部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一点小事也要开个大会。更有学生干部在老师面前一套,在学生面前又是另一套。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会,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小官场,人情世故在这里一览无余。
责任是指外界条件对有行为能力的人的道德要求和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受负担的角色义务。
马克思主义责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认识责任和履行责任的态度和观点 [5] 。马克思青年责任观把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品德情操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这个角度看,以上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干部自身责任感的缺失。研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问题,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干部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使学生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校园管理和学生服务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设立明确的责任感评价指标,可以鼓励学生干部自觉地去关注学校和学生的需求,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和学生服务的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具竞争力。
其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学生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等。通过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干部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不仅注重自身的学术成绩,还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有助于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校园和社会中都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不难看出,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一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选拔质量,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并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领袖和骨干人才。
4.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同时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应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入,全面覆盖学生干部责任感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层面。这样的指标体系更能准确、公正地评价学生干部的责任感。
科学性原则:构建的指标应当是可量化和可检验的,这意味着指标的结果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或行为表现来体现和验证。此外,各个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再次,指标体系应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和职责紧密相连,确保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干部责任感的培养效果。遵循科学性原则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促进学生干部责任感的有效培养和发展。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当是明确和具体的,避免模糊和过于抽象的描述。每个指标都应该有清晰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使评价者容易理解和应用。此外,指标需要与学生干部的日常活动和职责紧密相关,确保评价的内容对学生干部的实际表现和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再次,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干部的具体情况和背景进行适当调整。遵循可操作性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助于准确评估学生干部的责任感,还能促进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
公正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基于客观事实和中立标准,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影响评价结果,对所有学生干部应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人都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评价。此外,评价过程和标准应对所有参与者公开透明,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评价的依据和过程。再次,评价者应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情况,确保评价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遵循公正性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干部以及学校管理者对评价结果的信任和接受度,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持续改进原则: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从学生干部、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方获取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对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新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此外,对评价结果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分析,识别趋势、问题和改进机会,以确保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再次,鼓励学生干部、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改进过程,以提高其适用性和接受度。在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中,既要考虑短期内的效果提升,也要考虑长期的发展需求和目标。遵循持续改进原则的评价体系能够确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始终保持其有效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5.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维度
马克思青年责任观将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类文明向前进步的主要力量,对青年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作了全方位的诠释。实践证明,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青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有着良好的身心素质,他们朝气蓬勃,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责任观为指导,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抽象出能评价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
3个一级指标包括:A1个人层面、A2家庭层面、A3社会层面;9个二级指标包括:B1思想政治素养、B2专业知识素养、B3沟通协调能力、B4任务管理能力、B5任务执行能力、B6劳动意识、B7家庭美德、B8工作作风、B9服务意识;22个三级指标包括:C1关心时事、C2主动学习党的理论、C3尊重老师、C4专业课成绩、C5创新能力、C6准确传达学校通知、C7能够合理化解矛盾、C8及时和老师沟通、C9实施计划能力、C10过程监控能力、C11总结反思能力、C12任务完成质量、C13任务如期完成、C14个人卫生、C15主动承担家务、C16孝敬长辈、C17和家人和睦相处、C18尽职尽责、C19团结务实、C20清正廉洁、C21淡泊名利、C22主动服务基层。
6. 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过程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信息量权重法、独立性权重、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权重法、熵值法、优序图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层次分析法 [6] 等。这些方法各有秋千,是各类权重问题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首先,借助比较函数构建同一级别指标的比较矩阵。其次,借助极差思想确定判断矩阵,并计算同一级别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检验性指标,判断一致检验是否通过。其中,同一级别两个指标的比较函数为:
。
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首先,利用比较函数,建立A1个人层面、A2家庭层面、A3社会层面三个一级指标之间的比较矩阵,考虑到高校学生干部尚未参加工作,也没有成家,他们现状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个人能力,因此建立以下一级指标的比较矩阵:
其次,在以上比较矩阵的基础上,借助极差方法,构建关于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并确定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
,
,
,通常取取
,
,
,
,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为:
最后,利用以上判断矩阵,借助矩阵乘法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一致性检验。
因为
所以最大特征值
,不难算出检验性指标
(一致性检验通过)。
2) 确定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
利用以上的方法确定B1思想政治素养、B2专业知识素养、B3沟通协调能力、B4任务管理能力、B5任务执行能力五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考虑到这五个二级指标都同等重要,因此建立以下比较矩阵:
则不难得到5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
,很显然能通过一致检验。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B6和B7两个指标的权重为
,B8和B9两个指标的权重为
,
很显然能通过一致检验。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22个三级指标C1~C22的权重。
综合3.1和3.2可以看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完整的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1:

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s in the new era
表1.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
7.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效能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为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反馈,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各高校应积极推进这一工作,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骨干人才做出贡献。
首先,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通过明确的评价指标,可以使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和公正,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这有助于确保学生干部的选拔和评价过程更加公平,避免了因个人偏好或偏见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的公平性。
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反馈。通过定期评估学生干部的责任感表现,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的提升提供指导。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干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水平,为学校的管理和学生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另外,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自我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建立明确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学生干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责任范围和目标,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通过对学生干部的责任感进行评价,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8. 总结
高校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们的责任感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命运。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高校大学生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只有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不忘初心。本文主要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构建了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极差思想确定判断矩阵,计算出了同一级各个指标的权重。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有助于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3YB25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Y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