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
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弹唱曲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曲目脱节,缺乏实用性。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弹唱技能,忽略了培养学生实施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岗位能力,缺乏实践性。三是弹唱的教学实施没有与教资取证、技能大赛相结合。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应立足于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融合大赛与取证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实现“岗课赛证”的紧密融合。
2. 岗课赛证模式下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改革分析
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包含乐理、视唱练耳、即兴伴奏、声乐等知识与技能,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中,课程应与岗位、大赛、取证有机融合,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
2.1. 依岗定曲——整合幼儿歌曲弹唱曲目
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改革首当其冲应解决弹唱曲目老旧,不接地气的问题。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就是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 [1] 。在教学改革中,依托校级课题《岗课赛证模式下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学校“北京(京津冀)幼儿教育产教合作联盟实践基地”,通过与多所幼儿园的企业专家展开联合教研,参考中高职技能大赛曲目、幼师取证曲目、幼儿园常用教学曲目,立足岗位需求,精选出当下幼儿园常用儿歌29首。
2.2. 《指南》引领——提升学生弹唱技能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要“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幼儿都需要学习音乐中有关“连”与“跳”的内容。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连音与跳音是弹唱的常用手段,连奏与断奏是弹唱的基本奏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必须掌握连音、跳音的弹唱技能。“连”在音乐上可以表现较长的时值,在情感上可以表现温和与宁静;“跳”在音乐上可以表现较短的时值,在情感上可以表现轻快与愉悦,合理运用“连”与“跳”可以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幼儿“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的教育目标。
因此,教学中必须挑选出适于用“连”或“跳”来表现乐音高低、长短、强弱的幼儿歌曲,提升学生的弹唱能力,为学生在幼儿园实施音乐活动奠定基础。精选的29首常用儿歌中大部分歌曲适于用“连”来弹唱,小部分歌曲既有“连”又有“跳”,具备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山谷回音真好听》、《国旗国旗红红的哩》等。
2.3. 岗位实践——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并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不仅应具备熟练的弹、唱、跳等技能,还应具备将技能合理运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应该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与目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音乐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幼儿教师角色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幼儿园岗位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岗位实践,与幼儿园在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及实习就业等方面形成紧密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弹唱技能与岗位能力的教学目标。
3. 岗课赛证的融合性分析
3.1. 课程与岗位的融合
在幼儿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首先应融入幼儿园常用教学曲目,依岗定曲,对接幼儿园音乐领域的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弹唱技能;其次,融入模拟教学,创设幼儿园真实教学情境,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和幼儿,初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最后,深入幼儿园,将模拟教学转换成岗位实践,与在职幼师、园长等资深企业专家优化教学流程与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
3.2. 课程与大赛的融合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 ,还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中职技能大赛和高职技能大赛都要考核学生弹唱歌曲的能力,高职技能大赛还要考核学生设计与实施音乐活动的教学能力。因此,在弹唱教学中融入音乐活动设计、模拟教学、岗位实践等内容即提升了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大赛素养。
3.3. 课程与取证的融合
幼儿教师资格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职幼儿园或保育培训机构的必要证书,是职业技能的权威证明。在幼儿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核中,无论是自弹自唱的展示还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展示,考察的都是学生综合技能的运用 [3] ,音乐领域的考核内容包含弹唱、表演唱、律动、创编歌词、设计与实施音乐活动等。通过实施课证融合,使教师资格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取证与入职奠定基础。
4. 经典儿歌《堆雪人》的教学分析
4.1. 教学价值分析
歌曲包含了思想价值、音乐价值及实践价值,内含“学唱小歌曲、明晰大道理,美育融其中,儿歌助育人”的思想理念。
