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宁夏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活力 [1] 。地域性元素是展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有效载体,通过在地域性元素中提取视觉和特色文化符号,再进行艺术转化,是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的一种方式。地域性元素的运用,也是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山水画发展过程中,许多画家都以特定的地域特色为核心,深入挖掘和探索,分析和揣摩地域的特色和物象形象,并通过观察找到与自身追求和地域特色的结合点,以此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进而更好地传递和表达山水画作品的自我精神及艺术内涵 [2] 。因此,研究宁夏冶家村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都可以看到带有地域特征的山水画作品,其中也有凸显出宁夏地域性元素的优秀作品,如姜宝林的《贺兰山一截》和何占福的《天下黄河富宁夏》等。冶家村作为宁夏乡村振兴的代表,鲜有人关注,本文先阐述地域性与山水画的关系,再以冶家村为例,通过对冶家村的自然、人文等所在地域性元素的概括与提炼,进而应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中,使得地域性元素的应用富有价值,从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传播。
2. 地域性元素与山水画的关系
“地域性”在《人文地理学词典》中指各种地域所具有的综合特性,为地域特性的省略语,由于地区的自然和人文事象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形成地域性,随着场所不同与时间不同都有所变化,地域性是各地区间区别的标志,也是地区的差别性 [3] 。由于各地域地理环境、乡土文化的不同,形成的自然景观、文化内涵也就各不相同,而这些自然景观、地域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元素,就构成了地域性元素。学者张雅男把地域性元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指图形的区域,如自然景物的山水、建筑物等可视的元素;二是指无形的“地方精神”、“地方认同”和“归属感”等抽象符号。它们富有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孕育着丰富的人性因素,充满着丰富的情感 [4] 。这里第一层次与自然风光有关,第二层次与人文景观有关,而它在山水画中的呈现,也是从这两方面表现。
山水画艺术中的地域性元素山水画以特定地点的自然景观为创作素材,从地域文化中获得创作灵感,作品反映的是成长于不同地域文化氛围下的画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取向。许多画家的山水画作品都含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可以从山水画创作的艺术风格和绘画题材中看出,这是画家在不断地探索和感知中,逐渐将地域特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这些地域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成为了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中国古代绘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意味着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尊重自然,从中获取灵感,并通过艺术构思和创作将自然之美呈现在画面中。石涛先生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从大自然中搜集到的绘画素材,经过主观改造,再“中得心源”而成为画作中的意象和艺术形象,是画家思想意绪的形象化表达,是画家“心相”的艺术化的表现,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绘,表现出其特色和精神。因此,可以发现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绘画题材与画家所处环境的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山水画中的地域性元素除了表现在地域特征上,还表现在人文内涵上。山水之脉在疆域,人文之脉在思想,这些都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因为它们都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同样,地域性山水画的创作蕴含着时代和生活背景下的生活韵味,使得山水画创作更加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建筑和服饰在展现地域文化方面最为突出,还有活动场景以及物件等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这些让画面更加具有地域文化和生活气息,以及画家个人情感的流露。
3. 冶家村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中的应用
3.1. 冶家村地域资源的分析
地域文化基因是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传承和表现,反映了地域资源的历史演变和利用过程。学者姜晓慧在地域文化基因图谱的研究中,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前者主要是指自然类(地貌、水体、生物、自然地带、气候、天气、其他特殊自然现象等古迹与建筑类);后者主要指人文类(人物、历史类、休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5]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基因,可以了解当地人民对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方式,进而推导出地域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
冶家民俗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的泾源县,地势崎岖,山峦起伏。该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和西北黄土高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超过48%,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作为泾河流经的第一个村庄,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各种树木、花草、鸟类和昆虫等,该村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差大等特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在冶家村内,可以见到不同种类的新旧居民住所。这里保留了许多20世纪60、70年代的土坯房,同时也有白墙红瓦的现代农家小院和果园观景房,以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如草绳编制、刺绣、浮雕、水锈石等既是村庄的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冶家村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当地的饮食文化、篝火晚会、大棚种植、传统节日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近年来,冶家村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典范,此外,冶家村独特的民俗文化,走在宁夏乡村振兴的前沿位置。
3.2. 地域性元素在冶家村山水画中的独特表现
根据冶家村地域资源,从中提取地域性元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貌元素(山地、丘陵、沟壑)、树木元素(古树、橡树、梨树)、河流元素(蜿蜒曲折、水石)、气候元素(云雾、雪景)居民建筑元素(土坯房、现代农家小院、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传统文化元素(手工艺品、传统节日)、农业景观元素(大棚种植、玉米地)。
基于此,笔者对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探索。作品《冶家秋韵》(图1)以小品拼接的形式展现,通过对写生和收集的素材进行抽象化处理,在打破现实再现的局限,融入主观情感和审美追求。为了深入展现冶家村的独特魅力,笔者在作品中注入了丰富的地域性元素。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玉米地,以及那些布满岁月痕迹的农村墙壁都被融入画面之中。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凸显了画面的地域特色,更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技法运用上,笔者大量采用了点、线、面的抽象水墨语言。例如,笔者以概括的笔墨展现玉米果实的繁多,通过重复运用相同的笔墨技法来强化这一视觉效果,同时运用毛笔的侧锋描绘农村墙壁上的砖纹,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通过这些精心构思和技巧运用将冶家村的秋天景象呈现在画布上,使之充满情感与故事性。

Figure 1. The author’s self drawn “Autumn Rhyme of Ye Family”
图1. 笔者自绘《冶家秋韵》
4. 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意义
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元素不仅仅是画面的装饰,更是连接画家与观众、艺术与生活的桥梁。以下将详细阐述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意义。
地域性元素往往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将这些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中,能够赋予作品更强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例如,当画家描绘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时,运用典型的黄土色调和笔触,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地呈现出高原的地貌特征,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地域性元素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水画创作通过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传达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例如,在描绘江南水乡时,画家可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来表现水乡的宁静与优美,从而传达出江南文化的温婉与雅致。
地域性元素的多样性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手法。画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地域性元素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层次,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地域性元素还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达创作情感和主题思想,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山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地域性元素融入山水画创作中,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地域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传播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观者在欣赏山水画作品时,往往会受到作品中地域性元素的影响和启发。当观者看到作品中熟悉的地域景观和文化符号时,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不仅有助于增强观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传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画面的表现层次和情感表达,还能够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观众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应该注重运用地域性元素,使其成为连接画家与观者、艺术与生活的桥梁。
课题项目
2023年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宁夏地域性元素在山水画中的应用研究——以固原冶家村为例”(项目编号:2023YJSCX12)。