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也强调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在当代“0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普通话一直作为学校教学语言。家长为配合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与子女进行对话,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在方言日渐式微的新时代,宁波方言作为宁波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对方言的使用情况关乎方言的未来,值得我们关注。
当前已有不少专家对上海方言以及粤语等方言的使用情况展开过调查研究,例如褚半农(2021) [1] 通过观察,研究了上海方言的标准性受普通话的影响情况,发现了上海方言的读音,传统词语等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焦卓菁(2021) [2] 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状况,发现了上海新移民基本接受上海方言,没有明显的排斥态度。再比如黄立鹤、贺蔼文(2013) [3] 通过问卷、采访等形式在上海部分高校中进行调查,考察上海方言在青年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并且分析了原因,发现上海学生使用上海方言频率减少,对于很多传统词汇的意思表示不理解。王舫、漆敏(2017) [4]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粤语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状况,发现了在青少年中会说粤语的并不多,同时很多家庭重视普通话学习,因此忽视了孩子对本地粤语的学习。王雨婷(2023) [5] 运用卡方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广西南宁万秀村本村居民和外来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发现普通话在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心中地位更高。尽管如此,针对宁波方言使用现状的研究并不多,关于方言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很少,关注宁波籍大学生方言使用情况的文章更加少见。鉴于此,本研究以宁波籍“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使用宁波方言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填补研究空白,并为宁波方言的传承和保护献计献策。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势,采集量化和质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结构化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作为研究工具。其中问卷调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适用于对大众观点和态度的研究。本问卷是在现有文献(如黄晓东,2015 [6] )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写而成。问卷共有12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收集参与者背景信息;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宁波方言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提问,具体包括学生的方言使用能力、方言使用行为、对方言的态度及影响因素。问卷最后还邀请愿意接受后续访谈的参与者留下联系方式。
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受访者思想和经验的方法,适用于对个体经验和观点的研究。为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对宁波方言的使用情况,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作为对问卷数据的补充和互证,提高结论的完整性和可信度,本研究还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质性数据。访谈内容主要也是针对研究对象宁波方言的使用现状和影响因素,但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更有利于随时进行补充提问,深入挖掘信息。
2.2. 研究对象与取样
本研究的对象为宁波籍“00后”大学生。其中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尽量兼顾地区(如城区和县级市等)、年级和性别的合理分布。本研究共计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3份。其中来自城区的占62%左右,来自县和县级市等地的占38%,不同年级学生数量基本平均分布,低年级学生略多于高年级学生,男女生比例大致均衡。访谈主要采用目的抽样法,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不同情况的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访谈,共访谈10人。
2.3. 研究过程
本研究于2023年6月开始收集数据。我们首先对第一稿问卷进行了小范围试测,根据参与者的建议改善了个别表意不清楚的问题,同时对问卷数量进行了精简。问卷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发放和收集,采用同学和朋友间互相转发的形式进行。问卷收集完毕后,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访谈对象的抽样和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主要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个别访谈采用网络视频聊天的形式进行。所有访谈对话在受访者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后续整理成文字材料,供数据分析使用。
3. 研究发现与讨论
3.1. 方言使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在方言使用能力方面,问卷数据分析显示,仅45.3%的参与者认为自己能熟练或基本熟练地使用宁波方言,而对宁波方言一窍不通的学生占比超过14%。这说明当前宁波方言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这也再次验证了方言的生存现状确实岌岌可危。
在会说宁波方言的学生中,有62.2%小时候曾生活在农村,生长在城市又能掌握方言的只有37.8%。该发现在访谈中也得到了验证,如多名受访者所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使他们得到了更多使用方言的机会,因此提高了方言使用能力。可见方言使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活场景的影响。在宁波农村,方言的使用比在城市更为频繁,方言甚至是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更容易掌握方言。另外,据受访者反映,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部分老师上课时也会在普通话中掺杂方言,这一现象使当地学生更加依赖方言。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减少,能熟练掌握方言的宁波籍“00后”大学生也在减少。
问卷还调查了宁波籍“00后”大学生了解宁波话的渠道。该题为多选题,数据显示,与长辈谈话是参与者了解宁波方言的主要途径,占67.19%。在家庭中,大学生通过与长辈、亲友交流使用方言,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方言知识和语言习惯。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通过电影(20.31%)和B站(15.62%)等社交媒体对宁波方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看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为方言的使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可以促进方言的使用,为宁波方言的传承提供可能,但它们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虽然已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包含方言的内容,但根据受访者的问卷显示,他们对此类视频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因此社交媒体平台还可以增加方言类视频的曝光率,鼓励创作者积极创新,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作品。
3.2. 方言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在方言使用行为方面,大概率受方言使用能力的影响,问卷调查发现仅有32.8%左右的参与者总是使用或经常使用宁波方言,从不使用宁波方言的学生高达31.2%。正如一些受访者所说,因为方言说得不好,讲起来既拗口又不利于沟通,所以平常交流时会首选普通话。然而在与家里老人交谈时,有七成的参与者会选择使用方言,即除了14%对宁波方言一窍不通的参与者外,其余绝大多数参与者在与老人交谈时都会使用方言。除此之外,如表1所示,调查还发现,日常使用方言较多的场合是家庭生活,高达87.5%的参与者选择了这一场景。这一发现与本文前面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再次说明家庭的方言环境是年轻人传承宁波方言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推动力。这同时也与邵健,潘颖华(2014) [7] 对宁波本地居民的研究发现高度一致,即家庭内部使用方言的比例在八成左右。本研究还发现,在其余生活场景,如同乡社交和本地市场(包括传统市场、小店铺等)中,方言使用的概率都比较低。