首先,在思想价值方面,歌词生动描绘了小弟弟与小妹妹堆雪人、做游戏的情景,体现了小朋友遵守游戏规则、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与习惯。
其次,在音乐价值方面,简单的节奏和重复的音型等旋律特点使歌曲在伴奏编配和演绎方式两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伴奏音型或不同演奏方式来演绎儿歌《堆雪人》,便于学生学习和运用四种不同的伴奏音型。
第三,在实践价值方面,经典儿歌《堆雪人》不仅是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曲目,还是学生学前教育技能大赛的曲目。学习这首歌曲可以为技能大赛以及学生未来的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决定了歌曲选择的伴奏音型。经典儿歌《堆雪人》,两个乐句,且篇幅短小,加之简单明朗的旋律风格,使这首歌曲具备了运用四种伴奏音型的可能性。
4.2.1. 伴奏音型分析
伴奏音型是歌曲和声编配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认识并应用四种伴奏音型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全分解伴奏音型适宜表达跳跃、欢快的情绪,弹唱效果比较轻巧、活泼。半分解伴奏音型强弱分明,具有鲜明的节拍、节奏特征,适宜表现轻松、欢快的艺术形象。柱式伴奏音型坚定、有力,具有感召力和推动力,适用于进行曲或表现音乐形象的力量感。无旋律伴奏音型可以用以上三种伴奏音型,由于没有歌唱声部的主旋律,因此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准及节奏感。下面以歌曲的第一乐句为例,对伴奏音型进行简要分析,详见表1。

Table 1. Four types of accompaniment patterns
表1. 四种伴奏音型
4.2.2. 重点与难点分析
歌曲《堆雪人》包含两个乐句,音域为六度,和声级数主要运用一级和五级,在和声编配与音型选择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
因此,重点确定为认识四种不同的伴奏音型和了解不同伴奏音型的应用方式;难点确定为能够运用所学的伴奏音型,为歌曲编配伴奏,完整弹唱歌曲。
4.2.3. 教学流程分析
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弹唱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复习编配伴奏、伴奏音型、音阶、琶音;跟唱歌曲《堆雪人》,预习四手联弹;观看幼儿园优质音乐教学视频。
课中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考虑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精心设置“唱、析、编、弹、评”五个活动阶梯,详见表2。

Table 2. Five activity steps in class
表2. 课中的五个活动阶梯
课后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首先,两位学生共同撰写《堆雪人》的音乐活动设计方案,并在学校进行模拟教学。其次,学生与教师深入幼儿园,与园长、优秀幼师共同探讨教学流程,优化模拟教学。第三,学生反复练习优化后的模拟教学,并作为主讲教师再次深入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
4.3. 教学模式分析
弹唱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学生不会弹唱幼儿歌曲将无法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和日常游戏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改革中,采用了分层教学与四手联弹两种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弹唱能力。
4.3.1. 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基础,教师对每首歌曲讲授两种编配与弹奏方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之一。弹唱技术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伴奏,弹唱技术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复杂的伴奏。由此,即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弹唱技能水平。
4.3.2. 四手联弹模式
四手联弹是进阶,每位学生熟练弹唱歌曲后,可选择一位伙伴共同对歌曲进行二次创编,两位学生进一步探讨弹唱的方法与形式,优势互补。这种同伴式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编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4. 教学特色分析
4.4.1. 四手联弹——同伴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弹唱教学偏重技能训练,以学生个人自弹自唱为主,教学改革中指导学生四手联弹,即两位学生共同弹唱歌曲,这种同伴式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意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创编与弹唱能力。
训练方法分为两步。首先,两位学生各自对歌曲进行伴奏编配,并熟练弹唱;其次,两位学生共同在一架电钢琴上弹唱,并对歌曲进行第二次伴奏编配,探寻更加适合四手联弹的弹唱方法与方式。
4.4.2. 巧用联觉——启发弹唱编创思维
启发学生的联觉感受,使视觉化、情境化与音乐化相结合,“小雪”对应全分解伴奏音型,“中雪”对应半分解伴奏音型,“大雪”对应柱式伴奏音型。
训练方法为,学生描述小雪、中雪、大雪等情景,搜集“雪”的不同情境或相关故事,并选择出与情境(故事)相匹配的伴奏音型。这种视觉与听觉相互作用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编配的音型更具多变性、丰富性与创造性。
4.4.3. 四个步骤——提升音乐教学能力
弹唱与音乐教学法相结合、模拟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通过设计教学、模拟教学、研讨教学和实践教学四个步骤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训练方法为,学生熟练弹唱歌曲后,要求两位学生共同完成音乐教学设计与课堂模拟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与资深幼儿教师研讨音乐活动设计并进行现场教学。
5. 结语
岗课赛证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改革中做到依岗定曲、“指南”引领并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取证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思政教育、职业教育与美育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引导学生依据幼儿年龄与学情特点,合理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幼儿在音乐活动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