Table 1. Occasions to use dialect in daily life
表1. 日常使用方言的场合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者在私人领域较公共领域使用方言的频率更高。据访谈者回忆,在家中长辈常用方言交流的情况下,孩子年纪越小,使用方言的频率越高。这与家庭认同感有着紧密联系,其利用亲密关系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选择影响。知名社会语言学家J. Gumperz,姚小平(1984) [8] 指出,语言使用与其所附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经济观念是不可分割的,语言选择参与了身份的构成与谈判。从人、语言与土地共生的角度来说,宁波籍“00后”大学生、宁波方言和乡土大地是同呼吸共生长的关系。年龄越小,生活在私人领域的时间越长,选择使用方言的机会就越多;年龄越大,生活在公共领域的时间越长,方言对身份的建构就越少于普通话。
当被问到是否会观看以宁波方言为媒介的视频时,大多数参与者选择不会看;然而甬剧等宁波方言作品在年轻人中还是有一定的受众,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表示喜欢观看,仅少数人选择不喜欢。究其原因,主要是甬剧以其方言唱词在方言生活圈中饱受好评,以其趣味性吸引了当地民众的目光,在当地社会,甚至在全国都引起了不少反响。这说明趣味性是方言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传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3. 对方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最后还调查了宁波籍“00后”大学生对宁波方言的态度。首先调查的是在普通话全面普及的当下,大学生对于学校等场所禁用方言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84.4%)对方言的传承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方言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继续保留,这一研究发现与殷博等(2021) [9] 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仅有极少部分的学生(3.1%)认为应该禁止方言使用;另外,还有较少的一部分学生(12.5%)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认为语言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普通话更能适用社会的发展,因而对方言的使用持中立态度。对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我们也同样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约82.6%的人认为对方言语言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家庭的影响程度较大,家长是否使用方言和家庭中使用方言的频率都对孩子的方言态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至于推广普通话是否需要以牺牲方言为代价,约81.2%的参与者认为推广普通话不需要以牺牲方言为代价,但是也有约18.8%的人认为是需要牺牲方言的。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参与者对方言的价值表示了高度认同,对方言未来的发展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普通话不仅比方言更具有社会声望和实用价值,而且在情感上也已经得到了宁波籍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已有相当多的宁波籍“00后”大学生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甚至成为“无方言族”。总的来看,普通话对宁波籍“00后”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急剧缩小。
4. 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方言使用能力,方言使用行为和对方言的态度三个方面探索并分析了宁波籍“00后”大学生的方言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研究对象的宁波方言使用能力不容乐观,且在多数场合,普通话使用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家庭内部及与老年人交谈时,方言的使用率仍然很高,并且绝大多数参与者高度认同宁波方言的价值,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可以共存。研究同时发现,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家庭的方言环境、趣味性传播方式是影响宁波方言在研究对象群体中传承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均表明,宁波方言虽然日渐式微,但它的传承和发展仍然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
在国家提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方言作为本土文化的精神源泉,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为此我们分别从政府、家庭、大众媒体、学校以及个人层面,为宁波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政府要加强宣传和鼓励
首先,政府要加强宣传,通过公共场所的海报,墙绘等形式,让居民意识到方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强化居民对本地方言的认同意识,鼓励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城市青少年,参与学习宁波话。其次,提高公共场所的方言使用,如在银行、商场、电影院、公共交通等场所增加宁波话的播报,形成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为青少年提供方言学习的环境。第三,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各高校注重培养方言人才,加大宁波方言的研究力度,让宁波方言可以走入正规的课堂。最后,政府也可通过鼓励发展地方戏曲,如甬剧,姚剧等的方式,间接保护和传承宁波方言,以及发展方言相关的文创产业等。
2) 家庭要做好语言规划
家庭要做好语言规划,方言学习从小抓起。本研究发现方言习得时间与方言水平显著相关,越早习得方言,其方言水平越高。例如王玲(2016) [10] 认为家庭做好语言规划,是保障方言传承的基础。家长除了积极鼓励孩子学习宁波本地方言外,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方言环境,在该说方言的时候能说方言,在该说普通话的时候能说好普通话。
3) 大众媒体要积极参与
大众媒体包括了电影电视、报纸、电台广播和网络社交媒体等。James, W. Tollefson (2014) [11] 认为大众传媒对语言的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大众传媒可以有效促进方言的传播,激起人们的语言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方言的保护和复兴。同时,大众媒体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潮流热点,以趣味性的方式为方言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4) 学校要发挥教育阵地作用
学校是语言教育和语言传承的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功能。该次调查中,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在学校学习本地方言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研发宁波方言乡土课程,结合其他课程,如美术、音乐、历史等来讲授宁波方言文化知识,课后可以开设跟本地方言有关的活动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宁波方言文化的兴趣。
5) 个人要有传承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时特别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宁波方言是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弘扬和传承宁波方言文化,每个宁波籍“00后”大学生都应当出一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用中文讲好中国故事,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也要用宁波方言讲好宁波故事。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浙江省宁波工程学院2023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宁波籍“00后”大学生方言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